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斯人,吾谁与归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岳阳楼记》被收入进多种古代散文选本和中学语文教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以供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篇1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2分)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岳阳楼记》原文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及注释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及详解)

《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及详解)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 )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摧;薄(b)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级到巴陵当郡守。

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于是他就重修岳阳楼,扩充其旧有的规模,又把唐代诗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叫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都集中在洞庭湖上。

它口中象是含着远山,腹内好似吞吐着长江,浩浩汤汤,无边无岸。

清晨阳光灿烂,傍晚暮霭沉沉,气象真是千变万化。

这些都是岳阳楼的宏伟壮观啊!前人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那么,我想说的是,它向北可以沟通巫峡,往南可以到达潇水和湘江,贬谪到边远地区的官吏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风光的心情,能不因各自的遭遇而有所不同吗?在那阴雨绵绵、连月不晴的日子里,阴风发着怒吼,浊浪腾空而来,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芒,高山峻岭掩藏了雄姿。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与注释(朗读)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译文与注释(朗读)
(21)开:(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行,走,此指前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级到巴陵当郡守。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他就重修岳阳楼,扩充其旧有的规模,又把唐代诗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叫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在那阴雨绵绵、连月不晴的日子里,阴风发着怒吼,浊浪腾空而来,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芒,高山峻岭掩藏了雄姿。商人和旅客不敢上路,帆樯被吹倒,船桨被折断。傍晚时节,一片幽暗,虎在咆哮,猿在哀鸣。此刻登上这座楼啊,便有离开故国、怀念家乡、担心讒言、害怕攻讦的情绪涌上心头。举目一片萧条冷落,不禁感到无限悲凉了。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全文朗读】
(36)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4]
(39)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
(40)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翻译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翻译

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翻译
“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意思:(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和谁在一起呢?微:(如果)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与谁归”的意思,这里用了宾语前置的倒装;归,回去,走。

“微斯人,吾谁与归。

”出自《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接受朋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的邀请,再次修筑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本文通过写岳阳楼的风景,以及雨天和晴天的时候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也表达了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情怀。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
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

“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

“微斯人,吾谁与归”究竟怎样注译为好作者:夏昌桂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9期《岳阳楼记》一文结尾处,“微斯人,吾谁与归?”历年中学语文课本上译注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初中文言文》注译为:微,无,没有。

斯,这、此。

指“古仁人”。

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意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笔者纵阅多种版本古籍类书籍,且亦如是。

如果仅此而已,读起来显得过于低沉而伤感,颇有悖于原文情绪高昂,积极进取的行文语调,和作者撰写此文时精神勃发之初衷。

据说作者撰写此文时,并未亲临过岳阳楼,仅是受友人滕子京之托,通过滕氏信中对其贬守巴陵郡后的作为、政绩的介绍,和滕氏所绘重修过的岳阳楼之形状、地理环境而写成的。

作为平民出身而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从他踏入仕途起,到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便针贬时弊,锐意改革。

庆历年间,他大力推行庆历新政。

须知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势必要触及到统治阶级核心阶层的既得利益,一定会遭到激烈的阻挠和破坏。

推行未几,庆历新政便以失败告终,范仲庵也和滕氏一样,以行边为由,出贬邠州。

作为有理想、有抱负、且意志坚强的政治家,走到这一步,虽然他的改革尝试失败了,但他绝不认为这就是他事业的终结。

他所追求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逆境中努力进取,干出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所以,当他接到滕氏的信后,他为有这样的同僚、朋友而感到高兴。

对于滕子京所托,写什么呢?他是有斟酌的。

至于郡之形胜,楼之景状,“前人之述备矣”,不是本文所要表述的主要内容。

在通讯条件十分落后的时代,名山大川,楼台亭阁,是比较有效的宣传载体。

因此,范仲淹考虑的是怎样利用这一有效的载体,通过滕氏处逆境而不颓废,遭贬谪仍思进取这个典型以及由此所折射出来的历代先贤的思想、行为,来激励、鼓舞和自己一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同时也给历史留下一点什么,这就是作者撰写本文的指导思想。

文言文《游岳阳楼记》翻译

文言文《游岳阳楼记》翻译

文言文《游岳阳楼记》翻译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记:一名士兵,他的精神永不会老去,只会慢慢消逝在风中。

公元2008年4月24日晚6时45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学者贾植芳因病导致脏器衰竭,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辞世,享年92岁。

当在凯迪社区看到这则新闻,巨大的悲怆如同一颗躲在暗处的子弹,击中了我的心。

百感交集,诸多的冲动在看似平静的身体里奔突狂啸。

斯人一去,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耿介且自由不羁的灵魂。

回顾先生的一生,胸怀大材,为人磊落,却于前行路上屡遭牢狱之苦。

他曾经先后四次入狱,1936年,因为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首度入狱;抗战后期,他又被日伪抓进牢房;1947年因为给进步学生刊物写文章,他又被关押了一年多;1955年的“胡风案”,亦未能幸免。

对此他一再表示,“我不后悔,这是我的选择!”
经历了世间的风霜磨砺,却愈挫愈勇,望之弥坚。

“检点一生,出入于黑黑白白之间,周旋于人人鬼鬼之中,但心里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之光,从未熄止。

所以合则留、不合则去,虽漂泊四方,心却一念系之,问心无愧。

现在回顾起来,我有时觉得奇怪。

我的一生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一样,命中注定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他自视为那个为了一个自由的信念战天斗地的齐天大圣,在黑沉沉的时代就会挺身而出,不平而鸣,常常燃烧自己,去照亮
身边的人和事物。

即便那光是如此微薄,不足以开天辟地,但是依然以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执拗,去冲决那掩映一切的阴霾,其姿态之决绝,其信念之强悍,常常令众多唯唯诺诺的文人瞠目结舌。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因一时激愤起而抗争的战士。

却少有屡败屡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心中的执念为武器站在现实的另一面与整个黑暗时代为敌的书生。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个黑暗世界中最耀眼的特立独行者,如同孤独地向“大风车”发动进攻的堂吉柯德,在这个颠狂的时代里,以嬴弱的身体支撑着一些“不合时宜”的常识和理念。

贾植芳是不幸的,一生最辉煌的时光都流落于监狱;但他又是幸运的,有一个理解他、体悟他、支持他、陪伴他的妻子。

“相濡以沫,不能相忘于江湖。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他的夫人任敏与他患难与共,不离不弃,5年流放青海、11年音讯隔绝、12年南北分居和大大小小的牢狱之灾是他们一起走过来的,他们两个的精神一直连在一起。

1997年,任敏脑中风,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是每次她都能奇迹般地活下来,活过了5个春秋。

贾植芳的养女贾英说,母亲舍不得父亲。

可以想象,当贾植芳坚强的面对那些黑暗中的鬼鬼魅魅的时候,身后那道温暖的目光给了他多少信心和勇气。

“微斯人,吾谁与归?”
远去了!一代人的杰出代表,正在逐一凋零,只远远地留给世人一个个孤高不羁的背影。

掩映在他们平静的身影中的,一定都是同样的坚持、倔强以及幸福吧。

先生的逝去,让我不知觉地联想到了一个同样自由而高贵的灵魂——我的乡人沈从文。

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怀着对于人从不设防,无机心婴儿状态和心理,格外不易走完了他的知识分子总有机会获到苦难的坎坷和多灾的一生。

一直到了沈先生辞世八天之后,国内最具权威的报刊才外转内销套发了沈从文病逝的消息。

沈从文一生老友巴金沉痛致哀道:“没有一滴眼泪,悲痛都在我心里,我也在埋葬自己的一部分。

那些充满信心的欢聚的日子,那些奋笔和辩论的日子都不会回来了。


生命是一条长河,悠远而无常。

早在1980年10月沈从文赴美讲学期间,知名学者林蒲向从文先生求教死的意义。

从文先生从容作答:“投岩麝退香。

”接着解释:麝生性绝爱其香,被追捕紧切时刻,爪剔自香还与大地,逐后抽身投射岩石结束生命。

麝退香其实是进行生命的补偿。

我们这里应该以从文先生的话补充:“凡知自尊自重又永远有青年精神,对个人工作十分认真,对目前环境挫折永不消极的,必然得到世人应有的尊敬。

因为这也正是一种勇敢战士。


从文先生曾经说过:一名士兵,要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故乡在哪里?
张充和先生在从文墓石身后书写了这样的墓志铭: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何等凝练地描述了从文先生的一生。

这墓志铭还是一首雅致高远的藏尾诗,坦坦荡荡地写着四个字:从文让人。

从文让人啊,徘徊吟唱,余音绕梁。

这一刻,多少本从文传记也抵不上这4个字的蕴意缠绵。

“心归处即故乡。

”当孤寂地躲避了世间的繁华喧嚣,当豁达地看透了人事的波谲云诡,身边这唯一相知相伴的人,给了他孤独中的温暖,痛楚中的关爱,责难中的扶持,反思中的启发,她,应该就是他人生旅途的“故乡”吧。

只可惜,命运何其吊诡,时代何其残酷,对于贾植芳、沈从文这样惊才绝艳的人,时代本应赋予的宽容和关爱犹如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竟然是任敏、张兆和这样的柔弱女子,以细致入微的关心和一顾不回头的坚强让这些人类精神史上的骄子不至于在现实中颠沛流离中湮灭!
从文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真是一代文人的内心独白!他们于不幸中有幸得知己相伴,于患难中携手而行,不离不弃。

他们给予时代,给予整个民族实在太多,即便蒙受苦难,遭到辱没,他们也无怨无悔,敞开了全部心胸,将全部的热爱奉献给他人。

他们是明灯,在黑暗的夜空下照亮了苍茫的前路,而我们回馈他们的却是背身而去面向黑暗,将那一缕缕光芒无情划破。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伟人的民族是不幸的,有了伟人而不懂得敬重的民族是可悲的。

”这些雅致可亲的人儿的存在,也在向历史展示着了一个古老民族曾经的耻辱和可悲。

“一个巨人不但需要通过研读典籍占有历代前贤的精神财富,不但需要通过研究人性和社会来把握人性的需要和历史的走向,他还同时需要周围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理解、支持、温暖、尊敬、鼓励,他需要从这样的心灵交流中得到勇气和力量。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再伟大的人也会枯竭夭亡而无从成其伟大。

在这样的意义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是凭着他的族群并代表他的族群成为伟人的。

所以,那些产生了巨人的民族必是像巨人一样可敬可仰的民族。

”民间思想者摩罗在他的名作《巨人何以成为巨人》一文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幸运的是,思想不死!我们庆幸,还有这么一群伟大的女性代替我们在困难的日子里抚慰了这群伟人的心灵;所以我们有幸,今天能沐浴在他们思想的光芒,抽条、发芽、汲取他们生命的养分;那么我们也有必要忏悔:时代亏欠了他们的,民族怠慢了他们的,就由我们来偿还。

只是
从文让人
斯人一去
斯人已去
斯可痛哉
贾植芳
“七月”派作家,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专家和翻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1916年9月29日出生于山西襄汾,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早年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任《时事新报》、文艺周刊《青光》主编。

著有《贾植芳小说选》、《外来思潮和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译有《俄国文研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