盘门景区导游词(最新版)

合集下载

最新[苏州盘门三景是哪三景]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doc

最新[苏州盘门三景是哪三景]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导语苏州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了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盘门景区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而且当时的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因此而形成了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

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区占地2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区,1986年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1988年起逐步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区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程之一。

盘门景区建设总投资历约2亿元人民币(除吴宫大酒店)。

整个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南面为闻名中外的水陆古城门,是由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

199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

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2万㎡。

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

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

现已投资四千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2万㎡。

1999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区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区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区。

2023年优秀导游词15篇

2023年优秀导游词15篇

2023年优秀导游词15篇优秀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这次我们将进行苏州精品园林三日游。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苏州火车站,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基本保持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苏州是东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而苏州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是园林。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两个,拙政园和留园,共有9个古典园林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请大家卡向窗外,我们现在经过的是苏州的北寺塔。

北寺塔又称为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时期,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外观是八角九层,砖身木檐,而他的内部是双层套筒。

北寺塔高达76米,较为宏伟,但也不乏修议的风韵,很好的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苏州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现开放的面积达到73亩。

它呢,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也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早在1997年背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我们这次旅程中,拙政园将会是一大亮点,大家一定要好好欣赏这江南独有的韵味。

现在交通开始有点拥挤了,因为我们来到了市中心---观前街。

大家可以向窗外看一下,竖在街口的那块牌坊上正是写了“观前街”三个字,观前街于苏州,就像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一样,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费场所。

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的。

大家现在是否有一种进入古城的感觉呢,没错,这些古城墙便是苏州著名的盘门风景区。

盘门景区是以瑞光塔、水路城门、吴门桥等千年历史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特别是水路并联的古城门更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建筑典型,因此,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盘门三景的介绍

盘门三景的介绍

盘门三景的介绍盘门三景,是指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盘门景区内的三处景点:盘门、三坊七巷和黄巷。

这三个景点代表了福州传统建筑、文化和历史遗迹的精髓,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盘门,位于福州老城区西南端,是福州最古老、最完整的城门之一。

这座城门建于宋朝,原名“金牛门”,清朝时期改为“盘门”。

盘门呈凸字形,高13.6米,宽10.3米,深12.5米,门墩上有两座石狮子,门顶上雕龙、凤等吉祥图案,是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盘门上望去,可以俯瞰到整个福州老城区的风貌,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三坊七巷,位于盘门景区内,是福州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多样,有闽南传统建筑、西洋式建筑等,是珍贵的福州老城区民居文化遗存。

在这条弯曲的小巷里,到处是石板铺就的道路、青砖灰瓦的古雅建筑、历史名人的故居、老字号商铺,以及让人流连忘返的街景、民俗风情等。

三坊七巷是了解福州传统文化、观察福州特色民居建筑、品味福州老城区风情的绝佳去处。

黄巷,位于盘门景区的北面,是福州城内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

这条街道的建筑风格清新雅致,有着浓浓的闽南特色。

街上店铺琳琅满目,是体验福州民俗文化、品尝福州特色美食、购买福州土特产的好地方。

此外,在黄巷上还有不少历史人物的故居和名人纪念馆,非常值得一看。

黄巷是一处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地方,是游客感受福州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魅力的重要景点。

总的来说,盘门三景是福州非常重要的人文遗产,是福州传统文化和城市魅力的象征。

这三个景点结合,既有相互补充,又各具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现代城市特色;既能帮助游客了解和体验福州的传统文化,又能让游客感受到福州未来的发展潜力。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福州,不妨来盘门景区走一走,感受盘门三景带给您的独特体验。

苏州导游词范文模板

苏州导游词范文模板

苏州导游词范文模板苏州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整理的苏州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州导游词1盘门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隅,是以瑞光塔、水陆城门(盘门)、吴门桥等千年历史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既有传统古典园林的格局,又有2500年的历史风韵,特别是水陆并联的古城门更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建筑典范,因此,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盘门水路并联,是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大城”的“路八门、水八门”之一,随着历史风云的变迁,八门现仅存盘门,其余诸门早已灰飞烟灭。

盘门因“刻木作蟠龙向北镇越”得名,大运河在此环抱城垣,水陆萦回交错,是苏州的水陆交通要道,今存的城门虽为元朝之物,但仍不失春秋大气,巍然雄峙。

吴门桥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因吴中门户之意而得名,几经重建,现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为桥洞高大的单拱石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瑞光塔临流倒影,多有兴废,今塔为北宋遗存,是座七层八面、砖木结构阁的楼式塔,古朴隽秀,因发现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及《妙法莲华经》、铜质金涂塔、铜佛像等文物而声名鹊起。

除“盘门三景”外,盘门景区内还有伍相祠、四瑞堂、世纪唐钟、双亭廊桥、丽景堂等多处景观。

苏州导游词2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苏州,向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论信步漫游在城内的小巷里弄之中,或是荡舟于波光粼粼的京航大运河里,还是在清秀精巧的的园林中徜徉,都能感受到这座江南名城的细致粉嫩和美丽韵致。

如果你在残冬或初春来到这里,也不必担心百花凋残而兴味索然,建议你到香雪海去一下,那里是探梅的最佳所在。

梅树属于落叶乔木,深秋后便枝桠嶙峋,瘦影可怜。

它生性耐寒,天孕花蕾于隆冬寒风之中,率万木之先开花于冬末,“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被人们称为春的信使。

每年春节过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探梅的习俗,江浙苏沪一带尤为盛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探梅胜地,如杭州的灵峰和超山,南京的梅花山,无锡的梅园。

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

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

我们身后的四瑞堂,名取自传说:北宋时候有一个叫圆照的大和尚在寺里放生池边谈经说法,真是惊天地泣鬼神,道理说透,此时“法鼓自鸣,枯竹爆青,灵龟出水,宝塔放光:,四瑞齐祥。

如今我们在法师说法的地方重建了”四瑞堂“以资纪念,在三层高台建筑基石上烘托出纪念馆的庄重,同时用高低上下的廊连接着钟楼、鼓楼,在凝重中不乏生动。

一弯清流南行,柔和了建筑的曲直。

而从庭院的西南角小桥上远眺,秀挺的瑞光塔如同一管墨笔架在砚台似的四瑞堂上,到也十分应景,符合苏州文化古城的特性了。

对面的丽景楼是占据全园的制高点,重檐歇山。

遥想当年“学丘崇建,雄威甲于诸楼”,“雄家6三吴”的气魄和豪奢的吴宫生活,巍峨的丽景楼完全成了“琼楼玉宇”的实在形体了。

而台前阶下的月台,呈八卦形,难道是五子胥“象天法地”的占星?抑或是馆娃宫女临流照影、偏偏起舞的地方?背面在喜来登主楼的映衬下渐近渐低,廊桥两翼生凤,有亭翼飞天,三孔拱桥下在湖石上常年跳动着二阶小落差瀑不;在最低处,一平桥飞渡水榭平缓的舒展,显得水面愈加开阔。

在建筑空间上构思奇巧工整,使园内外的景致连成一体。

而南面则以一座低矮的丛桂小山似院墙般稍作阻隔,更多的却是为了增加景深,牵引我们的视线一直到最尽头的盘门城墙和城楼。

几乎不做更多的人工雕琢,以绿地自然伸展,成为街中的城隅、吴宫高楼到盘门城楼的一个缓冲区。

【由北绕行,经丽景楼,出南部庭院门,经过明清商业街,上盘门城楼】盘门是苏州仅存的水陆城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公元514年),使2500年前的苏州古城的八座城门之一。

为了适应春秋后期激烈的诸侯争霸战,吴王阖闾命令大臣五子胥修筑新城。

五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古城姑苏山东北0里的江南平原上,筑起了一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池,称“姑苏城”,史称“阖闾大城”。

苏州古城周长47里,立陆门八座,“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座,“以象地之八卦”,“八门皆通水陆”。

原为板筑土城,只在水关等处用石头和砖木砌成;五代吴越国时代才用砖砌城墙,里外开有壕沟;元代政府和张士诚小朝廷都十分注意驻防,加厚了城墙,加深了壕沟,马可波罗曾惊叹这座“美得惊人的城市”;清兵南下毁城后在康熙年(1622年)重修,留6门,城垣45里;民国(1928年)时增辟了金门;可惜的是在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大部分城墙城门被拆,只剩下盘门保留了水陆城门的样式。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介绍
苏州盘门三景是指苏州城内的三处著名景点,分别是盘门、山塘街和平江路。

以下是对这三处景点的介绍:
一、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北门,也是苏州城墙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

盘门建于元代,明代时曾经重修,现存的盘门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

盘门的门楼高大宏伟,门洞宽敞,门楼上刻有“盘门”两个大字,门洞两侧有石狮子和石雕花鸟,门楼内部则设有展览馆,展示了苏州城的历史和文化。

二、山塘街
山塘街位于苏州城内,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街区之一,也是苏州最具特色的商业街之一。

山塘街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街道两旁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小店和茶楼,是游客品尝苏州特色小吃和购买苏州特产的好去处。

此外,山塘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苏州博物馆、平江书院等,是了解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平江路
平江路位于苏州城内,是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苏州最具特色的街道之一。

平江路两旁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街道宽敞,石板路面,是散步和欣赏江南水乡风情的好去处。

平江路两旁有许多茶楼和小店,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苏州小吃和购买到精美的苏州特产。

此外,平江路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平江府、平江书院等,是了解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上就是苏州盘门三景的介绍。

这三处景点不仅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也是了解江南水乡风情和品尝苏州特色小吃的好去处。

苏州景区导游词介绍

苏州景区导游词介绍

苏州景区导游词介绍苏州景区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苏州游览观光。

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贾,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给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小贾你问的问题好没水平啊,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

在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

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1509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

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

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

“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

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

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

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

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盘门座落于苏州古城区西南隅的盘门景区,拥有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分别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盘门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盘门导游词1“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514年)。

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

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

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

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

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

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

相传,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

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

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

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

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

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

城楼前方。

架着三尊土炮。

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

与陆城门毗连的两道水城门,是沟通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

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

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

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

“盘门”水城门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政防工事极在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门导游词苏州历史文化名城遐迩闻名在于她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优美。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长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加上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形成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区占地24.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区,1986处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1988年起部公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区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面上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工程之一。

盘门景区建设总投资历约3.2亿元人名币(除吴宫大酒店),整个景氏由三个部分组成:南面为闻名中外的古水陆城门,早在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

东、中、西区,97年市委、市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

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2.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1.2万m2。

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1.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

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

现已投资四仟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1.2万m2。

九九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区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区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区。

请大家看那座高大的牌坊,这是进之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牌坊作为一种用以纪念先贤,旌表功德之外,已引申用来表示仪注,引导游客进入游览胜迹的象徵。

牌坊高8.8米,宽12.8米,8、8、1、2、8皆音是发、发、要、你、发,象征欣欣向荣,不断发展。

牌坊采用吴地之传统风貌重檐四柱三间三楼石木结构,坊顶两精饰开口哺龙脊,合角处、戗脊上分别塑饰12只雄师和12条飞龙,象征中华腾飞。

正间坊前额为谭以文书《瑞光胜迹》,后为郦方书《赤乌遗踪》,告诉人们:盘门景区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穿过牌坊,来到庄重肃穆的将军门楼,大门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组成的明清商市区,位于塔圆的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座将军门楼由1.5米高的仿宋式塔园围墙相连接。

入东将军门即是塔园,闻名中外的瑞光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由于塔基比外面路基低近一米,因此塔院呈下沉式,有石阶拾级而下。

瑞光塔高53.57米,其中塔刹9.14米,,塔作为一种佛教艺术,是名胜古迹的重要标志之一。

苏州建塔的历史悠久,造塔初衷是为了存放佛祖和高僧的舍利子。

佛教界认为:舍利是佛的象征,具有列比圣洁和崇高,供奉舍利就是供奉菩萨,所以要先造庙后建塔,(塔与庙的关系)塔必须造在庙的旁边。

塔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受我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塔的形式大都以楼阁式佛塔为主,而塔的层次与平面图形受到了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大家数数看,瑞光塔有几层?对,应该是七层。

为什么是七层,而不是六层或八层呢?因为按照五行阴阳学说:偶数是阴,奇数为阳,阴为地,阳为天。

塔的平面图形在地,应为偶数;塔的层数是往上朝天,则应为奇数。

一般塔的层数以七层为多,所谓“七级浮图”就是塔的同义词。

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佛塔。

瑞光塔起源舍利塔,据史志记载: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西亚)高僧性康,千里迢迢来到三国时期东吴郡讲经说法,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一座普济院。

六处后即赤乌十年(274年),建十三级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前身,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塔。

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竣工,历经二十年余时暗。

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朱缅赀重修,赐额瑞光禅寺。

靖康兵毁,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葺,复塔七级。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昙芳再修,永乐元年(1403年)、十五年(1417年)两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乾隆四年(1739年),道光年间三次修建。

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毁,禅寺全毁,仅剩孤塔。

古塔从此形影相吊,年久失修,塔体发生倾斜。

从1979年开始,苏州市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古塔进行了测绘、考试,制订出科学的维修方案。

1987年由市修塔办公室组织施工,1990年竣工。

修复后的瑞光塔,内有楼梯和回廊可直上顶层。

外立面恢复宋塔风貌,每层均有平座,勾栏和伸展深远的飞檐角,檐角下悬铜铃,风吹便会发生清脆的铃声。

瑞光塔作为一座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佛塔,无论是营造技艺,装饰艺术,还是塔藏的稀世珍品,都是古代匠师专的智慧结晶。

1978年4月在塔的第三层塔心窖穴曾发现一批极为珍贵的五代、北宋文物,其中以真珠舍利宝幢(俗称珍珠塔)(我们在苏州博物馆看到的,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正品在南京博物院)最为珍贵,已定为国家级文物。

真珠舍利宝幢仅珍珠就用了四万多颗,技艺之精,用材之贵,造型之美,是国内在古塔中发现的最精美的工艺品,堪称列价之宝,现珍藏在苏州博物馆。

瑞光塔和真珠舍利宝幢象一座东方女神,瑞光照耀四方,迎接来自中外的游客。

请各位看塔东南旁的御制瑞光塔赞碑,是明太祖高皇帝的御赞: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

寓哲理和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如诗如画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赞文是明代大学生(宰相)苏州有文震孟敬书,碑通高457厘米,宽190厘米,是苏州名胜古迹中最大的一块御赞碑。

碑帽与碑身两侧精雕九条龙,九是阳之极数,表示至高无上,只有御碑才可以这种装饰。

塔的东北方是“助役白牛”石雕,这是盘门景区三大件石雕之一。

“白牛”比真牛大一倍,用整块重逾30余吨的金山花岗石,由四位金山巧匠化了三个月雕凿而成。

看,白牛低沉着头,四腿发力,身体前倾,让有感受到白牛力拔山河之感,鞠躬尽瘁之意。

传说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高僧法林禅师重建瑞光塔,有头白色的神牛自来加入修塔队伍,帮助修塔工匠运驮货物,不辞劳累,日夜干到塔修好,白牛终因劳累过度而死于塔旁。

为敬仰“白咎”的精神,苏州市面上地方税务局助资,由金山石英钟雕塑艺术公司制作了这头“白牛”。

看到这神形皆备,灵气活现的白牛,我们能不为能工巧匠的技艺而惊叹吗?现在,请大家四瑞堂。

四瑞堂的堂名源扑克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宗本(1020-1099年)在瑞光禅院开法讲经,听经徒众五百人之盛,讲的经文出神入化,出现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之“四瑞”。

也就是法堂皇上的法鼓励自动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前池中的一只千年长寿的白龟也爬到假山上来听经,堂前枯萎的竹子既瘁又青,生生地爆出合欢苗,塔体瑞光四射,从天空中像雨雪一样飘下洁白的花片。

听经的徒众看到四瑞盛况,欢声雷动,都说:“今日古塔出现四件吉祥之事,真是祥瑞之事”。

神奇的传说被神宗帝知道了,于是下诏将宗本调到京城为相国寺第一祖,并诏赐《圆照禅师》。

另一位高僧宏道专门撰写了瑞光寺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址年(1860年)僧圆净创七佛阁于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十年(1860年)阁遭兵毁。

现在大家看到的四瑞堂,是宋式单檐歇山顶四面厅,面宽13.1米,进深8.09米,回廊宽2米,建筑面积为206.8平方米。

主体结构采用钢盘混凝土,为继承宋代传统建筑风格,屋架为全木结构,这给施工增加很大难度,常熟古建公司采用先放样再施工和预埋铁构件等措施,确保了建筑形式庄重古朴,造型轮廓优美。

堂中摆放的大型红木落地屏,宽4.4米,屏高2.8米,屏芯用十块花梨木板拼雕而成,芯宽344米,芯高1.44米,框座用红木制作,由苏州红木雕刻厂承制。

,由于使用阴纹雕刻,石绿填色,地屏古雅质朴,形制相称,是一件工艺品,屏正面是沈炳春画的《盘门胜景图》,背面是瓦翁书徐崧五言诗:“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

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坛。

叶落乌啼若,霜清雁度寒。

庐山一片月,还向瑞光看”。

“塔宇凌宵汉,阶庭绝点埃。

昔年云共卧,今日雨同来。

瑞竹生犹翠,灵龟听莫猜。

话深当薄暮,分手踏苍苔”。

两首诗语言洗炼,形象生动,暗喻四瑞,更臻精妙。

其意境幽美,富有特色的艺术境界,反映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飘逸情趣,读来余味无究,使人连想到四瑞堂名,出四瑞堂为二层高平台,上层为翠竹讲经台,上有当年圆照禅师讲经堂的莲花饰坐台,从四瑞堂露台平眺,北望平岗小坡与双亭廊桥贴临水面,山水相袭,山谷涧水,拍岸激浪,微风吹拂,夕阳在山,下映于水,波光荡漾。

东望瑞光古塔,南望盘门古城楼,西望隔池相对的丽景楼,四面赏景,移步换景,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古堂新貌,迎着改革浪潮为古城增添神采。

移步到第一层高台为白龟听禅,请大家看汉白玉白龟。

据史书记载:盘门城内瑞光塔西侧古有白龟池,相传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圆照法师在瑞光禅院开堂说法,法堂前白龟池中的白龟被法师讲经的禅理打动,爬出池面到庭院专注会神听高僧讲经,并能神会其中的玄理,于是白龟成了灵龟,由盘门旅游开发公司建设的盘门景区中,重新开挖了灵龟池,并在池畔建“白龟听禅台”,台上汉白玉巨龟是金山石雕艺术公司的能工巧匠用整块重约三吨房山汉白玉精雕而成。

白龟伸长着脖子,微侧着头睁大眼睛认真听经,神态逼真。

它长2.70米,宽1.3米,高1.10米。

白龟背甲由13块六角状的龟片组成。

据说灵龟池畔原有巨型石龟,抗战期间被侵华日军私运出去,至今没有下落。

四瑞堂的南北两侧是钟楼与鼓楼,晨钟暮鼓乃是古时一种计时方式。

四角单檐歇山顶钟楼中悬挂历的世纪唐钟,显得十分庄重。

钟为唐式铜钟,在世纪之交铸造,故名“世纪唐钟”。

钟体表面铸有著名学钱仲联教授撰,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的“瑞光禅院铜钟铭”。

铭文456字。

钟口直径2.1米,,象征跨入21世纪;钏重九吨,与苏州历史上最大的承天寺巨钟相同,是苏州目前(除寒山寺以外的)最大的铜钟。

苏州市人民银行专拨白银4500克铸入铜钟,使钟声洪亮,撞击后余音绕梁悠长。

大钟由北京大钟博物馆研究所运用高科技设计、检测和质量监控,由我国专门铸造大钟的鞠湖造船厂铸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