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概述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要点论文

概述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要点摘要: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然后分别探讨了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要点。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变频多联;空调;设计;安装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概述及应用特点1.1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概念vrf空调系统即可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是使用一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的制冷供暖系统,与传统水冷系统空调相比,设计、安装、运行及维护管理更为简单、方便,节能。
1.2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应用特点及与其它空调系统的比较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具有设备少,节省建筑空间,布置灵活、高效节能、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因此,广泛的运用于办公楼、宾馆、医院及高级别墅等建筑。
2变频多联空调系统设计2.1变频多联空调系统设计流程房间负荷计算→室内机机型选择→室外机机型选择→内、外机分歧管计算,冷媒管管径计算→冷凝水管计算→绘制施工图2.2设计要点在通常的设计工作中,需要注意一下两点:2.2.1、冷媒管最大当量长度及室内外机的高度差。
多联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是通过冷媒管道连接起来的,冷媒通过冷媒管道由室外机流到室内机,然后进行制冷/制热。
冷媒管当量长度及室内外机高度差,会对于空调系统室外机提供给室内机的能力具有一定影响。
由于技术上的差异,各个品牌所规定的最大当量长度及高度差各不相同。
目前东芝的smms-i系统具有业内最长的当量配管长度和最高的室内外机高度差,最大当量长度可达到235米,室内外机最大高度差可达到70米,第一分支器后的最大管长甚至可达到90米。
2.2.2、室内外机连接率。
连接率指的是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内机的总容量之和与室外机容量的比值。
各品牌都对此作出了规定,此数值通常为130%。
超出规定的比值,空调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
空调设计方案书

空调设计方案书空调设计方案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针对某办公楼的空调设计方案。
该办公楼总共有五层,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空调系统需要满足办公楼内的舒适度要求,并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二、设计要求1.舒适度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在23-26摄氏度之间,并具有合适的湿度控制,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2.系统效能要求:设计一个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以确保在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3.设备可靠性要求:选择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的设备,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4.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一个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和舒适性。
三、方案设计1.制冷剂选择:根据环保要求和能效要求,选择制冷剂R410A,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能。
2.空调机组选择:选用具有高效节能技术的变频空调机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运行频率,以实现最佳能效。
3.风管系统设计:针对不同房间的需求,设计合理的风管系统布局,确保空气流通畅通,并减少能量损失。
4.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设计:安装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以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
四、系统测试与调试1.系统安装后,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调试,确保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2.测试包括制冷量、制冷效率、能耗等指标,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3.调试过程中,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五、方案评估1.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进行评估,包括舒适度、能效和使用成本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和能效。
3.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六、总结本空调设计方案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变频空调机组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满足办公楼的舒适度要求,并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全面的测试与调试,该方案可以为办公楼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实现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并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建筑物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角度,综合各行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探讨关键的设计要点。
二、系统设计目标1. 舒适度:确保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气流质量等因素在适宜范围内,使人员感到舒适,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2. 能耗优化: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降低建筑物运营成本。
3. 安全性: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防止火灾、漏水、爆炸等事故发生。
4. 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三、系统设计要点1. 空调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面积、朝向、热源等因素,合理计算空调系统的负荷,确定系统的冷负荷和热负荷。
2. 空调系统的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空调系统类型,如中央空调、分户空调、风冷空调等,并确定主要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3. 空调系统的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合理布置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冷却塔、风机盘管、空调末端设备等。
同时考虑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全通道的留置。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风速控制、新风控制等,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并设置合适的传感器和开关控制装置。
5. 风道和管道设计: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空间布局,合理设计风道和管道的布置,使气流分布均匀,减小阻力损失,避免风音和共振现象。
6. 设备的选型和配置:选择节能高效的设备,并合理配置设备,如采用高效压缩机、换热器、风机等,采用变频技术和节能控制策略。
7. 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设计系统时应考虑维护和保养的方便性,设置适当的检修孔和检修通道,定期维修设备,清洁过滤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8. 系统的监测和管理:设计合理的系统监测和管理方案,包括能耗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等,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度。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调系统作为机房环境控制的关键设备,其配置标准直接影响到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最新的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1. 空调系统类型选择:- 根据机房的大小、热负荷、以及预算,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包括直膨式、水冷式、风冷式等。
- 推荐使用能效比较高的空调系统,以减少能耗并降低运营成本。
2. 制冷量计算:- 应根据机房内设备的总功率、机房面积、人员数量以及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准确计算所需的制冷量。
- 制冷量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建议余量为10%-20%。
3. 空调机组配置:- 空调机组应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产品。
- 空调机组的数量应根据机房的规模和热负荷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制冷需求。
4. 空气循环设计:- 机房内的空气循环应设计合理,确保空气流动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
- 应设置合理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优化空气流动路径。
5. 湿度控制:- 空调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湿度控制功能,保持机房内的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加湿和除湿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6. 温度控制:- 机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4°C之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应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并与空调系统联动。
7. 节能措施:- 空调系统应采用节能设计,如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
- 应定期进行能效评估,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效。
8. 安全与监控:- 空调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 应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响应故障。
9. 维护与保养:- 应制定详细的空调系统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应有专业的维护团队,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10. 环境适应性:- 空调系统应考虑机房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灰尘等,选择适应性强的空调设备。
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设计、安装要点

f1 1青岛海信 日立空调 系统有 限公 司.e Fe. St re 自 再 继续 通氮气 3 5 钟,直到不再 发生 氧化 由设 定 变频控制 多联 式空调 系统技 术 资料 I 到 分 , 为止。 应确保焊接完毕后铜管内壁没有氧化皮 , 2 08 0 . 焊缝 : 无沙眼 、 气泡 , 饱满平 滑。 焊接管的接头方 [] 岛海信 日立 空调 系统有限公 司.e Fe. 2青 St re 自 向可 向 下焊 接 或横 向焊接 ,严 格 禁止 仰 焊 。 由设定 变频控制 多联 式空调 系统技 术 资料 Ⅱ, 423分歧管 的安装 。 .l 分歧管的安装 可水平 安装 2 08 0 .
或垂 直安 装 , 水平 安装 时分歧管 的三个分支 必 须在 同一个 水平 面内,垂直安装时可 以向上或 者 向下但 不允许偏斜 。分歧管还应尽量靠近室 内机 ,其进氟端 的直管长度不小 于 50 m, 0r 以 a 及 两 个 分 歧 管 之 间 的直 线 段 长 度 不 小 于 5 0 m 铜管的保温材料应采用橡塑发泡材料 , 0m 。 难燃 型, 且其耐热 10度 ; 2 密度 :4 g 。 6k / 保温厚 m 度应按照规定厚安装 ,当保温管相接处和被切 开处应 该使用胶 粘。铜管的铺设 应该顺 直 , 美 观, 做到横平竖直 , 尽量减少弯曲。 43排水管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排水管道 . 应该顺 直 , 不能 出现倒坡 , 根据管段 的长短 , 排 水管 坡度 一般 可 以在 5 o 5 % ~ %之问 ,或者 更 大。 排水 管中间不能存水存气 , 排水管应加装透 气 管 , 要求 : 其 一是横 管上有透气管 , 二是 横管 进 入立管时 , 立管应该向上有透气 口, 注意透气 管上端应该加一个弯头 , 污物进入管 内。 防止 室 内机的排水管与排水软管之 间的连接处 不能用 胶粘, 一定要 用卡子固定 。 当连接具有排水泵的 室 内机时 ,应先安 装一段倒 u型排水提升 管 , 然后 才连 接室内机。 不准将 排水管与污水 管、 雨 水管 或者其 他排水 管连在一起 。排水管安装完 毕后 必须做 灌水试验 , 以检查管道是否漏水 、 管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

156YAN JIUJIAN SHE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Bian feng liang kong tiao xi tong de she ji 、shi gong he tiao shi陆宏斌变风量空调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节能效果显著,同时也易于多区控制及舒适性良好,广泛应用许多大型建筑中,并逐步成为当今空调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使变风量系统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实现“舒适、健康、节能”的空气调节,必须从变风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都精心组织实施。
变风量空调系统最大的优势是节能,同时对各种复杂应用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远优于其他类型的空调系统。
要实现建筑节能,变风量空调技术是目前首选技术之一。
要使变风量系统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实现“舒适、健康、节能”的空气调节,必须从变风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都应精心组织实施。
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1.变风量空调系统分区是设计的关键不同建筑物,环境差异较大。
房间朝向、房间大小、围护的情况、房间在送风管道系统中的位置、房间的用途及对噪声控制要求不同,都会影响变风量系统的设计。
在通常变风量系统设计时,应尽可能要求使用方提供房间将来详细的功能资料,将分区细分为一定数目温度控制区域,每个温度控制区对应配置一个VAB Box,分别计算各区域冷热负荷,按照最大冷负荷及送风温差计算一次风最大风量选取VAV 末端。
利用各VAV Box 风量设定值之和与风机转速的相互对应关系,找出合适的送风量,同时根据室外的温湿度参数和要求找出合适的送风温度。
从而得出最合适的送风参数。
通过合理分区做到设计目标与实际使用状况的吻合。
2.变风量系统风道和气流组织有其特性变风量系统的送风系统一般按其最大风量计算,而且需要满足变风量末端进风口的全压能克服末端装置和管道的阻力,并且维持送风口相对的余压量。
为从实际工程中更有效调节VAV Box,需要在各末端装置设置手动风量调节阀帮助系统初调。
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

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蔡永雄【摘要】Guangxi Qinzhou Power Plant Expansion Project inverter multi-line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for example, elaborate multi-line inver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ponents,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s well as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in the design process.%以广西钦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办公楼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为例,详细阐述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组成、设计方法、步骤以及设计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78-79,114)【关键词】变频多联空调机;设计方法;步骤【作者】蔡永雄【作者单位】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57多联机空调系统最早在日本推出使用,随着整个空调行业发展,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应用范围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应用范围由原先的小型办公室推广到普通住宅、高档别墅、学校、医院、特大型办公楼等等。
多联机空调系统优点突出,如节能效果显著,系统独立、组合灵活,充分满足建筑物分区控制的需要,不需专门的制冷机房,分散布置,安装和后期维护管理简单等优点。
同时,多联机空调系统也存在诸多不足:冷媒管长度、室内外机高差有严格要求,长管配置导致机组性能衰减严重,需要另设置新风系统等。
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优、缺点突出,作为暖通设计者,在做出中央空调系统类型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已有条件,结合投资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属于中央空调系统的一个类型,通常称之为“一拖多”,指的是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
最新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最新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暖通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效,还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以下是最新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设计原则- 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要求。
- 考虑节能和环保,采用高效能的设备和技术。
-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
- 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便于未来的升级和改造。
二、系统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如全空气系统、水冷系统、VRF系统等。
- 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和冷负荷,合理选择空调系统的容量。
三、能源效率- 采用高效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压缩机、高效换热器等。
- 利用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 设计合理的系统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
四、室内空气质量- 确保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过滤和净化室内空气,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
- 设计合理的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含氧量。
五、噪音控制- 选择低噪音的空调设备,并在设计中采取措施降低系统的噪音影响,如使用隔音材料、合理布局设备等。
六、水系统设计- 确保水系统的合理布局,避免水力不平衡和水锤现象。
- 采用耐腐蚀和耐温的材料,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七、电气系统设计- 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电气设计规范。
-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能效。
八、施工和验收标准-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设计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 验收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九、维护和管理- 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 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十、可持续发展- 考虑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选择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
- 推动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发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设计规范1空调性能总体设计规范1.1性能设计是空调器设计的核心空调器作为一个在市场销售的产品,其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性能(制冷系统设计)、平面设计、电控、电器设计,但就其基本功能来讲,空调器的作用就是实现制冷或制热的温度调节,制冷系统的性能是否发挥良好是空调器品质的最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就空调器材料成本的构成来讲,普通空调器中,制冷系统的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因此性能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性能设计是空调器设计的核心。
正因如此,性能设计是否规范,对整个空调器设计的成本、质量、开发速度均有很大影响。
1.2性能设计要立足本厂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应用新的技术,设计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工厂毕竟不同于科研单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厂目前的生产设备情况、工艺水平、实验条件、计划进度等实际情况。
特别是换热器的设计,就要考虑换热器的设备情况。
1.3性能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性能设计执行的标准有:内销机型执行国家标准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外销机型执行相应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主要控制指标有:制冷量、制热量、功率消耗、能效比(EER、SEER)、性能系数(COP)、噪音;各项型式实验必须通过相应国家标准:最大运行制冷、最小运行制冷、凝露、最大运行制热、最小运行制热、自动除霜、运输跌落等。
除GB7725—2004试验之外必须新增加如下实验:(1)长配管试验分体机15m,柜机20m,天花机30m,定制机另算,在此试验下,做GB7725—2004要求的可靠性试验,主要观察压缩机在各种工况下面的油位、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压缩机运行在压缩机厂允许范围内。
(2)高落差试验落差:分体机5m,柜机10m,天花机15m 有试验资源的情况下,在长配管下做落差可靠性试验。
长期运行时,需作此试验观察压缩机油位。
(3)极限温度试验分体机—15℃~50℃,柜机天花机—15℃~50℃,部分机型要在格栅中作高温试验,确保机器正常运转。
(4)任何一个新产品都要用视液镜压缩机,在厂家的指导下作初步试验和确认试验。
任何一个产品都必须有下列数据:A能力B10个关键温度点:温度和蒸发器,冷凝器出口各分流管温度。
10个关键点指,排气,回气,蒸入、中、出,冷入、口、出,压机底部,壳体中部。
同时必须记录排回气压力数据。
C压缩机油面变化图,在压机视液镜上标上刻度。
记录此刻度,尤其在低温除霜时记录油面。
D启动试验,—15℃冻8个小时后启动观察油面变化状况,并记下缺油时间。
E室外机的转速和风量。
实验报告必须装订成册,并注明日期和更改出。
1.4性能设计必须重视实验验证结果性能设计的理论计算目前还没有哪种方法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只能作为初步方案时的参考数据,制冷系统的主要参数换热器、压缩机、冷媒充注量、节流毛细管规格等均要经过实验验证才能加以确认。
1.5性能设计必须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为保证性能设计优质、高效地进行,主要参数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性能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任务书参考样机分析两器选型室内外风量确定蒸发器流路确定冷凝流路确定冷媒量初定毛细管初定能力测试冷媒量确定毛细管确定能力测试型式实验管温传感器位置确定电控参数确定型式实验验证。
说明:应分析具体系统特点,通过反复实验,根据结果修正完善前面步骤的参数。
实际设计中根据已有的机型选择样机分析,然后设计,为了标准化,尽量借用已有的零部件。
2整机功能设计规范2.1房间空调器整机功能因不同类别机型(窗式、移动式、分体挂壁式、分体落地式、分体嵌入式)而不完全相同,但其主要功能基本相同,辅助功能根据产品市场定位则有多种选择,辅助功能随着房间空调器整发展将越来越多。
2.1.1窗式空调器2.1.1.1手控窗式空调器主要功能:高风、低风、高冷、低冷、高热、低热辅助功能:摆风、换气2.1.1.2遥控窗式空调器主要功能:送风(高风、低风)、制冷、制热、独立抽湿辅助功能:摆风、换气、时钟、定时、空气清新2.1.2移动式空调器主要功能:送风(高风、低风)、制冷、制热、抽湿、自动辅助功能:摆风、时钟、定时2.1.3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主要功能:送风(高风、中风、低风)、制冷、制热、抽湿、自动、手动制冷、手动自动辅助功能:强力运行、经济运行、摆风、换气、时钟、定时、加湿、空气清新、2.1.4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主要功能:(手控、遥控均可)送风(高风、中风、低风)、制冷、制热、抽湿、自动辅助功能:强力运行、经济运行、摆风、换气、时钟、定时、空气清新、测试、加湿、电辅热、锁定2.1.5分体嵌入式空调器主要功能:送风(高风、中风、低风)、制冷、制热、抽湿、自动辅助功能:摆风、换气、时钟、定时、空气清新2.2主要保护功能的设计原则保护功能种类:通用保护:压缩机启动制冷3分钟延时保护(制热延时保护)、三相压缩机相序保护、压缩机电流保护;大功率压缩机排气温度、排气压力保护、吸气压力保护;变频压缩机过、欠电压保护,压缩机顶部温度、排气温度保护,模块保护。
制冷、抽湿模式保护:蒸发器防冻结保护、冷凝器高温保护。
制热模式保护:蒸发器高温保护、防冷风功能。
2.3化霜功能设计为提高冷暖机的平均制热效果,特别是低温工况下的制热效果,系统设计时应采用平片、加大迎风速度等措施使结霜速度尽量慢,另一方面,又要使已形成的霜迅速熔化干净。
要求一化霜时间与化霜时间之比不超过20%3压缩机选型压缩机选型及使用标准是对一般情况而言,实际选用时请严格遵守压缩机规格书要求,以下说明仅供参考。
3.1选用标准:3.1.1空调器能力=压缩机额定能力×(1-(能效等级数-1)*5%)3.1.2空调器功率=压缩机额定功率×(1+(能效等级数-1)*5%)。
3.2使用标准:3.2.1过负荷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转子式不超过115℃,涡旋式不超过125℃否则会造成压缩机电机绕组绝缘老化以及冷冻油碳化,长期运行后电机绕组烧损。
3.2.2压缩机在低负荷工况下(最小制冷)△T(=压缩机壳体底部温度-冷凝器中部温度)在稳定时应大于5℃,否则会造成压缩机润滑油稀释,润滑油完全失去机能,长期运行后,压缩机滑动部位磨损,最终不能运转。
3.2.3压缩机的冷凝压力:R22不得超过26.5Kg/cm⒉(=冷凝器中部温度65℃),R410A不得超过41.5Kg/cm⒉(=冷凝器中部温度65℃),压缩比不得超过8。
3.2.4制冷系统充氟量不得超出压缩机所规定的最大充氟量,在保证制冷系统能力的情况下,充氟量越小越好;在充氟量超出压缩机所规定的最大充氟量的情况下,必须增加辅助储液器,需进行如下实验进行确认:A、冷忱启动。
B、压缩机再不同工况下润滑油面及回液确认。
3.2.5制冷系统配管设计时,排气管及回气管管径应对应于压缩机的管径,以尽量减少冷媒流动阻力;压缩机及配管与不动的结构件的间隙应大于5mm,与可动的结构件间隙应大于12mm。
3.2.6三匹及以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更有成本优势;三匹以上尽量选用涡旋式压缩机,更有能效比优势。
4两器的选取蒸发器、冷凝器是空调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的室内外机外形尺寸、制冷(热)量、安全性以及成本因素的要求,在两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4.1铜管选择:两器选用的铜管(长U管)一般分为Φ7mm,Φ7.94mm, Φ9.53mm三种,铜管目前分为内螺纹及光管两种。
原则上,蒸发器需选用内螺纹管,以减少所用的铜管及翅片数;冷凝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内螺纹管及光管,但目前的内螺纹管及光管的价格相差并不大,在保证制热效果以及不结霜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较小的内螺纹管式冷凝器;特别单冷机型冷凝器可考虑使用小管径铜管。
由于产能原因,Φ7.94mm通常只用于外销机型。
4.2翅片选择:翅片分为亲水与非亲水铝薄两种,亲水铝薄的优势在于有冷凝水时可使水尽快沿翅片流走,不堵塞风道,提高制热时换热效果。
原则上,蒸发器选用亲水铝薄,冷暖机冷凝器选用亲水铝薄,单冷机冷凝器则必须选用非亲水铝薄。
翅片的片距一般在1.3-2.0mm之间(厚度0.105mm的翅片目前翻边高度最高1.7mm)。
翅片的片形分为弧形冲缝片、光片、方形冲缝片,原则上一般选用弧形冲缝片。
光片优势在于有利于除霜,在低温制热时光片制热量的衰减比弧形冲缝片和方形冲缝片都小,且有利于结霜的控制,可考虑选用。
4.3换热器大小的设计:选用较大的两器对于提高制冷(热)量和能效比都有好处,但要考虑成本限制。
蒸发器在保证标准制冷能力的前提下,可尽量进行缩减;冷凝器减小会降低制热量和高温制冷运行范围,考虑在非标准工况运行,冷凝器设计应考虑一些余量。
结合当前已有的两器,在保证或适当减少铜管内外表面换热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具体可以类比经典机型进行单位面积换热量来计算确定新开发机型的两器换热面积。
两器设计是否合理可通过系统的高低压力进行判断。
4.4流路设计:尽量借用经过市场检验的经典流路;冷媒总体流向应为蒸发过程下进上出,冷凝过程上进下出;冷媒总体流向与空气流向成逆流:一般蒸发过程温度变化较小,可以不考虑逆流;而冷凝过程温度变化较大,必须按逆流设计流路;多路冷凝器出口尽量汇总后设置1~2根过冷管,以提高节流前过冷度,有利于系统的变工况稳定性、除霜和制冷量;冷凝器避免选用“U”形走向,以防变工况时造成冷媒、润滑油的屯积;分路数多少以EER最佳为原则。
路数多流动阻力损失小,功率下降,但由于冷媒流速下降,换热系数也下降,同时也很难分配均匀;反之,路数少流动阻力损失大,功率较高,但由于冷媒流速增大,换热系数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