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2014.5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IAOXUEGAIGE一、学业情绪的界定根据Pekrun等人的界定,学业情绪既指与学业成就相关的情绪(如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愤怒、骄傲、羞愧等情绪),也包括教学或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如喜欢学习、厌倦考试等)(Pekrunetal.2007)。
消极情绪(例如生气、焦虑、消极、无望、厌倦)(Pekrunetal.2006;Pekrunetal.2002;Weiner1985)对学生持续努力学习起阻碍作用。
相反,积极情绪(如愉快、自豪、期待)会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Liljedahl2005;McLeod1988)。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2005)参考外国学者的观点提出,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也有学者参考国内外的观点,将学业情绪界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考试情境下产生的,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总之,现今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界定,几乎没有学者对此种提法提出有价值的异议。
二、学业情绪的结构以及各划分维度的研究现状以往,很多学者把学业情绪根据效价维度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但遭到很多人的异议,认为这种分法不够全面,也无法体现同一效价维度的唤醒度。
也有学者加入中性情绪,使之成为三类。
Patrick(1993)的研究将儿童在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分为四类:积极情绪(兴趣、高兴、放松)、厌倦、痛苦和生气。
目前世界广泛认同的是Pekrun,Goetz,Titz,andPerry(2002)的研究,根据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把学业情绪的类型划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
效价维度用来区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唤醒度用来区分高唤醒情绪与低唤醒情绪。
高唤醒情绪促使人兴奋,低唤醒情绪导致人放松。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中坚力量,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压力。
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绪管理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当前大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还将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总体而言,本论文将全面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阐述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无论是学业压力、就业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压力,都可能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复杂的社会事件和舆论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冲击。
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不仅关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其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反之,情绪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这一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目的: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即分析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学业情绪研究的内涵、现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深远意义。
学业情绪,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心理健康乃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学业情绪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概述,以期对学业情绪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学业情绪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影响,本文旨在揭示学业情绪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学业情绪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还将对学业情绪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学业情绪的定义与分类学业情绪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涉及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
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将学业情绪定义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这些情绪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对学习进度的焦虑、对考试结果的担忧等,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效果。
学业情绪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从情绪的性质来看,学业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如兴趣、愉快、自豪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而消极情绪如焦虑、厌倦、挫败等,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影响学习效果。
从情绪的来源来看,学业情绪可以分为内部情绪和外部情绪。
内部情绪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等;外部情绪则主要来源于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之间的竞争等因素,如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等。
学业情绪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分类,如课堂情绪、考试情绪、学习压力等。
这些具体的情绪类型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了解学业情绪的定义与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学生情绪现状分析报告

大学生情绪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情绪状态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情绪现状,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期望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
这种压力给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大学生情绪现状,从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情绪现状分析2.1 学业压力大学生在学术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的学生。
他们面临长时间的学习和作业压力,频繁的考试和竞争,这往往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压力和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2.2 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工作岗位匮乏、薪资不尽人意等问题。
这种就业压力会导致大学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
2.3 人际关系压力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然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往往面临各种挑战。
缺乏社交技巧、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会给大学生的情绪带来不利影响。
2.4 经济压力大学生往往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他们可能面临着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困扰。
这种经济压力可能会使大学生感到拮据、焦虑和无力感,从而造成情绪困扰。
3. 解决方案3.1 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大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正确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困惑。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3 优化学习和考试环境学校应该逐步改革学习和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中学生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

02
抑郁情绪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建议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升家长对抑郁情绪的认识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05
研究不足与展望
样本缺乏代表性
测量工具的可靠性
缺乏纵向研究
研究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THANKS感谢观看 Nhomakorabea样本收集
研究者对某城市两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统计结果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者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0%,其中轻度抑郁占20%,中度抑郁占6%,重度抑郁占4%。
01
02
03
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10名有抑郁症状的中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年龄在12-18岁之间,其中男生5名,女生5名。
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研究,为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查阅与中学生抑郁情绪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文献回顾
设计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收集中学生的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研究者围绕中学生的情绪体验、家庭关系、学习压力、社交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中学生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食欲减退等,原因包括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社交困扰等问题。
访谈内容
结果分析
研究者选用PHQ-9量表对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9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得分范围为0-3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
高中生学业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西A、B_两市多所学校高中生为例

前沿视角(二)高中生学业情绪差异1.高中生学业情绪性别差异笔者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手段来检验数据,结果发现,在性别方面,学生的学业情绪的总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在学业情绪分维度上,学生的学业情绪差别不大,但在沮丧因素方面,男女差异较为明显(如表3所示)。
表2高中生不同性别学业情绪总维度的差异情况维度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男(N=115)M±SD4.180±0.6202.849±0.5973.173±0.6112.800±0.620女(N=85)M±SD4.257±0.6170.269±0.5853.233±0.4342.850±0.607T-1.2661.389-0.986-0.837P0.2010.1510.3080.386注:*p<0.05,**p<0.01,***p<0.001。
表3高中生不同性别学业情绪分维度的差异情况维度自豪希望满足平静放松焦虑羞愧生气厌倦无助沮丧心烦—疲乏男(N=115)M±SD3.433±0.8113.928±0.6082.730±0.6792.730±0.6793.085±0.6423.278±0.7522.730±0.7343.510±0.7432.562±0.8092.5763±0.8503.339±0.7752.735±0.725女(N=85)M±SD3.327±0.8194.006±0.5882.640±0.6352.640±0.6353.026±0.7153.397±0.8122.726±0.7503.580±0.7062.439±0.7232.668±0.8033.547±0.8322.746±0.731T1.358-1.4951.4311.4310.857-1.5560.063-1.0031.660-1.320-2.6620.141P0.1610.1220.1390.1390.3750.1070.9380.3040.0840.1730.0070.868注:*p<0.05,**p<0.01,***p<0.001。
国内学业情绪的研究综述

国内学业情绪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研究学业情绪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学业情绪的概念、维度划分、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内容梳理。
其中,维度划分包括两维度和多维度的探讨,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因素、学业成就、归因等,并总结了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的研究思考与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学业情绪提供支持。
关键词:学业情绪;测量;影响因素一、引言情绪作为一种影响个体行动的非智力因素,不少研究者在1998年“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会议后开始着手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与机制作用等问题。
由于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心理学界对学業情绪的界定、结构成分等缺乏统一认识和评定标准,本文试图对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二、学业情绪的概念德国心理学教授Pekrun提出学业情绪的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我国学者进一步扩展“学业”涵义,认为学业情绪不仅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日常作业和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三、学业情绪的结构与测量(一)两维度:积极与消极大部分学者们根据愉悦程度将情绪划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类,Pekrun、ravaja 依照愉悦度与唤醒度把学业情绪划分为四类,分别是:积极高唤醒促使活动的正性情绪;积极低唤醒会抑制活动的正性情绪;消极高唤醒促使活动的负性情绪;消极低唤醒抑制活动的负性情绪。
这与Russell提出的情绪环状结构是完全一致的。
学业情绪的测量不同于单一情绪的测量,它更加复杂与综合,已有的研究工具也非常有限,主要包括问卷法、形容词核检表法以及投射测验等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Pekrun等人在2005年编制出版的学业情绪问卷。
该问卷共232个项目,涉及三种学习情境及9种具体的学业情绪,24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
国内不少学者对AEQ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编制了相应的学业情绪问卷,其中董妍和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分问卷信度α系数在0.785~0.915,分半信度在0.71~0.82。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伴随着各种情绪的波动,这些情绪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学业情绪研究日益受到教育者、心理学家和家长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学业情绪研究的意义以及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学业情绪及其分类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包括积极情绪(如兴趣、喜悦、自信)、消极情绪(如焦虑、厌烦、疲惫)和中性情绪(如冷漠、无所谓)。
了解学业情绪的分类对教育者和家长有助于更好地辅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整体发展。
二、学业情绪研究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动机学业情绪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积极的情绪,如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疲惫,可能导致学习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因此,学业情绪研究能够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战胜消极情绪,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
2. 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学业情绪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和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困扰,如学习焦虑、压力和困惑等。
学生通过学会管理和调适这些情绪,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应对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影响学业情绪的因素学业情绪的产生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影响学业情绪的主要因素:1.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学业情绪的主要来源之一。
过高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学生焦虑和消极情绪的增加,同时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鼓励学生参与兴趣爱好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持有积极的看法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积极情绪,进而提高学业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情绪与学业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它是个体对自己感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1908年,耶克斯和道德森(Yerkes &Dod-son)的研究表揭示了情绪唤醒水平、个体动机与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个体的工作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情绪的动机激励、协调组织功能影响着个体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到注意力水平、对自我和他人的觉知、记忆加工、创造力、思维流畅性等多个方面。
人对于与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更加敏感,会对这类内容进行选择性记忆、加工,而后也更容易提取。
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的学术年会以“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这次讨论引发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情绪作用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影响作用和机制等问题。
Pekrun 和Perry 等人通过一系列质性研究发现,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2002年,他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这一概念,认为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我国学者扩展了“学业”的涵义,将学业情绪定义为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外学习过程中和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
也就是说,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学业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金则霜摘要: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它不仅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水平,还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
自2002年Pekrun 等人正式提出学业情绪以来,这一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测评工具、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几个角度对学业情绪展开了初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研究讨论。
关键词:学业情绪青少年大学生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作者简介:金则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验到的各种情绪,还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2]。
由于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心理学界对学业情绪的界定、结构成分等缺乏统一认识和评定标准,仍需通过不断研究对其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2.学业情绪的测评工具和研究概况学业情绪作为一种伴随学生学业活动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学业成就以及其它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早期关于学习、教学过程中情绪研究的重点多倾向于负性情绪,尤其以考试焦虑、学习倦怠为主。
在近年的有关研究中,Pekrun(2002)、Ravaja(2004)在学业情绪的理论基础上,综合以往研究,选择了愉悦度和唤醒水平两个维度将学业情绪划分为四个维度:积极-高唤醒度的情绪、积极-低唤醒度的情绪、消极-高唤醒度的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度的情绪;并编制了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 Questionnaire,AEQ)。
通过测验发现,学生的学业情绪包括愉快、希望、自豪、放松、气愤、焦虑、羞愧、失望和厌倦9种情绪种类。
我国学者目前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编制了相应的学业情绪问卷。
董妍、俞国良(2007)以中学生为主要群体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问卷分为4个维度,共72个项目;分问卷信度α系数在0.785~0.915之间,分半信度在0.71~0.82之间。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学业情绪可具体细分为13种,其中还包含一项学业情绪的生理表现(疲乏-心烦)。
马惠霞(2008)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编制了《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量表》,量表包括10个分测验,共88个项目;信度检验α系数0.64~0.887之间,重测信度在0.56~0.866之间。
在这项研究中,除了Pekrun等人划分的9种具体的学业情绪之外,研究者将兴趣视为人的原始情绪,而非后天形成的稳定趋向,所以将兴趣纳入学业情绪中组成了10个分测验。
采用现有测评工具的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和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业情绪均以正性情绪为主,且存在着性别差异。
多项研究表明,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体验到的正性情绪多于女生,而女生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多于男生;同时女生更容易受到学业情绪的影响。
这种差异得到了有关情绪的脑科学研究的支持。
哈佛大学医学院2001年的一项研究测量并且比较了健康男性和女性的45个脑区,结果发现女性的边缘皮层也比男性的容易活跃。
在女性脑内,这个起着情绪通路作用的区域常会受到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处于活跃状态,边缘系统的活跃会导致女性体验到消极情绪。
其他研究发现,男性相对于女性较大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其中前额叶皮层可以控制边缘系统的神经冲动,而杏仁核则具有控制情绪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功能。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控制能力产生影响。
学业情绪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
董妍、俞国良对中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高于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低于高中生;经过对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的比较研究推测,高一年级可能是转变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的一个关键时期;苏世将、马慧霞等人对我国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展开研究后认为,大二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其他年级存在明显差异。
可见学业情绪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变化的,随着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的不断累积,学习者会形成不一样的情绪体验,而学业情绪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认知。
3.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内部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人格类型、归因方式等。
Abela和Seligman(2000)提出,消极的自我概念、负向的成就期望以及不良的归因方式与学生考试焦虑和失望情绪呈正相关[3]。
我国研究者(马慧霞等,2009)采用系统心理干预方法对初中生13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情绪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通过班级辅导与教师、家长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业情绪得到较大改善,其中正向情绪有显著增加,负向情绪也有一定程度减少;同时,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也明显提高。
有研究采用传统教学、归因训练干预和活动教学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研究了不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有效的归因训练和活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学业情绪都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多数正性情绪水平显著提高,负性情绪水平显著下降[4]。
学业情绪影响因素的外部因素方面,Pekrun等人(2002)提出的了控制-价值理论用以解释学业情绪的产生机制。
该理论认为,外部环境变量以控制-价值认知评估体系为中介,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课堂教学质量、重要他人对学业的期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反馈、互动学习以及家长同伴的支持[5]。
5.小结与展望综观上述研究可见,自2002年Pekrun等人正式提出学业情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经过近10年的研究,人们对学业情绪形成了初步认识,并发现学业情绪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自我和谐发展、良好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建立等多种因素存在相互影响。
虽然现有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学业情绪的研究都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1)对学业情绪的概念和内涵、结构成分和具体表现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2)学业情绪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特点;(3)学业情绪与一般情绪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4)除了现有的自我报告纸笔测验方式之外,对学业情绪的测量和评定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如情绪的生理指标、情绪影响下的认知加工倾向等。
总之,有关学业情绪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研究者们继续展开丰富且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365[2]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3943[3][5]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92-97[4]马惠霞,林琳,苏世将.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与调节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教育实验[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384-388Academic emotions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Abstract:Academic emotions refer to var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connection with students’aca-demic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or learning process.It is not only affects the level of the learner's cognition processing,but is also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Since Pekrun et al.(2000) have proposed academic emotions;this domain re-ceives the attention gradually.For the last decade,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started preliminary study at academic emo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assessment tools,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factors,which left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Key words:academic emotion,teenagers,college students,assessment tool,factors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