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和答案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和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和答案
w
131。

该核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是核裂变的产物之一,有放射性,而碘元素的另一种核素碘-127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稳定碘,无放射性。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B.131I2与127I2性质相同
C.碘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Ⅶ族D.一个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
2.下列各图曲线分别表示物质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 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图①可以表示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
B.图②可以表示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C.图③可以表示Ⅵ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关系
D.图④可以表示第三周期中的非金属元素对应单质的熔点高低关系
3.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 , X 与Z位于同一主族。

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 。

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Y的单质常作为半导体材料。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Y、Z分别为C、O、Si、S B.WX2和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W<Y<Z D.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

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题卡及答案)

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题卡及答案)

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题卡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u:64 Cl:35.5 Al:27N:14 O:16 Na:23 C:12 Mg:2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并将答案转填到答题卡中)。

1.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

则下列关于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B. 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C.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D.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2. 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CsOH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碱B. C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Cs2OC. Cs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O2D. 加热Cs2CO3,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2C与14C为不同核素B. 12C与14C为同种元素C. H2O和D2O互为同位素D. 12C与14C的化学性质相同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 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 .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元素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卤素单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卤素单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碱金属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不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B.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8. 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八)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八)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八)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第一卷(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两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不同B.碳正离子+⎥⎦⎤⎢⎣⎡H C :H H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比值为3:2 C.AI 2O 3的化学键类型与AICI 3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r B 8035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I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

则H 2SO 4和Ca (OH )2反应的中和热△H=2x (-57.3)kj/molB.CO (g )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 )=2CO (g )+O 2(g )反应的△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2O 在高温下难分解,H 2S 在300℃即分解,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B.I -的还原性壁Br -强,由此可推断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已知反应:2NH 3+3CI 2=N 2+6HCI ,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氯强于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 的原子半径大于P ,AsH 3比PH 3的热稳定强B.P 的非金属性强于Si ,H 3PO 4比H 2SiO 3的酸性强C.AI 2O 3和MgO 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D.SO 2和SO 3混合气体通人Ba (NO 3)2溶液可得到BaSO 3和BaSO5.不图为两种途径制备硫酸的过程,反应条件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S(l)+O 2(g)==SO 2(g) △H=-293.23kj ·mol -1,则S(s)+O 2(g)==SO(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B.含1molH 2SO 4的浓度液与足量NaOH 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中和热数值的2倍C.途径②中SO 2和SO 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D.若△H 1<△H 3,则2H 2O 2(aq)=2H 2O(l)+O 2(g)为吸热反应 6.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①酸性:H 2SO 4>H 3PO 4 ②热稳定性:Na 2OH 3>NaHCO 3 ③非金属性:Cl >Br ④熔点:H 2O >H 2S ⑤碱性:NaOH >NH 3·H 2O ⑥稳定性H 2O >H 2S ⑦酸性:HI >HCl ⑧还原性A.①③⑥⑧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⑦⑧D.②④⑤⑦7.短周期元素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 元素原子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是A ,则其中子数是A-16B.由Z 与Y 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 得电子能力比Q 强D.X 有多种元素异形体,而Y 不存在同元素异形体8.X 、Y 、Z 、R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Y 元素在底壳中的含量最多,Z 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 原子与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

最新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

最新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Al 27 Ca 40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 CO2、SO2和NO2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D. 高空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但低空臭氧是污染气体,对生物有危害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 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C.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与氯水混合使用漂白效果更好D.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4.在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B.C.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 焦炭炼铁、发酵粉烘焙糕点均会产生温室气体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H4)2S既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又能与强酸溶液反应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NO2C.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Cl2通入氯化亚铁溶液:Fe2++Cl2Fe3++2Cl-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C.FeCl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水: Fe3++3OH-Fe(OH)3↓D.Cl2通入烧碱溶液中:Cl2+2OH-Cl-+ClO-+H2O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吸热反应不加热不可能进行反应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9.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若的浓度由降到需要15s,那么的浓度由降到所需的反应时间()A. 等于5sB. 等于10sC. 小于10sD. 大于10s10.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kPa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总能量高 D.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物理变化11.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厦门六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厦门六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厦门六中2018—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
答案
厦门六中15每题2分,16-1
达到平衡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a.通过改变反应条可使现有平衡移动
b.NH3的分解速率和合成速率相等
c.NH3不再分解了
d.通过改变反应条可使NH3全部分解成N2和 H2
26.(8分)X、Y、Z、W、L、M六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略;
(2)X 与M形成的化合物名称为氯化氢;
(3)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略;
(4)R与Y同周期,1个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 与L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 Si3N4 。

三、实验题(共18分)
27.(18分)[探究实验一]某同学探究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 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甘肃兰州一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甘肃兰州一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甘肃兰州一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
试题及答案
甘肃兰州一中12 O-16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分)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与 B.与
C.T2O与H2O D.金刚石与石墨
3.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4 两种金属A与B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A的金属性强于B
B 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 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 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5.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 + O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侨声中学】 最新

高一化学-2018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侨声中学】 最新

2018年春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侨声中学)一、单选题(50分,每题2.5分):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NH3分子的电子式: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C、O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N2的结构式: N≡N2、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是()A、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B、次外层电子数C、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A、12-3nB、3n-12C、3n-10D、6-3n4、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一定很容易发生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化学反应中只伴随热量的变化D、凡是需加热方能进行的反应—定是吸热反应5、可逆反应2A(g)+3B(g)2C(g)+D(g)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υ(A)=0.5 mol·(L·min)━1 ②υ(B)=0.6 mol·(L·min)━1③υ(C)=0.35 mol·(L·min)━1④υ(D)=0.4 mol·(L·min)━1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6、科学家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0)。

其形成: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

又知甲烷同C02一样也是温室气体。

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7、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最可能表示为( )A、B3A2B、BA2C、A3B2D、AB28、(18江苏卷)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为了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城乡环境,关爱人类生存空间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氯气的电子式:B.氮气的结构式:C.F一的结构示意图:D.H2O2的电子式: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①最简式②分子式③相对分子质量④化学性质⑤物理性质()A.①②③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一种物质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5.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空间结构和原子大小比例错误的是()A.NH3B.H2O C.HCl D.CCl46.下列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B.加热使石英熔化C.将食盐溶解于水 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 个纵横代表18 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8.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性比钾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C.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eO4>H2SO4D.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9.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Z>Y>R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C.非金属性:Z>Y>X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B.砹(At)为深色固体,AgAt也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空气中加热,铷(Rb)的氧化产物比钠的氧化产物更复杂D.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11.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12.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13.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煤气灶B.铅蓄电池C.风力发电D.光伏发电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QkJB.1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C.在S(s)+O2(g)═SO2(g)反应中,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15.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 KJ能量C.断裂1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KJ/mol.16.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2H+═Zn2++H2↑,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A B C D正极碳棒Cu Zn Mg负极Zn Zn Cu Zn电解质溶液H2SO4CuSO4NaCl HClA.A B.B C.C D.D17.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B.大多数氢离子在锌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D.如果将硫酸换成西红柿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18.常温下,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水浴加热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C.滴加少许CuSO4溶液D.改用铁粉并振荡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凡单原子形成的稳定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C.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不破坏O﹣O共价键D.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20.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指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纵坐标为化合价的变化,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的变化)()A.原子半径:W>Z>Y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X<H2WC.Y2X和水反应能生成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21.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v,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A)=0.2mol•(L•s)﹣1B.v(C)=0.5 mol•(L•s)﹣1C.v(B)=0.6 mol•(L•s)﹣1D.v(D)=0.3 mol•(L•s)﹣122.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B.SO2速率是O2速率的2倍C.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D.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23.据有关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B.该过程中,CO先断键形成C和O,再生成CO2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2反应,生成了CO2D.状态Ⅰ→状态Ⅱ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没有起作用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共31分)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的元素是;属于副族元素是;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只用表中的字母填写)(2)V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周期第族.(3)A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化合物,D与Z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键;(4)J、H、T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5)L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在﹣4℃时是晶体(填晶体类型),其密度比对应的液态还小,呈固体而非气体的原因是.(6)写出B、Q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H、H、H互为,16O2、18O3互为.A.同位素B.相同物质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MgCl2;②NaOH;(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①C2H2;②H2O;(4)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6.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A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100240464576620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指0~1、1~2、2~3、3~4、4~5 )min,原因是.②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2)B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但由于反应太快,测不准氢气体积,故想办法降低反应速率,请你帮他选择在盐酸中加入下列以减慢反应速率.(填写代号)A.蒸馏水B.冰块C.HNO3溶液D.CuSO4溶液(3)某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求在该条件达到反应的限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转化率=×100%】,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为了减少SO2和NO x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城乡环境,关爱人类生存空间【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即要求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据此解答.【解答】解:A.着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A正确;B.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能够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B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且石油和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不能再生,故应加以有节制的开采,故C错误;D.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故D正确;故选:C.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氯气的电子式:B.氮气的结构式:C.F一的结构示意图:D.H2O2的电子式:【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氯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Cl原子的3对未成键电子对;B.氮气的结构式中不需要标出未成键电子对;C.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解答】解:A.氯气分子中含有1个Cl﹣Cl键,硫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气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故A错误;B.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N≡N,故B错误;C.氟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D.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C.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①最简式②分子式③相对分子质量④化学性质⑤物理性质()A.①②③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考点】H9: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则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若为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化学性质相似,若为官能团异构,化学及物理性质不同,可知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不同,故选A.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一种物质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考点】34:同素异形体.【分析】A.同一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样,但状态可能不同;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D.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组成元素一样,但结构不一样,不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而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同位素是原子,而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D.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所以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D.5.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空间结构和原子大小比例错误的是()A.NH3B.H2O C.HCl D.CCl4【考点】4I: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分析】A、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且H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B、水分子为V型结构,且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半径;C、HCl分子中的H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半径;D、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解答】解:A、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N 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故H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氨气的比例模型为,故A正确;B、水分子为V型结构,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O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故H原子半径小于O原子,故水的比例模型为,故B正确;C、由于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而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HCl分子中的H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半径,即HCl的比例模型为,故C正确;D、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但由于C原子有2个电子层,而氯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氯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故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故选D.6.下列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B.加热使石英熔化C.将食盐溶解于水 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先根据晶体类型,再判断断键方式,再判断克服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晶体中,注意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加热使石英熔化,断裂共价键;C.将食盐溶解于水,断裂离子键;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断裂共价键.【解答】解:A.干冰为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为气体需吸收热量,故A 正确;B.石英(二氧化硅)晶体是原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融化时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C.食盐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将食盐溶解于水,断裂离子键,故C错误;D.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硫化氢分解,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克服的是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 个纵横代表18 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B.第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ⅠA、ⅡA、ⅢB→→ⅦB、ⅤⅢ、ⅠB、ⅡB、ⅢA→→ⅤⅡA、0;D.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解答】解:A.氟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其它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B.第8、9、10三列为第Ⅷ族,其余每一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故B错误;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ⅠA、ⅡA、ⅢB→→ⅦB、ⅤⅢ、ⅠB、ⅡB、ⅢA→→ⅤⅡA、0,而不是ⅠB→→ⅦB,故C错误;D.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主族和零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则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除零族外),故D正确;故选D.8.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性比钾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C.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eO4>H2SO4D.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考点】7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Se与O元素同一主族,性质与O元素相似,与K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K,所以其金属性小于钾,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B.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Se与O元素同一主族,性质与O元素相似,与K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大于K,所以其金属性小于钾,A.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则金属性K>Se,故A错误;B.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所以其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Se,则酸性:H2SeO4<H2SO4,故C错误;D.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O>Se,所以氢化物稳定性:H2Se<H2O,故D错误;故选B.9.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Z>Y>R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C.非金属性:Z>Y>X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考点】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解答】解: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则Z的单质为氯气,Z为Cl 元素;结合各Se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R为O、X为P、Y为S、T为Se元素,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Y>Z>R,故A错误;B.R为O、Y为S,原子序数分别为8、16,二者原子序数相差8,故B正确;C.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Z>Y>X,故C 正确;D.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为高氯酸,分子式为HClO4,是Z的最高价含氧酸,故D正确;故选A.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B.砹(At)为深色固体,AgAt也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空气中加热,铷(Rb)的氧化产物比钠的氧化产物更复杂D.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考点】78: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A.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B.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性分析;C.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分析;D.次氯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解答】解:A.K、Na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K>Na,金属性K>Na,则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正确;B.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则砹(At)为有色固体,卤族元素单质的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故B正确;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越来越复杂,故C正确;D.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HClO的酸性小于碳酸,故D错误;故选D.11.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考点】BK: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加速被腐蚀,作正极的金属被保护,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Fe、Cu和醋酸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则Fe加速被腐蚀;B.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氧气在正极上放电,形成吸氧腐蚀,则Fe的腐蚀被加速;C.该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Cu和食盐水不反应,Fe和食盐水被Cu隔开,则Fe 被保护;D.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则铁的腐蚀被加速;通过以上分析知,Fe最不易被腐蚀的是C.故选C.12.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从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结合常见的吸热反应来解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C+CO22CO,为吸热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0→+2、+4→+2),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煤气灶B.铅蓄电池C.风力发电D.光伏发电【考点】B7: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B、铅蓄电池是原电池;C、利用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风能,利用风对外做功,将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利用风力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发电机发的电供路灯使用;D、光伏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A、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铅蓄电池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利用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风能,利用风对外做功,将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利用风力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发电机发的电供路灯使用,所以风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光伏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不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B.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QkJB.1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C.在S(s)+O2(g)═SO2(g)反应中,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Q KJ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考点】BE: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B、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C.状态不同反应的焓变不同,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结合盖斯定律分析判断;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解答】解:A、△H<0,反应放热,反应物能量高,故A错误;B、S(g)+O2(g)═SO2(g)△H=﹣Q kJ•m ol﹣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1mol S(g)与1mol O2(g)反应生成1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故B正确;C、固体硫变化为气体硫吸热,焓变为负值,S(s)+O2(g)=SO2(g)△H>﹣Q kJ•mol﹣1 ,故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B.15.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 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 KJ能量C.断裂1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H=+180KJ/mol.【考点】BB: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依据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分析,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B.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C.依据图示可知形成2molNO放热2×632K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D.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并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解答】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A 正确;B.1mol O2(g)吸收498kJ能量形成2mol O原子,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 O原子结合生成1mol 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故B正确;C.形成2molNO放热2×632KJ能量,所以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C正确;D.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热化学方程式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焓变的数值和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注明焓变的单位是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 (g)△H=+180KJ/mol,故D错误;故选D.16.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2H+═Zn2++H2↑,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A B C D正极碳棒Cu Zn Mg负极Zn Zn Cu Zn电解质溶液H2SO4CuSO4NaCl HClA.A B.B C.C D.D【考点】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电池反应Zn+2H+═Zn2++H2↑可知Zn为负极,正极为比Zn不活泼的金属或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溶液,以此来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4 分)以 CH 4 和 H2O 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也可以制备甲醇。
Ⅰ: CH 4(g) +H2O(g)===CO(g) + 3H2(g)
-1
ΔH=+ 206.0 kJ m·ol
Ⅱ: CO(g) + 2H 2(g)===CH 3OH(g) ΔH=- 129.0 kJ m·ol -1
CH 4(g)与 H2O(g) 反应生成 CH3OH(g) 和 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第 2 页共 7 页
14. 将适量的 CH 4、O2、 Na2O2 密封于一密闭容器中,在 150℃时,不断地用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反应彻底结束后,容器内压强为 0,且残留固体溶于水无气体产生。则 CH 4、O2、Na2O2 三种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2:1:3
B. 2:3:1
C. 2:6:1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⑦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A.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第 1 页共 7 页
7. 下列各组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 CH 3CH 2CH 2CH 3 和
B. CH 3CH 2OH 和 CH 3OCH 3
C. CH 3- CH===CH - CH3 和 CH 3-CH 2- CH===CH 2 D . CH≡ CH 和 CH 3- C≡CH
9.有 A 、B 、C、 D 四种金属,做如下实验:①将 A 与 B 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B 不 易腐蚀;②将 A 、D 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 D 比 A 反应剧烈;③将铜浸入 B 的盐溶液
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 C 的盐溶液里,有金属 C 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13. 一定温度下, 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后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中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 6s 时, v( B) =v( C)
C.反应进行到 6s 时,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 D.反应进行到 6s 时,用 B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mol· L -1· s-1
是( )
A. 元素原子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目引起的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2.在元素周期表中,铂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铂是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呈固态
顺序是 ( )
A.A>B>C>D
B.C>D>A>B
C. A > B >D > C D. D >A >B > C
10. 根据右图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2 mol H 2(g)跟 1 mol O 2(g) 反应生成 2 mol H 2O(g)吸收能量为 490 kJ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 1 mol H 2(g) 跟 0.5mol O 2(g) 反应生成 1 mol H 2O(l) 释放能量为 245 kJ
C. 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30%
D .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mol/L
16. 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 1mol 化学键所需的
能量( kJ):N≡N为 942、O=O 为 500、N-N 为 154,则断裂 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 ( KJ)是( )
反应式: ③结合上述实验分析,写出
Fe3+ 和 Ag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④丙同学进一步验证其结论:当指针归零后,向右侧
U 形管中滴加数滴饱和 NaCl 溶液,可观察到
第 3 页共 7 页
的现象是 (2)氨氧燃料电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氨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右图所示。
①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一段时间后,需向装置中补充 KOH ,请依据反应原理解释原因是
程式

(4)写出单质 R 的一种工业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图表示由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
的转化关系,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
(1) M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 Z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 X 、 Y 、 R 按原子个数之比 1: 1: 1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 。
(3)X 与 Y 可分别形成 10 电子和 18 电子的分子, 写出该 18 电子分子转化成 10 电子分子的化学方
A.
ω m(
m-
n+
2)
mol
ω m-n
B. n
mol
ω m- n- 2
m- n- 2
C.
m
mol D. ω·m mo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
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⑤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
①锂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碱金属单质都需要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③锂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
收二氧化碳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
⑤“类钫”单质是强还原剂
⑥“类钫”在
化合物中是+ 1 价 ⑦“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
1
g

·Hale Waihona Puke m3⑧“类钫”的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A .①②④⑧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⑦
2NH 3。在 10 s 内 N2 的浓度由 5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 N2、 H2 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 5. 已知阴离子 R2-的原子核内有 n 个中子, R 原子的质量数为 m,则 ωg R 原子完全转化为 R2- 时,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
C. KNO 3 溶液
(3)某温度下在 4L 密闭容器中, X 、 Y 、 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
D. CuSO4 溶液
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X 、 Y 、 Z 的反应速率相等 B. X 、 Y 的反应速率比为 3:1
第 4 页共 7 页
20. ( 15 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
400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
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 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 (mL ) (标准状况)
100
240
464
576
620
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 。
19. ( 6 分)现有 A 、 B、 C 三种烃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1)在相同条件下, 等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________(填对应字母, 下同 );
(2)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________ ;
(3)在 120 ℃、 1.01 ×105 Pa 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 相同条件下测反应前后气体体
D. 2molH 2O (g) 的能量比 2 mol H 2(g) 与 1 mol O 2(g)的能量之和低 11. 短周期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p、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01 mol ·L - 1 r 溶液的 pH 为 2, s 通 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能量
假想中间物的 总能量
2N(g)+4H(g)+2O(g)

反应物的 总能量
生成物的 总能量
△ H3 △ H2=-2752KJ . mol -1
N2H4(g) +O2(g)
N2 (g)
↓ △ H1=-534KJ . mol -1
+2H2O(g)
A.194
B.391
C.516.
D.658
二、填空题 (共 20 分 )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生成 1mol Y 的同时生成 2mol Z
③2min 内 X 的转化率为

④若上述反应中 X 、 Y 、 Z 分别为 H2、 N 2、 NH 3,且已知 17g 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
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四、推断题 (共 13 分 )
46kJ 热

18. ( 10 分)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
3
Fe
+与
Ag
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按下左图连接装置并加
入药品 (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 )。
①K 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石墨作
(填“正极”或“负极” )。
②当指针归零后,向左侧 U 形管中滴加几滴 FeCl2 浓溶液,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写出此时银电极的
8. a mL 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常温、常压 ),
体积共缩小 2a mL 。则三种烃可能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