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优生的因素
优生优育

一级亲属:父母和亲生子女以及同胞兄妹之 间。他们有1/2的基因相同,近交系数为0.25。 二级亲属:祖父母和孙代、外祖父母和外孙 代及叔伯舅姨姑与侄甥之间。他们有1/4基因相同, 近交系数为0.125。 三级亲属:堂表兄弟姐妹之间。他们有1/8基 因相同,近交系数为0.0625。
因此,血缘关系越近,婚后所生子女中具有相同隐性遗 传病的病变基因的杂合子相遇机会越多,易出现隐性病变 基因的纯合,使得隐性遗传病患者增加。 近亲结婚和遗传病的发生、延续有着密切关系,它所 带来的后果和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已知近亲婚配 率最高的群体系四川傈(lì)僳(sù)族,该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 德昌县的南山和金沙乡,地处海拔1500~2000m的山麓上, 人口流动很少。至今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如 严禁与外族通婚,提倡姑表兄妹婚配。高度的血缘婚配使 得傈僳族后代的自然流产、死胎、早期死亡、发育不良、 智力低下等多种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当地的汉 族。 可见,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避免近亲婚配是一种极有 必要且简易可行的有效手段。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为了 家庭的幸福,为了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每个公民也都应 该自觉地杜绝近亲结婚。
二、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
●有毒理化因素 较强的放射线、农药残留、苯、甲醛、铅、喷漆、有 机溶剂、电池、皮革加工、劣质的建筑材料等造成的环境 污染,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药品 一般而言,服药时间发生在孕3周以内,药物产生的影 响除流产外,并不引起致畸,称为安全期。 若无任何流产 迹象,表示药物未对胚胎造成影响,可以继续妊娠。孕3周 至8周内为高敏期。此时胚胎对于药物的影响最为敏感,致 畸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孕8周至孕4~5个月称为中敏期。 此时为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时期,对于药物的毒副 作用也较为敏感。孕5个月以上称低敏期。此时胎儿各器官 基本已经发育,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用药后不常出现明 显畸形,但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发育异常或局限性损害,此 时服药也许慎重。所以可见,在整个预期,孕母的服药都 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或最好不用。
可影响优生优育的因素有哪些

他喜欢冬天,他说冬天的梅花开的最美,一片粉嫩,从不凋零
间坐着,活动少,影响血液循环,骨盆受压迫使 子宫血液循环不畅,让母体受到伤害而影响宝宝 健康。对于晚孕女人来说,期间让自己的身体“动 起来”尤为重要。
总之,大家要注意上面的几点,怀孕前不要 让这些因素影响胎儿发育的,做好这些事情,这 样就可以保证胎儿健康发育,让宝宝健康成长。
他喜欢冬天,他说冬天的梅花开的最美,一片粉嫩,从不凋零
月以上称低敏期。此时胎儿各器官基本已经发 育,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用药后不常出现明显 畸形,但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发育异常或局限性损 害,此时服药必须十分慎重。
●抽烟喝酒
烟:吸烟对胎儿智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会 产生不良影响。准备怀孕的夫妻,最好在孕前 6 个月就戒烟。酒:酒精可引起胎儿酒精中毒综合
他喜欢冬天,他说冬天的梅花开的最美,一片粉嫩,从不凋零
征,症状为小头、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孕前 3 个月或半年夫妻两人就要准备戒酒了。
●职场弊端
人们习惯把发生于白领孕妇的流产或新生 儿出生缺陷归罪于电脑。孕育专家张荣珠主任解 释,电脑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写字楼中的不良环 境和久坐不动的方式对女性的伤害大。女性长时
0c27的最美,一片粉嫩,从不凋零
一般而言,服药时间发生在孕 3 周以内,称 为安全期。若无任何流产迹象,表示药物未对胚 胎造成影响,可以继续妊娠。孕 3 周至 8 周内为
高敏期。此时胚胎对于药物的影响最为敏感,致 畸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孕 8 周至孕 4~5 个月 称为中敏期。此时为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 时期,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较为敏感。孕 5 个
优生优育是孕育宝宝的关键,父母都想让宝 宝健康发育的。可是影响胎儿的健康的因素有哪 些呢?影响优生优育的因素有哪些呢?酒精对 胎儿发育的影响有哪些呢?
(遗传与优生)第六章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

巨细胞病毒的预防
怀孕期间尽量避免接触患者,防止感染。怀 孕期间如果被确定为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 应当考虑终止怀孕,避免生出先天畸形儿。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四)淋病奈瑟菌感染
1.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体,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
2.淋病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淋病患者是主
要传染源,母婴传播是淋病奈瑟菌传播途径之一,包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
普遍存在于血、咽喉、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中。
传播途径:
是通过接吻、性接触等途径从已感染 的病人或病毒携带者那里受到感染的。
患病后大多不出现症状,少数有发热、
淋巴结肿大等。
巨细胞病毒的危害
在早孕期(3个月内)胚胎受感染率 最高,妊娠后期通常不引起胎儿感染。 胎儿被感染后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和肝脏受损。如脑积水、脑软 化、运动神经障碍、听力损害、丧失、 慢性肝炎等。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小时 或数周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0~70%。
第三节
营养因素
营养是生命发生、 存在与发展的必需物质。
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孕期营养
怀孕期间,胎儿身体各器官不断地 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所以孕妇 要增加各种不同食物的摄取,使胎儿获 得正常发育,并且贮存养分供日后哺乳 之用。
热量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第四节 药物因素
治疗妊娠呕吐
括经胎盘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染。
(五)弓形虫感染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 感染途径:经常接触猫、动物生肉及内脏,不注意及时洗手。
食用被虫体污染的食物。
感染后:流产、死胎、胎儿脑积水、无脑儿等。
(六)流感病毒感染
社会因素对优生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优生的影响
优生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因此,优生工作不可避免地还要受到许多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和文化道德观念等)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人群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在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上也有差异,并由此而形成了适合于本地区、本民族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对优生学工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基督教和天主教宣扬人都是上帝创造的,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佛教则主张人的生死存亡都是按冥冥之中的神的旨意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任何试图通过人类本身的努力来改变人类本身的尝试都是徒劳的或不道德的。
在某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个人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肯定。
而优生工作则是涉及整个社会或整个人类的工作,两者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
这些无一不是影响优生学普及推广的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优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状况将促进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优生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婚姻、家庭、生育的道德观念,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产前保健、优生优育等政策逐渐深入人心,出生缺陷率、婴儿死亡率等逐渐下降。
不同的文化素质是影响优生工作的又一重要社会因素。
这不仅表现在对优生学意义的认识差异上,还表现在卫生、营养、保健、社会伦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上。
文化水平越低,多生、早生和近亲结婚的现象越严重。
我国目前的优生优育工作状况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城乡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有很大关系。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待优生是指拥有某些遗传或先天缺陷的人,会影响他们的身体或智力发展。
待优生的
成因可以是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遗传疾病、病毒感染、药物和毒品使用、严重营养不
良和其他影响胚胎发展的因素。
转化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帮助、支持和保护,帮助待优生人员生活和学习。
社会应
该加强相应的医疗和教育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待优生人员特殊的医疗和教育需要。
特别是
在教育方面,需要定制适合待优生人员的专业课程,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发展慢性态。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防止药物和毒品的滥用。
同时加强对孕妇的卫生教育,防
止孕妇因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环境而导致胎儿的畸形和发育障碍。
政府应该加强对遗传病的
筛查和治疗,以避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再次,科学家应该继续研究待优生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
可以有效地修复遗传缺陷,为待优生人员提供了希望。
另外,科学家也应该研究营养和环
境条件对待优生人员的影响,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改善措施。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待优生人员的包容和理解。
待优生人员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他们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
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和包容的环境,让待优生人员有机会
尽力发展潜能,为社会、家庭和自己做出贡献。
总之,待优生的成因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家庭、社会和科学家的合力来采取
措施,保护待优生人员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发展。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待优生是指一些生物在特定环境下未能体现出其本身应有的品质和能力,从而使其生长发育异常,表现出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待优生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等,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转化和改善。
本文将从待优生的成因和转化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待优生的成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待优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的恶劣和不良会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灾害、污染、恶劣的气候条件等,都会对生物体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无法顺利发育。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待优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生物的遗传基因会直接决定其生长和发育的品质和能力。
如果遗传基因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生物表现出待优生的特征。
3.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也是导致待优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其身体各方面的功能。
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预防待优生至关重要。
二、待优生的转化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待优生,唯有加强环境保护,保障生物生长环境的优良,才能有效地降低待优生的发生率。
加强环保宣传、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都有助于改善生物的生长环境。
2. 进行遗传修复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待优生,可以考虑进行遗传修复的措施,以帮助生物恢复其正常的遗传基因。
这可能包括基因编辑技术、遗传咨询、遗传治疗等手段,从而帮助生物恢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能力。
3. 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营养因素导致的待优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帮助生物摄入合理的营养,从而提高其身体各方面的功能。
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有助于改善生物的生长发育状况。
4. 进行心理疏导对于一些因心理压力等原因导致的待优生,可以通过进行心理疏导来帮助生物摆脱心理障碍,重塑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从而有助于改善其生长和发育的状况。
5. 进行身体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对于改善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摘要】待优生是指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良好遗传基因的人群。
待优生的成因涉及社会、生物学和文化角度。
在社会方面,贫困、教育水平低、家庭环境不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待优生的现象。
生物学角度则主要涉及基因突变、遗传疾病等因素。
而文化角度则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待优生的成因。
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取诸如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加强遗传病筛查、宣传健康生育观念等转化措施。
在思考待优生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等途径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待优生、成因、转化措施、社会角度、生物学角度、文化角度、思考、未来展望1. 引言1.1 待优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待优生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或智力发育存在不足而需要额外的关注和帮助的人群。
待优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角度、生物学角度和文化角度。
在社会角度上,经济条件不佳、家庭环境不利、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可能对待优生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生物学角度上,遗传因素、早期发育问题、疾病等因素也会导致待优生的出现。
在文化角度上,社会对差异化人群的歧视、排斥和忽视也会对待优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转化待优生的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社会的意识和关注度,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待优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其次要加强医疗保健体系,完善早期筛查和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待优生群体。
要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为待优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转化待优生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和加强医疗保健体系,我们可以为待优生群体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共同努力的重要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待优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浅谈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

浅谈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摘要:环境对优生的影响,首先是通过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父或母的生殖健康发生影响,然后经受精,妊娠而影响子代的发育与健康。
因此环境与优生关系密切, 环境污染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是涉及子孙后代健康素质的重大问题。
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药物、生物等。
因此, 消除环境污染是优生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以及预防角度分析环境因素与优生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优生;预防;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正文: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国策,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研究工作。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一、优生的含义优生,就是生优,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诞生的下一代是素质优良的。
优生中的生字是出生的意思,就是说出生时便是优良的。
因此,凡是与保证出生一个素质上健康聪慧的个体有关的内容,都包括在“优生”的范围内。
二、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1)电离辐射实验研究表明,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 小剂量引起基因突变【2】导致胚胎及胎儿发育缺陷。
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放射性物质引起先天异常的典型实例就是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最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医源性接触放射线和核元素(或同位素)。
因此, 怀孕早期要绝对避免任何放射性检查和治疗。
2)噪声动物实验已证实, 噪声是畸形的诱发因子。
噪声能对机体细胞分裂和DNA合成造成不良影响, 使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明显增加【3】。
噪声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刺激, 噪声强度愈大, 频率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
长期噪声刺激诱发出先天性缺陷及高频听力的丧失。
噪声可引起子宫、胎盘缺血, 导致胎儿缺氧、使胎儿发育障碍。
建议孕妇不宜在强噪声的环境中长期工作, 对从事噪声作业女工孕期应加强健康监护, 或孕前调换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生与健康① 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原艺术设计学院) ② 专业班级---------服装10——1班③ 学号---------20102302804④ 姓名-------阿卜杜如苏力·麦麦提⑤ 日期(2012年6月)论文内容要求① 论文必须有标题--------影响优生的因素② 字数在3000字以上③ 通用B4打印④ 论文要用侧面装订(订两钉即可)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主要内容)论文所包含的内容① 简述健康、优生及优生学的基本概念。
(20分)② 简述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基本特点。
(20分) ③ 影响优生遗传因素。
(10分)④ 影响优生非遗传因素。
(50分)格式、字数、按时完成(10%) 论文内容(50%) 中期检查(10%) 平时成绩(30%) 总分 评卷老师签名影响优生的因素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优生与健康这门课后我对优生与健康的认识大大加深。
下面我对影响优生的因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来简述一下健康、优生及优生学的基本概念。
健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宪章中对健康作出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的深蕴的内涵。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整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人口是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也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培养教育。
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素质水平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不能忽视先天遗传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现代遗传科学证明,遗传因素对婴儿身心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提倡优生就是防止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形婴儿的出生。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以及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
这一规定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先天遗传性疾病婴儿的出生,以便生育身心健康和聪明智慧的后一代。
人类对优生早有认识。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提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反对近亲结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医学科学的进展,优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在婚姻关系中遵循优生原理。
优生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
优生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优生学;二是消极的优生学。
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
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修饰、改造遗传的物质,控制个体发育,使后代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
消极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
后者是人类最基本的,有现实价值的预防性优生学。
其次、来简述一下遗传疾病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基本特点。
遗传疾病的概念:遗传性疾病,是指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异常或生殖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异常所引起的子代的性状异常。
通俗的情况是精子和卵子里携带有病基因,然后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会把病传给下一代。
这种代代相传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
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
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疾病有5个不同的主要特点:1、遗传性患者携带的致病基因将会通过后代的繁衍而继续遗传下去,给人口素质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
国外报道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个喀里卡克家族中,大马丁的上三代遗传素质是优良的,未发现有什么异常。
后来大马丁与一个低能的子女结婚后,所生的小马丁以及其下四代482人中有143人低能,就是其余的339人,也是不良基因的携带者,而且还会继续向下扩散。
而大马丁与另一智能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下的五代496人,全部正常,无一低能。
可见,遗传病具有很强的遗传性。
2、家族性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就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庭。
在女王的后裔中,血友病患者屡见其人,并通过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儿与其他皇族的联姻,将血友病传给了欧洲的一些皇族,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血友病患者和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这是这一家族的灾难性悲剧。
3、先天性大多数遗传病婴儿一来到人世,就已经是个遗传病的“老病号”了。
少数遗传病的孩子出生时是正常的,但到一定的年龄时便会出现临床症状。
如先天性肌紧张,一般在青春期发病;遗传性舞蹈症则要到30-40岁时才开出现临症状。
尽管是出生后多年才发病,但祸根却是在精卵结合的瞬间就已种下。
所以说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
4、终生性多数遗传病都很难治愈,具有终生性的特点。
目前虽然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改善某些遗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或防止发病,如蚕豆病患者不接触蚕豆花粉,不吃蚕豆,也不服用有关药物,就可避免发病。
但并未彻底根治致病基因,仍可通过生殖将有害基因传给下一代。
现有技术还无法使异常的染色体或基因恢复正常,所以,有害基因将在患者体内终生存在。
5、发病率高由于医学的发展,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流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降低,相比之下,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在逐渐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加拿大蒙特利尔儿童医院1969-1970年1146名18岁以下患儿中,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相对发病率高达30%。
据统计,人群中大约1/3的人受遗传病所累,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再也不能说遗传是罕见之症,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简述一下影响优生的遗传因素。
影响优生的遗传因素:人体约由100万亿个细胞构成,分为体细胞和性细胞两大类,性细胞是构成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信息是通过父母精子与卵子中的“载体”——染色体和基因来实现的。
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算(DNA)——双股螺旋长链经过高度缠绕的折叠构成。
其因是DNA长链中的某一段,每对染色体上大约有2000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有固定的位置。
基因决定遗传性状。
?受精卵是连接新代和子代的桥梁。
染色体和基因通过精卵细胞遗传给下一代,复制自己。
如果染色体和基因变异扰乱了正常的重量活动,即表现出病理现象。
?遗传病遗传病是指人类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胎儿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是由亲代生殖细胞或发育成个体的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包括体细胞内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可以发生遗传病。
遗传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是先天性,多为终身性,但先天性并不全是遗传病;二是家族性,是以家族垂直的方式,一定比例传给同一家庭的成员,既可以世代相传;也可以隔代相传,既能明显表现出来,也可以呈隐性遗传。
家族性疾病多为遗传病,但家族并不直接意味遗传性。
?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1986年已发现4403种,我国3000多种,人群中约10%的人受累。
其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隐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几对基因共同作用所致,往往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
虽然只有几十种,但每种都常见,受累人数约20%。
?染色体病: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病两种。
1986年医学发现667种染色体病,受累人数1%最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一下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
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铝、铅、汞、尼古丁、酒精、等。
这些都是优生的大敌,而且是造成胎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缺陷的祸首。
铝。
环境中的铝可经多种方法与人接触,一般低剂量无毒,高剂量有蓄积作用,动物实验中给大鼠腹腔注射氧化铝40-200mg/kg,子代即有畸形,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畸形。
当然目前有关铝对人类生殖影响的阈值尚不清楚,但从优生角度出发,孕妇应尽量减少使用含铝药物及铝制炊具。
铅。
在工业上应用极广,长期与铅接触的女工,在妊娠前后一段时间,应脱离含铅环境。
因为妊娠后,胃肠运动缓慢,铅吸收更完全。
汞。
在动物实验中表明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妇女妊娠后也要避免接触汞,尤其是与汞有关行业的女工。
尼古丁。
烟草中的尼古丁,CO和多环芳香烃对孕期胎儿最有害。
众所周知,吸烟孕妇的胎儿体重较正常儿低,且可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动物实验还证实吸烟可引起畸形,其影响程度与吸烟数目及吸烟年限有关。
酒精则更是人类优生的一大天敌,是肯定的人类致畸物质,能引起多种胎儿畸形。
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与妊娠期饮酒量呈正比关系,包括丈夫有嗜酒史,也能引起胎儿畸形。
物理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存在的气象条件、辐射、噪声和振动等。
电离辐射。
最严重而常见的物理致畸物就是电离辐射。
卵巢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妇女在非孕期长期接受放射线,即使是小量,但多次几类亦可使卵细胞发生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可导致受精后胎儿发生畸形。
放射诊断(包括X线片与CT等)、放射治疗与核医学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是医用辐射成为人们接受人工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
在孕期接触大量放射线可使胎儿染色体断裂、畸变,造成胎儿畸形。
强烈噪声。
有研究发现,孕早期接触噪声的孕妇,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接触噪声的孕妇。
女性孕期接触噪声声级超过85~90分贝可导致自然流产与低体重儿发生率增高。
因此,孕妇在职业环境中应当做好孕期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