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观后感2000子

犯罪心理观后感2000子《犯罪心理》是一部由美国电视网CBS出品的犯罪题材剧集,该剧首播于2005年,至今已经持续了15个季度。
《犯罪心理》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行为分析科学部门为背景,通过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解决最为令人困扰的犯罪案件。
作为一名观众,我对这部剧的观后感可以用“震撼”、“深思”和“引人思考”三个词来概括。
首先,这部剧所展现的犯罪心理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剧中,行为分析科学家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细节、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尝试还原犯罪者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
通过对凶手的深入研究,他们试图找出犯罪者的心理线索和行为模式,为破解案件提供重要线索。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犯罪的表象,却很少能深入了解犯罪者的内心世界。
而这部剧通过展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让我对犯罪心理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种深入挖掘犯罪背后的心理,给人以极大的触动和震撼。
其次,剧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倾向。
在剧中,无论是犯罪者还是调查犯罪的警察,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过去和心理创伤。
这让我意识到,犯罪并非是某些个别人的专利,而是人类心理的固有特性。
人类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可能被挑战到道德底线,并付诸犯罪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完美和弱点,而这些弱点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出现犯罪的行为。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了我对人性本身的深思。
最后,观看《犯罪心理》让我深入思考社会治安和犯罪现象背后的根源。
剧中的犯罪案例几乎覆盖了所有犯罪类型,从连环杀手到恶性绑架再到网络诈骗等等,每一个案例都引人深思。
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社会环境的变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个体道德观念的扭曲?剧中的警察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还原犯罪者内心的驱动力和动机,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电视剧犯罪心理分析

电视剧《犯罪心理》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B13020205杭禹婷犯罪心理是讲述几个优秀的探员组成FBI行为分析组(BAU),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对罪案进行侦察,从罪案现场的蛛丝马迹,不明嫌疑人的犯罪手法和作案虚拟演练等方式,进行犯罪心理侧写,一步步锁定嫌疑人的作案套路和作案目标。
分析组的每一位探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专职,他们在探案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第三季第一季就发生了校园连环杀人案,许多女生被残忍地杀害。
在分析尸体和与同学交流时BAU发现受害者在遇害前没有反抗,于是最推出结论,凶手是让受害者感觉到安全和熟悉的人。
同时发现三个受害者都是深色的头发,由此可以做出猜想凶手是刻意为之,有可能凶手曾经收到过深色发色白人女子的伤害,在对凶手的测写中我们了解到凶手可能对生活感到无力甚至沮丧,最近遭受过伤害才会接二连三地伤害女大学生。
经过交叉比对,嫌疑犯是一位保安6天前和妻子离婚并失去了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放了一段嫌疑犯和受害者的对话,嫌疑犯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婚姻并且问了受害者“你不会这么做的吧,对吧,和别人生一个孩子然后把孩子带走”,并且要求受害者发誓不会这么做。
随着对话的展开,嫌疑犯渐渐陷入焦躁,显然他受到了伤害。
在嫌犯审讯过程中他一直在咬自己的手指,这在心理学中表示惩罚自己用这双手做的事情。
但是不幸的是即使嫌疑犯已被关押还是有一位女生被杀害,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是这一次仅仅是一个模仿作案,无论是手法还是下刀时的犹豫都表示这不是同一个人,根据对凶手的分析表明他是一个狂热追随者,随后一个女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她很古怪,用刀片割自己,染黑了自己的头发,女生和嫌疑犯在校园里见面并且要求他杀了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死了。
不得不承认第三季第一季很好看剧情紧凑并且无时无刻都有测写和剧情的交叉放映。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George Washington的一句话用你的心去感受所有人的苦恼与悲痛。
本集中保安因为遭受家庭的创伤就杀害了和他妻子长得类似的三个女生,而那个女生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疾病折磨导致她想死。
犯罪心理第一季观后感

犯罪心理第一季观后感《犯罪心理》是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该剧通过展示犯罪心理学家的工作以及破解犯罪谜题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引发了观众们对犯罪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
作为一部电视剧,它以其紧凑的剧情、精彩的演技和深入刻画的角色形象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剧中的角色塑造。
《犯罪心理》第一季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背景,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是主角雪莉·麦克林托克,她是一位经验丰富、聪明而又坚毅的女探员,对犯罪心理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性主导领域中的勇气和才智,同时也给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强大而坚毅的女性形象。
此外,剧中的犯罪心理学家角色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仅仅是通过逻辑推理来破解犯罪谜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来洞察罪犯的心理状态。
他们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罪犯的行为动机,帮助警方更好地了解犯罪的本质,有助于破案和惩治罪犯。
这些角色的存在使得剧情更加紧凑、悬疑和引人入胜。
剧情的紧凑和悬疑性也是《犯罪心理》第一季的一大亮点。
每一集都是一个新的案件,观众们通过刚开始的犯罪行为展示以及后续的推理和调查过程来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
由于剧情的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合理安排,每一集的结尾都带有悬念,引发观众们对下一集的期待和好奇心。
这种紧凑的剧情安排使得观众们在追剧的过程中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提高了剧集的可看性。
另外, 加上心理学的元素,剧中的犯罪心理学家们经过对被害者和罪犯的分析,试图了解他们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分析,他们能够预测罪犯的下一步行动,并找到犯罪的关键线索。
这种心理分析的过程与观众的思考产生了共鸣,大大提升了观众对剧情的投入和参与感,使得观众们更加投入到剧情中。
值得称赞的是,剧中的导演和编剧们不仅仅注重案件的推理和隐情的揭示,还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描写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情感起伏。
犯罪心理侦探剧中的心理学分析

犯罪心理侦探剧中的心理学分析在犯罪心理侦探剧中,心理学分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案件的发展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警方找到突破口,并最终破案。
以下是心理学分析在犯罪心理侦探剧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嫌疑人的人格特质分析心理学分析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人格特质。
在犯罪心理侦探剧中,嫌疑人的人格特质常常是警方和心理学家分析的重点之一。
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的人格特质具有以下特征:1. 高度自我中心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具有高度自我中心的特质,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无论别人会因此受到多大的伤害。
在一些犯罪剧中,警方可以通过嫌疑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们是否具有高度自我中心的人格特质。
2. 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与普通人相比,犯罪分子往往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
他们不会为他人感到难过或不幸,他们甚至会因他人的悲剧而感到快慰。
心理学分析可以帮助警方更好地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3. 偏执、多疑和紧张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特质还包括偏执、多疑和紧张。
他们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误解和怀疑,并且对外界的警惕性很高。
警方可以通过嫌疑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辞来分析出他们是否具有这些人格特质。
4. 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是另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经常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在一起。
他们可能因小事情而情绪激动,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嫌疑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更具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
二、嫌疑人的行为特征分析除了分析嫌疑人的人格特质外,心理学分析还可以根据嫌疑人的行为特征来研究其内心活动。
犯罪心理侦探剧中,嫌疑人的行为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特征嫌疑人的语言特征是心理学分析的重点之一。
通过分析嫌疑人的语言特征,警方可以判断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相关信息。
例如,嫌疑人使用的词汇、口音、说话方式、语调等都可能透露出嫌疑人的情感和动机。
2. 肢体语言特征除了语言特征,嫌疑人的肢体语言特征也是心理学分析的重点。
犯罪心理影视评析

犯罪心理影视评析《犯罪心理》第一季第二集校园纵火案一、案件回顾:凤凰城消息,布雷德肖大学7个月发生6起火灾。
有学生在三楼寝室录下了火灾过程(录像显示,对面大楼两层分别火烧的很旺),同时与设想者同寝室的学生也被烧伤,并拍摄到了纵火犯从门缝倒入汽油的情况(关门,未看到人)。
此案件为纵火案,本来没有特定受害人但是,录影的寝室的一个学生Matthew被烧死。
此次案件的特殊性使得BAU必须要针对发生的新的情况来进行剖析和推理,也可以说是在与时间赛跑。
因为纵火犯,不被抓到,是不可能停止犯案的。
二、针对纵火犯的基本特征BAU的一些做法:BAU抵达现场以后:1、对于一般连环纵火犯寄望于得到社会关注的特性,G老大要求队员不要招摇身份,这样就不会满足于纵火者的心理需求,可以有机会让他有可能主动联系警方(这一方法很适用,在《重案疑云》里也有过一集,当纵火者发现得不到重视时,就会主动献身)。
2、不疏散学生,以防止可能的纵火犯也同时逃离,逃离后犯案就更难抓了。
3、设立热线电话,表面希望有人提供线索,实际上是为纵火犯提供一个可能联系警方的途径,因为纵火犯喜欢操控权力,可能会喜欢为自我辩解(其实同第一条一样,给他一个辩解或者更引起注意的途径)。
三、破解案情的转折点:baby girl G通过FBI设立的热线找到一段录音:Karen, I do this for Karen.显示是从上一次爆炸发生的办公室隔壁打出的,爆炸前5分钟(所以确定这段录音是来自纵火疑犯的)。
BAU新举措:BAU审问所有叫Karen的女孩。
但Baby girl G分析录音以后,发现其实录音说的是Ka-rown(只是发音)。
G老大也发现了其实说的是Charon希伯来语上帝发怒的意思(受到巡逻员“天谴”的启发,说实话,BAU的组员懂得还真需要挺多的,此处就牵扯到希伯来语、上帝,也就是宗教的问题)。
四、行为证据:3起火灾的夜晚,3次转动门把手(不是想进来,而是强迫症)。
电视剧中的心理悬疑元素

电视剧中的心理悬疑元素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媒体形式,常常吸引着观众们的注意力。
其中,心理悬疑元素被广泛运用,为剧情增添了紧张与刺激的氛围。
本文将通过几个电视剧案例,探讨心理悬疑元素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所带来的观赏体验。
案例一:《心理罪》《心理罪》是一部以犯罪心理学为题材的电视剧。
在剧中,主人公通过心理分析、推理和破解谜团的方式,揭示了犯罪背后的心理动机和罪犯的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悬疑的手法让观众一边参与到推理过程中,一边感受到了剧情的紧张氛围。
心理悬疑元素在《心理罪》中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犯罪与心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剧中的心理悬疑情节也给观众带来了不断猜测和预测的乐趣,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
案例二:《绝命毒师》《绝命毒师》是一部以制毒和毒品交易为主题的电视剧。
在剧中,主人公化身为毒贩,他与各类罪犯和黑帮展开了一系列的心理博弈。
观众们在观看剧情的同时,也被悬疑与紧张所笼罩。
心理悬疑元素在《绝命毒师》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通过剧情的发展,观众们能够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更直观的了解,并推测对后续剧情的影响。
这种悬疑的呈现方式引发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增加了剧集的观看吸引力。
案例三:《迷雾》《迷雾》是一部生活心理悬疑题材的电视剧。
故事发生在一座被迷雾笼罩的小镇上,故事中的人物面临着各种神秘事件,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观众们通过剧中的心理悬疑元素与人物走入小镇的迷雾中,引导着观众们一同思考和解析事件真相。
心理悬疑元素在《迷雾》中的运用给观众创造了一种紧张和神秘的观看体验。
观众们在观看剧集时,不仅被主线故事所吸引,还希望能够通过解开谜团找到事件的答案。
这种参与感让观众们更投入于剧情中,进一步加深了观赏体验。
综上所述,心理悬疑元素在电视剧中的运用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看乐趣和思考空间。
通过心理悬疑元素的引入,剧情更加紧凑,观众们得以参与到推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共同解开谜底。
犯罪心理第一季观后感

犯罪心理第一季观后感简介《犯罪心理》是一部美国犯罪剧集,第一季共计22集。
该剧讲述了一支由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组成的特殊犯罪分析组,利用心理学和犯罪学知识破解各种复杂的罪案。
本文对观看犯罪心理第一季后的观感进行总结和评述。
人物描写犯罪心理第一季着重塑造了分析组的成员,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和形象。
主人公犯罪心理学家杰森·盖迪(Jason Gideon)是一位英俊而富有洞察力的人物,他的个性深受观众的喜爱。
而同为团队领导的艾伦·霍特(Aaron Hotchner)则是一个冷静而专注的职业犯罪学家,他稳定的性格使人感到安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队员:戴维·罗西(David Rossi)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他曾经是FBI的一名最高级的谋杀侦查员,此次重回分析组与新队员一同工作;斯宾塞·瑞德(Spencer Reid)是一位天才级别的科学家,虽然他年轻但却能够提供宝贵的见解;德雷娅·摩根(Derek Morgan)是一个力量型队员,他过去有过一段黑帮经历,因此在面对一些特殊案件时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这些角色的个性、优势和背景差异非常明显,组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相互配合的犯罪分析团队。
案件故事犯罪心理第一季共包含了22个案件,每个案件都独立成篇,并且都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每个案件都展现了犯罪嫌疑人与分析组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
在这些案件中,分析组成员根据犯罪现场的线索和受害者的心理特征,通过整理分析找出真相,并抓获罪犯。
这些案件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犯罪,如连环杀手、绑架、虐待等。
而随着案情的推进,分析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深入。
观众们可以在剧中观察到成员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以及他们在个人层面上的隐私和问题。
剧集亮点《犯罪心理》第一季在剧情构建上有着很高的水准,不仅展示了每个案件的凶残性和罪犯心理,还紧扣主题,以令人惊讶的解谜方式揭示了每个案子背后的真相。
美剧犯罪心理观后感

美剧犯罪心理观后感《犯罪心理》是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美剧,通过描绘法医心理学家和FBI特工的工作,展现了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破中的重要性。
这部剧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案件,更深入分析了罪犯的心理活动,使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该剧的剧情紧凑、富有悬念,犯罪案件的解决过程令人热血沸腾。
每一集中,主人公们都要分析不同的案件和罪犯行为,通过证据和心理学知识推理出罪犯的模式。
观众随着案件的发展,伴随着主人公们的思考,一步步揭开案件的真相,这种紧张刺激的剧情设计让观众难以停下观看的步伐。
其次,该剧引发了观众对犯罪心理学的兴趣,对人性的思考。
作为一门探讨犯罪、罪犯及其行为背后心理的学问,犯罪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法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和心理动机。
通过剧中角色对案件的分析和推理,观众可以对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剧中,主人公们常常通过分析案件中的犯罪手段、留下的痕迹,以及对犯罪现场和受害者的观察,来推断罪犯的心理动机和特点。
观众通过这些场景,深入了解了犯罪心理学家如何利用科学方法解读犯罪行为,并寻找有关罪犯身份和动机的线索。
这使得观众对于犯罪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使他们去探求人类行为背后更为深刻的动机和原因。
此外,该剧也成功地刻画了各类罪犯的心理特点,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
罪犯们的心理构造和犯罪动机各异,这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犯罪行为。
通过对罪犯的深度分析和展示,该剧探索了犯罪与人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犯罪心理学和罪犯心理的探索外,该剧还深入聚焦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和成长历程。
角色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背景,这使他们在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同时,也深受其影响。
主人公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冲突和成长,呈现出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投入感。
总而言之,《犯罪心理》这部美剧不仅深入探索了犯罪心理学与犯罪侦破的关系,让观众了解了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长和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犯罪心理》分析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B13020205杭禹婷犯罪心理是讲述几个优秀的探员组成FBI行为分析组(BAU),从犯罪心
理的角度对罪案进行侦察,从罪案现场的蛛丝马迹,不明嫌疑人的犯罪手法和作案虚拟演练等方式,进行犯罪心理侧写,一步步锁定嫌疑人的作案套路和作案目标。
分析组的每一位探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专职,他们在探案过程中发挥
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第三季第一季就发生了校园连环杀人案,许多女生被残忍地杀害。
在分
析尸体和与同学交流时BAU发现受害者在遇害前没有反抗,于是最推出结论,凶手是让受害者感觉到安全和熟悉的人。
同时发现三个受害者都是深色的头发,由此可以做出猜想凶手是刻意为之,有可能凶手曾经收到过深色发色白人女子
的伤害,在对凶手的测写中我们了解到凶手可能对生活感到无力甚至沮丧,最
近遭受过伤害才会接二连三地伤害女大学生。
经过交叉比对,嫌疑犯是一位保
安6天前和妻子离婚并失去了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放了一段嫌疑犯和受
害者的对话,嫌疑犯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婚姻并且问了受害者“你不会这么做
的吧,对吧,和别人生一个孩子然后把孩子带走”,并且要求受害者发誓不会
这么做。
随着对话的展开,嫌疑犯渐渐陷入焦躁,显然他受到了伤害。
在嫌犯
审讯过程中他一直在咬自己的手指,这在心理学中表示惩罚自己用这双手做的
事情。
但是不幸的是即使嫌疑犯已被关押还是有一位女生被杀害,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是这一次仅仅是一个模仿作案,无论是手法还是下刀时的犹豫都
表示这不是同一个人,根据对凶手的分析表明他是一个狂热追随者,随后一个女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她很古怪,用刀片割自己,染黑了自己的头发,女生
和嫌疑犯在校园里见面并且要求他杀了自己,结果两个人都死了。
不得不承认
第三季第一季很好看剧情紧凑并且无时无刻都有测写和剧情的交叉放映。
令我
印象深刻的是George Washington的一句话用你的心去感受所有人的苦恼与悲痛。
本集中保安因为遭受家庭的创伤就杀害了和他妻子长得类似的三个女生,而那个女生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疾病折磨导致她想死。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苦恼与伤痛。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件是一件发生在迈阿密的连环杀人案。
为什么
这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死者眼睛睁着从水里浮出来吓到我了还有本次讲述的是一
个不愿承认自己性取向并且冒充他人生活的凶手。
本集一开始就对死者遗物进
行查看,奇怪的是他的PDA里没有一项工作安排是来迈阿密的,西装也没有打包,他还有一个划船比赛的编号可是在这个月份的迈阿密俱乐部没有划船比赛。
随着调查的升入,BAU发现死者都在死前不久出柜。
由受害者侧写凶手在25
到30岁之间,身材强壮,也可能参过军,长相迷人,熟悉四周环境和社交场合。
队员还推测出凶手肯能在受害者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做回自己的自由。
随后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据目击者陈述凶手冒充了受害者的身份进行社交。
聪
明的BAU对受害者和失踪者的家人进行了询问,Steven是其中一个失踪者,
他的父亲是狱警非常厌恶同性恋,Steven受到了父亲的威胁开始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厌恶,他的姐姐帮助他离开了自己家来到迈阿密。
BAU在赌场找到了化名为麦克的Steven,Steven十分不愿承认自己的身份并扬言自己什么
都没做。
的确他是无辜的,他只是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有一个扭曲的父亲。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越来越开放,平等的看待同性恋这一类人,我认为同性恋并
不是罪大恶极,他们只是有一个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性取向,美国有半数的州都
开放同性恋结婚,英国更是有名的腐国,苹果CEO都宣布出柜了,是时候摒弃旧观点去平等的看待“异类”了。
在看了那么多的破案类电视剧后我发现不同的破案电视剧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犯罪心理讲的大多是连环杀人案,凶手往往近期遭受重创或者从小受到伤害
留下了阴影,或者有某项心理疾病从而变得疯狂,当然也有迷信认为死是让受
害者解脱。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内地的破案类电视剧以案发现场为例,连环杀人不多,凶手杀了人往往在逃,什么心理测写,计算机交叉比对得出嫌疑犯的
也不多,大多都是凶手因为生意失败,妻子背叛,吸毒贩毒,老板拖欠工钱,
或者上一代的纠葛引发的一个个家庭的悲剧,破案方式也同样更接地气,找出
目击者,询问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分析出作案动机,再仔细现场勘查找出指纹,DNA进行比对。
这两类的破案电视据侧重点不一样,犯罪心理侧重理分析也就是侧写,而案发现场侧重现场的勘查和分析,两类电视剧各有千秋,同样精彩。
不得不提的是犯罪心理第四季第8集,我一直很喜欢这部剧里的Rossi,
在这一集中他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心理战。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Rossi和Reid在某大学讲课,Reid讲了个很冷的笑话。
下课后,一个男人找到他们,并递上一迭照片,他自称是名杀手,照片上是受害者,而且此时还有5个人在他的秘密地
点被关押,他说十个小后,他们都会死掉。
当然他被现场抓捕,Reid不解为什么他要自首,他自比为达芬奇,把杀人当作艺术,艺术需要向世人展示。
凶手
非常自信,声称只和高智商的Reid交锋,在BAU的审讯室,Rossi玩了一场
非常精彩的心理战…….凶手非常自大,他一直强调基因决定智商,有些游戏只
有智商高才能玩。
通过凶手的吊坠和他的言语Rossi发现是一个上帝主义者。
Rossi首先用侧写了凶手的性格,然后说他是一个只会跟踪别人的胆小鬼,这
激起了凶手的怒火让他说出了作案的手法。
凶手说他比常人多一个Y染色体所
以是一个杀手,我无法理解这是什么逻辑。
在我看来杀人是一个选择,选择是
否杀人。
凶手对数字十分着迷,在小组分析出受害者被关地点后,Rossi和凶
手展开了一场对话,凶手对犯罪的人十分痛恨并且扭曲了对于复仇的理解,他
深深的恨着Rossi因为凶手的弟弟是被Rossi逮捕并被称为恶魔,他认为Rossi毁了他的生活,原本的他已死。
电视剧里貌似整个小队都落入陷阱死了,其实Rossi只是假装他们落入陷阱,让凶手招供,让罪名坐实。
马丁路德金有
一句话说的好——必须摒弃所有的冲突和战争,寻找拒绝侵略和复仇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基础就是爱。
每一个普通人,有时也很想往掌里吐唾沫,升起黑旗,割破他人的咽喉。
阻止这发生的就是爱,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懂得谅解与
体谅。
最后,引用一位著名心理学家Sigmund Freud的一句话:没人能保守秘密,即是双唇紧闭,指尖也会说话,每个毛孔都泄露着秘密。
犯罪心理中对凶手的
侧写就是一种对凶手作案心理的分析,侧写可以是外貌,工作,喜好,习惯,
甚至遭受过什么。
我感觉在凶手在这种行为分析下无所遁形,至少在电视剧中
是这样的。
这部电视剧本身完全是根据真实的联邦调查局行为分析科设计的。
Jason Gedion这个角色是基于真实的FBI侧写探员John Douglas。
电视剧的重心不同于以往说看到的,编剧们将电视剧的重心从主角转向罪犯,真正从罪
犯的角度去叙述故事。
一件又一件的连环变态杀人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
和心理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在论文的结尾,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中没有
那么多的杀戮与血腥,表面上这部电视剧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从
中总结出几点,第一,变态往往是小时候造成的,所以你看小孩的教育有多重
要,当然我们暂时不用考虑;第二,无论是什么病都得及时治疗,心理疾病也是一样的;第三,不要自负也不要妄自菲薄,你有你的价值;第四,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他也许是披着羊皮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