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及疏散

合集下载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

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

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
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封闭楼梯间:这种楼梯有防火门和墙将楼梯和走廊隔开,和敞开楼梯间相比,封闭楼梯间的安全性更好,但不能完全隔绝烟气进入。

2. 敞开楼梯间:这类楼梯和走廊、大厅等相连,敞开在建筑内,没有用防火门等隔开。

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会影响人员疏散。

3. 室外楼梯:在建筑外墙上设置楼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疏散楼梯形式,这类楼梯安装在室外,为全部敞开式,发生火灾时也不用担心人员从楼梯疏散时因为烟气蔓延呼吸困难等等。

4. 防烟楼梯间:进入这类楼梯间通常需要穿过两个防火门,这类疏通楼梯的安全性更高,楼梯还设置了防烟设施,能够防止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在楼梯间。

5. 剪刀楼梯间:剪刀楼梯间是在楼梯间内设置了两个相互交叉、隔绝的疏散楼梯,每层楼梯间梯段为单跑梯段,这类疏散楼梯也被称为叠合楼梯。

在选择疏散楼梯的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层数、耐火等级等因素,并按照有关消防规范进行设计。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距离设置的要求可以根据相关的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1. 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建筑人员疏散需求来确定,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公共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10米,而疏散楼梯的宽度可能需要更宽。

2. 楼梯踏步长度:楼梯踏步的长度也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来设置。

通常情况下,踏步长度应足够供人放置全脚,并且不应过大或过小。

3. 楼梯间距:楼梯间距是指两个相邻楼梯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间距的设置需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间距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人员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拥挤。

4. 楼梯扶手:楼梯应设置扶手,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扶手应符合相关规定的高度和材料要求,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下楼。

5. 紧急出口标识:疏散楼梯还应配备明显的紧急出口标识,指引人们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除了以上要求外,疏散楼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人们的疏散时间、建筑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因此,具体的疏散楼梯距离设置要求可能会
因场所和使用情况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设计。

疏散楼梯规范

疏散楼梯规范

疏散楼梯规范楼梯疏散规范是指在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时,有效、安全地将人员疏散出楼梯通道。

楼梯疏散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楼梯疏散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明确责任分工1.1 建立健全单位疏散组织机构,明确组织人员职责,制定明确的楼梯疏散方案。

1.2 指定楼梯疏散负责人,负责疏散组织、指挥和监督。

二、楼梯疏散通道2.1 楼梯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

2.2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标识清晰,方便人员找到疏散通道。

2.3 楼梯间应保持明亮,通风,确保疏散时不产生视觉或呼吸上的困难。

2.4 定期检查维护楼梯,确保楼梯结构安全可靠,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三、楼梯容量和宽度3.1 确定楼梯容量,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人数确定每层楼梯的最大容量。

3.2 每层楼梯的宽度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通过。

3.3 在楼梯两侧设置栏杆,高度适宜,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四、楼梯间安全设施4.1 设置楼梯间的应急照明设施,保证在停电或烟雾密封的情况下,仍能够疏散人员。

4.2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确保楼梯间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发出报警和灭火。

4.3 安装疏散指示灯和告示标志,以指导人员快速、准确地疏散。

五、员工培训和演练5.1 对所有员工进行楼梯疏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2 定期组织楼梯疏散演练,以检验和提升员工的疏散能力。

5.3 建立员工疏散演练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疏散方案。

六、应急照明和通信设备6.1 在楼梯间设置应急照明设备,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

6.2 在楼梯间设置通信设备,确保人员能够与外界联系,获取指挥和救援信息。

七、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疏散7.1 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专门的疏散通道和设施。

7.2 定期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进行培训,提高其自救和互救能力。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一、安全疏散的通用要求1.两个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距离不应下雨5米;地铁车站安全出口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净距不应小于IOm;2、建筑的楼梯一个通至屋顶,自动扶梯及电梯不得作为疏散出口;3、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条件:非人员密集场所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人数不超过30人、埋地不超过10米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作为其中一个出口;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的设备间、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5人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房间可设一个疏散门;4、建筑内敷设的汽车库,当电梯通至汽车库时应设电梯厅,应采用2.0小时的防火隔墙和以及防火门进行分隔;5、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置防火挑檐,挑出的宽度不得小于LO小时;二、公共建筑的安全晞散要求1.公共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和楼层应设置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2、规范允许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的而条件:a、单层或多层的首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人数不超过50人(托儿所.幼儿园除外);b、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可设一个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的而条件:①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50人;②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25人;③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层人数之和不超15人;3、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的条件:①防火分区是以防火墙进行划分的;②防火分区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时应有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o平方米应有一个紫铜室外的安全出口;③借用的疏散出口宽度不得大于本防火分区需要的出口宽度的30%,且各层总的疏散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疏散及防火构造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疏散及防火构造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疏散及防火构造要求为了确保建筑内人员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室外疏散楼梯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疏散及防火构造要求。

本文将就此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室外疏散楼梯的主要安全疏散要求1. 提高人员疏散效率为了提高室外疏散楼梯的疏散效率,需要确保楼梯的通畅性。

楼梯设计应符合人员密度的需要,确保在疏散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楼梯的坡度、台阶高度和宽度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以保障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2. 提高楼梯的可达性和可视性室外疏散楼梯的位置应合理设计,使其能够方便地被建筑内的人员找到。

在楼梯的位置设置标识,以提高楼梯的可见性和可识别性。

室外疏散楼梯还应该与主楼梯和紧急出口相配合,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并且安全地使用室外疏散楼梯进行疏散。

3. 提高楼梯的逃生能力室外疏散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在逃生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确保楼梯能够满足各种人员的逃生需求。

逃生楼梯不仅要求能够承受足够大的负荷,还需要确保不易滑倒和跌倒,并且要考虑到老人、残疾人等特殊裙体的逃生需求。

二、室外疏散楼梯的主要防火构造要求1. 材料的防火性能室外疏散楼梯的建筑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固。

防火材料应当满足建筑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并且应该经过相应的检测和认证。

2. 密封性和防烟性能室外疏散楼梯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其密封性和防烟性能。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不易侵入楼梯内部,从而阻碍人员的疏散。

3. 结构的耐火性能室外疏散楼梯的结构应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这样才能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地利用楼梯进行疏散。

总结:通过本文对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疏散及防火构造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室外疏散楼梯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建筑设计者和施工方在设计和建造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充分考虑安全疏散和防火构造的要求,确保楼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疏散功能,为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楼梯
6.7.2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
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6.7.4 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6.7.5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6.7,6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6.7.10 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

2.0.17 安全出口safety exit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2.0.18 封闭楼梯间enclosed staircase
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2.0.19 防烟楼梯间smoke-proof staircase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2.0.20 防火分区fire compartment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0.21 防火间距fire separation 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3.1 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
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
3 层公共建筑。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5.3.8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1 房间位于
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
2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的房间。

5.3.11 居住建筑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 时,该建筑单元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

当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超过表5.3.11 规定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设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
2 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2 其它形式的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6 层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当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当电梯直通住宅楼层下部的汽车库时,应设置电梯候梯厅并采用防火分隔措施。

5.3.12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安全出口和房间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

当平面上有2 个或2 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 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 使用人数不超过30 人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3 房间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时,可设置1 个疏散门;
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其中每个厅室或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

当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
5 人时,可设置1 个疏散门;
5 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它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6 地下、半地下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本规范第7.4.4 条的规定。

5.3.1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5.3.13 的规定;
2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1
3 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5.3.13 的规定减少2m;
3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 处;
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3.13 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表5.3.13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注:1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

2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
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