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系统水力计算.docx

合集下载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DOC)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DOC)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1 水力计算方法简述目前,风管常用的的水力计算方法有压损平均法、假定流速法、静压复得法等几种。

1.压损平均法(又称等摩阻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具有相等的摩擦压力损失m p ∆为前提的,其特点是,将已知总的作用压力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管段,再根据每一管段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整,以保证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额小于设计规范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对于系统所用的风机压头已定,或对分支管路进行压力损失平衡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这个空气流速应按照噪声控制、风管本身的强度,并考虑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进行设定。

根据风管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进而计算压力损失,再按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5%。

当通过调整管径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调节装置。

3.静压复得法(略,具体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之11.6.3)对于低速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对于高速送风系统或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宜采用静压复得法。

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在将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损失mP ∆和局部阻力损失jP ∆这两项进行叠加时,可归纳为下表的3种方法。

将mP ∆与jP ∆进行叠加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名称基本关系式备注单位管长压力损失法(比摩阻法) 管段的全压损失)(2222j m ej m P l p V l V d P l P P ∆+∆=+=∆+∆=∆ρζρλ P ∆——管段全压损失,Pa ;mp ∆——单位管长沿程摩擦阻力,Pa/m用于通风、空调的送(回)风和排风系统的压力损失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当量长度法2222ρζρλV V d l ee=风管配件的当量长度λζee d l =常见用静压复得法计算高速风管或低速风管系统的压力损失。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之邯郸勺丸创作1 水力计算方法简述目前,风管经常使用的的水力计算方法有压损平均法、假定流速法、静压复得法等几种。

1.压损平均法(又称等摩阻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具有相等的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管段,再根据每一管段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整,以包管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额小于设计规范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对于系统所用的风机压头已定,或对分支管路进行压力损失平衡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这个空气流速应依照噪声控制、风管自己的强度,并考虑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进行设定。

根据风管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进而计算压力损失,再按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出15%。

当通过调整管径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调节装置。

3.静压复得法(略,具体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之11.6.3)对于低速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采取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对于高速送风系统或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宜采取静压复得法。

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两项进行叠加时,可归纳为下表的3种方法。

2 通风、防排烟、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2.1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1采取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表2-1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2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2选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表2-2注: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取8~10m/s。

2.3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2-3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表2-32.4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按表2-4采取。

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2-42.5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装置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表2-5及表2-6的数值。

工业通风题 水力计算

工业通风题 水力计算

工业通风排风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风机的选择⑴对各管道进行编号,标出管道长度和各排风点的排风量。

用CAD作图如下图所示⑵选定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1-3-5-6为最不利环路,⑶根据各管道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上各管道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根据表6-4,输送含有轻矿物粉尘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垂直风管12m/s,水平风管14m/s。

考虑到除尘器以及风管漏风,考虑到除尘器及风管漏风,取 5%的漏风系数,管段6的计算风量为(0.5+0.5+0.4)×1.05=1.47m3/s。

根据L a=0.5m 3/s ,v 1=14m/s ,求出管径。

所求管径应尽量符合通风管道的统一规格。

D 1=√Q 1π4×14= √0.5π4×14=0.213m=213mm管径取整,即选D 1=220mm ,根据水力计算软件⑴计算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1=9.57Pa/m 管内实际流速为 13.27m/s同理确定管段3、5、6的管径以及比摩阻 管段3L 3=1m 3/s,v 3=14m/s,D 3=√Q 3π4×14=√1π4×14= =0.301m=301mm 管径取整,即选D 3=320mm根据水力计算软件计算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3= 5.38Pa/mL 5=1.4m 3/s ,v 5=14m/s ,D 5=√Q 5π4×14=√1.4π4×14=0.357m=357mm 管径取整,即选D 5=360mm根据水力计算软件计算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5= 5.64Pa/m管段6L 6=1.47m 3/s ,v 6=12m/s ,D 6=√Q 6π4×12=√1.47π4×12=0.395m=395mm 管径取整,即选D 6=400mm 根据水力计算软件计算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6= 3.63Pa/m⑷确定管段2、4的管径及比摩阻。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范本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范本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一、 计算依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风系统基本参数:气温(℃): 20 ; 大气压力(Pa): 843.8 ; 管材:薄钢板; 绝对粗糙度(mm):0.16;干管推荐流速上限(m/s):10. 干管推荐流速下限(m/s):4..;支管推荐流速上限(m/s):6.; 支管推荐流速下限(m/s):2.;运动粘度(m^2/s):1.57E-05二、 计算公式1. 沿程阻力(Pa)22v d l P m ρλ⋅⋅=∆2. 局部阻力(Pa)22v P j ρζ⋅=∆三、 计算结果1、 PFY.B3(1)-1排风系统1.1 根据地下室空调风管平面图,该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如下:负二层排风管(PFY .B2(4)-1)水力计算表1.2 风系统阻力计算对于地下负二层排风管(PFY.B2(4)-1):P=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末端风口阻力+消声器阻力=64.7+180.1+30+50=324.8Pa风机压头校核:324.8*1.1=357Pa<400Pa,风机选型满足要求。

2、XF.(2)C1-1新风系统2.1根据空调风管平面图,该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如下:商业C新风管(XF.(2)C1-1)水力计算表2.2风系统阻力计算商业C新风管(XF.(2)C1-1):P=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消声器阻力=19.7+202+50=272Pa风机压头校核:272*1.1=299Pa<300Pa,风机选型满足要求。

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1)计算公式W S=P/(3600×ηCD×ηF)式中:W S—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m³/h)];P—空调机组的余压或通风系统风机的风压(Pa); ηCD—电机及传动效率(%),ηCD取0.855;ηF—风机效率(%),按设计图中标注的效率选择。

(2)计算结果选取PFY.B3(1)-1系统为例,则W S=P/(3600η)=500/(3600*0.855*0.75)=0.22。

风管的水力计算

风管的水力计算

1、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管段长度和风量2、选到管段1-2-3-4-5-6 为最不利环路,逐步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管段1-2 :摩擦阻力部分:L=23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88Pa △ Pm1-2=0.88*2.3=2Pa 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双层百叶送风口、渐扩口、弯头、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双层百叶送风口:查得Z =3,渐扩口:查得Z =0.6弯头:Z =0.39多页调节阀:Z =0.5裤衩三通:Z =0.4 , V=3.47m/s汇总的1-2 段的局部阻力为=(3+0.6+0.39+0.5+0.4 )*1.2*3.47*3.47/2=35.3Pa 所以1-2 段的总阻力为:35.3+2=37.3Pa管段2-3:摩擦阻力部分:L=225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0Pa △ Pm1-2=1.0*2.25=2.25Pa 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多页调节阀:Z =0.5裤衩三通:Z =0.4 , V=4.34m/s汇总的2-3 段的局部阻力为=(0.5+0.4 )*1.2*4.34*4.34/2=10.2Pa所以2-3 段的总阻力为: 2.25+10.2=12.5Pa管段3-4:摩擦阻力部分:L=8400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33Pa △Pm1-2=1.33*8.4=11.2Pa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四通:Z =1 , V=5.56m/s局部阻力=1*1.2*5.56*5.56/2=18.5Pa所以管段3-4 的总阻力为:11.2+18.5=29.7Pa管段4-5 :摩擦阻力部分:L=11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93Pa △ Pm1-2=0.93*1.1=1.023Pa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70C防火阀、静压箱70C多页调节阀:Z =0.5 , V=5.56m/s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局部阻力=0.5*1.2*5.56*5.56/2+30=39.25Pa所以管段4-5 的总阻力为: 1.023+9.25+30=40.25Pa管段5-6 :单层百叶风口:Z =3, V=3.17m/s静压箱的阻力约30Pa局部阻力=3*1.2*3.17*3.17/2+30=48Pa所以管段5-6 的总阻力为:48Pa机外余压=机外静压+机外动压=沿程阻力+局部阻力+风管系统最远送风口的动压=37.3+12.5+29.7+40.25+48+1.2*3.47*3.47/2=175Pa机外静压=机外余压- 设备出口处的动压=175-1.2*5.56*5.56/2=156.5Pa风管不平衡率的计算:风管4-7-8 的总阻力为:管段8-7:摩擦阻力部分:L=230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0.89Pa △ Pm1-2=0.89*2.3=2Pa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双层百叶送风口、渐扩口、弯头、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双层百叶送风口:查得Z =3,渐扩口:查的Z =0.6弯头:Z =0.39多页调节阀:Z =0.5裤衩三通:Z =0.4,V=3.47m/s汇总的8-7 段的局部阻力为=(3+0.6+0.39+0.5+0.4 )*1.2*3.47*3.47/2=35.3Pa 所以8-7 段的总阻力为:35.3+2=37.3Pa管段7-4:摩擦阻力部分:L=2250,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01Pa △ Pm1-2=1.01*2.25=2.25Pa 局部阻力部分:该段的局部阻力的部件有多页调节阀、裤衩三通多页调节阀:Z =0.5四通:Z =1.3 , V=4.34m/s汇总的2-3 段的局部阻力为=(0.5+1.3 )*1.2*4.34*4.34/2=20.34Pa所以7-4 段的总阻力为: 2.25+20.34=22.6Pa所以:管段8-7-4 的总阻力为37.3+22.6=59.9Pa风管4-3-2-1 的总阻力为:37.3+12.5+29.7=79.5Pa不平衡率的核算:不平衡率=79.5-59.9/79.5=24.6% > 15%但因系统中增加了手动调节阀,所以可以通过调节阀门开启度来调节系统阻力,进而使系统达到平衡。

9水力计算模板

9水力计算模板
管段0风量为8260.93m3/h,长为6m。摩擦阻力计算如下:
初选管内流速 ,则实际 。取圆管断面直径 ,故实际流速 。
当量直径
按流速当量直径Dv=175mm及实际流速 ,查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线算图并进行粗糙度修正后的 ,该管道的摩擦阻力为 =0.495×6.0=2.97Pa.。
局部阻力计算如下:
(9-4)
式中:R — 单位长度的沿程阻力,又称比摩阻,Pa/m;
L — 管段长度,m;
③局部阻力:
(9-5)
式中 ξ — 局部阻力系数;
ρ — 水的密度,1000kg/m3;
V — 水流速,m/s;
9.2.2冷冻水管水力计算举例
根据前述关于水系统的设计论述,本设计各层水管初步布置如图9-8~图9-10所示。水管的水力计算以二层风机盘管系统为例进行计算。二层水管道布置如图9-8。
537.89
271.31
0.1
2110.13
27.13
2137.27
FH1
22140
2379.62
50
0.659
0.64
218.41
216.84
0
140.33
0
140.33
FH2
22140
2379.62
40
0.659
7.88
218.41
216.84
2
1721.95
433.67
2155.63
FH3
22140
Q≥12462KW, DN=150mm。
本设计中冷凝管沿水流方向保持0.3%的坡度,且保证没有积水部位,就近排入卫生间地漏。冷凝水管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冷凝水盘处于机组的负压段,凝水盘出口处应设置出口与大气相通的水封,其高度比凝水盘处的负压大50%左右。连接到设备冷凝水管的尺寸由设备决定。一般情况下,每1kw的冷负荷每小时约产生0.4kw左右的冷凝水,在潜热负荷较高的情况下,每1kw冷负荷约产生0.8kw的冷凝水。在本设计中,采用了根据机组的冷负荷,按上述(3)数据近似选定冷凝水的公称直径。本工程具体冷凝水管选择详见水平面图。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

风路系统水力计算1 水力计算方法简述目前,风管常用的的水力计算方法有压损平均法、假定流速法、静压复得法等几种。

1.压损平均法(又称等摩阻法)是以单位长度风管具有相等的摩擦压力损失mp ∆为前提的,其特点是,将已知总的作用压力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管段,再根据每一管段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整,以保证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额小于设计规范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对于系统所用的风机压头已定,或对分支管路进行压力损失平衡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假定流速法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这个空气流速应按照噪声控制、风管本身的强度,并考虑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进行设定。

根据风管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进而计算压力损失,再按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15%。

当通过调整管径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设置调节装置。

3.静压复得法(略,具体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之11.6.3)对于低速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对于高速送风系统或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宜采用静压复得法。

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在将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损失mP ∆和局部阻力损失jP ∆这两项进行叠加时,可归纳为下表的3种方法。

将mP ∆与jP ∆进行叠加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2 通风、防排烟、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2.1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1采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表2-1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2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2-2选用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表2-2注: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3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2-3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表2-32.4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按表2-4采用。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范本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范本

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书一、 计算依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风系统基本参数:气温(℃): 20 ; 大气压力(Pa): 843.8 ; 管材:薄钢板; 绝对粗糙度(米米):0.16;干管推荐流速上限(米/s):10. 干管推荐流速下限(米/s):4..;支管推荐流速上限(米/s):6.; 支管推荐流速下限(米/s):2.;运动粘度(米^2/s):1.57E-05二、 计算公式1. 沿程阻力(Pa)22v d l P m ρλ⋅⋅=∆2. 局部阻力(Pa)22v P j ρζ⋅=∆三、 计算结果1、 PFY.B3(1)-1排风系统1.1 根据地下室空调风管平面图,该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如下:负二层排风管(PFY.B2(4)-1)水力计算表1.2 风系统阻力计算对于地下负二层排风管(PFY.B2(4)-1):P=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末端风口阻力+消声器阻力=64.7+180.1+30+50=324.8Pa风机压头校核:324.8*1.1=357Pa<400Pa,风机选型满足要求.2、XF.(2)C1-1新风系统2.1根据空调风管平面图,该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水力计算如下:商业C新风管(XF.(2)C1-1)水力计算表2.2风系统阻力计算商业C新风管(XF.(2)C1-1):P=沿程阻力+局部阻力+消声器阻力=19.7+202+50=272Pa风机压头校核:272*1.1=299Pa<300Pa,风机选型满足要求.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计算(1)计算公式W S=P/(3600×ηCD×ηF)式中:W S—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米³/h)]; P—空调机组的余压或通风系统风机的风压(Pa); ηCD—电机及传动效率(%),ηCD取0.855;ηF—风机效率(%),按设计图中标注的效率选择.(2)计算结果选取PFY.B3(1)-1系统为例,则W S=P/(3600η)=500/(3600*0.855*0.75)=0.22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风道的水力计算水力计算是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部分。

它是在确定了系统的形式、设备布置、各送、排风点的位置及风管材料后进行的。

水力计算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系统中各管段的断面尺寸,计算阻力损失,选择风机。

3.2.1水力计算方法风管水力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等压损法该方法是以单位长度风道有相等的压力损失为前提条件,在已知总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将总压力值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各部分,再根据各部分的风量确定风管断面尺寸,该法适用于风机压头已定及进行分支管路阻力平衡等场合。

(2)假定流速法该方法是以技术经济要求的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再根据风量来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目前常用此法进行水力计算。

(3)静压复得法该方法是利用风管分支处复得的静压来克服该管段的阻力,根据这的断面尺寸,此法适用于高速风道的水力汁算。

3.2.2水力计算步骤现以假定流速法为例,说明水力计算的步骤:(1)绘制系统轴测示意图,并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通常把流量和断面尺寸不变的管段划为一个计算管段。

(2)确定合理的气流速度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运行费用低,但是风管断面尺寸大,耗材料多,建造费用大。

反之,流速高,风管段面尺寸小,建造费用低,但阻力大,运行费用会增加,另外还会加剧管道与设备的磨损。

因此,必须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合理的流速,表 3-2 ,表 3-3 ,表 3-4 列出了不同情况下风管内空气流速范围。

表 3-2 工业管道中常用的空气流速(m/s)建筑物类管道系统的风速靠近风自然通机械通机处的极限别部位风风流速吸入空气的百叶0- 1.02-4窗吸风道1-22-6辅助建筑支管及垂直0.5-1.2-510- 12风道5水平总风道0.5-1.5-8近地面的进0.2-0.0.2 -风口50.5近顶棚的进 0.5-1. 1-2风口近顶棚的排 0.5-1. 1-2风口排风塔1-1.5 3-6材料 总支 室内进 室内回新鲜空 管管 风口 风口气入口薄板材6-142-1.5 -2.5 -5.5 -83.53.56.5 工业建砖、矿筑渣、石、2- 1.5 - 2.0 -水泥 4-5- 612 63.03.0矿渣混凝土表 3-3 除尘风道空气流速( m/s )灰尘性质垂直 水平 灰尘 垂直水平管 管 性质 管管粉状的粘 11 13 铁和铜 1923土和沙(屑)耐火泥 14 17 灰土、砂尘 1618重矿物灰1416锯屑、刨屑12 14尘轻矿物灰1214 大块干木14 15尘屑干型砂11 13 干微尘 810 煤灰1012染料灰尘14-1616-18湿土( 2%1518 大块湿木18 20以下)屑铁和铜(尘1315谷物灰尘10 12末)棉絮 810 麻(短纤维水泥灰尘8-12 18- 灰尘、杂 812 22 质)表 3-4 空调系统中的空气流速( m/s )部位 风低速风管 高速风管推荐风速最大风速 推荐 最大 速居住 公共 工业 居住 公共 工业一般建筑新风入口2.5 2.5 2.5 4.0 4.5 6 3 5 风机入口3.54.05.0 4.5 5.0 7.08.5 16.5风机出口5-86.5 -8- 128.57.5 -8.5 -12.52 1011145主风道3.5 -5-6-94- 65.5 -6.5 -1030 4.5 6.5811水平支风3.03.0 -4-53.5 -4.0 -5- 91022.5道 4.5 4.0 6.5垂直支风2.53.0 -4.03.254.0 -5- 8422.5道 3.5- 4.0 6.0送风口1-21.5 - 3- 2.0 - 3.0 -3- 5 3.5 4.0 3.0 5.0⑶由风量和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风管断面尺寸,计算沿程损失、局部损失及总损失。

计算时应首先从最不利环路开始,即从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

确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尽量采用通风管道的统一规格。

⑷其余并联环路的计算为保证系统能按要求的流量进行分配,并联环路的阻力必须平衡。

因受到风管断面尺寸的限制,对除尘系统各并联环路间的压损差值不宜超过 10%,其他通风系统不宜超过 15%,若超过时可通过调整管径或采用阀门来进行调节。

调整后的管径可按下式确定P0.225D' D mmP'式中 D '——调整后的管径,m;D 一原设计的管径,m;P ——原设计的支管阻力,Pa;P'——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Pa。

需要指出的是,在设计阶段不把阻力平衡的问题解决,而一味的依靠阀门开度的调节 , 对多支管的系统平衡来说是很困难的,需反复调整测试。

有时甚至无法达到预期风量分配,或出现再生噪声等问题。

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强风管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减少阻力平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要重视在设计阶段阻力平衡问题的解决。

(5)选择风机考虑到设备、风管的漏风和阻力损失计算的不精确,选择风机的风量,风压应按下式考虑考虑 L f K L L m3 /hP f K f P Pa式中 L f——风机的风量, m3 /h ;L ——系统总风量,m3/h;P f——风机的风压, Pa;P——系统总阻力, Pa;K L——风量附加系数,除尘系统K L=1.1-1.5;一般送排风系统 K L=1.1 ;K p——风压附加系数,除尘系统 K p=1.15-1.20;一般送排风系统K p=1.1-1.15当风机在非标准状态下工作时,应对风机性能进行换算,在此不再详述.可参阅《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例 3-3如图3=10所示的机械排风系统,全部采用钢板制作的圆形风管,输送含有有害气体的空气 (=1.2m3/kg),气体温度为常温,圆形伞形罩的扩张角为60°,合流三通分支管夹角为 30°,带扩压管的伞形风帽h / D0= 0.5 ,当地大气压力为92kPa,对该系统进行水力计算。

图 3-10机械排风系统图解 1 .对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如图示。

2.确定各管段气流速度,查表 3-2 有:工业建筑机械通风对于干管对于支管 v =2-8 m/s。

v =6-14m/s;3.确定最不利环路,本系统①—⑤为最不利环路。

4.根据各管段风量及流速,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及比摩阻,计算沿程损失,应首先计算最不利环路,然后计算其余分支环路。

如管段①,根据L =1200 m3/h,v=6-14 m/s查附录 2 可得出管径D= 220mm,v=9m/ s,R m=4.5Pa/m查图 3-1 有B = 0. 91,则有R ' 0.91 4.5 4.1 Pa/m mP m R m'l 4.1 1353.3 Pa也可查附录 2 确定管径后,利用内插法求出:v ,R m。

同理可查出其余管段的管径、实际流速、比摩阻,计算出沿程损失,具体结果见表 3-5 。

5.计算各管段局部损失如管段①,查附录 4 有:圆形伞形罩扩张角60°,0.09 ,90°弯头2个,0.15 2 0.3,合流三通直管段,见图3-10 。

30°,查得0.76 ,0.090.3 0.76 1.15其余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见表3-6 。

P j v 2 1.15 1.2 9255.89 Pa223-5 。

同理可得出其余管段的局部损失,具体结果见表6.计算各管段的总损失,结果见表3-5 。

表 3-5通风管道水力计算表 管 流量管段 管径流 速比 摩比 摩 阻 实 际比动压局部阻段 D/阻 R m /摩阻 编 L/长度v /P修 正 系R m ' /Pd/力 系 数m3/hl/mm数 BPa号mm/sa/mPa/m沿 程 损 局 部 损 管 段 总损失失 P m / 失 P j/ P /备注PaPaPa最不利环路1 1200 13 220 9 4.5 0.91 4.1 48.6 1.15 53.3 55.89 109.2 2 2100 6 280 9.6 3.9 0.91 3.55 55.3 0.81 21.3 44.79 66.1 3 3400 6 360 9.4 2.7 0.91 2.46 53 1.08 14.76 57.24 72.0 4 4900 11 400 10.6 3 0.91 2.73 67.4 0.3 30.03 20.22 50.3 54900 15 40010.630.912.7367.40.640.9540.4481.4分支环路69009200 84.10.913.7338.40.0333.571.235.1 与 ① 平 衡713009200 11.99.50.918.7850.6478.354.4132.7与 ① + ②平衡与 ① + 8150010200 13.0110.9110101.41.26100127.8227.8② + ③平衡69009160 12.3130.9111.8390.80.03106.42.7109.1阻 力平 衡表 3-6各管段局部损失系数统计表管局部阻力名称、数管局部阻力名称、数段量段量圆形伞形罩(扩张圆形伞形罩(扩张0.090.09角 60°)1个角 60°)1个90 °弯头90 °弯头( r / d 2.0)1( r / d 2.0)2个61 个合流三通直管段0.76合流三通分支段- 0.21圆形伞形罩(扩张2合流三通直管段0.810.09角 60°)1个90 °弯头3合流三通直管段 1.08( r / d 2.0)1 个90 °7弯头( r / d 2.0)合流三通分支段0.4 2个4风机入口变径(忽0.0略)圆形伞形罩(扩张80.09角 60°)1个90°弯头风机入口变径(忽0.0( r / d 2.0)略)1 个5合流三通分支段0.9带扩散管伞形风帽( h / D 00.5 )1个60 °弯头( r / d 2.0)10.12个7.检查并联管路管道阻力损失的不平衡率⑴管段⑥和管段①不平衡率调整管径0.2250.225D' D P35.1mm200155P'109.2取 D ' 160mm查附录 2得D 160 mm v 12.3 m/s R m13 Pa/mR m'B R m0.91 1311.83 Pa/mF 1 F 20.058m2 F 3 0.062 m2查附录 4,合流三通分支管阻力系数约为-0.21 ,0.03阻力计算结果见表3-5 ,P109.1Pa不平衡率为满足要求。

P1P6109.2 109.10.1%15% P1109.2⑵管道⑦与管段①+②不平衡率为若将管段⑦调至 D 7180 mm,不平衡率仍然超过15%,因此采用D7200 mm,用阀门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