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6.1.8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案.doc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学情分析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到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范围;2.了解观察工具改进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总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难点】能够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观察工具?(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展示本单元用到的三种观察工具:设计意图:本堂课以课堂回顾和讨论的方式导入,学生回忆本单元使用的观察工具,应当强调眼睛也属于观察工具。
二、知识集结1.师: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记录)教师展示正确发展路径:师:从古至今人们的观察视野是怎样拓展的?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2.师:试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学生进行绘制)3.教师展示一种流程图:设计意图:该板块以学生回顾和绘制流程图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更好地理解观察工具的改进对拓展观察范围的意义。
三、学海深究微小世界探索成果汇报。
1.师: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吧!学生进行活动。
2.教师展示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成果。
观看视频:青霉素的应用。
师: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观看视频:巴氏灭菌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微小世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组成,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微生物,但对其种类、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
2.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微生物实验,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微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微生物实验器材和药品。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点,让学生对微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过程。
4.巩固(5分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拓展(5分钟)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表一或表二)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2.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3.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
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1.学生汇报。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2.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1.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含教学反思)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
微小世界和我们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能看清小于 1 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这节课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这样总结全章内容的科学课,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本单元内容做贯穿,以一条线串结起来,使学生有一个学习路线。
目
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
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课后 2、需要收集资料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网站、网址、图书等。 反思 3、教师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有机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采用不同的形式将自己调查和收集到得资料展示出来。 4、教师也要做好指导、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 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 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 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主要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 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 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 25 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 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 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 1500 倍左右,分辨率达到 0.02 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 大放大倍数为 1000000 倍,分辨本领达到 30 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3 亿倍,分辨率 可达 0.1 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 是纳米,um 是微米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0 毫米;1 毫米=1000 微米;1 微米=1000 纳米;1 纳米=10 埃 Å)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第一章:认识微小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微小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微小世界的定义与特点2.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如树叶、砂粒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3. 教师讲解微小世界的概念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
4. 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二章:微生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关爱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教师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3. 教师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4. 学生进行微生物采集活动,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3. 教师讲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4. 学生进行植物种植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生存智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特点和适应策略。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1. 动物的生存特点2. 动物的适应策略3.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动物生存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动物的适应策略。
3. 教师讲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微小世界的概念介绍2.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劳动实践:观察微生物、制作微生物观察标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微生物、制作标本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微生物观察标本。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微小世界是什么。
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微生物,并制作微生物观察标本。
4. 讨论:小组内交流观察微生物的感想,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微小世界的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微生物、制作标本的能力。
3. 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4. 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微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微生物观察标本制作材料。
3. 教学PPT、教案等教学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微小世界概念,讲解微生物分类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观察微生物,制作微生物观察标本。
3. 第三课时: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九、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小学科学6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6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小学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3.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4. 学会对微小物体进行分类。
二、教学准备:1. 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器材2. 放大镜3. 不同的样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昆虫翅膀碎片、空气中的尘埃等。
4. PPT、图片素材关于微小世界的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世界吗?它体积微小,却包含着无数的奇妙生物和现象。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这个微小世界。
”2. 探索微观世界(30分钟)a) 在黑板上或PPT上播放一些有趣的微小世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微小世界的神奇和复杂。
b) 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c) 将不同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的微小物体,并鼓励他们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3. 讨论微生物的作用(20分钟)a) 通过讲解或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广泛存在的领域,如水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人体内的微生物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发酵食品的制作、环境的净化以及疾病的传播等。
c) 带领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微生物。
4. 微小物体分类(3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类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对微小物体进行分类很重要。
b) 展示不同的样本,并与学生一起分类,可以使用放大镜来协助观察。
c)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如形状、颜色、大小、组成等。
5.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更多关于微小世界的知识。
四、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寻找一种微小生物或微小物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导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微小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该教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小世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一、任务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感知微生物的存在和巨大多样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微生物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 学生能够积极探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它们的交互作用。
【二、任务内容】1. 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探索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4. 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放大后的微生物图片或者播放一段有关微生物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 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介绍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并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显微镜下的水滴或几片草叶片,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微生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
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生活实例,向学生解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 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微生物在食物加工、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结果。
5. 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不同环境(如水域、土壤、空气等)进行微生物采样。
学生将收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微小世界和我们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第二部分为“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
这些发明和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