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

实验课程简介和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学分:实验学分:实验总学时:面向对象:预修课程要求: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100-150字)(二)英文简介二、教学目标三、课程要求(包括考勤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准备、实验报告、考核方式等)四、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六、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七、课程教学网站示例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A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ollege Chemistry课程编号:06112200课程学分:1 实验学分:1 实验总学时:32面向对象:化学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生物工程类;生物系统工程类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100-150字)大学化学实验A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所开设的课程。
掌握和运用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对近化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化学实验A是化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二、教学目标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程要求1.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不能穿拖鞋或凉鞋上课。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Zhejiang -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 Z he ji a ng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 e ji an g Un iv er si ty浙江大学Z h e j i an gUn i 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院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方法运用能力,理解中国情境与所学专业领域,能够胜任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与实务岗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环境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掌握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物流管理理论和技能,胜任供应链战略运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优化运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与决策、经济学、计算机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外语,具有调查、研究和解决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应用运筹学、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2.掌握企业供应链中商流、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协调控制和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具有外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4.了解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政策,熟悉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应用运筹学 智能物流技术与物联网 物流运作管理 运输管理 国际物流采购管理教学特色课程创业训练课: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型课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物流信息系统 ERP 沙盘模拟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5+5学分 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浙江大学Zhejiang-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Z he ji a ngU n i v 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 e j i a n g U n iv er si ty浙江大学Z h e j i a n g U ni2011级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气象、海洋、民航、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军队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环境及相关学科等方面的业务、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为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2.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对大气科学的新发展有所了解;3.受到科研基本训练,有较广泛的学科适应能力,能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业务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探测学 大气物理学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原理 现代气候学基础教学特色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 气候变化 双语教学课程: 地球科学进展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气候变化讨论型课程: 大气科学专题讨论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大气科学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大气科学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双学位: 57.5学分,修读全部专业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7.5+5学分 见理学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41.5学分(1)大类必修课程 28.5学分 见理学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必修课程。
浙江大学Z he ji a ng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 Un iv er si t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Uni (2)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13学分 1)自然科学类 7学分在课程号带“B ”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本专业建议修读: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二 秋 061B0070 计算方法 2.5 2.0-1.0 二 秋冬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 二 秋冬 061B0270 数理方法(甲)Ⅰ 4.0 4.0-0.0 二 春夏2)工程技术类 6学分 在课程号带“C ”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0660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学分: 5.0 周学时:4.0-2.0面向对象:大学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工科学生学习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的一门课程,重点在于理解ARM体系结构及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ARM处理器核的设计原理,ARM体系结构,ARM编程模型及指令集,ARM调试结构与存储器层次,操作系统的I/O接口技术、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和管理、并发、进程间通信,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调度算法和实时调度算法等内容,并以树莓派实验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二)英文简介《Embedded System Design》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ARM core design,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the main proces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priority of this course is making students have an initial capacity of embedded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ARM archite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core design of ARM processor, ARM architecture, ARM programming model and instruction set, ARM debug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hierarchy, IO technologies of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oncurrent,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memory managem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etc. Experimental design on Raspberry Pi2 development board may also be made to know the 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ell.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通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使学生熟悉嵌入式应用开发流程,更方便地学习和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课程名称:机械原理总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总学分: 3.5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责任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二、课程简介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绪论、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他常用机构、机械平衡、机械系统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有正确识别和表达常用机构并能正确选择常用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利用基本知识、原理、特性分析比较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3.具有运用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拟定、设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目标4.能够按着实验要求,正确构建实验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5.能够选择并熟练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仪器,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课程目标6.能够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五、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机械原理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1)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性质与学习方法。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4、5、6)(1)主要教学内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的运动简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进一步讲述),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2)知识点与能力点要求知识点:掌握机器、机构的概念及组成;了解高副低代方法和杆组划分及机构的级别;理解机器、机构、零件、构件、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计算注意事项。
数值分析-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案例1、课程简介(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2)学科类别: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具。
《数值分析》是应用性很强的数学类课程,是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的桥梁。
该课程介绍将连续的数学模型离散化,通过计算机程序在有限步骤内求得数值近似解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误差分析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和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求特征根、用插值及拟合近似计算函数值、计算近似定积分、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经典算法的基本理论、使用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对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每年开设3个左右教学班,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采用小班化教学。
(5)教学场景:课堂教学在多媒教室,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实验机房。
2、课程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工程数学领域内用到的大量数学模型,还不能直接用计算机求解,必须通过数值方法把原始数学模型离散化,变为算法语言能认识的、有限步可解的数学模型,才可用计算机编程、运行得到数值解。
《数值分析》就是以高等数学和算法语言为基础,介绍这些数值方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学会基本原理,并掌握灵活实际应用的技巧。
在传统的数值分析教学活动及教材中,往往偏重理论证明和简单的手工跟踪算法实践,较少给出数值实验习题,而对如何进行数值实验,如何基于算法进行编程练习等更没有提出要求。
但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数学类的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
虽然专业软件MATLAB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但处理一些特殊困难的问题时仍然不能保证得到好的效果,所以专业人员仍然有必要掌握对基本算法的实现能力,才能在改进算法适应性方面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数学的学习是锻炼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本身传递的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出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及主动探索求知的精神。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浙江大学

《医学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88050 课程名称:医学系统设计与实践学分: 5.0 周学时 2.0-6.0面向对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预修课程要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微机原理及应用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熟练运用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基础上,使学生基本上具备独立开展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能力。
以此为基础,开展以生物医学信号(如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检测及其系统实现为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医学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英文简介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grasp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electronic circuits.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CAD tools for the electronic circuits expertly, they will have a capacity for designing the electronic circuit system independently. Besides these theoretic studies, it will conduct some practical training pla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biomedical signal (blood pressure, electrocardio and oxygen saturation, etc.) detection and its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it will make students grasp basic skills for the design of the Medical electronic system.二、教学目标(一) 学习目标讲述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介绍几种典型的电子电路设计实践课题实例,使学生基本上具备独立开展电子电路设计的能力。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一、课程介绍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拥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了许多精品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这些精品课程以其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推崇。
二、精品课程列表下面介绍几门浙江大学的精品课程:1. 数据结构与算法(C++版)•课程代码:CS001•学分:3•课程简介: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原理和应用场景,并具备设计和分析算法的能力。
•课程特点:该课程采用C++语言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综合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
课程中会有大量的编程练习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所涵盖的知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PHI001•学分:2•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实践,掌握充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程特点: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代码:CS002•学分:3•课程简介:人工智能导论是一门介绍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特点:该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智能代理、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概念和技术的理解。
4. 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课程代码:ECO001•学分:3•课程简介: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是一门介绍创新创业与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面向对象:预修课程要求: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二)英文简介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二)可测量结果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二)考试评分与建议四、教学安排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六、课程教学网站:(要求至少A4纸4页)例:理解公共政策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理解公共政策学分:2 周学时1.5-1.5面向对象: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无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政策科学的历史和主要概念:政策科学的兴起过程、政策概念、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政策的相关概念、政策制订和分析的一般环节、主要变量。
二、政策制订与分析的理论框架:人性假定与政策分析的基本法则、集体行动理论、意识形态与公共利益、物品性质与处置原则、自主治理的制度建构、政策科学理论的新进展。
三、公共政策制订、分析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介绍主要的政策制订(过程)模型,并就政策制订和分析主要环节的方法与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突出规范性与经验性的结合。
课程将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 three parts: a)The history and the key concept of policy science, the main-stream of the area of policy study. b)Some important theory correlative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and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gresses in policy science. c)Methods and methodology in policy-making and policy analysis.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 and the capacity of quick-primary policy analysis will be emphasized.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政策科学相对其它社会学科而言,是门年轻的学科,它从1950年代才从纯粹的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但公共政策研究又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且构成了社会科学主要门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的应用层面和交汇领域。
在国外知名院校,公共政策类课程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课程通过对政策研究的历史、公共政策概念、政策科学原理和政策分析方法论的介绍,试图让学生理解当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公共政策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际应用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当代中国的重大政策问题。
此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能力以及对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的批判意识和政策分析能力。
(二)可测量结果1)能解释公共政策的核心概念,口头表述并举例说明何谓公共政策,特别是要能说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2)能说明公共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要求能说明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娴熟掌握IAPP流派的主要论点和方法。
3)了解公共政策研究与主要社会科学领域的关系,如一般均衡理论、社会正义、决策机制对公共政策研究的作用。
4)能对当前中国的重要政策问题进行评论和政策创意。
5)初步掌握政策分析的主要工作要素和方法。
6)形成政策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
7)具有在讨论和团队作业中的批评与合作能力。
注: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程作业以及笔试等环节测量。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公布讨论主题等);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按照讨论题内容进行和课堂推荐参考文献,分小组进行阅读和讨论发言起草工作);c.讨论课(由主题发言和质疑-应答两个环节组成,学生在讨论中如能进行尖锐质疑,则会在其绩效记录中有所体现);d.期末开卷考试课程要求:熟悉基本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中外文社会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形成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兴趣。
说明:由于课程的性质,授课教师将特别重视讨论环节,每位选课同学在课程开设期间须至少发言3次,作为听众的同学如能对他人发言进行有分量的评价和质疑,可予以加分。
教师也将当场或下次授课时对讨论课情况进行点评,对存有的疑问进行解答或评论。
(三)考试评分与建议期末开卷考试开始占40%,讨论课发言占30%,课程作业(政策评论文章、政策案例习作或者政策分析论文)占30%。
四、教学安排第一次:政策科学的历史和核心概念主要内容:(政策研究的兴起——学术渊源——政策概念分析——重要的相关概念)当代政策分析是在20世纪初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意味着许多居于主流地位的重要理论受到了来自实践的挑战。
政策科学的渊源比较复杂,核心概念的定义充满争议。
由于政策内容庞杂,又与制度、法律等难以划清界限,所以不应该强求一个确切的定义,而应致力于内涵的追寻。
了解当代政策的显著特征并给出一定的解释,会提高我们对政策和政策科学的批判能力。
阅读材料:Thomas Dye,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思考题:通过公共政策的主要定义,说明你对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理解。
第二次:中国的政策主要体系、制定主体、体现形态(讨论课)阅读材料: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三次: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主要内容:公共政策的内容、目标因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大致上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政策的制定需要在这些因素的“网络”中进行,政策的“好”或“坏”要置于这些因素构成的参照系中来评价。
而在分析者、决策者必须较快作出判断、制定政策、进行行动时,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和把握是减少决策错误、政策失败的前提条件。
政治系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正式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公民社会,全球性环境问题等;内部环境因素的内容最为广泛,也最值得追究。
阅读材料:Thomas Dye,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第二、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思考题:举例说明影响中国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第四次:讨论中国环境政策问题阅读材料:李京文、张晓:《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政策》,载李京文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第五次:政策制订和分析的一般环节主要内容:(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界定——评估标准——政策设计——政策评估——政策表达——政策的跟踪监测——若干原则和政策分析者面临的困境)政策分析也许没有固定的程序,但却有一些主要环节,分析者几乎不可能坚守固定的程序,却需要在分析工作中体现这些环节。
懂得在诸环节之间适当投入资源,设置多维度的评估标准,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坚持全面的思维,应该成为分析者的基本素质。
在政策分析诸环节中,政策评估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政策评估中如何实现批判性是所有政策分析者必定要面临的艰巨任务。
同时,分析者必然会碰到政策分析中的“价值难点”和“理性难点”,这两个难点几乎不可能消除,却可以更好地应对。
阅读材料: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思考题:为什么说政策分析工作不存在一个一般性的程序?第六次:讨论长兴县等地实行的教育券制度拟对长兴县等地的教育券制度进行讨论,材料另外提供。
(讨论课的内容可能因为时事等因素而调整。
)阅读材料另行提供第七次:集体行动与公共利益主要内容:(人性假定——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集体性动理论——阿罗悖论与集体无理性——公共利益存在吗?——意识形态的作用)政策也是一种对策,因为公众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政策有不同的反应。
分析者的必要工作之一,就是预见或应对利害相关者的反应,并在政策内容、策略上有所应对。
为了做到这些,分析者需要研究“人”——个人和团体,研究他们的人性、价值观和行动规律;也要研究公共政策的主体。
利害相关者一般不是一群跟着指挥棒跳舞的人,尤其是在个人拥有相当的经济自由和其他自由保障的时候。
公共利益的存在也不仅是一种假定,而是可以实现的真实。
阅读材料:卢克斯:《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前三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思考题:你认为公共利益存在吗?为什么?第八次: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拟讨论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收容遣送政策变迁,利用政策网络及政策共同体理论分析变迁过程,剖析新政策的利弊。
阅读材料另发第九次:物品的分类与政策处置主要内容:(对于政府“三只手”的剖析——公共经济学对物品的分类方式——课堂讨论——其他可能的分类方式以及处置原则——治理与自主治理的作用)政策分析中,被处置的各种利益可以通称为物品。
而不同的物品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置。
较单一的物品处置方式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有时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我们需要在传统的物品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将物品分类细化,并且研究对各种物品的处置方式。
笼统的看法、做法,在蛋糕供给并不充足的条件下应该休矣。
市场力量和民间力量的进入,会使公共政策的手段更加丰富。
从更深层次看,物品处置方式的改进是政府治道变革、公民社会运作的合理延伸,因此如“治理”这样的新概念,本质上很可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力量的借重。
阅读材料:柯武刚和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五、六章,商务印书馆,2000。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思考题:以公用事业民营化为例,说明在公共物品(服务)供给中,政府应承担何种责任。
第十次:讨论三峡工程决策过程通过对三峡工程决策过程的讨论,揭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及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也说明我国在重大公共决策中的进步与问题。
阅读材料:另发第十一次:政策研究的新进展及其与诸多理论的关系主要内容:公共政策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大量方法和理论,也表现为这些研究分散在各种特定领域的政策中。
国家概念是政策理论的中心,但要将国家理论应用于政策研究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