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方平——聊斋志异专题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的判语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的判语
20 09年第 6期
( 6 总 6期)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N LO IO IGTA H R O L G SCA IN E DTO ) O R A FL NN E C E SC LE E(O ILS E C S I N A C E I
NO. 0 9 62 o
郡 司 、 隍押来 , 城 经过 当堂 对 质 , 明席 方平 所告 的 证 完全属 实 , 这时 二 郎拿起 笔便 写 下 这个 判语 。这 便是判 语的 由来 。 那么, 这个判语 在这篇小说 中究竟 必要 与否 , 有 什么作 用呢?先让 我们 来看看 这段 判语 的原 文 : 勘 得冥王者 , 职膺 王 爵 , 身受 帝 恩 。 自应 贞 洁 , 以率 臣僚 ; 当贪墨 , 不 以速 官谤 。 而乃繁 缨启 戟 , 徒 夸品秩 之尊 ; 狠狼贪 , 玷人 臣人 节 。斧 敲斫 , 羊 竞 斫 入木 , 妇子之 皮骨 皆空 ; 鲸吞鱼 , 鱼食虾 , 蝼蚁之微生 可悯 。当掬西 江 之水 , 为尔 煎肠 ; 即烧东 壁之 床 , 请 君入瓮 。城 隍、 司 , 小 民父母 之 官 , 郡 为 司上帝 牛羊 之牧 。虽则职 居下列 , 而尽 瘁者不 辞折腰 ; 即或势逼 大僚 , 而有 志者 亦应强项 。乃上下 其鹰鸷 之手 , 罔 既 念夫 民贫 ; 飞扬其狙狯之 奸 , 且 更不 嫌乎鬼 瘦。惟受 赃 而枉 法 , 真人 面 而 兽 心。是 宜 剔 髓 伐 毛 , 罚冥 暂 死 ; 当脱皮换 革 , 所 仍令胎生 。隶役 者 : 既在鬼曹 , 便 非人类 。只宜 公门修行 , 还落蓐之 身 ; 得苦海生 庶 何 波 , 造 弥天 之孽 ?飞扬 跋扈 , 益 狗脸 生六 月之 霜 ; 隳 突叫号 , 虎威断 九衢之路 。肆 淫威 于冥界 , 知 吏 成 为尊; 助酷 虐 于 昏官 , 以 屠伯 是 惧 。 当以 法 场之 共 内, 其 四肢 ; 向汤镬之 中 , 剁 更 捞其筋 骨 。羊某 : 富而 不仁 , 而多诈 。金光 盖 地 , 狡 因使 阎摩 殿上 , 尽是 阴 霾 ; 臭 熏天 , 铜 遂教 枉死城 中 , 全无 日月 。余 腥犹 能 役鬼 , 力直 可 通神 。宜 籍 羊 氏 之 家 , 赏席 生 之 大 以 孝。 作 为小说 整体 的一 个组 成部 分 , 这段 判 语不 仅 在 思想 内容 方面有 重要 的作 用 , 写作 手 法 方 也 在 有很 多特点 。 先 说思 想 内容方 面的作用 。一 是故 事情节 的需 要 。故事虽然 由席 方平 与 富室羊 姓 的矛盾 引 起 , 可 是 从整个故事 看 , 是 席方 平 与三 官 即城 隍 、 司 、 却 郡 冥王 的矛盾 , 作为揭露 “ 阴曹之 ( 转第 1 l页) 下 1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C.《三国演义》
D.《惊梦》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暂无
9[单选题,10分]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 )朝。
A.宋元
B.东汉
C.西汉
D.魏晋南北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暂无
10[单选题,10分]宋元之间的( )是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内容宠杂的资料书
A.关汉卿
B.梁启超
C.康进之
D.纪君祥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暂无
10[单选题,10分]清代以后《三国演义》最流行的刊本是:( )
A.李开先《宝剑记》
B.汤显祖《牡丹亭》
C.毛评本《三国演义》
D.白朴《梧桐雨》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暂无
第一章简答练习
本卷共分为3大题10小题,总分100分。
暂无
第四阶段基础测验
本卷共分为1大题10小题,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单选题,10分]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 ),每折分为若干场。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是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
A.一折
B.二折
C.三折
D.四折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暂无
2[单选题,10分]孟称舜的( ),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
A.《清平山堂话本》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老残游记》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暂无

聊斋志异席方平

聊斋志异席方平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 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 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 的社会意义。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情节人物环境是怎样完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
蒲松龄为我们绘声绘色地 构制出了一系列丰富,细腻而曲折的故事情节,并 通过 情节的跌宕起伏展示了大小官吏的情态,特别是席方平不畏严刑拷打,不 为利诱欺 骗的刚强性格。
通过本文,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死隔世,生不知所来, 死不知所去.阳世黑暗,阴间 冥吏也是一样。
唯一出路,在于坚决斗争,不寄希望于死后 净土,更不寄希望于城隍等官 吏。
蒲松林为什么要写《聊斋志异》呢? 有必要跟大家介绍一下蒲松林的生平事迹。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 臣,别号柳泉。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 身小地主小商人家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 而闻名,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给了一个“岁贡生” 的虚名。为生计应县知县孙蕙之请, 为其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做塾 师数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76岁病终 。
许以千金
2.命置火床 3.命以锯解其体
席方平为伸冤雪恨,不畏强暴和利诱而坚决与恶势力做 斗争的刚强性格。
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四个小故事犹如四个环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在编排组合全文 情节的过程中,不断突出主题思想,不断展现人物个性。四次告状 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了席方平的纯孝至善,伸张正义、不
本文写作特色

《聊斋志异》导读与精要练习

《聊斋志异》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聊斋志异》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这种简单的经历使蒲松龄与普通乡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他蒲松龄曾写过《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婚嫁全书》《历字文》等通俗读物,这些著作体现了蒲松龄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构成了他与其他小说家不同的精神品格。

他创作的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作品概述蒲松齡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描绘细膩,是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很多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多篇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广为流传。

《聊斋志异》全书491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兼采众体之长,不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的判语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的判语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的判语
张连娥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席方平>一文中的判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又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批判观点,也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总页数】2页(P29,111)
【作者】张连娥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31
【相关文献】
1.《聊斋志异》之"席方平":一个叙事学的个案分析
2.从《席方平》看《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3.谈《聊斋志异》中的趣语
4.《聊斋志异》之《席方平》赏
析5.渴望、呼唤与失望、判逆——《聊斋志异·石清虚》文化意蕴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斋志异·席方平(2)原文

聊斋志异·席方平(2)原文

聊斋志异·席方平(2)原文席方平的灵魂飘瓢摇摇,没忘去灌口找二郎神。

大约飘荡了几十里,忽然看见一队用鸟羽装饰的仪仗队走过来,旌旗戟铖摆满道路。

席方平赶紧想跑开躲避,不想,冲撞了仪仗队,被前面的人逮住,用绳子捆着送到车前。

席方平抬头见车中坐着一位年轻人,气度非凡,问席方平:你是什么人?席方平冤恨正无处发泄,猜想这一定是个大官,或许能利用他的权威为自己作主,就把自己的悲惨遭遇说了一遍。

少年叫人给他松绑,让他跟着车子一块走。

一会儿,来到一个地方,有十多个官员在路旁迎接。

车中的少年向每个人打了招呼,然后指着席方平对一位官员说:这是下界人,正想去找你诉冤。

你最好立即察明案情,进行判决。

席方平向随从一打听,才知道车中坐着的少年是玉帝的九王子,他所嘱咐的人正是二郎神。

席方平端详端详,见二郎神身材高大,胡须很多,不像世间传说的样子。

九王子走了以后,席方平跟着二郎神来到一座官署。

看见他父亲与姓羊的及衙役都已经在那里。

不一会儿,从囚车中押出来几个犯人,却是阎王、郡司和城隍。

二郎神当堂审问,查明席方平所控告的全部属实。

那三位官吓得战战兢兢,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

二郎神立刻提笔写判决书。

接着,传下判决书,叫案中所涉及到的人都看过。

判决书写道:查得阎王:职任王爵,身受帝恩,本当廉身自法,给臣僚作表率;不该贪赃枉法,招人责骂。

而你却结党营私,夸耀你官阶的尊严;狠毒贪婪,玷污了臣子的气节。

斧敲凿、凿入木一般,妇孺的骨髓为之一空;鲸吞鱼、鱼吃虾一样,蝼蚁般小命实在可怜。

应当捧西江之水,给你洗肠;烧红东壁下的火床,请君入瓮。

城隍、郡司: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替上帝管理好百姓,虽然官位不高,也应尽心竭力,不辞辛苦;就是大官僚以权势相逼,有志气的也会刚正不阿。

而你们却上下勾结,枉法作弊,早已忘了百姓的疾苦;任意施展你狡猾的奸谋,更不嫌乎鬼瘦。

只知贪赃枉法,真是人面兽心!应该剔去你们的骨髓,剥去你们的皮毛,暂处以阴间死刑,罚你们转世投胎变作牛马。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学案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学案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

31岁时,迫于生计,受聘为江南宝应知县孙蕙的幕僚,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

此后因不满于整日与应酬文字打交道,“无端而代人歌哭”(《戒应酬文》),不久便辞幕返乡。

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二、内容链接《聊斋志异》中作者借助鬼狐花妖与人之间的恋爱,表现作者理想中的爱情,从而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此外,蒲松龄由于科举失意,长期为官宦人家做私塾教师,故书中有对科举制度的抨击与批判,反映了科举的弊端;同时,作者长期身居下层,了解人民的疾苦,书中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残暴,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也赞扬了人们群众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人物长廊1.聊斋里的狐狸精聊斋里的狐狸精不仅美丽,还智谋过人,她们靠自己过人的才智在社会上、家庭里安身立命,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

她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明确的道德规范,一旦认准绝不动摇;她们审时度势,机谋权变,善于把握局面,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她们的个性反而散发出璀璨的光辉;她们头脑极其冷静,擅长应对复杂的局面,擅长有针对性地对待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所谓看人下菜。

典型文学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席方平

典型文学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席方平

典型文学人物形象分析——《聊斋志异》席方平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近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离奇跌宕的故事情节,光怪陆离的魑魅魍魉世界、神仙府第,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反应现实,征服了历代中外读者。

本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席方平作为对象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了席方平的性格特质及人物刻画的手法,探讨了故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席方平聊斋志异典型文学形象《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它的出现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千年以上,下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堪称“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其中的席方平以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的智慧让人难忘,席方平所经历的冤屈和所遭遇官僚制度的黑暗腐败令人震惊,权钱交易,草菅人命让人触目惊心。

一、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及所塑造形象的性格特质(一)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作者将人物形象设置在封建社会中,在封建社会中,忠厚老实的底层劳动人民,经常受到不公不平的待遇。

在当时的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贪官污吏相互勾结,只手遮天,劳动人民无法与官虎吏狼,官商勾结的统治集团相抗衡。

蒲松龄少年时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可惜后来的科举仕途却没有起初那么一帆风顺,科举的坏运气一直纠缠着他,直到老来还屡试不第,愤懑的情绪及艰难的生活处境让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官吏制度有了常人难以感触的理解和深思,因此我们在《聊斋志异》中经常能看到飘渺荒诞的却又极其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这是作者对社会现实冷眼旁观的感触,并通过魑魅魍魉进行曲折的表达。

(二)席方平的性格特质分析《席方平》,席方平的父亲是老实人,他跟豪绅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后,向阴司行贿,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亲,害得他浑身赤肿而死。

席方平深知父亲为人老实,会在阴世受害,就到阴司帮父亲对付羊某,他到阴司后发现,监狱小吏受贿,日夜拷打父亲。

席方平写了状子向城隍告状,城隍受贿,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里路,到郡司告状,郡司又受贿,对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阎王那儿,阎王升堂,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阎王自己何罪之有?并表示将一告到底!阎王下令把席方平锯成两半儿,两个小鬼把席方平夹到夹板上,锯声隆隆锯开了脑袋,席方平觉得脑袋裂成两半儿,但他忍住痛,一声不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席方平
席方平,东安人。

其父名廉,性戆拙。

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隙,羊先死;数年,廉病垂危,谓人日:“羊某今贿嘱冥使榜我矣。

”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

席惨怛不食,日:“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

”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盖魂已离舍。

席觉初出门,莫知所往,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

少顷,入城。

其父已收狱中。

至狱。

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日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榜掠胫股摧残甚矣,席怒,大骂狱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遂出,写状。

趁城隍早衙,喊冤投之。

羊惧,内外贿通,始出质理。

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

席愤气无伸,冥行百余里至郡,以官役私状,告诸郡司。

迟至半月始得质理。

郡司扑席,仍批城隍覆案。

席至邑,备受械梏,惨冤不能自舒。

城隍恐其再讼,遣役押送归家。

投至门辞去。

席不肯入,遁赴冥府,诉郡邑之酷贪。

冥王立拘质对。

二官密遣腹心与席关说,许以千金。

席不听。

过数日,逆旅主人告日:“君负气已甚,官府求和而执不从,今闻于王前各有函进,恐事殆矣。

”席犹未信。

席状告甚急,亦尽罹刑罚苦难矣。

然不改初心,遂欲告之于玉帝。

会逢二郎,席从二郎至一官廨,则其父与羊姓并衙隶俱在。

少顷,槛车中有囚人出,则冥王及郡司、城隍也。

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

三官战栗,状若伏鼠。

二郎援笔立判。

顷刻,传下判语,令案中人共视之。

又谓席廉:“念汝子孝义,汝性良懦,可再赐阳寿三纪。

”使两人送之归里。

席乃抄其判词,途中父子共读之。

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

又索抄词,则已无矣。

自此,家道日丰,三年良沃遍野;而羊氏子孙微矣,楼阁田产尽为席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席方平》,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颇不直席直:对着
B.逆旅主人告日逆旅:旅店
C.席从二郎至一官廨官廨:官署
D.而羊氏子孙微矣微:衰落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日/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B.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日/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C.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日/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榜掠/胫股摧残甚矣/
D.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日/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榜掠胫股/摧残甚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所陷害,方平魂人城隍庙为父亲申冤。

那城隍得了贿赂,便说席方平告的不是事实,没有道理,不准他的状。

B.席方平偷偷跑到阎王府,控告郡司、城隍的贪赃枉法。

席方平因为告状太急迫,因此受尽了各种刑罚,吃尽了苦难。

C.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狱,分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

那狱吏、城隍、冥王正是现实社会中大小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

D.席方平的申冤并不单纯是一般意义的报复报仇,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他这种反
抗精神,鼓励着人们勇敢地反抗封建腐朽的统治阶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席惨怛不食,日:“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


(2)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

【参考答案】
4.A(直:有道理。

与“曲”相对,“曲在赵”。

)
5.C
6.B(席方平受尽苦难、刑罚不是因为告状太急迫,而是阎王受了“函进”,与郡司、城隍沆瀣一气。

)
7.(1)席方平悲痛得吃不下饭,说:“我父亲老实嘴笨,现在被强鬼欺侮。

我要到阴间去,替父亲申冤。

”(“惨怛”‘讷”“见”各1分,句意2分)
(2)到家后,席方平先醒;叫家里人开棺看父亲,他父亲僵硬的尸体还是冷冰冰的,等了一整天,才渐渐变温活过来。

(“既”“俟”“终日”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席方平,是东安县人。

他父亲名叫席廉,生性戆直。

席廉与同乡姓羊的富人结了怨,后来,姓羊的先死了;过了几年,席廉也病危了,临死时对家人说:“姓羊的现在贿赂请托阴问的差役拷打我。

”一会儿果真见他身上红肿,惨叫了几声就死去了。

席方平悲痛得吃不下饭,说:“我父亲老实嘴笨,现在被强鬼欺侮。

我要到阴间去,替父亲申冤。

”从此他不再说话,忽坐忽站,样子像痴呆,因他的魂魄已经离身。

席方平自己觉得刚走出家门,不知朝哪里走,只要看到路上有行人,便打听县城的去处。

不多久,他就到了城里。

他的父亲已经被关在牢里。

他到监狱门口探望,远远看见父亲睡在屋檐下,看上去很狼狈。

父亲睁开眼睛看到儿子,泪流满面地说:“狱里的官吏都接受了贿赂,没日没夜地打我,我的两条腿都被打坏了!”席方平十分愤怒,大骂狱中的官吏:“我父亲就是有罪,自然有王法,哪里能由你们这些死鬼来摆布!”出了牢房便写状子。

趁着城隍坐早堂,席方平便喊冤呈上状子。

姓羊的害怕,里里外外买通了,才敢出面对质。

城隍借口控告没有根据,认为席方平完全没道理。

席方平的怨忿没有地方申诉,在阴间走了一百多里,到了郡里,把官府衙役徇私的情况,告诉了郡司。

郡司把这事拖延了半个月,才对质审理。

郡司拷打席方平,仍旧批示城隍重新审理此案。

席方平到了县里,同样受尽各种刑罚,冤屈依旧不能申辩。

城隍怕他再控告,便派衙役押送他回家。

衙役送到门口就走了。

席方平不肯进屋,他偷偷跑到阎王府,控诉郡司和城隍残酷贪婪。

阎王马上逮捕他们来对质。

两个官吏悄悄派遣亲信来向席方平说情,答应给一千两银子。

席方平不答应。

过了几天,旅店的主人告诉他说:“你赌气太过分了,官府来求和却坚持不同意,现在听说他们每个人都给阎王送礼,恐怕事情危险了。

”席方平还不相信。

席方平告状告得很紧,也受尽了刑罚苦难,但他初心不改,于是打算到玉帝那儿去告状。

恰好遇到二郎神,就跟着二郎神来到一处官署,他的父亲和姓羊的以及衙门的官差都在那里。

一会儿,从囚车中出来几个犯人,他们就是阎王和郡司、城隍。

当堂对质,席方平说的句句是真。

三个官吏战战兢兢,样子像被逮住的老鼠。

二郎神拿起笔立即判决。

一会儿,传下判词,叫案中人一齐来看。

二郎神又对席方平的父亲说:“考虑你的儿子孝顺仁义,你性情善良懦弱,可再赐你三十六岁的阳寿。

”派两个人送他们回家乡。

席方平便抄下那个判词,父子在路上一起读。

到家后,席方平先醒;叫家里人开棺看父亲,他父亲僵硬的尸体还是冷冰冰的,等了一整天,才渐渐变温活过来。

到处寻找抄回的判词,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从此,席方平家里一天比一天富,三年的时间,良田遍野;羊氏的后代却衰败了,楼阁田产,全部为席家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