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的学习计划

行政管理的学习计划

行政管理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行政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府、企业等行政机构的管理工作。

通过学习行政管理,可以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学习行政管理方面,我的学习目标如下:1. 理论知识:系统学习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行政管理的实践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管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外拓展:参加行政管理相关的讲座、论坛等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以上是我的学习目标,我会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学习内容1. 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等教材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的基本职能、组织管理、决策管理等内容。

2. 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教材的学习,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

3. 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行政法》、《行政管理法规》等教材,了解政府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政府机构设置、公务员管理、行政权利与行政责任等内容。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5.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习管理技能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我的学习内容,将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

三、学习计划1. 建立学习计划每学期初立下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复习计划等,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按照学习计划,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习效率。

3. 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4. 积极参与实践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管理能力。

5. 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关注管理领域的新动态,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以“知识体系的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实务性 和素质养成的职业化”作为基本办学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 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 写作能力,熟悉国际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 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和咨 询机构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⒈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分为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两部分,在知识结构上充分体 现“复合型”的特点。 ⑴通识知识 通识知识即全校共同课,由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组成,是构 成素质教育的基础。 ⑵专业知识包括两大部分:经济与法律类知识;行政管理类知识。 ①经济与法律类知识包含两部分,一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 基本理论知识,以搭建经济与法律类的知识平台;二是经济与法律类的实务性技能, 通过学习实务性技能,以在经济行政管理运用中践行实务界的做法,更好地依法行 政、提高管理效率。 ②行政管理类知识分为三部分:包括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教授 的知识。 基础性课程是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包括政治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 法学原理、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 专业课程构建学科框架并体现专业特色,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公共关系学(双语)、 企业行政管理、行政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WTO 与政府管理等。 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结构,满足个性需求,开设的课
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应修 开课
分学期周课时分布
学分 学期 1 2 3 4 5 6 7 8
思 思想道德修养 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
学时分配表
周学时
先行课
考试方式
双学位课
素质课程
课程课类
授课
实验
课外
学科基础课
必修课
89210101
管理学概论
1
2.5
34
0
4
4
1



89210102
逻辑学概论
1
2
30
0
0
3
1


89210103
统计原理与应用
2
2.5
30
8
0
3
31002041
1


89210104
社会研究方法
2
2.5
34
0
4
3
0
3
1


89210116
公共政策原理与分析
5
2.5
38
0
0
3
1


89210117
政府绩效管理
5
2.5
38
0
0
3
1


89210118
领导科学与艺术
5
2.5
38
0
0
3
1


89210119
区域公共管理
6
2.5
38
0
0
3
1


89210120
比较行政制度
6
2.5
38
0
0
3
1


89210121
专业英语
2.具备较广博的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具有在公共管理、政治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计划书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计划书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标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核心思想。

2. 熟悉国内外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

3. 理解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技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5. 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组织内外的交流和协调工作。

6. 具备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 对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1. 学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我将系统学习以下内容:(1) 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性质、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国内外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3) 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4) 行政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技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技能;(5) 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包括对具体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我将采用多种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熟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扎实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学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了解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3) 研究学习: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课外学术活动,探索行政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4) 交流学习: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参与学术讨论和团队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

行政管理学习计划

行政管理学习计划

行政管理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

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 深入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2. 掌握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

3. 提高行政管理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文件处理、会议组织、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技能。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管理中的问题。

二、学习内容。

1. 学习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包括行政管理的定义、特点、职能、原则等内容。

2. 学习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学习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 学习行政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文件处理、会议组织、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技能。

5. 学习行政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习方法。

1. 多渠道获取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包括课堂学习、教科书阅读、学术论文阅读、实践经验交流等方式。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

3.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行政管理实际操作能力。

4. 注重思辨能力培养,通过讨论、辩论、写作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学习计划。

1. 每周至少安排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行政管理理论学习,包括教科书阅读、课堂学习等。

2. 每月安排1次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包括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实习实践等。

3. 每学期进行1次行政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行政管理理论的理解。

4. 每学年进行1次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了解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

五、学习评估。

1.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习成绩自我评估,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调整学习计划。

精选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选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
2
1

89222108
员工培训理论与方法
5
2
30
0
0
2
1

89222109
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6
2
30
0
0
2
1

8922211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6
2
30
0
0
2
1

89222111
比较人力资源管理
6
2
30
0
0
2
1

89222112
职业发展与生涯设计
6
2
30
0
0
2
1

89222113
变革管理
6
4
2
30
0
0
2
1


89221104
管理沟通
4
2
30
0
6
3
85111001
1

89221105
公共危机管理
5
2
30
0
0
2
1


89221106
政府公共关系
5
2
30
0
0
2
1


89221107
经济法学
5
2
30
0
0
2
1


89221108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5
2
30
0
0
2
1


89221109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12020年4月19日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公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社会性工作领域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1.德育方面: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调研报告、公共事业管理等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示、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3.其它方面: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体育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概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经济学、应用统计、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文秘与公文写作、管理定量分析。

32020年4月19日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 年,最低学分:164)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课程设置说明2、学分分配汇总表42020年4月19日七、课程设置总表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总表52020年4月19日。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通过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和专业实习的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主要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党和政府重大的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掌握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能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等方法,解决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应具有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核心能力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以下八项核心能力: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潜能公共政策设计与分析能力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党政机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执行能力企事业单位工作沟通与协调能力公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办公自动化的操作能力三、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时学分4.1、课程(含实验课)说明:1、计划总学分162-17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最低为134学分,最高课程学分为144学分;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2、课程学分数是学生毕业的最小课程学分数。

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加深加宽课程。

3、每学期课程教学为18周,16周教学,2周考试。

4、一、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2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第5、6、7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0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

5、第8学期安排分组课,与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融合,实行导师制。

6、非专业类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图学”、“大学化学”“工程数学”等基础科学与技术类课程列入通识选修,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行政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1.德育方面。

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2.智育方面。

系统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行政管理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调研报告、行政管理等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3.其他方面。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体育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行政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和管理心理学。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管理心理学、法学导论、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概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

本专业设政府管理、行政执法、企业行政、非政府组织管理等4个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8学分指在本表内任意选修6学分,其他任意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4学分)以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衡量,相关学分计算依照《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
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二)
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三)
七、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四)
2.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4门。

3.必选课指必须选读但不要求一定取得学分的选修课程。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培养计划
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2.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4门。

3.凡在原专业已经修读的同名专业课程并获得学分的,可以不再修读,但需要多选同等学分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以替代。

总学分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