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功能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1.上皮(一)简答题:简述内皮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功能意义。

(二)论述题: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和各自的功能意义。

2.固有结缔组织(一)简答题:简述浆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论述题: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以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各自的功能。

3.血液(一)简答题:1、简述网积红细胞。

2、简述造血干细胞。

(二)论述题:试述白细胞的分类、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软骨、骨、肌组织(一)填表1:三种肌纤维光镜形态结构的比较(二)简答题:1、比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来源、结构及功能。

2、简述三联体(定义、组成和功能意义)。

3、简述肌节5.神经组织和循环系统(一)填表2(二)简答题:1、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形态结构和功能。

2、简述尼氏体。

(三)论述题:1、试述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

2、试比较动脉和静脉管壁结构的异同点。

6.皮肤、眼球(一)简答题:简述眼球壁的各层结构。

(二)论述题:试述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组织结构。

7.免疫系统和内分泌(一)填表3(二)简答题:1、简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定义、组成、分布和功能。

2、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和功能意义。

3、简述肾上腺皮质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4、简述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三)论述题:试述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的过程。

8.消化管和消化腺(一)填表:表4(二)简答题:1、简述胃底腺的细胞类型及其光镜形态特点和功能。

2、简述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3、简述窦周间隙。

(三)论述题:1、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

2、试述肝小叶的结构。

9.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二)简答题:1、简述气管壁的结构特点。

2、简述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意义。

3、简述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意义。

4、简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和功能。

5、简述肾单位的组成及尿液生成的途径。

6、简述支持细胞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7、简述黄体的光镜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题:8、试述精子发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胰腺的组织解剖(“细胞”相关文档)共10张

胰腺的组织解剖(“细胞”相关文档)共10张
2、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与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3、胰岛素的受体的半衰期约为7小时。
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受体 α
β -S-S-
胰岛素
α -S-S- β
葡萄糖
ATP 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 与分解
ADP 磷酸化 蛋白质
生物效应
DNA合成基因转录
转 运
葡萄糖 载体
糖原合成与 代谢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糖代谢: 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加速其在细胞内的氧
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及转运活性,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②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胰岛素的受体的半衰期约为7小时。
使葡萄糖转运蛋白从胞内分布到胞膜;
浆液性腺泡,细胞为锥形、核圆,位于基底部。
2、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与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两个13kD的α-亚单位
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血糖。
胰岛素具体作用:
胰岛素受体为大分子跨膜糖蛋白复合物 ③ 使核糖体的翻译过程加强,蛋白质合成增加。
1、调节糖代谢: 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加速其在细胞内的氧化、
利用。
2、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与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两个13kD的α-亚单位 1、调节糖代谢: 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加速其在细胞内的氧化、
有三类细胞:A细胞 20% 胰岛外周,胞质内 有可染成红色的颗粒。功能:分泌胰高血糖 素。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血糖。
B细胞 70% 胰岛中央,胞体小, 又可染成桔黄色颗粒。功能:分泌胰岛素, 促进糖原合成、葡萄糖分解。降血糖。
D细胞 5%,分散在外周,颗粒 浅蓝染色。功能:分泌生长抑素,调节A细 胞、B 细胞的分泌。
胰脂肪酶

胰腺的组织解剖

胰腺的组织解剖

6
2021/6/16
作用过程
胰岛素与其受体α-亚单位结合,迅速引起β亚单位的自身磷酸化,激活β-亚基上的酪氨酸蛋 白激酶,导致对其他细胞内活性蛋白的连续磷酸化 反应,进而产生降血糖等生物效应。
使葡萄糖转运蛋白从胞内分布到胞膜;促进葡 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及转运活性,加速葡萄糖的转 运。
胰岛素具体作用:
10
结束语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蛋白质合 成与分解
ADP 磷酸化 蛋白质
生物效应
DNA合成基因转录
转 运
葡萄糖 载体
糖原合成 与代谢
9Leabharlann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2021/6/16
1、调节糖代谢: 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加速其在细胞
内的氧化、
利用。
②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③ 抑制糖原异生。
④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
7
2021/6/16
胰岛素作用相关因素
1、几乎所有细胞膜上都存在胰岛素受体,不同组织细胞上受 体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2、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与亲和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3、胰岛素的受体的半衰期约为7小时。
8
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受体α
β -S-S-
胰岛素
2021/6/16
α -S-S- β
葡萄糖
ATP 蛋白质
皮)。分泌胰液:主要有胰蛋 白酶、胰淀粉酶、胰脂 肪酶。
2021/6/16 2
2021/6/16
胰液成分:1、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直 7.8-8.4 。成人分泌量1-2L
无机成分:水、 碳酸氢盐、多种离子。
作用
碳酸氢盐提供HCO3-提供胰酶在小肠内的pH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胰腺最早是被希腊解剖学家Herophilus (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发现,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Ruphos将其命名为希腊语pancreas,其中pan 为全部(all),creas为肉(flesh)的意思。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

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并经导管排入肠腔,主要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1胰的形态和位置人的胰腺与十二指肠相连,质软、外观为淡红色,形状扁平细长。

胰腺长约14~20cm,重量约为80~115g,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啮齿类动物胰腺为无定形结构,似脂肪组织,不规则,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

而许多低等动物胰腺不形成独立的器官,它们散在分布于其它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

如无脊椎动物就没有独立的胰腺,其外分泌部组织存在于肝内,内分泌细胞则存在于胃肠道上皮内。

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胰腺均可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胰头较膨大,被十二指肠“C”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一钩状突起(Processus uncinatus)。

在钩状突起凹陷处为胰腺切痕(incisura pancreatis),此处又是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通路。

胰头后面与胆总管、肝门静脉相邻。

胰颈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胃幽门位于其前上方。

胰体位于胰颈和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

胰尾为伸向左上方较细的部分,紧贴脾门。

胰腺主导管位于胰的实质内,贯穿胰的全长,它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胰头上部,位于主导管上方常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图1-1)。

图1-1. 人胰腺结构示意图1.2 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胰腺表面覆盖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

胰腺的功能和作用

胰腺的功能和作用

胰腺的功能和作用
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1. 消化功能:胰腺产生和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酶,如胰蛋白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酶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胰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其可以被肠道吸收。

胰脂酶能够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便被小肠吸收。

胰腺酶的分泌受到胃酸和肠内激素的调控。

2. 胰岛素的分泌:胰腺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胞群体叫做胰岛,其中的β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还促进肝脏和肌肉中的葡萄糖的储存,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3.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腺中的α细胞能够分泌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

胰高血糖素能够提高血糖水平,通过促进肝脏释放存储的葡萄糖和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也能够促进脂肪分解,使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提供血糖来源。

总之,胰腺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功能。

通过胰液的分泌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的平衡,维持机体内正常的代谢状态。

什么是胰腺?胰腺的生理作用

什么是胰腺?胰腺的生理作用

什么是胰腺?胰腺的生理作用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胰腺,事实上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这两个部分,它的生理作用以及病理变化都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对于胰腺炎的预防工作也要重视
★一、胰腺简介
1、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

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

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

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

2、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二、功能
1、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胰腺。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

因为它是一个有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2、胰腺“隐居”在腹膜后,这样一来,其知名度远不如胃、十二指肠、肝、胆,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

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主要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

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

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

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主要介绍胰岛细胞培养基以及它在胰岛细胞培养中的重要性。

概述:胰岛细胞培养基是一种专门用于培养胰岛细胞的营养液,它提供了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胰岛细胞是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和其他重要激素的细胞群,它们在糖代谢、能量平衡以及血糖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胰岛细胞在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研究人员对胰岛细胞的培养和扩增一直是个热点领域。

胰岛细胞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胰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适宜的环境。

培养基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维生素、激素等,它们能够提供胰岛细胞所需的能量和其他生理功能所需的物质基础。

此外,胰岛细胞培养基还含有调节因子、生长因子和其他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能够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维持。

胰岛细胞培养基的研究与开发对于胰岛细胞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进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可以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和功能稳定性,从而为胰岛细胞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此外,胰岛细胞培养基的研究也为进一步探索胰岛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综上所述,胰岛细胞培养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培养液,对于胰岛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对胰岛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期待胰岛细胞培养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胰岛细胞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

我们将首先对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

这一部分还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第二部分是正文。

我们将首先定义和解释胰岛细胞培养基,并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胰岛细胞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其组成和功能。

这一部分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胰岛细胞培养基的内涵。

第三部分是结论。

我们将回顾胰岛细胞培养基成分对胰岛细胞培养的影响。

胰腺

胰腺

胰腺

腺(内分泌部)
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 细胞团;细胞呈团索状分布, 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特殊染色可显示A、B、D、PP 细胞。
A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20%,分泌高血糖素,
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 成,导致血糖升高。
B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70%,分泌胰岛素,
胰腺
胰实质由外分泌 部和内分泌部组成: 外分泌部:分泌 胰液,消化食物。 内分泌部:分泌 激素,参与糖代谢等 的调节。

腺(外分泌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复管泡状腺,为纯浆液腺 1、基膜与腺细胞间无肌上皮细 胞;
2、可见泡心细胞;
3、闰管长,无纹状管;
4、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上
皮由单立渐变为单柱和高单 柱。
胰腺
促进肝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吸收血 液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 肪贮存,使血糖降低(病理:糖尿)。
D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5%,分泌生长抑素,
可调节A、B细胞的分泌功能。 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 泌以及 胆囊收缩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α细胞、β正常胰岛细胞、γ细胞及PP细胞。

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γ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于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储存和利用。

缺乏胰岛素时,血糖难以被组织细胞摄取,糖的贮存和利用都将减少,这时血糖浓度如果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

如果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2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

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
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
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受体。

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

3分泌调节
(1)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

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恢复到基础水平。

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 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分泌速率也远大于第一相,这主要是激活了B细胞胰岛素合
成酶系,促进了合成与释放;倘若高血糖持续一周左右,胰岛素的分泌可进一步增加,这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刺激B细胞增生布引起的。

(2)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作用最强。

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

务右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3)激素的作用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①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都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前三者是在药理剂量时才有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不像是一引起生理刺激物,只有抑胃肽(GIP)或称依赖葡萄糖的促胰岛素多肽才可能对胰岛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

GIP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分泌的,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

实验证明,GIP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具有依赖葡萄糖的特性。

口服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和GIP的分泌是平行的,这种平行关系的绘双导致胰岛素的迅速而明显的分泌,超过了静脉注射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有人给大鼠口吸取葡萄糖并注射GIP抗血清,结果使血中葡萄浓度升高,而胰岛素水平却没有明显升高,因此可以认为,在肠内吸收葡萄糖期间,GIP是小肠粘膜分泌的一种主要的肠促胰岛素因子。

除了葡萄糖外,小肠吸收氨基酸、脂肪酸及盐酸等也能刺激GIP的释放。

有人将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称为“肠-胰岛轴”,这一调
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使食物尚在肠道中时,胰岛素的分泌便已增多,为即将从小肠吸收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利用做好准备;
②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告示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这些激素,有可能使B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
③胰岛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至少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也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

图11-22 胰岛细胞的分布及其分泌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示促进----→表示抑制GIH:生长抑素4.神经调节胰岛受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

刺激迷起神经,可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2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4胰高血糖素
编辑
人胰高血糖素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分子量为3485,它也是由一个大分子的前体裂解而来。

胰高血糖素在血清中的浓度为50-100ng/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5-10min, 主要在肝灭活,肾也有降解作用。

5分泌调节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很多,血糖浓度是重要的因素。

血糖降低
时,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氨基酸的作用与葡萄糖相反,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蛋白餐或静脉注入各种氨基酸均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血中氨基酸增多一方面促进胰岛素释放,可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还能同时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这对防止低血糖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胰岛素可通过降低血糖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B细胞分泌的胰岛不比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一对作用相反的激素,它们都与血糖水平之间构成负反馈调节环路。

因此,当机体外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I/G)也是不同的。

一般在隔夜空腹条件下,I/G比值为2.3,但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比例可降至0.5以下。

比例变小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所致,这有利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适应心、脑对葡萄糖的需要,并有利于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供能。

相反,在摄食或糖负荷后,比值可升至10以上,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胰岛不比的作用占优势。

7B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