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的测定

合集下载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项目任务书一、项目描述二、材料清单三、项目实施过程(一)任务分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明确1. 在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重要性,并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2. 能正确调试溶出度测定仪,并能熟练使用;3.能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关系,以及溶出度的测定在药物评价中的意义和运用;4. 能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设计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5. 能熟练使用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其工作原理6 对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溶出度测定仪进行清洁与维护。

7. 根据中国药典要求,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二)任务实施要求:1、查找资料,了解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并在课业报告中加以描述。

2、学会转篮法仪器装置的调试。

3、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方案设计4、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5、数据记录与处理6、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将本组的工作情况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

7、本小组同学集体给本组工作评分,并给其他小组评分。

注意事项:1、溶出仪水浴箱中应加入纯化水至水线,开机后水应循环。

溶液滤过用不大于0.8μm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

2、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注意事项(1)仪器使用前必须预热,预热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步骤,不可忽略。

(2)开关试样室盖时动作要轻缓。

(3)在波长320nm以下的实验范围一定要选用石英比色皿。

(4)不要在仪器上方倾倒测试样品,以免样品污染仪器表面,损坏仪器(三)具体任务实施任务一:熟悉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特点以及药理性质结构特点: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药代动力学: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项目任务书一、项目描述项目 3.4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姓名: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欲使溶出度测定结果准确,实验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任务分析1.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以及溶出度测定仪的调试与使用。

2.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设计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3. 熟悉溶出度的概念,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关系,以及溶出度的测定在药物评价中的意义和运用。

4. 学会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相关知识及资料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贮存条件等有关。

为了有效地控制固体制剂质量,除采用血药浓度法或尿药浓度法等体内测定法推测吸收速度外,体外溶出度测定法是一种较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对那些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的固体制剂,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的固体制剂,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并作为质量标准。

对乙酸氨基酚(扑热息痛)由Morse于1878年首次合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和其它解热镇痛药相比,它具有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是世界各地医生和医院所推荐的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但其可压性差、易裂片,生产中多采用高黏度的黏合剂以解决外观问题,但崩解时间延长,不利于药物溶出。

所以对乙酸氨基酚的溶出度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溶出度仅指一定时间内药物溶出的程度,一般用标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药典规定30分钟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限度为标示量的80%。

二、材料清单序号各种材料清单数量备注1 乙酰氨基酚片 62 盐酸3 氢氧化钠4 溶出度测定仪 15 50毫升容量瓶 66 注射器 17 滤膜 68 烧杯等9 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10说明:以上为一名学生所需材料三、项目实施过程(一)任务分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明确1. 在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重要性,并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2. 能正确调试溶出度测定仪,并能熟练使用;3.能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关系,以及溶出度的测定在药物评价中的意义和运用;4. 能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设计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
K=-2.303×斜率
2021/4/4
13
4.绘制累积溶出量曲线图
以累积溶出量(%)为纵坐标,溶出时间为横坐标 作图,绘制累积溶出量曲线图。
2021/4/4
14
累 积 溶 出 量
%
2021/4/4
t(min)
图1 对乙酰氨基酚片累积溶出曲线图
1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4
16
2021/4/4
11
表2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测定数据
时间,min
3 5 10 20 30 45
A
C,mg/L
累积溶出量,%
残留待溶量*,%
lg残留待溶量,%
*残留待溶量(%)=100-累积溶出量
2021/4/4
12
3.按单指数模型求溶出速度常数(K)
以残留待溶量(%)的对数为纵坐标,溶出时间为 横坐标作图,从直线斜率可求出溶出速度常数。
片剂溶出度与 溶出速度的测定
2021/4/4
1
原理
溶出度:指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片剂等固
体制剂内溶出的速度和程度。但在实际应
用中溶出度仅指一定时间内药物溶出的程
度,一般用标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药典
规定30min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限度为标
示量的80%。 释放度:缓释、控释制剂及透皮制剂
2021/4/4
dC/dt=KS(Cs-C) (1)
因溶出了的药物往往立即透过生物膜被吸收,则CS》C,故上
式可简化为:
dC/dt=KSCs
(2)
式(2)表明药物的吸收是受扩散层控制的溶出过程,即药物
的吸收速度与K、S、CS成正比。
2021/4/4
4

对乙酰氨基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片溶出度测定

∏.片剂溶出度与溶出速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片剂溶出度和溶出速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掌握溶出试验仪的调试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片剂等固体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要先经过崩解和溶出两个过程,然后才能透过生物膜吸收,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

其溶出过程可用Noyes-Whitney方程表示:dC∕dt=KS(Cs-C)(9-1)式中: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对体内某一药物来说K=D∕(V.δ),其中D为药物扩散系数,V为溶出介质的体积,5扩散层的厚度);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CS为固体药物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

因溶出了的药物往往立即透过生物膜被吸收,则Cs》C,故上式可简化为:dC∕dt=KSCs(9-2)式(9-2)表明药物的吸收是受扩散层控制的溶出过程,即药物的吸收速度与K、S、CS成正比。

对难溶性药物而言,溶出是其主要过程,故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

溶解度小于0.1—1OgZ1的药物,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

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粒径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贮存条件等有关。

为了有效地控制固体制剂质量,除采用血药浓度法或尿药浓度法等体内测定法推测吸收速度外,体外溶出度测定法不失为一种较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内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但在实际应用中溶出度仅指一定时间内药物溶出的程度,一般用标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药典规定30min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限度为标示量的80%O溶出速度则指在各个时间点测得的溶出量的数据,经过计算而得出的各个时间点与单位时间内的溶出量,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可根据不同处理方法求出相应的参数。

因此,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对那些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的固体制,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并作为质量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
4、溶出过程中取样的位置应按照药典规定,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
5、溶出度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桨叶是否灵活;
(2)桨叶的位置高低对溶出度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应按规定高度装置,转篮底部距溶出杯底为25mm;
0.439
1.34%
0.447
0.45%
0.433
2.69%
取十片称量,总重量为4.452g,平均片重为0.445g。
含量测定:A=0.352,因此浓度c=4.981μg/mL,因此40mg样品中乙酰氨基酚m=50×100c/1000=24.905mg,药物含量m/40×100%=62.26%
2、扑热息痛片溶出速率
四、实验步骤
1、片剂处方(制成100片):
对乙酰氨基酚100 g
干淀粉3 g
淀粉浆(500 g/L)适量
硫脲0.03g
硬脂酸镁0.18g
2、制备工艺
(1)将硫脲溶于适量的温水,加入淀粉(10 g左右)中,搅拌使淀粉分散而成均匀的混悬液,水浴锅85-90℃成浆糊。
(2)将对乙酰氨基酚、干淀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热淀粉浆(边加边搅拌)混合制成均匀的软材,用20目尼龙筛制粒,60℃左右真空干燥,干颗粒水分控制在1 %-2 %左右,干颗粒通过20目尼龙筛整粒并混入硬脂酸镁,用直径10mm冲头压片。
6、实验结果分析
1、扑热息痛片处方中加入硫脲作为抗氧剂防止扑热息痛被氧化变黄。
2、固体制剂的溶出速率能影响到他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溶出速率过低的固
体制剂无法在人体内完全释放出作用药物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故需测定溶出速率。
3、压片过程中,湿颗粒应根据主药与辅料的性质,以适宜温度尽快干燥,干燥后颗粒往往结团粘连,需过筛整粒,也可加入润滑剂同时整粒并混匀。

[精品]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精品]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精品]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是一种非处方药,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减轻关节炎和牙痛等。

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溶出度测定是测定药品释放活性成分的关键方法之一,可用于评估药品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本实验旨在采用美国药典(USP)提供的方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

1.实验原理溶出度是指药品中活性成分从药片或胶囊中释放出来的比例。

药品的溶出度对药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它进行检测以确保药品质量达到标准。

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包括旋转篮法和流动池法。

旋转篮法适用于药片和胶囊,有利于模拟胃肠道的运动。

而流动池法适用于注射剂和眼药水等液体制剂。

本实验采用的是旋转篮法,将对乙酰氨基酚片放入篮中,放到模拟胃肠道的容器中,并在旋转的条件下采集样品,测定其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

2.实验步骤2.1 准备a.先将篮子和箔纸放在烘箱中烘干,预热至50℃左右。

b.称取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片粉末,将其压制成药片。

c.提取篮子和箔纸,稍稍冷却,然后将篮子置于箔纸上,放回烘箱中预热至50℃。

d.取一定量的模拟胃液,将其预热至37℃。

2.2 实验操作a.取一个已称好药片,将其放入篮子中,然后盖上篮子盖子,确保药片合适地固定在篮子中。

b.用钢丝将篮子悬挂在模拟胃液的容器中,保证篮子不接触容器底部。

c.启动旋转器,设置旋转速度为50rpm,开始测定。

d.每个时间点收集一个样品。

将采样器插入模拟胃液中,确保其到达药片所在的位置(通常为时间的1/3、2/3和3/3),并将样品收集到样品瓶中,以供后续分析。

e.持续测定至90分钟,并在每个时间点记录剩余的药片和溶出度数据。

f.一旦测定完成,将篮子和样品在干燥的环境下过夜。

2.3数据处理a.逐一记录采集的样品的时间和对乙酰氨基酚溶出量。

b.将数据绘制成输药时间与对乙酰氨基酚溶出量的关系图。

c.计算药物的平均溶出度,这是从剩余药物的总质量中计算出来的。

3.实验注意事项a.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需准确称取药材,不得有误差。

药剂学实验:实验四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药剂学实验:实验四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四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调试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
溶出度系指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内溶出的速度和 程度。以各个时间点测得的累积溶出药量与片剂药量的比例百分 数F(t)表示。
药典规定30min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为标示量的80%。
溶出量(%)= A w A w
五、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结果
取样时间
A
(min)
2
5
10
15
20
30
பைடு நூலகம்
45
拟合直线方程
r值
F(t) (%) 1-F(t)
lg[1-F(t)]
K值
六、思考题
溶出度的测定有何意义,主要针对何类药物制剂? 溶出度及释放度测定方法有哪些?
注意事项
正式实验开始前需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防止拥挤忙乱, 步骤出错,因大家同步操作因此没有重做的机会
溶出度数据处理数学模型有零级、一级、单指数、Higuichi 方程、 weibull分布模型等。
溶出规律
溶出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处理后可求得一系列特性参数,
用于描述药物或药物制剂在体外溶出的规律,并作为药剂研制及质量控
制的指标。
100
累计溶出百分数(%)
80
参数包括t0.5,t0.64,形态因子,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片,0.4g/L氢氧化钠,盐 酸,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一)溶出度仪的使用
恒温(37℃±0.5℃) 溶出介质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
溶出介质用量900-1000ml 转速100/min
漏槽状态
时间点一般设计为15%,30%,50%,60%,75%,90%,100% 附近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是非处方药中的一种,广泛用于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不舒适症状。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了解药物的溶解性和溶出度十分重要,这些参数决定着药物的吸收和效果。

本文旨在介绍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溶出度指的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药片中释放出的比例。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测定在国际上已有标准化方法,本文介绍的是欧洲药典提供的测定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三个步骤:1. 准备试剂在实验前需准备好模拟肠液消化液(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SIF)、模拟胃液消化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 SGF)和模拟胶囊包裹液(Simulated Capsule Coating Fluid SCCF)三种液体。

2. 溶出度测定将对乙酰氨基酚片置于模拟胶囊中,放入实验器中,加入500ml SIF,以1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测定6小时。

之后加入500ml SGF,继续搅拌,测定2小时。

3. 数据处理第一段6小时的溶出度和第二段2小时的溶出度需要分别计算。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测定吸收率,得到药物在每个时间点的溶出度,并绘制出时间-溶出度曲线。

最终可以得到药物的进口水解速率。

二、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对乙酰氨基酚片、模拟肠液消化液、模拟胃液消化液、模拟胶囊包裹液、紫外分光光度计、模拟肠道溶出仪。

(2)准备试剂:按照欧洲药典提供的方法和配方准备模拟肠液消化液、模拟胃液消化液和模拟胶囊包裹液。

(1)将对乙酰氨基酚片置于模拟胶囊中,并将其放入模拟肠道溶出仪中。

(2)将500ml模拟肠液消化液加入实验器,并以10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

对乙酰氨基酚片开始溶解,每隔30分钟,取出一次10ml的溶液,并以320nm的波长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它们的吸收值。

(4)测量2小时后,停止测量,将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的测定
xxx,xxx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溶出速度测定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熟悉溶出试验仪的调试与使用。

方法用转蓝法,转速为100 r/min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吸光度。

结果不同时间所配的溶液的吸光度不同。

结论片剂中的溶出速度可以间接通过溶出试验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

关键字:对乙酰氨基酚;溶出速度;转蓝法;吸光度
Paracetamol tablets dissolve speed determination
Liu xiuqing ,Liao danho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Naning,530001)
Abstract:Objective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dissolving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tablets, and familiar with stripping debugging and test instrument . Method With blue method, spe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tablets solubility of 100 r/min absorbance,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tablets by UV spectrophotometry.Results Absorbance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time and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speed of dissolving tablets can be indirectly by stripping tester,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
Keywords:paraeetamol; release rate; turn blue method; absorbance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药物只有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溶解之后,才能为机体吸收。

溶出度试验能有效地区分同一药物制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控制固体制剂内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度大小、辅料的亲水性程度和制片工艺都会影响制剂的溶出度,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采用转篮法。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溶出仪,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孔滤膜,容量瓶(100ml),电驴等。

1.2材料对乙酰氨基酚片(0.5g),0.4g/l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2.操作步骤
2.1在溶出杯中注入1000ml溶剂,加热并使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温度保持在37±5℃。

调节转蓝转速100rpm.
2.2每组各取一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放入转蓝中,开动电机,将转蓝降入容器中,溶出介质开始接触药片即开始计时,然后按2,5,10,15,20,30,4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应固定在转蓝的正中杯壁不小于1cm处),每次取样3ml。

并立即补充同温度的新鲜溶出介质3ml。

2.3样液经0.8um微孔膜过滤后,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0.4g/l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摇匀,以0.4g/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57nm处测定A,记录数据[1]
3结果
3.1百分溶出量的计算
表1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测定记录与计算
时间(min)空白 2 5 10 15 20 30 40
取样量(ml) 2 2 2 2 2 2 2 2
Ai 0.32089 2.4369 0.34424 0.26285 0.36457 0.37o61 0.35905 0.31942 A′ 6.4178 48.538 0.8848 5.257 7.2914 7.4122 7.181 6.3884 F(t) 45.258 342.29 48.552 37.072 51.419 52.271 50.640 45.051
残留待容量% 54.742 -242.29 51.448 62.928 48.581 47.729 49.36 54.949 3.2累积溶出量的计算与累积溶出曲线的绘制
表2 累积溶出量的计算
时间(min)0 2 5 10 15 20 30 40 累积溶出量(%) 2.263 17.114 2.428 1.854 2.571 2.614 2.532 2.253
图1 累积溶出曲线图
4结论
在不同时间里,片剂的溶出速度有所不同,累积溶出量先增大后减小。

5讨论
5.1为什么有些的固体制剂(丸剂,片剂,胶囊剂)需测定溶出度?
一般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都需要测定溶出度,因为溶出速度会影响到很多药物的吸收,很难说一个溶出度不合格的药物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而产生应有的药理作用。

一般而言,规定检测含量均匀度的固体制剂,可以不检查溶出度--因为含量均匀度已经反映了该制剂的溶出情况。

这样才能反应药物能被利用多少.能不能达到效果。

[2]
5.2溶出速度测定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
0.4%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小,配制空白溶剂操作繁琐,可以忽略,实际测得结果相对平均偏差较小,影响不。

但是如果样品含量处于边缘时,若以水为空白则会导致出现不合格结论。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从新配制空白溶剂,以0.4%氢氧化钠溶液50ml,置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作为空白溶剂。

以防止边缘数据处理不当,造成错误结论。

5.3求出的溶出速度参数有何意义?
反应溶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溶出速度参数求得溶出速度,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其求出给药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志萍,刘雪梅,梁健钦,等.药剂学学验指导[M].广西中医学院,2012,2:37
[2].袁卫. 粒度与制法对溶出度的乙酰氨基酚影响[J].海峡药学.2003,15(5):14-15.
[3].窦学杰. 新华制药新法提高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J].中国医药报.2006,2.(2):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