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贵州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本次调研报告对贵州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覆盖了贵州各地的游客以及旅游从业者。

实地走访则选择了贵州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行社进行。

3. 调研结果3.1 游客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贵州的游客主要关注以下几点:•自然风光:贵州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九龙洞等,游客对这些景点的兴趣较高。

•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游客来贵州的一大吸引点。

•特色美食:贵州的酸汤鱼、毛肚火锅等特色美食也备受游客喜爱。

•旅游设施:游客对交通便利性、住宿条件和旅游服务的质量有一定要求。

3.2 旅游资源分析贵州的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为主,包括山川河流、瀑布湖泊等。

另外,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侗族、苗族等,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村落了解他们的风俗和传统。

此外,贵州的特色美食也是游客喜欢的一大亮点。

3.3 旅游市场竞争分析贵州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地竞争:贵州与其他旅游热门省份如云南、四川存在直接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关系。

•价格竞争: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贵州旅游业需要保持价格的竞争力。

•服务质量竞争: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贵州旅游业需要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

4. 市场发展建议针对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和竞争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市场发展建议:•开拓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仅仅依靠自然景观,还可以开发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等特色产品。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态度,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贵州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

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报告

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报告

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报告
贵阳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交通和政治经济优势。

本篇文章就来分析贵阳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阳是全贵州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气候条件宜人,被誉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产品的逐渐丰富,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城市形象品牌大幅提升依托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品牌,深入发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将“避暑·生态·产业”有机融合。

早在2000年,贵阳就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底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2006年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称号,是贵州的旅游集散地。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面积8034平方公里,人口356.77万,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亚洲第二座生态博物馆”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消费活动,同种类型的旅游消费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而贵阳市的景点分布在10个区(市、县),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上缺乏整合观念,还存在强调各自优势,忽视比较优势,旅游产品开发雷同,重复开发现象。

-全文完-。

贵州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贵州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贵州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壮大,贵州旅游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相关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报告的概述,包括对贵州旅游市场进行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贵州旅游市场概况进行简要介绍。

此外,还对本报告的结构进行了概述,说明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

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贵州旅游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

通过对贵州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了解。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报告的重点内容,评估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和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贵州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于了解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相关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贵州旅游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分析,我们旨在找出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提供数据支持,推动贵州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贵州全域旅游的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经过对贵州旅游市场的整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贵州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尽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一些挑战,但贵州旅游市场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为贵州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贵州旅游业蓬勃发展。

2.正文2.1 贵州旅游市场概况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誉为“人间天堂”。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贵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而备受瞩目。

首先,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奇特的石林和漂亮的水果山。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贵州省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其次,贵州省的民族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贵州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样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

游客可以在贵州省的民族村寨中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表演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此外,贵州省还积极发展农村旅游,开发了众多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民宿。

这些乡村旅游点向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品味地道美食以及参与农耕体验的机会,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然而,贵州省旅游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交通不便是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贵州省地势险峻,交通不发达,造成了游客到达贵州的不便。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虽然贵州省已经建设了一些高端旅游设施,但与发达旅游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再者,旅游行业需要加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为了进一步发展贵州省的旅游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旅游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网络的便利性;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的档次和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素质;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贵州省。

总的来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和加强服务质量,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

贵州季度分析报告

贵州季度分析报告

贵州季度分析报告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对贵州省季度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贵州省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贵州省各个重点指标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经济总体情况1. GDP增长根据数据显示,贵州省本季度GDP增长率为X.X%,较上一季度的X.X%有所下降。

虽然增长率有所放缓,但贵州省的GDP总量仍保持稳步增长。

2. 主要产业发展贵州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本季度,农业产值增长率为X.X%,工业产值增长率为X.X%,服务业增长率为X.X%。

其中,农业产值增长状况良好,但工业产值增长有所放缓,服务业仍保持较快增长。

3. 就业状况贵州省本季度就业人数较上一季度增加X万人,就业率为X.X%。

就业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重点产业分析1. 农业贵州省农业产值增长率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正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然而,农业仍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气候灾害和环境污染等风险。

2. 工业贵州省工业产值增长率较上一季度有所放缓。

制造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人力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表示,贵州省应加强工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工业竞争力。

3. 服务业贵州省服务业增长率较上一季度保持稳定增长。

旅游业、金融业和互联网经济等服务业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服务业创新和升级。

四、外部环境分析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本季度,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贸易摩擦加剧,对贵州省的出口贸易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和旅游业造成一定困扰。

贵州省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气候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五、未来展望综合以上分析,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然而,也需警惕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未来,贵州省应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工业升级潜力,加强服务业创新,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2017年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7年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7年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7年以来,贵州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大力发展满意旅游,一季度贵州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井喷式”增长态势。

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春节“黄金周”发力,旅游消费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春节长假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也是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后我省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

受春节旅游“黄金周”带动,全省一季度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1-3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35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38.8%。

其中,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8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3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8.1%和32.5%。

同时,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

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一是精准营销带动旅游消费提质提效。

春节长假期间,全省各地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涉旅企业联手联动,纷纷打出优惠组合拳,针对不同人群精准营销,连续推出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200多项优惠举措,对于放大优惠乘数效应,引爆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抽样调查,1-3月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3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3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500元。

从消费构成来看,交通、住宿、景区游览、餐饮等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旅游消费比重呈现下降态势,而娱乐、购物等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旅游消费比重有所上升,达30.7%,游客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1.1 入黔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构成二是主要景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省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其旅游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贵州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潜力和挑战展开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贵州省旅游市场现状贵州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

目前,贵州省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动力。

首先,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无论是壮观的东江大峡谷、娇峰瀑布,还是独特的黔东南岩画、黄果树瀑布,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贵州省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多彩的苗族、侗族和布依族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为贵州省的旅游业增添了魅力。

其次,贵州省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贵州省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贵州省旅游市场潜力贵州省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力值得关注。

首先,贵州省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中国的西南门户,贵州省毗邻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贵州省自然风景独特多样。

贵州省的独特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如喀斯特地貌、溶洞和湖泊等。

这些自然景观对游客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另外,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魅力,可成为旅游资源的热点。

贵州省旅游市场挑战虽然贵州省旅游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贵州省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相比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贵州省的知名度和形象仍有提升的空间。

在宣传推广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其他旅游热点城市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

贵阳旅游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贵阳旅游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贵阳旅游市场发展调研报告贵州省省会贵阳是一座山水交融的城市,被誉为“森林城市”、“花果之都”和“夏都”。

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黔南的梵净山、花溪的天下第一奇观——花海,还有盘县的龙洞堡、修文的葫芦河、遵义的飞瀑布等多个著名景点。

近年来,贵阳旅游市场的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贵阳市旅游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市场概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贵阳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18亿元,同比增长17.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495亿元,同比增长18.0%;国际旅游收入为23亿元,同比增长3.5%。

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餐饮、住宿和购物是游客在贵阳市旅游消费的三大支出项。

二、主要旅游景点1. 花溪大观园:位于花溪区,是以海拔1300米的悬崖为基础,以花卉、绿化、水景为主体的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普、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入园前,可先在花溪区中华路乘坐城市旅游专线小巴抵达景区门口。

2. 龙洞堡:位于盘县,是全球罕见的巉岩岩溶地貌和百年炭窑文化的景观。

龙洞堡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是最为壮观的,宏伟的石柱、怪石嶙峋、悬崖峭壁、飞瀑连聚,让人叹为观止。

3. 梵净山:位于黔南州,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高的山峰,海拔为2572米,是一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云海、佛光、风景、森林等多种自然风光,是华南地区的神秘胜地。

三、市场分析1. 市场机会随着贵阳市城市建设和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贵阳市旅游市场的前景广阔。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旅游”时代的到来,如今的游客除了传统的旅游方式,还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获取旅游信息和预订线路。

通过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拓展市场份额。

2. 市场问题贵阳市旅游市场存在以下问题: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足,部分景点缺乏投资和管理,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单一化,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和差异需求;旅游市场的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一季度贵州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7年以来,贵州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大力发展满意旅游,一季度贵州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井喷式”增长态势。

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春节“黄金周”发力,旅游消费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春节长假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也是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后我省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

受春节旅游“黄金周”带动,全省一季度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1-3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35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38.8%。

其中,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8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3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8.1%和32.5%。

同时,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

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一是精准营销带动旅游消费提质提效。

春节长假期间,全省各地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涉旅企业联手联动,纷纷打出优惠组合拳,针对不同人群精准营销,连续推出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200多项优惠举措,对于放大优惠乘数效应,引爆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抽样调查,1-3月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35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3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500元。

从消费构成来看,交通、住宿、景区游览、餐饮等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旅游消费比重呈现下降态势,而娱乐、购物等需求价格弹性大的旅游消费比重有所上升,达30.7%,游客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1.1 入黔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构成二是主要景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万峰林景区、黄果树景区、梵净山景区等主要景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累计接待游客量均超过20万人次。

三是饭店出租率持续高位运行。

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全省主要旅游集散地饭店平均出租率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湄潭温泉国际度假城(酒店)、金凯帝豪酒店、凯里宾馆、白马湖山庄等出租率均超过90%。

(二)旅游产品供需两旺,新型特色旅游项目发展抢眼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引下,全省各地加大春节假日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产品内容,组织推出一系列喜庆热烈、群众参与性强、年味十足的旅游节庆活动以及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康体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一是新型特色旅游产品供给提速。

2017年1月20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7年春节假日旅游指南》,“南下避寒”,“北上赏雪”成为游客主要流向。

我省依托丰富的山地、森林、温泉、湖泊等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倍受游客青睐。

一方面,依托国酒茅台、“四渡赤水”、天文射电望远镜等世界级资源,积极推进茅台酒镇、赤水河谷、“中国天眼”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冬季旅游产品渐成体系,面向市场推出了一批温泉养生、山地滑雪、观光索道、低空飞行、风情小镇等新开发景区和项目,极大丰富了市场供给。

一季度33家温泉景区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5%;4家山地滑雪景区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7%。

其中石阡温泉、息烽温泉、野玉海滑雪场等分别接待游客61万人次、34万人次、2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7%、38%、110%。

二是特色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我省旅游吸引力。

全省各地突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形象品牌,坚持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民俗节庆活动100余项,为入黔旅游者呈上了一场场享民俗、增年味、添游兴的文化盛宴,吸引海内外游客“到贵州过大年”。

三是新型体验式旅游市场青睐度逐步提高。

从入黔国内游客选择旅游目的来看,1-3月,观光游览占20.8%,休闲度假占22.9%,乡村旅游占19.3%,生态旅游占10.8%,民族文化旅游占8.9%,红色旅游占4.6%,康体疗养占2.8%,会议会展商务及科技占2.0%,探亲访友占5.4%,其他目的占2.3%。

与2016年相比,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其他目的游客比例分别下降1.5、0.8、0.9、1.0个百分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康体疗养、会议会展商务及科技等新型体验式旅游游客比例分别上升1.2、0.8、1.0、0.5、0.5、0.2个百分点。

图1.2 入黔国内游客出游目的占比(三)客源市场加速重构,外省和入境游客增长迅猛在“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形象统一引领下,全省重点加强对主要旅游客源城市宣传推广,开展了一系列贵州山地冬季旅游产品营销及“贵有真情·感恩有你”为主题的对口帮扶城市旅游推介活动,推动增开高铁22对、新增一批境内外客源地入黔旅游包机及直飞航线,快速提升了我省旅游影响力和便捷度,促进入黔游客快速增长。

一是入黔国内游客快速增长,客源结构加快调整。

据统计,2017年1-3月全省共接待外省游客7549.64万人次,占国内游客总数的52.2%,同比增长31.3%。

从客源变化趋势来看,浙江一举超过广东,成为我省客源第一大省份,占入黔游客的17.5%。

广东占入黔游客的16.2%,退居第二位,这是继贵广高铁开通后,广东超过四川以后,又一次新变化。

外省第一大客源地从西部邻省变为珠三角、长三角,客观反映出贵州旅游影响力在空间区位的发展趋势。

从客源构成来看,周边五省和对口帮扶城市所在6省份入黔游客人数超过入黔游客总数的8成,成为我省最大的客源市场。

其中,8个对口帮扶城市所在的6个省(市)占外省入黔游客的42.0%,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周边五省(市、区)占入黔游客的39.4%。

表1.1 外省入黔游客占比情况从各市(州)接待的入黔漫游游客占比情况来看,贵阳、遵义、铜仁、黔南和毕节五市(州)优势相对突出,占比均在10%以上,合计占比达67.7%。

表1.2 各市(州)入黔漫游游客占比情况注:数据由贵州移动运营商提供。

二是入境游客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我省深入实施《入境旅游市场开拓三年行动计划》,举办2017中国·贵州全球推广旅游推介会,旅游国际影响力得到显着提升,入境游客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7年1-3月,全省接待入境游客(包括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1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增幅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759.96万美元,同比增长13.5%。

其中接待外国游客6.43万人次,同比增长30.7%。

在入境客源国中,韩国市场增长最快,增幅继续保持在100%以上(一季度以后,韩国游客数量是我省需要关注的重点)。

港澳台地区仍然是我省入境市场的最大客源地,2017年1-3月份共接待9.76万人次,占入境游客量的60.3%,其中台湾占31.9%、香港占19.3%、澳门占9.1%。

三是过夜游客比例明显提升,停留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过夜国内游客稳步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1-3月,在黔国内过夜游客4748.25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占全省接待总人数的32.8%。

人均停留时间达到1.56天,比2016年国内游客停留时间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停留1夜的国内游客占比达67.5%,仍是我省过夜游客的主体,超过2夜的过夜游客比例相对较小,停留2夜、3夜以及4—7夜游客比例分别下降至23.5%、7.2%、1.9%,7夜以上的过夜游客比例几乎为零。

图1.3 过夜国内游客停留夜数分布情况另一方面,过夜入境游客增长势头迅猛。

2017年1-3月全省住宿单位共接待过夜入境游客7.33万人,同比增长54.2%。

其中,港澳台地区在黔过夜游客占比超过4成,达3.35万人;过夜外国游客数量比同期增长1倍以上,韩国入境游客同比增长达354%。

表1.3 入黔过夜外国游客前30位国家情况表注:数据由贵州省公安厅提供。

从分布情况来看,全省接待的过夜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贵阳及周边地区,贵阳、安顺及贵安合计占比达61.4%,其中,贵阳占比达38.2%。

表1.4 各市(州)接待过夜入境游客占比(四)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自驾等新兴出游方式快速发展随着全省“一干九支”民用机场布局网络逐步形成,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通车,北盘江大桥建成和杭瑞高速贵州境内全线贯通,以及县县通高速的全面完成,我省立体化、全域化的旅游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为小长假自驾、高铁、航空等新兴出游方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自驾游比重不断加大。

春节旅游“黄金周”全国仍实行7座以下车辆免收过路费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自驾游的增长。

从1-3月入黔国内游客出游方式来看:单位组织占10.3%,个人或亲朋结伴占43.1%,旅行社组织占1.3%,自驾车出行占45.4%。

与2016年相比,单位组织、个人或亲朋结伴游客比例下降,分别减少1.9、2.1个百分点,自驾车出行和旅行社组织出行的游客比例分别上升3.5、0.5个百分点。

受自驾游增长带动影响,我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车流量4592.26万辆,同比增长27.5%;出口车流量4748.13万辆,同比增长29.2%。

图1.4 在黔游客出游方式构成二是高铁、航空出游方式快速兴起。

我省“一干九支”民用机场布局网络逐步的形成、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改造升级以及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的正式通车,有效地促进了高铁、航空等新兴出游方式的发展。

2017年1-3月,贵阳火车站辖区铁路旅客到达量498.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其中,高铁旅客到达量243.90万人次,同比增长35.7%;贵阳机场进出港旅客553.1万人次,同比增长28.8%。

图1.5 我省高铁旅游经济圈(五)涉旅投资加速,后续效应将逐步显现今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涉及旅游经济项目148个,包括自然风光型、人文景观型、科普教育型、休闲养生型等4类,总投资达816.2亿元。

与大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为30.29亿元和44.64亿元,分别增长35.5%和27.5%。

截止3月底,100个旅游景区在建设项目707个,完成投资78.8亿元,占全年计划数的24.6%;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52.42亿元,到位资金17.42亿元;全省新增景区主干道37.3公里、生态步道167.3公里、自行车道41.0公里、索道500米、旅游标识365个、停车场1.69万平方米、旅游观光车71台;建设旅游厕所52座2930.91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