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在紧急疏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当火灾、地震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电梯往往会停止服务,这时楼梯成为唯一的逃生通道。

因此,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必须严格符合一系列安全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安全疏散。

首先,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疏散需求。

在高层建筑中,人员密度较大,因此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足够满足人员流量。

根据建筑法规,每层楼应该有足够数量的楼梯,以确保人们有多个选择来离开楼层。

此外,楼梯的宽度也应适当增加,以容纳更多人员同时下楼。

其次,楼梯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常常处于恐慌状态,他们需要能够迅速找到离开建筑物的路线。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楼梯的位置应该明显可见,例如通过明亮的照明、明确的标志和显眼的指示箭头来指示楼梯的位置。

此外,楼梯门的设计也应该显眼,避免被其他设施或家具遮挡。

第三,楼梯设计应该注重防火和防烟。

火灾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楼梯的设计应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然能够提供安全通道。

楼梯应该采用耐火材料进行建造,防火门和防火墙应该安装在楼梯与其他部分之间,以阻止火势蔓延。

此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防烟措施,例如安装排烟设备和采用防烟门,以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造成威胁。

此外,楼梯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易行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连续下楼很长时间,因此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疲劳程度。

楼梯的坡度和台阶高度应该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地下楼。

此外,楼梯的护栏和楼梯踏板也应具备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另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身体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例如扶手和坡道。

最后,楼梯设计应融入建筑的整体规划。

在高层建筑中,楼梯不仅仅是逃生通道,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楼梯设计应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相协调。

楼梯的材料、形状和装饰应与建筑的外观相匹配,为建筑物增添美感。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是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多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点。

一、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首先,在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中,楼梯间的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两侧或中部,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方便地接近楼梯间,并快速疏散。

此外,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人数,楼梯间的规模应相应增加,确保能够容纳足够的人员,并提供充足的疏散通道。

二、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保证楼梯间的耐火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楼梯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应选择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防火板、耐火砖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

三、防烟设施防烟设施是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梯间应配备烟雾探测器和烟气排放设备,以及吸烟罩和防火门等设施。

烟雾探测器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烟雾,并启动烟气排放设备,将烟雾迅速排至室外。

吸烟罩和防火门则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隔离楼梯间和其他区域,减少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四、疏散通道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疏散通道的设置至关重要。

楼梯间应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以指导人员正确地寻找疏散通道,并避免发生混乱。

此外,楼梯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如需设置门禁或安全门,也应考虑其对人员疏散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五、其他设计要点除了以上几个关键方面,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其他细节。

例如,楼梯间的照明系统应保证在断电情况下能够正常照明,以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同时,楼梯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电话或避难所,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或寻求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是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的关键环节。

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火安全性能。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在进行建筑物的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疏散楼梯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还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效率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1. 疏散楼梯的位置选择在选择疏散楼梯的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疏散楼梯应尽量位于建筑物的两个相对角落,以增加人员疏散的通道数量。

另外,疏散楼梯应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物的易燃区域或通道中,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 疏散楼梯的宽度和坡度要求疏散楼梯的宽度是保证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法规标准。

通常,每个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米,并且根据人员疏散的需求,可以增加楼梯的宽度。

此外,楼梯的坡度也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疏散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疏散楼梯的防火材料和防护措施由于疏散楼梯处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环境中,为了增加其耐火性能,应选择防火材料进行装饰和包裹。

防火材料可以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外,疏散楼梯还应配备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护设施,以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畅通。

4. 疏散楼梯的照明和标识充足的照明和清晰的标识对于人员疏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疏散楼梯应安装恰当的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够清楚地看到楼梯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此外,应在楼梯通道的适当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以指示人员正确的疏散方向。

5. 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密度和承载量,疏散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能够满足人流的需要。

同时,将楼梯与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如大厅、走廊等划分开,以减少拥堵和阻塞的可能性。

6. 疏散楼梯的紧急照明和应急通信在紧急情况下,照明和通信设备对于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应在疏散楼梯的适当位置设置紧急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断电或黑暗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疏散。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l l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 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起到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作用。

正确的设计与建设是确保楼梯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

本文将就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楼梯宽度的要求楼梯宽度是影响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室内楼梯宽度应能够容纳人员高峰时的流量,具体要求如下:1. 疏散楼梯的宽度一般不低于1.1米,以确保人员的迅速疏散;2. 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场所,楼梯宽度的要求更高,一般不低于1.5米。

二、楼梯坡度及踏步数的要求楼梯的坡度和踏步数对于日常行走和疏散速度都有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进行设计:1. 楼梯的坡度一般控制在30°~40°之间,以保证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2. 每个踏步的宽度一般不低于30厘米,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以保证人员行走时的稳定性。

三、楼梯间及井道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及井道的设计与建设对于整个消防疏散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1. 楼梯间应该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闭,确保火灾不会蔓延至楼梯区域;2. 楼梯间内应保持通风顺畅,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3. 楼梯井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以提供更好的灭火能力。

四、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要求疏散指示标识是指示人员疏散的重要装置,正确设置能够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1. 楼梯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识,标识应清晰、明亮,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2. 指示标识应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包括箭头、疏散通道等,以确保不同人群的识别;3. 标识的高度应适当,以便人员能够迅速发现。

五、楼梯防滑及照明设施的要求在疏散过程中,楼梯的防滑性能和照明设施的良好状态都对于人员的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 楼梯的踏步表面应采用防滑设计,以减少人员下楼时的滑倒风险;2. 楼梯的照明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能够清晰看到楼梯及周围环境。

六、消防设备设置要求除了疏散楼梯本身的设计外,周边消防设备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1. 在疏散楼梯旁应设置灭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下的使用;2. 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应显眼,并配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人员使用和发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2.1 基本保留原条文。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不能靠一般电梯或云梯车等作为主要疏散和抢救手段。

因为—般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云梯车也只能为消防队员扑救时专用。

这时楼梯间是用于人员垂直疏散的惟一通道,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高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火灾时犹如高耸的烟囱,既拔烟又抽火。

垂直方向烟的流动速度可达每秒3~4m,烟气在短时间里就能经过敞开楼梯向上部扩散,并充满整幢建筑物,严重地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

随着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地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例如,国内某个宾馆四号楼火灾,首层起火后,烟、火很快从敞开楼梯灌入各个楼层靠近楼梯的客房,顶层靠近楼梯的客房内有几位住客,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楼门,被迫从窗口跳出而身亡。

这个多层建筑的宾馆尚且如此,高层建筑就更可想而知了。

又如,1974年2月1日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火灾,损失惨重、伤亡众多的重要原因是,全楼唯一的一座楼梯,敞开在走道上,发生火灾之后烟、火迅速经过楼梯向上蔓延,从起火楼层第十二层到二十五层间的所有楼层,都充满了浓烟和烈火。

起火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通过敞开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因此,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严格要求。

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或不同高度,规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或是封闭楼梯间。

鉴于一类建筑可燃装修和陈设物较多,有些高级旅馆或办公室还设有空调系统,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楼梯。

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较大。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因此,本条规定—类建筑、塔式住宅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布置是,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

防烟前室应有可靠的防烟设施,这样的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强。

具体要求作以下说明。

一、根据防烟楼梯间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置提出了规定。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