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ppt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ppt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 们表达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 一切困难。
等 闲: 平平常常
表达了红军不怕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山连绵不断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山高大宏伟
五岭山脉
五岭山脉那样上下起伏,绵延不绝,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宏伟,气势磅礴,可在红 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过的泥丸。
资料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 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 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 展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 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 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 场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成功时,只 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1935年10 月,长征即将成功,毛主席回忆所 经历的困难险阻,冲动地写下了这 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全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全部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赞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困难 险阻的革命英雄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谢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 征ppt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 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指导人,诗人,书 法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大 的修辞手法,用
“逶迤〞 、“磅礴〞形山容的气势宏伟 ,实这际是
的山;用“细浪〞 、“泥丸〞山形的容渺小

人教版语文五上《25、七律·长征》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五上《25、七律·长征》ppt课件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夺泸定桥的惊险
悲壮。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称赞红军战士!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 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 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
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五岭/逶迤/腾/细浪,
pángbó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
yán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起句—概括了全诗的意思。
小组合作
1.朗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交流诗中的 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中的思 想感情。
2. 学生写作。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 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 颈联和尾联。“长征”是诗的题目。
25 七律.长征 5年10月(毛泽东)
nán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说不完的故事。让 我们也一起带上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创 造美好的未来!
七律 ·长征——悟含义
红军在长征 途中经历的困难
表现红军 战士的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面对困 难的态度。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暗示红军巧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 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 露 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 试 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 “ 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 对照课
了”,再说“秋风起了”?
(3) 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 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 自学生字词。 2. 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段指名读。
5. 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 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 指名读第一段。 2. “日落”是什么意思? 3. 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 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 和奶 奶去看日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七律长征》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七律长征》PPT课件

大渡桥横铁索寒
学唱《长征》歌曲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式险
要,敌人控制得很严,派几十万重军包围,但是
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
守卫在对岸的敌军兵。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不费
一枪一弹,就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
成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近。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已 被敌人抽掉木板,仅由13根铁链组成的泸定桥可以 通过。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 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岷山千里雪
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wēi yí
五岭逶迤腾细浪,
hàn
乌蒙p磅áng礴bó走泥丸wán。 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颈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万不水怕千长山征只中等的闲艰。难困苦, 万水千五山岭的逶路迤程腾,细只浪看,做平平 常常的乌事蒙。磅礴走泥丸。
走近伟人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2.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 经看不 到了,只看到什么? 4. 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
)( )( )( )
)(

艹( 讠( 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 下
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
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 会到
什么含义?(“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
心情,“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诗,每句七个字, 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节奏上是每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
四顿。读时应按 乌蒙/磅礴/走/泥丸。
以下节奏读出“红 金沙/水拍/云崖/暖,
军不怕远征难”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 心情? 感情读。 3. 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 有什 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精选全文

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精选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庚岭,位于湖 南、江西、广东、广西四
省区交界处。
(气势)盛大,文中 指山势高大、险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 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
样子。
小泥球在脚 下滚过去。
乌蒙山,贵州、 云南交界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 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
样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 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 深的寒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既呈现了客观事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战士们巧渡金沙江后的喜 悦心情,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破,足见 红军的神勇无比。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 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 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 不畏困难的高大形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长江上游(青海 玉树—四川宜宾)
大渡河,四川中西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川、甘肃交界处。
指红军队伍。
全都喜笑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 岷山,人人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 本实现,是对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结尾, 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地体现和升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 句,给我们启发 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 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 下
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
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 会到
什么含义?(“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
心情,“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 ,
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 再走出文 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 是文里文外的读 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 悟,如何把 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 当地运用联想和 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 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 言优美的句 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2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 视中发现
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PPT、优质教学课件
(1) 指名试背。 (2) 集体背。 (3)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 按照一 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1) 画出生字词。 (2) 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 事?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 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 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 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 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 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这句诗把( 逶迤的五岭山脉 )比作翻 腾着的细小的浪花,又把( 磅礴的乌蒙山 )比 作( 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
(2)用“不仅„„而且„„”说说下面的内容。 ( 红军长征的艰难;红军藐视困雄形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这是一首 七言律诗, 七字一句, 在节奏上 是四顿.读 时应读出 韵脚an和 以下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 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 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 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 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 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 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 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 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 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 笑颜开呢?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 bó ) (磅礴)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 “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 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 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 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 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 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 n ) (岷山)
下面的词语你能理解吗?
远征: 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万水千山: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 细浪: 小浪花。 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 乌蒙: •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大渡:指大渡河。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 • 铁索: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 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 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 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 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人生也好比长征,人生就是一次一 次的突围,我们要心怀自己的梦想,勇 敢,坚韧的走下去……
推荐阅读毛泽东诗词:
《菩萨蛮 * 大柏地》 《西江月 * 井冈山》 《解放南京》 ……
暖——1935年5月,红军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 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 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 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 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 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 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 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 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 事? (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 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 山”的代表。 (2)“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 蒙”的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 险峻雄伟的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 泥丸。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 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 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 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 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 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 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 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 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 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 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 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 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 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金沙江水 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云崖暖” 的感觉。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下水流湍急,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所以说 “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 会到什么含义? “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心情, “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第 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开颜: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 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 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 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 鲜明的节奏。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 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 强不息、勇往直前。 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 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人教课标版 小学语文第九册
25. 七律 . 长 征
执教 沙坪坝区西永镇小学 肖远义
你们知道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吗?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 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 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 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 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 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 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金 大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
1.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 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 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 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 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 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 红军战士眼里的山。 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 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 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