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7月冰雹连阴雨灾害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38年来潍坊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38年来潍坊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38年来潍坊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作者:王晓立王恬茹徐风霞鲁丹徐太安张芹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02期摘要:基于1978-2015年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EOF正交经验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潍坊市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大风灾害为潍坊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占全部气象灾害的73.5%,各类灾害比重的年际变化较大。

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从变化趋势看,干旱、冰雹、大风的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暴雨洪涝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空间分布看,潍坊西部与南部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重灾区。

四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不统一,干旱多发生在西部,其次是东北部;冰雹多发生在西部与南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南部;风灾多发生在北部。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影响;时空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2-0136-06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西部与南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北临渤海湾。

四季均有不同气象灾害发生,春季干燥大风,春夏之交冰雹多发,夏季降水集中,洪涝灾害较多,秋季易出现干旱、霜冻、连阴雨,冬季易出现风雪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一般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导致农业显著减产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它是影响作物稳产、高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相连[1,2]。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房世波[3]、卢丽萍[4]等分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王静[5]、孙霞[6]、邵末兰[7]、解明恩[8]、朱保美[9]等分别对山东、河北、湖北、云南、山东德州等地区的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本文利用1978-2015年资料分析潍坊市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更精确地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及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冰雹的调查报告

冰雹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崆峒区遭受暴雨冰雹灾害的调研报告我区近期遭受暴雨冰雹灾害情况调研报告中共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11年8月)入夏以来,我区暴雨冰雹灾害频发,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就发生了5次较为严重的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按照区上分管领导的指示,为了全面翔实地掌握各乡镇灾情、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对全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我办深入受灾乡镇、村社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采取的应对措施今年7月15日、16日、18日、19日和26日,我区连续发生五次较为严重的暴雨冰雹灾情,造成四十里铺镇、崆峒镇、草峰镇、索罗乡、香莲乡、大秦乡、安国乡7个乡镇23个村127个社6132户26132人受灾,降雹最长时间长达15分钟(7月19日草峰镇),雹粒最大直径达到30毫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2231亩,成灾面积14144亩,其中:玉米受灾13022亩,成灾8851亩;胡麻受灾3276亩,成灾2206亩;洋芋豆类受灾4276亩,成灾2081亩;荞麦受灾1677亩,成灾1006亩;损坏拱棚140座、日光温室4座,直接经济损失978.45万元。

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抗灾救灾工作,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

一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区委农办、区民政局、农牧局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乡镇,与乡村干部一起查看灾情,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薄弱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

二是认真做好灾情的统计、核实工作。

组织区乡村干部深入现场和农户,认真调查核实受灾情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全面摸清受灾损失情况,迅速形成报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是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对受灾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扶苗和补种,对受灾较重和绝收的地块,及时进行了清理,能补种的补种,不能补种的进行翻耕沤肥,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

冰雹受灾情况汇报近期,我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冰雹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经过初步调查,现将冰雹受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受灾范围。

此次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市南部地区,包括XX县、XX镇等地。

受灾范围广泛,农田、果园、居民房屋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冰雹大小。

冰雹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冰雹直径超过3厘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冰雹的砸击力非常大,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农作物受灾情况。

此次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较为严重,大片农田遭受冰雹的袭击,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受损严重,部分果园的果实遭受冰雹的摧残,导致大量果实腐烂,无法收获。

四、房屋及设施受损情况。

冰雹灾害还导致部分农户的房屋受损,房顶瓦片被冰雹砸碎,玻璃窗被砸破,农户的生活设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给受灾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受灾群众情况。

受灾群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部分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作物和果品的种植和销售,此次冰雹灾害导致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生活陷入了困境。

六、救援和恢复工作。

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冰雹灾害,迅速组织了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对受灾地区展开了救援和恢复工作。

目前,救援力量已经进入受灾地区,对受灾群众进行了紧急救援和物资支持,恢复农田和果园的工作也已经展开。

七、未来工作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力度,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度过难关。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冰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

以上为我市冰雹受灾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住宅小区地灾评估

住宅小区地灾评估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有限公司二O一一年十月********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委托单位:报告编写单位:项目负责:野外调查:编写人:总工程师:总经理: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时间:目录0 前言 (1)0.1 任务由来 (1)0.2 目的任务 (1)0.3评估依据 (2)0.4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2)0.5前人研究程度及参考文献 (4)0.6完成工作量 (5)0.7评估质量综述 (6)1建设工程概况 (7)1.1地理位置及交通 (7)1.2工程概况 (7)2.地质环境条件 (8)2.1 气象水文 (8)2.2 地形地貌 (10)2.3 地层岩性 (10)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11)2.5 水文地质条件 (12)2.6 工程地质条件 (13)2.7 人类工程活动 (13)3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14)3.1评估级别 (14)3.2评估区范围 (14)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5)4.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5)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6)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7)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和量化指标的确定 (17)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17)6.3场地适宜性评价 (18)7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19)8 结论与建议 (19)8.1 结论 (19)8.2 建议 (20)附图1、************住宅楼环境地质图 1:2002、************住宅楼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 1:2000 前言0.1 任务由来************住宅楼位于镇安县绣屏路东端,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的通知,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受********的委托,********有限公司承担了************住宅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长春市双阳区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特征

长春市双阳区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特征

长春市双阳区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特征作者:鲁向东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5期摘要:影响双阳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雷暴、冰雹等。

利用1959—2015年气象资料,统计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总结发生规律,对各气象灾害的强度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及形成机理,并结合双阳区孕灾环境,分析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的分布特征,为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关键词:自然灾害;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611 暴雨洪涝洪涝灾害一般是由长时间降水过多、区域性暴雨或局地性的短历时强降水引起,暴雨可引起次生灾害、冲回农田、农业水利设施等;涝害是因农田积水过多、雨水过多地域集中,长时期的连阴雨天气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暴雨洪涝灾害是双阳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因而对其发生特征的分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影响双阳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华北气旋、江淮气旋、蒙古气旋以及东北冷涡天气。

暴雨的月分布特征:双阳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集中于6—9月,详见表1,其中7月居多,占56%,8月次之,占35%,有4次暴雨发生于6月,占7.2%,9月最少(仅发生1次),占1.8%,而7、8月也是双阳区历年的主汛期。

暴雨的年分布特征:1959—2015年双阳区暴雨发生次数存在以下特征:暴雨发生次数存在年际特征规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暴雨较多,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10a间为少发期。

1994年和2010年暴雨年发生次数最多各发生4次,最少为1a 1次或1a内无暴雨发生;暴雨发生次数有增多趋势;暴雨发生次数有周期性的轮回,双阳区中东部海拔相对较低,且河网密集,暴雨极易引发洪涝,为暴雨洪涝高发区。

山河街道的柳树水库下游,双阳河与饮马河交汇处新安村西顺、跃进、马场、徐家、裴家、东营等村组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高危险区,南部和西部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地势起伏明显,多山和丘陵植被较好,为暴雨洪涝灾害次低和低危险区。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大雾、冰雹、雷暴、龙卷、大风、热浪、干热风、连阴雨等。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沙漠化、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严重等。

暴雨洪涝1。

概述洪涝通常是它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

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例如,1954年是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3.3万人死亡。

根据洪涝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不同,可分为洪灾、涝灾。

湿害。

其中:洪灾是指因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依照江河洪水成因的不同,又有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又以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涝灾是指因长时间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湿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灾害。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大风、冰雹、低温冷害、连阴雨、洪涝、低能见度等七种气象灾害的术语和定义及等级划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气象灾害的等级预报和影响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4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QX/T4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QX/T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QX/T5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日照观测3术语和定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系列标准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高温危害由于气温过高导致人类活动、动植物生长发育不能正常进行,对工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

3.2持续日数指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3℃、35℃、37℃、40℃的连续天数。

3.3高温危害指数利用日最高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根据统计方法所获取的指标,来评价某地某时段由于高温产生的危害程度。

3.4高温危害等级描述高温危害的级别。

43.5大风灾害由于出现大风而使人员、动植物、设施等受到损害。

3.6风灾指标根据平均风速、瞬时风速等气象要素,利用统计方法获取的指标,来评价某区域、某时段遭受风灾的程度。

3.7风灾等级描述风灾的级别。

3.8冰雹灾害由于冰雹造成人员、动植物、设施等受到损害。

3.9冰雹直径冰雹最长两端连线的长度。

3.10降雹持续时间一次降雹持续的时间。

3.11冰雹灾害指数根据冰雹直径和降雹持续时间,利用统计方法获取的指标,来评价某区域、某时段遭受冰雹灾害的程度。

3.12冰雹灾害等级描述冰雹灾害的级别。

3.13低温冷害在农作物某个生育期间,环境温度低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临界温度,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生育期延迟或生理障碍而导致减产的灾害。

深圳市气象局2008年1月气象监测公报

深圳市气象局2008年1月气象监测公报

内部材料气候生态监测月报2015年8月杭州市富阳区气象局【2015年第8期】2015年8月5日一、主要气候特点图一 2015年7月基本天气要素逐日分布图2015年7月平均气温特低,雨量特多,日照特少。

气温上旬特低、中旬明显偏低、下旬正常,月内高温天数明显偏少,高温强度偏弱;雨量上旬和中旬特多、下旬略偏少,月内出现了3天暴雨,7月4~13日连续10天阴雨;日照上旬特少、中旬明显偏少、下旬正常(如图一)。

7月14日出梅,比常年平均晚了9天;梅雨天数39天,比常年平均多17天;梅雨量特多,达524.7mm,比常年平均多了1倍。

7月26日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期。

二、主要气象要素监测图二 2015年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气温:2015年7月平均气温为26.5℃,比常年同期低2.3℃,比去年同期低1.8℃,为富阳本站有记录以来同期第2低。

其中上旬平均气温为22.1℃,比常年同期低5.7℃,比去年同期低4.7℃,为富阳本站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中旬平均气温为27.5℃,比常年同期低1.7℃,比去年同期低0.8℃;下旬平均气温为29.6℃,比常年同期高0.1℃,比去年同期高0.1℃。

月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28日、29日;月极端最低气温17.1℃,出现在7日,为富阳本站有记录以来同期第2低。

月内≥35.0℃的高温天数为5天,比常年平均少10.2天;月内≥37.0℃的高温有2天。

图三 2015年7月最高气温分布图图四 2015年7月最低气温分布图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平均气温的低值中心出现在安顶山,为23℃,高值中心出现在大源,为27.2℃;最高气温的低值中心出现在万市青岭头,为33.3℃,高值中心出现在春江,为40.5℃;最低气温的低值中心出现在安顶山,为13.0℃,高值中心出现在大源,为18.3℃。

图五 2015年7月累计降水分布图2、降水:2015年7月降水量为402.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217.6毫米,多117.5%;比去年同期多191.2毫米,多90.4%,为富阳本站有记录以来同期第3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5—7月冰雹连阴雨灾害评估报告
甘肃省气象局
汛期以来,我省灾害性天气多发,其中5月29—30日,定西、天水、平凉三市和甘南州部分县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经济林果灾情严重;6月12日—7月6日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为近年来同期少见,陇东冬小麦出现发芽霉变现象。

7月13—17日, 甘肃省气象局联合省农牧厅组成调研组开展灾后实地调查评估。

一、灾害性天气实况
1.冰雹
2015年5-6月,全省有12站出现冰雹天气过程,累计出现16站次,较常年偏少20站次,主要出现在定西、天水、平凉和甘南4市州;造成的经济损失为近5年来次多,仅次于2013年。

图1960-2015年5-6月冰雹出现站日数
2.连阴雨
2015年6月—7月上旬,全省有51站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累计出现74站次,较常年同期偏多25站次,主要出现在酒泉、定西、临夏、平凉、庆阳、陇南、天水和甘南8市州,为2007年(66站,75站次)以来最多。

图1960-2015年6月-7月上旬连阴雨出现站次数
二、实时灾情调查
1.5月30-31日冰雹灾情
庆阳市:5月30-31日,冰雹灾害造成环县小麦、玉米、胡麻、糜谷、豆类作物等农作物成灾面积为76.3公顷;镇原县,冬小麦、玉米、菜籽等农作物受灾面积为7343.5公顷。

平凉市:经调查统计,5月30日冰雹灾害对正值生长期的玉米、小麦、胡麻、洋芋及苹果等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冰雹灾害共造成静宁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3379公顷,成灾6710公顷,绝收1052公顷。

受灾农作物中:苹果受灾面积7355公顷,成灾3939公顷,绝收1052公顷。

灵台县,1234.67公顷(18520亩)农作物及68.66公顷(1030亩)苹果不同程度受灾,58座蔬菜
大棚设施受损。

梁原乡横渠村果树、付家沟村地膜玉米、官村村蔬菜大棚,朝那镇干涝村、盘头村地膜玉米受灾最为严重。

天水市:5月30日冰雹灾害造成大樱桃、苹果、桃等果品大面积受灾。

秦州区果品受灾面积17835亩(其中:苹果14100亩,大樱桃2325亩,桃840亩,梨570亩),成灾面积17835亩(其中:苹果14100亩,大樱桃2325亩,桃840亩,梨570亩);冬小麦,受灾面积3360亩,绝收255亩。

图庆阳市果树受灾天水市秦安县玉米受灾
2.6月12日—7月6日连阴雨灾情
平凉市:灵台县17440公顷(26.16万亩)小麦受灾。

泾川县,遭遇了小麦收获期60年不遇的重大芽变灾害,连阴雨天气使29.04万亩小麦未能及时收获,24.2%的穗粒胚芽变黑,45.8%的穗粒发芽(长度达1~25mm);已收获的小麦因不能及时晾晒脱水,发生霉变而不能食用。

农作物受灾面积19360公顷,成灾19360公顷。

庆阳市:未收割冬小麦出现发芽霉变,具体灾情待查。

三、灾后调查
1.冰雹灾害造成平凉、天水两市苹果受损严重
图1. 静宁县治平乡杨店村苹果品相差部分果树枝叶被打光
平凉市静宁县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较大,约一百万亩左右,生产过程要求严格,果品大量出口欧盟各国,经济效益良好。

但今年冰雹灾害严重,仅静宁县治平乡杨店村就有三千多亩苹果园遭受雹灾,苹果遭雹灾后品相变差,正常能卖五、六元一斤的苹果受灾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醋厂,挂果也少。

大部分受灾果树树势变弱,预计近几年苹果产量及品质都会下降,而且有部分果树枝叶被打光,只能挖掉重种,农民积极性大受打击。

图2. 秦安县冬小麦遭受冰雹灾害图3. 秦州区藉口镇王家山苹果发育畸形
天水市遭遇冰雹灾害后,玉米苗被打伤,苹果叶、幼果及果袋被冰雹打落,蔬菜大棚膜被打破,蔬菜损毁。

在秦州区藉口镇王家山的苹果园我们看到,大量苹果遭受雹灾后发育畸形,预计将无法上市销售。

2.连阴雨造成天水市油菜减产,庆阳、平凉冬小麦发芽霉变
图4.天水市秦州中梁山冬小麦受影响不大图5. 中梁山连阴雨造成油菜减产
天水市因持续阴雨天气造成高海拔区油菜受灾,预计减产一半以上;冬小麦由于前期气象条件好,虽有影响但收成仍较好。

图6. 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下庄村冬小麦穗变黑及发芽
庆阳市由于持续阴雨造成全市未收割冬小麦麦穗变黑霉变,宁县、镇原、西峰的沟边地、山台地等成熟早的地块及已倒伏的冬小麦出现发芽霉变,宁县良平的冬小麦长芽超过5厘米,造成
今年冬小麦品质明显下降。

图7. 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及梁原乡官村冬小麦发芽霉变
平凉市冬小麦遭受连阴雨灾害导致倒伏、发芽、霉变,主要涉及东部灵台、泾川、崆峒、崇信4县区,受灾面积大,范围广,损失重,其中灵台县灾情最为严重。

受灾小麦普遍青秕,产量远不如去年,去年每亩收600-700斤,今年只能收300-400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