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在紧急疏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当火灾、地震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电梯往往会停止服务,这时楼梯成为唯一的逃生通道。

因此,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必须严格符合一系列安全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安全疏散。

首先,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疏散需求。

在高层建筑中,人员密度较大,因此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足够满足人员流量。

根据建筑法规,每层楼应该有足够数量的楼梯,以确保人们有多个选择来离开楼层。

此外,楼梯的宽度也应适当增加,以容纳更多人员同时下楼。

其次,楼梯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常常处于恐慌状态,他们需要能够迅速找到离开建筑物的路线。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楼梯的位置应该明显可见,例如通过明亮的照明、明确的标志和显眼的指示箭头来指示楼梯的位置。

此外,楼梯门的设计也应该显眼,避免被其他设施或家具遮挡。

第三,楼梯设计应该注重防火和防烟。

火灾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楼梯的设计应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然能够提供安全通道。

楼梯应该采用耐火材料进行建造,防火门和防火墙应该安装在楼梯与其他部分之间,以阻止火势蔓延。

此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防烟措施,例如安装排烟设备和采用防烟门,以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造成威胁。

此外,楼梯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易行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连续下楼很长时间,因此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疲劳程度。

楼梯的坡度和台阶高度应该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地下楼。

此外,楼梯的护栏和楼梯踏板也应具备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另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身体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例如扶手和坡道。

最后,楼梯设计应融入建筑的整体规划。

在高层建筑中,楼梯不仅仅是逃生通道,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楼梯设计应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相协调。

楼梯的材料、形状和装饰应与建筑的外观相匹配,为建筑物增添美感。

最新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最新楼梯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二、三层 二、三层
二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 积
(m2) 500
200
200
人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 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
一级
≤九层 500(塔式住宅) 每层不超过6户
>九层
300
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
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来计算;下层疏散楼梯 总宽度应按其上某层人数最多的一层来计算。
应小于300mm。
5、 扶手栏杆
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于 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500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00mm。
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500~600mm 高度增设扶 手。
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 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人防》规 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1.4 米宜设双们扶手。
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采用弧形楼梯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度,且踏面宽 度离扶手25cm处应不小于22cm时:
通常疏散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度,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20mm,高度不应大于 200mm;
住宅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60mm,高度不应大 于175mm :
单、多层民用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 除外)如符合下表要求,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
目录
一、楼梯的尺度 二、疏散楼梯
一、楼梯的尺度
楼梯尺度要求:楼梯宽度、踏步尺度、平台宽度、空间高度、 栏杆及扶手高度等。
1、 楼梯宽度: 墙体粉刷表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至 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起到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作用。

正确的设计与建设是确保楼梯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

本文将就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楼梯宽度的要求楼梯宽度是影响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室内楼梯宽度应能够容纳人员高峰时的流量,具体要求如下:1. 疏散楼梯的宽度一般不低于1.1米,以确保人员的迅速疏散;2. 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场所,楼梯宽度的要求更高,一般不低于1.5米。

二、楼梯坡度及踏步数的要求楼梯的坡度和踏步数对于日常行走和疏散速度都有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进行设计:1. 楼梯的坡度一般控制在30°~40°之间,以保证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2. 每个踏步的宽度一般不低于30厘米,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以保证人员行走时的稳定性。

三、楼梯间及井道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及井道的设计与建设对于整个消防疏散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1. 楼梯间应该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闭,确保火灾不会蔓延至楼梯区域;2. 楼梯间内应保持通风顺畅,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3. 楼梯井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以提供更好的灭火能力。

四、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要求疏散指示标识是指示人员疏散的重要装置,正确设置能够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1. 楼梯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识,标识应清晰、明亮,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2. 指示标识应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包括箭头、疏散通道等,以确保不同人群的识别;3. 标识的高度应适当,以便人员能够迅速发现。

五、楼梯防滑及照明设施的要求在疏散过程中,楼梯的防滑性能和照明设施的良好状态都对于人员的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 楼梯的踏步表面应采用防滑设计,以减少人员下楼时的滑倒风险;2. 楼梯的照明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能够清晰看到楼梯及周围环境。

六、消防设备设置要求除了疏散楼梯本身的设计外,周边消防设备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1. 在疏散楼梯旁应设置灭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下的使用;2. 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应显眼,并配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人员使用和发现。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及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要求一、安全疏散的通用要求1.两个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距离不应下雨5米;地铁车站安全出口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净距不应小于IOm;2、建筑的楼梯一个通至屋顶,自动扶梯及电梯不得作为疏散出口;3、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条件:非人员密集场所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人数不超过30人、埋地不超过10米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作为其中一个出口;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的设备间、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15人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房间可设一个疏散门;4、建筑内敷设的汽车库,当电梯通至汽车库时应设电梯厅,应采用2.0小时的防火隔墙和以及防火门进行分隔;5、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置防火挑檐,挑出的宽度不得小于LO小时;二、公共建筑的安全晞散要求1.公共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和楼层应设置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2、规范允许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的而条件:a、单层或多层的首层且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人数不超过50人(托儿所.幼儿园除外);b、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可设一个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的而条件:①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50人;②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三层人数之和不超25人;③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每层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二层人数之和不超15人;3、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的条件:①防火分区是以防火墙进行划分的;②防火分区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时应有不少于2个安全出口、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o平方米应有一个紫铜室外的安全出口;③借用的疏散出口宽度不得大于本防火分区需要的出口宽度的30%,且各层总的疏散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疏散楼梯设计.(DOC)

疏散楼梯设计.(DOC)

疏散楼梯设计2011.11.30主要内容一楼梯的常用形式二疏散用楼梯间的设计规定三各种疏散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敞开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剪刀楼梯、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室外楼梯及垂直钢梯的适用范围及设计要求四疏散楼梯、楼梯间的设计要求1 防火性能要求2 疏散楼梯的宽度要求3 楼梯踏步的要求4 楼梯栏杆的要求五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多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高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六楼梯出屋面的规定七疑难问题咨询情况涉及的国家现行规范简称《建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防防火规》——《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防火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通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规》——《住宅设计规范》《住建规》——《住宅建筑规范》《宿舍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医院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托幼设计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商店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技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北京院技措》——《建筑专业技术措施》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编《北京市细则》——《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一楼梯的常用形式1 开敞楼梯——在建筑物内部,没有用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

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

例如:公共建筑内装饰性楼梯和住宅套内楼梯常以此种形式出现。

2 敞开楼梯间——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的楼梯间。

3封闭楼梯间——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

疏散楼梯设置要求规范

疏散楼梯设置要求规范

疏散楼梯设置要求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而疏散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些高层建筑中,楼梯是疏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置是否规范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疏散楼梯设置要求规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对于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要求,国家对于不同用途的建筑有不同的规定。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高度越高,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也就越大。

例如,对于45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每个楼层至少应设置两个以上的疏散楼梯,每个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5米。

而对于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宽度要大于住宅楼,一般每个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8米。

这些设置要求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疏散效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楼梯的材质和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疏散楼梯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和承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楼梯的材质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会用到金属材料。

此外,为了保证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在楼梯的设计中需要适当考虑人员疏散的需求,如人行流量、行走路线、设计坡度等,同时在疏散通道的两侧应该设置防止滑倒的设施,如护栏、防滑垫、防滑地砖等。

最后,疏散楼梯的通风、照明和标志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由于疏散楼梯一般都是在紧张情况下使用,因此在通风和照明方面一定要做到足够亮度和通透,保证人员可以清晰看到楼梯的情况,避免发生误伤、推挤等现象。

此外,在楼梯的设置中需要明确标明楼层和方向,如设置箭头、数字、楼层等标识,让人员在疏散时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楼梯入口,并熟悉疏散路线。

总之,疏散楼梯设置要求规范是一个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需要科学、合理、严格的规划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让高层建筑展现出其强大的功能和价值。

室外疏散楼梯规范

室外疏散楼梯规范

室外疏散楼梯规范篇一:室外钢梯做疏散要求如果,你所在建筑是高层,则适用《高规》,如果是多层,则应适用《建规》。

室外钢楼梯的疏散要求设置,应严格规范要求执行,具体如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10: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5: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二:室外消防楼梯设计规范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7.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60°的金属梯兼作疏散梯。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疏散楼梯设计对于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
重要性,其次通过分析目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常见错误,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for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importanc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error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一、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材料和内装修材料的多样化、轻质,公共建筑也向高层化发展,其带来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高层建筑平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梯,很少使用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发生火灾时起到疏散屋内人员及其财物,满足消防人员通入进行灭火。

其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防火的重要内容。

因此如何安全、合理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在整个防火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疏散楼梯的种类及其相应设计要求
仅仅采取防烟防火分隔的楼梯间是不能够满足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因此高层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如要设计为既防火又防烟的安全疏散楼梯间,还应设置避难前室。

前室不仅能起到竖向和横向疏散的缓冲作用,还能增强楼梯间防烟和排烟的能力。

根据疏散楼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三种。

1、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
疏散楼梯设置为开敞式前室即采用阳台、凹廊等作为前室进行排烟。

当用阳台作为开敞前室时,可以直接对着阳台开门,这样必须通过两道防火门和阳台才能进入楼梯间,其侵入阳台的烟能迅速被吹走,且不受风向的影响。

如果疏散楼梯结合电梯厅设置,其前室不仅排烟效果好,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既靠近又有分隔地结合布置,可以形成完善、可靠的安全区域;当用凹廊作为开敞前室,如果结合电梯厅布置会造成经常用的流线和火灾时的疏散路线结合
起来,在火灾时会出现人员疏散与消防队扑救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造成疏散的不利,如若分开布置则相对较好。

2、带封闭前室的疏散楼梯间
封闭前室与开敞前室相比,其主要优点为设置灵活且形式多样既可靠外墙设置,亦可设在建筑物内部。

主要的缺点是排烟问题相对复杂,位于建筑内部的楼梯间必须设置自然排烟道或使用机械排烟设备来排除侵入前室和楼梯间的烟气,不但设备复杂、经济性差,而且效果不好。

靠外墙楼梯间虽可利用窗口进行自然排烟,但可靠
性仍难得到保证。

3、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
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一般布置于建筑物的端部。

其优点为:既可以采取结构简易的悬挑方式,不占据室内的有效建筑面积;同时侵入楼梯间的烟气又能被迅速排走,不受风向的影响。

因此其排烟效果和经济性都很好。

但由于它只有一道防火门而无前室,安全性相对较差,因此应配合前两种形式共同使用。

三、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
在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及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设计是否可以实现。

疏散楼梯的设计作为整个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仅仅只存在设计图纸的问题,因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本人在工作中针对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归纳,共有八个方面的问题。

1、疏散楼梯的定性不对
有些设计者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形式不清楚,其造成相应的楼梯防火不符合规范。

一般来说,楼梯的应用和分类按照防火要求,通常把疏散楼梯分为敞开式楼梯间、封闭式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

对于一座民用建筑,需要采取何种楼梯形式,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层数、使用性质、建筑体量。

一般来说,高层民用建筑、大型商(店)场等公共场所的室内楼梯需设置为防烟楼梯,其楼梯需相应按照防烟楼梯的要求进行设计。

2、疏散楼梯直通地下室无防火墙,未通向屋顶
疏散楼梯间应保证地上部分上下通畅,当向下疏散的通路产生堵塞或被烟火切断时,疏散人员还能上到屋顶进行暂时避难等待有关部门进行救援。

例如巴西“安得拉斯”大楼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上部人员因向下通路被阻而逃到屋顶等待当局利用直升飞机进行
救援。

疏散楼梯还应能通向底层,直达出口,但不能直通地下室,以免发生火灾时人们误入更加危险的地下室。

如地上地下疏散通道不便干分开时,须在地下室入口和对外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如用灯具、字体、箭头等附属设施进行指引,提醒疏散者注意,并采取一定的分隔措施。

3、疏散楼梯疏散宽度、疏散距离、个数不对
在gb500452-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均对建筑物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对楼梯分布的规定则较为原则。

规定疏散楼梯的宽度及前室面积等均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楼梯的数量与楼梯的宽度之间应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在设计楼梯宽度时,要合理地确定楼梯人流股数和允许疏散时间的协调关系。

其室内楼梯控制数据如下:梯段和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1.2m。

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宜小于10m2。

室外楼梯也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 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4、疏散楼梯设计位置不合理
楼梯间在建筑物平面中位置的设置是建筑设计中的要点之一。

它不仅要考虑建筑、结构、人员流向等因素,还要符合“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一般疏散楼梯要设置两个及其以上,主要是满足两个及以上安全出口规定的要求。

防烟楼梯间主要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尽端式布置,也就是在建筑物长边的两个尽端布置疏散楼梯,这是最常用的布置方式。

楼梯这样设计,最容易满足平面内任何一点具备二个安全出口的要求。

居中布置,即将楼梯设置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

如在内回廊式建筑、塔式高层住宅等中心部位设计防烟楼梯间。

这种设计满足功能要求、节约空间,但需重点考虑满足二各安全出口的要求。

5、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不明确
《建规》中明确规定了民用建筑的封闭、防烟楼梯间、前室、走道、面积较大或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公共活动房间均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

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需在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路线等地面上设置;《高规》规定了楼梯间、前室、观众厅、居住建筑中超过20 m 的内走道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而只在除二类居住建筑外的建筑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在实际的许多设计中,无论面积大小、地上地下,多层民用建筑内的公共活动房间以及高层居住建筑的外走道中都设置了火灾事故照明,并且在民用建筑的所有封闭、防烟楼梯间梯段上、前室内、安全出口处都设置了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首层防烟前室随意扩大,首层疏散个数不够
许多公共建筑的首层为了门厅做的气派,随意地扩大防烟楼梯间的前室。

实际上从《建规》和《高规》的很多条文解释中可以发现,随意扩大防烟前室,将会导致人员疏散安全性降低,疏散时间延长,消防的不利。

还有许多高层公共建筑在标准层上虽设计两部疏散楼梯,但其到首层时,却只有一个出口,造成了“殊途同归”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防火疏散的关于两个安全出口的概念,是防火设计中必须要注意的重要设计错误。

7、机械防烟措施不当
《高规》第8.2.1条规定超过建筑高度5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无论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是否可以自然排烟,都宜设计为机械加压送风,其主要是考虑到这些是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最重要的通道,一旦自然排烟受到影响,将会对建筑的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造成很大困难。

但有些建筑在设置了机械加压送风的同时,仍然设有自然排烟的外窗,这样将会造成机械的不利。

本人认为如若在这些场设计外窗采光,也应采用固定窗扇。

8、门窗洞口设置和用材不当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前室与楼梯之间如开窗,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如果小于2m 应为固定向外开启的窗户,窗户应采用金属等不燃材料制作,其玻璃须采用铅丝玻璃或防火玻璃,以免受破碎伤人并造成烟火的袭入和蔓
延。

疏散楼梯与走道或过厅之间的耐火隔墙上尽量不要开设洞口,如若必须设置洞口时,须填塞玻璃砖并作密封处理。

结语:
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高层公共建筑安全疏散楼梯设计的几个问题,实际的建筑消防安全不仅仅是疏散楼梯,而是涉及到许多方面,并且是不能相互分割的。

希望我们在设计时,除掌握规范条文内容外,还应深入了解条文说明,并结合其它规范、书籍、工程实际情况,不要对规范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做到安全、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