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

语法专题:现代汉语的词性及句子成分导语(一)定义词性:即词的性质,是根据词的特点划分词类的根据。
句子成分:即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而把句子分为的不同组成成分。
(二)关系在某一个固定的句子成分中,需要使用固定词性的词语。
(三)词性的分类根据表示实际意义还是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与虚词(一)定义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二)分类实词大家族A、名词:表示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B、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C、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E、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F、代词: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
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虚词大家族A、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
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汉语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语法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一、词序规则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吃了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饭是宾语)。
然而,汉语的词序相对灵活,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
例如:饭我吃了,强调吃饭的是我。
二、词性规则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他有一个大房子(名词作为宾语);我喜欢跑步(动词表示动作);这个女孩很漂亮(形容词描述名词);他快速地跑了过去(副词修饰动词)。
三、量词规则在汉语中,名词前通常需要添加一个量词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很多人。
不同的名词可能对应不同的量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有些名词可以省略量词,如水、石头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量词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时态规则汉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变化形式。
一般情况下,动词的时态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确定。
如果需要明确表示时态,可以使用一些时间词语来辅助,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等。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表示过去的动作);我明天要去上海(表示将来的动作)。
五、语序规则在汉语中,语序的调整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表达的重心。
一般来说,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儿(修饰词在名词前面);高兴地笑(修饰词在动词前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倒装结构来加强语气。
例如:愿意帮助你我。
六、句式规则汉语中有多种句式结构,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疑问句用于提问;祈使句用于表示请求、建议或命令。
这些句式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中文里的语法

中文里的语法
中文里的语法有6个,这6个语法如下:
1.词类:中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
这些词类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名词通常作为主语或宾语,动词作为谓语,形容词和副词用来描述名词或动词,介词用于连接名词和动词,连词用于连接句子等。
2.句子结构:中文的句子结构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组成的。
其
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是动作,宾语是动作的对象,状语则是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3.语态:中文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完成时三种时态。
通过在动词前面加上助词
或时间副词来表示不同的时态。
4.语气:中文的语气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通过使用不同的
语气词或句式来表示不同的语气。
5.修饰语:中文的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通常用来修饰名词,状
语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补语则是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6.特殊结构:中文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例如并列结构、递进结构、让步
结构等。
这些结构通过使用特定的词语或句式来表示。
1/ 1。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

练习:划出下列句中的形容词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 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 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2、这时我是在慢慢地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3、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 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 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4、他的动作很果断,迅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5、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 的暴风雨的精灵——他在大 6、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 欢乐而号叫。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 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所在的位 置。 名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1.一般不能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提问。一般不受 副词的修饰,不能说“鱼不鱼”或“很书本”。 2.一般名词能受数量词修饰,如“五斤油”。 3.能和介词结合,如“在中国”。 4.除“人,家,天”等少量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 表示“每”的意思外,一般不能重叠。 5.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边加“们”表示多 数,如“同学们”“同志们”。 6.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如“哥哥爱鸟”。
表示对象:把,同,将,对于,关于,与,至于 表示原因: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表示被动:被,叫,给,让 表示排除:除,除了 表示比较:比
常用介词顺口溜,请熟记: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 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 分句。分句之间有的有关联词,有的没有关联词。 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 明。”“我和母亲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 来。” 复句的类型: 1.并列复句。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列的,或是相对的,没有主次 之分。
现代汉语词性及句子成份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包括: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动词来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动词来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程度副词。
3.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普通话的语法知识总结

普通话的语法知识总结一、普通话简介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中国大陆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国际汉语学术交流和中国各地方言间的共同语言。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在教育、政府、媒体、商务等领域广泛使用。
二、基本语序普通话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三、词性1. 名词:表示人、事物的名称,如“桌子”、“学生”。
2. 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如“跑”、“看”。
3.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如“他”、“这”。
4.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如“漂亮的”、“高大的”。
5.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
四、句子结构1. 简单句:由一个主谓宾或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如“他吃饭。
”、“我爱你。
”2.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如“我喜欢吃苹果,他喜欢吃橙子。
”3.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如“我喜欢唱歌,因为它让我快乐。
”五、语法规则1. 名称与数词的搭配:表示数量时,数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如“两个苹果”、“三本书”。
2. 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名词前面,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建筑”。
3.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及物动词后面通常跟一个宾语,如“喝水”、“吃饭”。
4. 状语的位置:状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如“我昨天去了公园。
”。
5.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通常在词尾加上“-er”,最高级加上“-est”,如“快-更快-最快”、“高-更高-最高”。
六、语法错误常见问题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量上不一致,如“他们喜欢吃苹果。
”(主语为复数,谓语动词为单数形式)。
2. 代词的误用:代词的人称、性别不匹配或指代不清,如“他们叫她去上课。
”(代词性别不一致)。
3. 时态错误:动词的时态使用错误,如“我昨天去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2、动量词: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七、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八、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九、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十、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
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十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十三、拟声词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第二节、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
(肯定句、否定句)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D、祈使句。
?!——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
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
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
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
如: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
它是句子的主干。
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1、并列复句: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
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
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
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
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
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6、因果复句。
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第五节、句群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
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
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三、语序不对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对,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如:“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普遍——的觉悟”的语序应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