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图文
合集下载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7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杨花、子规、明月
意象——杨花
“杨花”即“柳絮”,
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
意象——子规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 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 夜鸣,啼鸣“不如归去”,声音凄切, 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子规”,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 苦。寓意对友人“悲哀与同情”。
行”,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 小节不够检点。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 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 点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表达自己的纯洁无辜。
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意象——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
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①愁思,寄托思念,离 月。——柳永《雨霖铃》
别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日”“江春”象征着新生和美好,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新年将至,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久旅他乡 不得归,尾联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
问题探究,深度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是“形容景
叁 物,妙绝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什么写的好呢? 可从用字、修辞、哲理等方面来思考。
二号选手李白
吾乃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 称“诗仙”是也!为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诗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情感。想必本人早已名声在 外! 参赛作品:《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你不投我不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太白何时能出头!
意象——杨花
“杨花”即“柳絮”,
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 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
意象——子规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 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 夜鸣,啼鸣“不如归去”,声音凄切, 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子规”,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 苦。寓意对友人“悲哀与同情”。
行”,也就是说,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 小节不够检点。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 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 点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表达自己的纯洁无辜。
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离别之恨。
意象——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
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①愁思,寄托思念,离 月。——柳永《雨霖铃》
别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日”“江春”象征着新生和美好,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新年将至,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久旅他乡 不得归,尾联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
问题探究,深度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是“形容景
叁 物,妙绝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什么写的好呢? 可从用字、修辞、哲理等方面来思考。
二号选手李白
吾乃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 称“诗仙”是也!为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诗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 情感。想必本人早已名声在 外! 参赛作品:《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你不投我不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太白何时能出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共46张PPT)

《 文 遥王 有昌 此龄 寄左 》迁 龙 标
字
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xuán
澹澹
竦峙
萧瑟
悬
音
字 形
kū téng
枯藤
yá
天涯
碣( jié )石
沧( cāng )海
竭( jié )力
苍( cāng )茫
字
行( xíng )动
落(luò)叶
音 字 形
行
落 银行(háng)
落( là )下
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 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 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赏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析
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 它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在这里,诗人以 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了 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这四句是全诗的 高潮,也是诗人感情发展的高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降职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 用官职作为代称。
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辰
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寄:寄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与:给
古代地名,今湖南怀化境内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 夜郎以西。
运用拟人手法,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 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 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水澹澹,山竦峙 ——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和威严
实写
观 沧
海之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宏伟
海 日月出其中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星汉出其里
附文
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诗歌译文
我往东来到碣石山上看大海。 海面上波涛荡漾,脚下的山岛高高耸立在海心。 岛上长满了树木和各种野草。 秋风阵阵吹来,海面上波涛汹涌。 大海浩瀚无边,就连日月星辰也都好像是发源于这苍茫的大海。 能有机会来到这大海边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啊! 我要借此机会放声高歌以抒发我的理想和志向。
写 景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写景 1.点明时令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2. 渲染气氛:凄楚 暗淡
3. 烘托心情:悲痛 愁苦
叙 闻道:震惊,痛惜
叙事
事 过五溪:偏远,艰难
悲痛 关切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抒 情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抒情
长风:迅疾轻柔
关切 思念 安慰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
思。
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 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问题探究
3. 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1张)

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 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 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 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 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探究2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原文
[jié]
[dàn] [sǒng zhì]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东行登上碣译石:山海,水来多感么悟宽大阔海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译::树秋木风和吹百动草树一木丛发一出丛悲的凉,的十声分音繁,茂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古诗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 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 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 的自然景物,描画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 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 进取精神。
曹操,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qiáo)县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著有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短歌行》《龟虽寿》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译:太译阳:和银月河亮星的光运灿行烂,好像是从这浩瀚淼的海洋中出产发生的出。来的。
幸甚至哉[zāi]⑥,歌以咏志⑦。
译: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①②③④⑥⑦临⑤碣 澹竦 幸 咏:星石 澹峙 甚 志到汉:: 至达:山 水耸 哉 表,银名 波立 : 达登河。 荡。 荣 心上。漾幸 志。的得 。样很子。。
探究2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
原文
[jié]
[dàn] [sǒng zhì]
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东行登上碣译石:山海,水来多感么悟宽大阔海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译::树秋木风和吹百动草树一木丛发一出丛悲的凉,的十声分音繁,茂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古诗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创作背景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 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 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 的自然景物,描画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 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 进取精神。
曹操,字孟德,小名 阿瞒,沛国谯(qiáo)县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著有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短歌行》《龟虽寿》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译:太译阳:和银月河亮星的光运灿行烂,好像是从这浩瀚淼的海洋中出产发生的出。来的。
幸甚至哉[zāi]⑥,歌以咏志⑦。
译: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①②③④⑥⑦临⑤碣 澹竦 幸 咏:星石 澹峙 甚 志到汉:: 至达:山 水耸 哉 表,银名 波立 : 达登河。 荡。 荣 心上。漾幸 志。的得 。样很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 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 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
研学再问
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主旨
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导学追问
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
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
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自学初问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
研学再问
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主旨
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导学追问
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
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
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自学初问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观
沧
曹海
操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天
古道 西风 瘦马
净
夕阳西下
沙
秋 思
14
朗
次北固山下
读
正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天
古道 西风 瘦马
净
夕阳西下
沙
秋 思
14
朗
次北固山下
读
正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背景链接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朋
王 昌
友
李
龄
白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 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朋
王 昌
友
李
龄
白
任务三: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 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观沧海》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 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 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 容无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 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
按照“二二三”拍的节奏,注意停顿。 读出韵律:
全诗押“i”韵。
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绝句体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 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 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 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 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 丽的诗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 读 欣 赏
品读欣赏
“澹澹”,形容大海 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 意思,是赞美之词; “竦峙”,是高高屹立 的样子。句意是:茫茫 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 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 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 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 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 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品读欣赏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 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 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 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 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 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 美,波涛汹涌,浩淼接 天,山岛高耸挺拔,草 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 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 的胸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品读欣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 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 势和胸怀。两个“若”字 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 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和抱负。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小 结
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 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 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与杜甫齐 名,世称“李杜”, 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 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胸怀?
《观沧海》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首先点题,交 代了观海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 象。(诗人)登上 碣石山山顶,居高 临海,视野开阔, 大海的壮阔景象尽 收眼底。以下描写 由“观”拓展开来。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 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 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 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 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 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 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 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 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 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 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 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 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 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 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 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观 沧 海
抒写 伟壮 大丽 水: 澹澹 2 抱景 、 山岛: 竦峙 海水及山 负色 ﹃ 树: 丛生 。, 岛之景 观 ( 展 草: 丰茂 (实景) 写 沧 开 萧瑟 风: 海 景 阔 涌起 波: ﹄ ) 胸 怀 运行--出其中 想象奇特 , 3、感 日月: 星汉: 灿烂--出其里 胸怀博大 (虚景) (互文见义)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 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 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 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 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 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 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3.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赏析诗歌的方法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作者:曹操
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 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 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 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 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 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 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 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 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 《蒿 hao 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 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 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 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 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 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