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六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

合集下载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第一章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标志着民间审计的产生,同时诞生了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世界民间审计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后,需要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独立检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协调、平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

理论上,由所有者,即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经营者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

南海事件是由政府成立特别委员会进行查账,现代企业大多由财务经理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而非股东大会。

经过多年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审计目标已经由查找舞弊转向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评估,但是注册会计师依然有义务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

南海事件由独立会计师出具查账报告,不单单是对南海公司为何破产、责任归咎于谁的解决,同时也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股东、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市场的监督。

因为南海泡沫的产生很大原因是由政府在背后推波助澜,政府缺少应有的监督。

首先,南海公司认购政府高额债券,取得贸易垄断,政府却任凭其吹嘘,不去辨别真伪。

其次,政府官员自身胜任能力不够,甚至也蜂拥购买。

最后,政府过度放纵,使得民众误认为南海公司拥有良好的信誉,进一步使泡沫发展。

因此,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还可以让政府认识到自身监督的职责,发展市场经济,除了“无形手”,还需要“有形手”。

故而南海事件为审计的发展和后期制定的《证券法》、《公司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章佛雷德.斯特公司审计案例(厄特马斯公司审计案例)佛雷德.斯特公司因缺乏运营资金而濒于破产,为此,它通过聘请道奇与尼文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以经过审计后的资产负债表和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时向多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不久,斯特公司宣布破产,对其进行贷款的厄特马斯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道奇与尼文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此欺诈案负责。

由于当时法律没有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向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者负责,因此法院经过三审后已经没有定论。

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案例一:巴克雷斯建筑公司案例1、巴克雷斯案例的主要启示2、对错误披露是否“重大”的界定依据是什么?有什么实践意义?3、结合本案,你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应遵循的职业谨慎原则?巴克雷斯建筑公司案例回顾•主要业务:修建保龄球道•主要客户:小的辛迪加(syndicate)投资者•向财务公司销售回租(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主要经历:1946年成立,1959年上市,1960年美国第三,1962年破产。

•主要问题:在没有收到一笔大额款项之前,投入巨额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债券,60年代初人们对保龄球兴趣陡降,财务告急,公司、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均成被告。

•结果:注册会计师意见不当(麦克林法官)争论焦点1.按照完工程度确认收入是否合理?2.票据贴现引起的或有负债估计是否合理?3.已经明显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是否合理?4.有一部分永远也无法回来的抵押,是否能列做流动资产?5.销售回租收入是否应视作关联交易抵消?分析:1.完工程度的确认过于乐观;2.或有负债估计不足;3.坏账准备计提不足;4..财务后果-证券投资者错误决策巴案已执行的程序1.复核会议纪要;2.最近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与上年同期的比较;3.复核重要的财务记录;4.询问管理层重大交易及其变更;5.询问有争议的资产,有无重大坏账;6.询问新发现的负债、直接负债、或有负债。

巴案审计缺陷1.用两天时间复核,仅复核未测试,未尽应有的职业谨慎;2.工作委派1.理由:复杂审计业务,不宜由年轻的高级审计员进行;1.所得出的答案均来自管理层;2.没有完满地完成审计程序,应该“合理调查”讨论:对于巴案应如何完善审计?1、委派在该行业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2、聘请工程师对建筑物的完工程度做出估算;2、向财务公司调查应收票据的贴现情况;3、调查已无法收回的抵押额度;4、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结合函证等确定适当的坏账准备率;5、重新计算;6、结合期后事项的审计,确定必要的调整和披露。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

《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读书笔记第一章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标志着民间审计的产生,同时诞生了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世界民间审计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后,需要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独立检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协调、平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

理论上,由所有者,即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经营者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

南海事件是由政府成立特别委员会进行查账,现代企业大多由财务经理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而非股东大会。

经过多年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审计目标已经由查找舞弊转向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评估,但是注册会计师依然有义务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

南海事件由独立会计师出具查账报告,不单单是对南海公司为何破产、责任归咎于谁的解决,同时也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股东、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市场的监督。

因为南海泡沫的产生很大原因是由政府在背后推波助澜,政府缺少应有的监督。

首先,南海公司认购政府高额债券,取得贸易垄断,政府却任凭其吹嘘,不去辨别真伪。

其次,政府官员自身胜任能力不够,甚至也蜂拥购买。

最后,政府过度放纵,使得民众误认为南海公司拥有良好的信誉,进一步使泡沫发展。

因此,审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还可以让政府认识到自身监督的职责,发展市场经济,除了“无形手”,还需要“有形手”。

故而南海事件为审计的发展和后期制定的《证券法》、《公司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章佛雷德.斯特公司审计案例(厄特马斯公司审计案例)佛雷德.斯特公司因缺乏运营资金而濒于破产,为此,它通过聘请道奇与尼文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以经过审计后的资产负债表和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同时向多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不久,斯特公司宣布破产,对其进行贷款的厄特马斯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道奇与尼文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此欺诈案负责。

由于当时法律没有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向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者负责,因此法院经过三审后已经没有定论。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_OK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_OK

❖ 审查借款费用的列支情况;
❖ 审查溢价发行企业债券的会计处理等情况。
4
借款使用问题的线索
• 短期借款--生产借款明细账显示:6-12月平均贷款710000元;存货合计20000 0元。
其他应收款为330000元。 • 长期借款方面,公司5月4日从海淀工行借入技术改造借款1000000元,
但“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相应的增加支出数。
• (3)账项调整:借:财务费用 3300
15
贷:营业外支出 3300
to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是否对计划和合同的制定进行授权控制;对长期 借款是否有资产担保;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 核对;对借款利息是否经常复核; 等等。
2. 审查年末有无到期未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 办理延期手续;审查借款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 当披露,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到流动 负债;等等。
参考答案
• (1)该公司对预提借款利息每月1100元的会计处理不 当。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每月预提1100元的借款 利息的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1100
贷:预提费用 1100
因此,该公司三个月共少记财务费用和预提费用各 3300元,同时又错误地多记营业外支出和短期借款各3 300元。
• (2)因为无论把利息费用记入“营业外支出”,还是 “财务费用”科目,其数额都在该年度损益中抵减。 因此,尽管该公司的会计分录中使用的科目不对,但 不会影响该企业该年度的损益。
错误与舞弊的形式是负债筹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并不是全部,还可能存在其
他一些错弊,如:
(1)混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界限;
(2)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变相扩大债券发行规模;
(3)向证券管理机构和人民银行呈报虚假材料,募集债券时向社会公众和投资法 人公布虚假的债券发行简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规模的不断扩大,聘用卢索当会计,还任命他为执行副总裁。几年后,他们又雇了曾在毕马威事务所工作 过的两个人担任会计和财务主任。1955年威特罗和普格里兹将他们所有的生意合并,成立了巴克雷斯建筑 公司。4年后,公司以每股3美元的价格,公开上市发行了56万股普通股,不久,巴克雷斯公司的股票就列 入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名单之中。
该财务公司再将球道回租给巴克雷斯公司的子公司,由其子公司来经营球道。巴克雷斯公司对上述两类交易没有考 虑任何理财技巧,在没有收到任何一笔大额付款之前,就在建造费用上投入了大笔现金。结果,巴克雷斯公司不得 不为建筑项目不断地寻找外部融资。1961年5月为了解决迫切急需的营运资金,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 “证券会”)递交了S—1有价证券申请上市登记表,要求发行总金额为174万美元,期限为15年,利率为5.5%的长期 债券。
暂时存款的特殊说明,属于误导信息。此事件的发现很重要,因为它揭露了巴克雷斯公司蓄意遮掩经营情况的事实, 并说明了巴克雷斯公司高级官员的可信度及其它方面所作的供词值得怀疑。
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 还有一种过失叫“共同过失”,指注册会计师存在过失,受害方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而蒙受损失。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3)欺诈
欺诈又称注册会计师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极端错误行为。作案具有不良动机
是欺诈的主要特征,是欺诈与过失的主要区别。
计师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的;③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概述
(二)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 (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

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

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

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
参考资料
来源
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是一个有关美国建筑企业采购审计的案例研究。

案例调查了巴克雷斯建筑公司2004年的政府合同审计,并且发现了该公司改变了采购审计流程,从而增加了它的效率和可靠性。

案例发现的问题
案例发现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在2000年时,其采购审计过程尚未恰当地实施,也没有进行适当的控制。

审计只是简单地核实所提交的记录是否完整,没有对资金使用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

此外,政府合同的采购审计主体都位于非美国境外,使得其审计机构无法充分审计。

采取的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在2004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并改变了它的采购审计流程。

首先,它针对政府合同的采购审计进行了系统化审计,同时采取了更严格的流程控制措施,以确保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它建立了系统的审计将任务委托给实体,以便确保审计过程的有效完成。

此外,它还建立了标准化的审计程序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案例结果
案例研究表明,巴克雷斯建筑公司改变了它的采购审计流程,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它的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在2004年,该公司成功完成了86%的采购审计任务,完成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19.7天,审计覆盖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90%,从而确保了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结。

经典审计案例目录

一、传统与典型审计案例1.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审计案例2.弗雷德·斯特公司审计案例——美国第一例与第三者责任有关的审计案例3.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_—美国第一例与证券交易法有关的审计案例4.美国权益基金公司审计案例——美国第一例上市公司计算机舞弊审计案例二、金融证券行业审计案例1.芝加哥第一证券公司审计案例——因当事人自杀而暴露的证券公司严重舞弊而使会计师事务所沦为被告的审计案例2.共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因出具有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现金管理制度侵害了银行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却为此饱受批评的审计案例4.联区金融集团租赁公司审计案例——应收账款备抵的低估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了审计失败恶果的审计案例5.潘·斯奎尔银行审计案例——石油危机导致了银行倒闭,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深口袋理论”牺牲品的审计案例6.贝克塞尔·海森威投资公司审计案例——为了一个并不影响公司收益的会计调整,会计师事务所宁愿丢失客户而不丧失原则的审计案例政府证券有限公司审计案例——家历史悠久,在全美行业中名列第十的会计师事务所因一份虚假报告而被迫倒闭的审计案例8.林肯存贷款信用社审计案例——利用“形式大于实质”的会计手段来蒙骗会计师事务所,使美国纳税人损失了约20亿美元的审计案例三、工交、商业、运输及医疗等行业审计案例1.耶鲁捷运公司审计案例——以压低预计运输费用来拾高利润,骗得8家保险公司贷款的审计案例2.马蒂尔公司审计案例——生产“芭比娃娃”的美国最大玩具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虽发现蛛丝马迹,但却不了了之的审计案例3.威塔克公司审计案例——会计师事务所企图私了客户起诉,因有损职业道德系统公司审计案例——笔20万美元的会计分录,二任会计师事务所都坚持调整,防止了购买会计原则现象出现的审计案例11.威德士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一个曾获得美国里根总统赞誉的小规模企业欺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宿例百斯特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一个年仅20岁美国青年以虚构的上市公司欺骗了美国整条华尔街而引发的审计诉讼案例俱乐部审计案例——家非盈利组织因财务收支混乱而导致美国第七大会计师事务所破产的审计案例14.瑞吉纳公司审计案例——因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而免于对上市公司欺诈行为负责的审计案例四、非会计报表类审计案例1.“第一滴血”合伙人公司审计案例——由财务预测报告与事实有出入而引起法律诉讼的审计案例2.美国注册会计师的偿债能力证书的争议——注册会计师能否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偿债能力出具保证函的争议过程3.莲里·沃克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遭遇——反映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对职业道德态度的一个小故事租户公司审计案例——由于代理记账而引发的一场注册会计师巨额赔偿诉讼案。

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

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第一篇:内部审计案例与答案案例一:大地电焊条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是按照销售合同进行的,当生产车间产品完工后,填制产成品入库单,验收合格后入库。

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合同编制发货通知单,分别通知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办理托收手续。

产品发出后,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签收后转来的发货通知单开具发票,并据以登记产成品明细账,运输部门将其与销售票一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将其与销售合同核对后,开具运杂费清单,通知出纳人员办理货款结算,并进行账务处理。

请点评此案例中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指出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案例二:背景资料某公司审计部于2009年3月派出审计组,对子公司H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有关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1.审计组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有关情况,摘录如下:⑴货币资金业务。

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分管财务的总经理个人印章由其授权办公室主任梁某保管;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特殊情况下,经公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批准后,方可坐支现金;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员李某负责定期编制。

⑵销售与收款业务。

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会计张某不经手货币资金;负责赊销和审批的职员刘某不涉及销货业务的执行;销售价格、运费和折扣由销售人员何某根据客户情况进行谈判决定;应收票据的保管和贴现由会计王某专门负责。

⑶材料采购与领用。

材料采购由仓库提出书面申请,由采购部门批准并发出订购单;采购的材料到货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验收入库;材料发出时,由生产部门经批准后填制一式四联的领料单,仓库发出材料后,将领料单分送生产部门、会计部门和仓库核存。

期末的盘点由仓库保管人员林某和赖某共同负责进行。

⑷设备采购与报废。

设备采购由采购部门确定需要量并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设备验收合格后,由采购部门开具付款通知书,交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设备报废时,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单,经批准报废后,通知财务部门注销相关账面记录。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实质重于形式

目录摘要 (1)'7* (1)引言 (2)一、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基本概念概述 (2)(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2(二)实质重于形式的应用2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利弊及其成因分析 (3)(一)......................... 实质重于形式的意义..........................3(二)实质重于形式的缺陷及其根源4三、实质重于形式案例分析一一巴克雷斯建筑公司 (5)(一)案例背景弁绍5(二)巴克雷斯建筑公司案例具体分析5四、控制与制衡措施 (5)参考文献 (7)实质重于形式一一会计的双刃剑摘要:自从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施行以来,在提高了会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利用准则的不完善进行灰鱼操作的现象,其中最受大众矚目的准则之一便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角——“实质重于形式”。

规会计核算行为、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最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合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本文主要立足于新准则,结合具体业务处理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给与我们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实质重于形式利弊分析制衡与控制措施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 A double-edgedsword of the accountingAbstract: January 1st , 2007,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listed companies ,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ccounting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 there are some speculation in the imperfection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ttention is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pe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flecting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truly and completely ,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accounting behavior ・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new criterion, meanwhil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business process to carry the case study analysis ・ Finally , study the use of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in the specific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give us some inspiration.Keywords: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Balance and control measures引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产生,源于经济的发展。

审计案例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审计案例学院名称商学院专业名称会计学学生姓名见下页(四组)学生学号见下页(四组)指导教师唐小英实验地点E2A304实验成绩二〇年月二〇年月填写说明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3、格式要求: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题目(二号黑体居中);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审计案例(实验)第 4 组( 5 人)由巴克雷斯建筑公司事件引发的思考摘要1946年,克里斯蒂。

威特罗和里伯瑞。

普格里兹合伙共同出资在纽约成立了一家小的建筑公司。

1955年威特罗和普格里兹将他们所有的生意合并,成立了巴克雷斯建筑公司。

4年后,公司以每股3美元的价格,公开上市发行了56万股普通股,不久,巴克雷斯公司的股票就列入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名单之中。

然而,巴克雷斯公司没有良好的理财技巧,在没有收到任何一笔大额付款之前,就在建造费用上投入了大笔现金。

结果,巴克雷斯公司不得不为建筑项目不断地寻找外部融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十六巴克雷斯建筑公司审计案例中华财会网() 2003-05-04作者:李若山一、前言1946年,克里斯蒂·威特罗和里伯瑞·普格里兹合伙共同出资在纽约成立了一家小的建筑公司。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聘用卢索当会计,还任命他为执行副总裁。

几年后,他们又雇了曾在毕观威事务所工作过的两个人担任会计和财务主任。

1955年威特罗和普格里兹将他们所有的生意合并,成立了巴克雷斯建筑公司。

4年后,公司以每股3美元的价格,公开上市发行了56万股普通股,不久,巴克雷斯公司的股票就列入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名单之中。

巴克雷斯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建保龄球道。

自1952年美国有了自动装瓶机后,保龄球作为一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受到极力推崇,保龄球道的需求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巴克雷斯公司在1960年时已是美国每三大保龄球道建造商。

据报道,1956年巴克雷斯公司的总销售额为80万美元;4年后,公司总收超过900万元,净收益约75万美元。

在1961年初发行的《华尔街杂志》中,该公司财务主管预测当年的总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美元,实现利润120万美元。

巴克雷斯公司大多是为一些小的辛迪加投资者修建保龄球道。

在签约建筑合同时,这些辛迪加投资者必须向巴克雷斯公司预付一小部分订金和签发一张分期付款的汇票,随着保龄球道施工的进弃,在几年内将余额会清。

1960年巴克雷斯公司开始与某财务公司进行销售回租交易。

在交易中,巴克雷斯公司将修建的球道卖给该财务公司,该财务公司再将球道回租给巴克雷斯公司的子公司,由其子公司来经营球道。

巴克雷斯公司对上述两类交易没有考虑任何理财技巧,在没有收到任何一笔大额付款之前,就在建造费用上投入了大笔现金。

结果,巴克雷斯公司不得不为建筑项目不断地寻找外部融资。

1961年5月为了解决迫切急需的营运资金,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证券会”)递交了S—1有价证券申请上市登记表,要求发行总金额为174万美元,期限为15年,利率为5.5%的长期债券。

60年代初,人们对新型保龄球道发生了兴趣,导致旧型球道市场一落千丈。

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和大量的外借资金,使巴克雷斯公司在1962年陷入了财务危机。

许多签约者开始拖欠到期的应付款项,巴克雷斯公司不得不自行承担已建好的球道的运行费用,这就更加剧了巴克雷斯公司资金周转的困难。

1962年末,由于还不起外部债券的利息,巴克雷斯公司只好按照联邦破产法的规定宣布破产。

破产后,购买该公司1961年公开发行债券的人们集体上诉,巴克雷斯公司、证券经纪商、以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毕马威事务所)均成为被告。

这个案件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以下原因:首先,该案件是自1933年证券法颁布以来第一个大案,它牵涉到在证券法首次对新证券发行作了法律规定以后,该如何处理与此有关的法律纠纷问题。

其次,对审计职业界来说,这个案例也很重要,因为它是1933年证券法颁布以来,第一个强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范围和性质的案件。

尤为重要的是,该案例将成为联邦法院依据1933年证券法履行了应尽的职责。

在巴无雷斯公司的上诉案中,主审法官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1、巴克雷斯公司在申请发行利率为5.5%,期限为15年的债券时,所递交的S—1表中是否包含错误的披露。

2、如果表中有错误的披露,这些错误是否“重大”。

3、在核实表中的内容有无重大错误时,审计人员是否履行了应尽的谨慎责任。

联邦法官司麦克林写下了对巴克雷斯公司一案的意见,并从会计和审计的角度阐述了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为此,许多审计职业观察者认为,只有通过对照证券法,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听证,才能对巴克雷斯公司问题材作出公正的处理意见。

问题1:巴克雷斯公司S—1有价证券上市申请表中是否有错误的披露。

巴克雷斯公司1958到1960年的财务报表都是由毕观威事务所审计的。

为了发行债券,S—1表中包含了如下审计内容,即196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和毕观威事务所对该委度财务报表的复核。

在评价毕马威事务所在此案件中的表现时,麦克林法官将主要问题集中在事务所对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的报表审计上。

法官认为,很明显,潜在的投资者在阅读S—1表时,要注意1960年的财务报表,而不是未经审计的1961年每一季度报表,或是1958年和1959年的报表。

巴克雷斯公司案中的原告宣称,公司用保龄球道完工程度来计算收益是不恰当的。

这种计算方法只能用于建筑项目的成本,而不能说明项目的收益。

因为这些项目的最终收益是不确定的。

对这一观点,麦克林法官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裁定:在这种情况下用完工百分比方法,作为一种会计处理是适当的。

但他也指出,1960年12月31日会计记录所估计的在建工程中,两项工程的完工程度过于乐观了,因此,报表上会计年度期末收入也高估了。

下面表1中列示了麦克林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财务报表中主要错误事项。

表1A、销售收入S—1表$9 165 320正确数额8 511 420高估 $653 900高估% 7.7%B、营业净收益S—1表 $1 742 801 正确数额 1 496 196 高估 $246 605 高估% 16.5%C、每股收益S—1表 $0.75 正确数额 0.65高估 $0.10 高估% 5.3%D、流动资产S—1表$4 524 021 正确数额 3 914 332 高估 $609 689 高估% 15.6%E、流动比率S—1表 1.9 正确数额 1.6 高估18.8% 高估%F、或有负债S—1表$4 719 835正确数额 5 095 630 低估$375 795 低估% 7.4% 表1中所列收入的虚增部分是来自于销售回租交易,即“天堂之道”的建筑项目。

当时,会计准则中允许将会计期间的销售回租交易的总收益计入当期收入,但麦克林法官司却裁定,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即使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但在此也不允许。

他指出:“天堂之道”的交易实质上只是巴克雷斯公司通过融资方式来完成项目的一种“技巧”手段,而不能成为企业的真正销售。

1960年利润表中收入的高估,也导致了公司当前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夸大。

表1中这两项的高估数额是麦克林法官根据1960年末财务报表中主要流动比率的错误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巴克雷斯公司破产前资金周围困难的焦点。

麦克林法官司尤为关注的是,1960年12月底,巴克雷斯公司从它的非合并子公司中转入的14.5万美元现金。

公司对这次转移现金交易作了规定,即1961年1月16日,巴克雷斯公司必须再将这笔现金还给这家子公司。

很明显,这笔交易是由卢索特意安排的。

麦克林法官作了如下批注:无论如何,这样处理如此多的现金(14.5万美元),而且没有任何暂时存款的特殊说明,属于误导信息。

此事件的发现很重要,因为它揭露了巴克雷斯公司蓄意遮掩经营情况的事实,并说明了巴克雷斯公司高级官员的可信度及其它方面所作的供词值得怀疑。

麦克林法官除了裁定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12月31日报表上现金余额的夸大外,还得出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夸大了的结论。

法官认为,1960年末,公司应对明显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计提5万美元的坏账准备,并且有一笔应收账款属于其子公司,不应列在资产负债表上,因为这属于关联企业行为。

对于应收票据公司经常用客户所签汇票向财务公司贴现,财务公司留下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抵押,以防部分汇票不能按时兑现。

只有当一张汇票全额兑现后,抵押部分才汇给巴克雷斯公司。

巴克雷斯公司为了使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良好的资金周转情况,将财务公司留作抵押的金额也列入流动资产项目中是误导行为。

其理由是:1)由于一些客户经常拖欠票据的支付,有一定比例的抵押永远不会汇回巴克雷斯公司。

2)汇款往往是发生在汇票贴现几年之后。

麦克林法官指出:最后一个实质性的错误是关于年巴克雷斯公司财务报表上的或有负债项目低估问题。

公司大量的或有负债是向财务公司贴现应收票据所引起的。

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估计或有负债数额不当,造成如表1所列示低估问题。

在1960年财务报表中,此项低估金额约为37.5万美元。

问题2:巴克雷斯公司S—1有价证券上市申请表中的错误披露是否属于“重大”?麦克林法官审核S—1表时提出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财务报表的错误披露是否重大。

根据1933年证券法规定,被千被判是否负民事责任的最先决条件就是看其是否存在重大的错误披露。

证券会对重大性的定义如下:当“重大性”用于任何信息披露要求时其限定范围是,披露的内容使一秀谨慎的投资者在购习上市登记证券时,能得到合理的信息,否则就属“重大”。

对报表中高估的销售额、营业净收入、每股收益等指标“是否会阻止一般谨慎投资者购买”公司1961年发售的债券时,法官裁定:每项错误的严惩性均不足以打消一个谨慎投资者购买债券的念头。

因为,债券本身就被认为是一种“投机”证券,所以,未来投资者不会因为1960年财务报表上的销售和收益数据上“相当小的错误”而撤回投资。

法官裁定,报表上的或有负债低估37.5万美元也不属于重大数额。

他指出,巴克雷斯公司当时的总资产为6 101 085美元,与总资产相比,无论是报表附注上已披露的,还是实际确实存在的或有负债,对未来投资者来说,总资产额可能都是“一个很大的数额。

”据他分析:“如果投资者看到巴克雷斯公司报表附注中的说明,也许很乐意买其债券,如果再告诉他们或有负债实际比报表附注中高出37.5万美元,我怀疑他们中否会立即因此而不买债券。

”因此,他认为,这一错误表述不具有重大性。

然而,麦克林法官裁定报表中流动资产和由此计算出的流动比率的主估属于重大性错误。

从表1中所列示百分比来看,被裁定为重大错误的“流动比率”与裁定为非重大错误的“第股收益”的高估相差甚小。

然而,法官的理由是:与公司股东相比,债券持有人或未来投资者对公司资金流动状况高估的关心更甚于对公司收益的高估,尤其对曾发生过资金流动困难和将面临严惩营运资金短缺的公司更是如此。

问题3:毕马威事务所在复核S—1表时,是否尽到应有的谨慎责任。

在巴克雷斯公司案中,毕马威事务所的主要辩词是:他们已尽到应有的谨慎责任。

在1933年证券法中,对谨慎责任作了如下定义:在合理的调查分析之后,有适当的理由想念并真实地确认当时报表所陈述的内容均已属实,没有遗漏任何重大事实,不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并对此进行所有的必要说明。

根据此定义,比马威事务所如要对此进行辩护,就必须提供证据说明其审计人员对S—1表进行了“合理地调查”,并由此得出就重大性原则来说表中所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

麦克林法官审核了毕马威事务所的工作底稿,这些底稿记录了该事务所为了复核S—1表,对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和1961年每一季度财务报表的复核程序。

这项审计和复核工作主要是由年轻的高级审计员贝拉第进行的。

麦克林法官认为:选贝拉第作为巴克雷斯公司的高级审计员,从事相当复杂的审计业务的决策值得商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