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菌及厌氧菌的COD换算系数

合集下载

A2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A2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工艺计算 设计参数 (一) 序号 进水水量 项目 工程设计规模 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二) 水质参数 CODcr BOD5 TSS NH3-N TKN NO3--N TN TP PH 碱度 Tmax Tmin 污水处理 一 (一) 序号 A2O生物反应池(厌氧/缺氧/好氧) 判断是否可采用A2O工艺 项目 BOD5/TN(碳氮比) BOD5/TP(碳磷比) (二)
KP=
QPt XV厌
0.024 kgTP/(kgMLSS·d)
<0.06,符合要求
Y= f= Kd= Px= = Ps=
△X=
0.6 0.7 0.05 YQ(So-Se)-kdVfX= Q(Tss-Ts)×50%/1000= PX+PS=
kgMLSS/kgBOD5 kgMLVSS/kgMLSS
0.3~0.6 0.7~0.8
SALK-SALK2+SALK4+SALK6=
Px×k4= Nw×1000/Q= Nt-Na-Nw= Nt-Nte-Nw= Q×NN/1000= SALK1×NNH= SALK3×(So-Se)=
15.5155 kg/d 2.2165 mg/L 27.7835 mgNH3-N/L 17.7835 mgN03-N/L 124.485 kgN03-N/d 7.14 0.1 11 3.57 mg/mgNH3-N mg/mgBOD5 mg/L mg/mgNO3-N 198.374 mg/L
Q2= v2= A= L孔= = Q3= B堰= H= m= Q堰= Q4= v3= A出= L孔出= = Q5= v4= S= D= =
(1+R)Q0/n= Q2/v2=
A
0.08102 m3/s 0.6 m/s 0.13503 m2 0.36747 m 取值 0.6 m 0.16204 m3/s 9 m 0.083 m

污水处理微生物营养元素配比换算计算方法

污水处理微生物营养元素配比换算计算方法

1,配制COD为500,BOD:N:P为100:5:1的营养液,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各多少?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来配置营养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于BOD,也就是说COD和BOD都可以表示为碳源,营养比应该表示为C:N:P=100:5:1.在常规活性污泥系统中,若废水中C为100(即BOD5为100),大体上3/4的C经异化作用后被彻底氧化为CO2,1/4(即25)的C经同化作用合成为微生物细胞。

从菌体中元素比例得知,N为C的1/5,P又为N的1/5,故在合成菌体时,25份C同时需5份N,1份P。

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营养配比为BOD5:N: P=100:5:1。

从化学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氢钾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应取1200g,N 应取70g,P应取31g,因要求COD为500mg/L时,C应取0.5g,则0.5:1200=1:2400,则可求出N 实际应取0.029g,P应取0.013g.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换算一下,则有实际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实际取用磷酸二氢钾=136×0.013÷31=0.057g,因实际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则最终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应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氢钾0.057g.COD进水为170,出水假设为80,则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则需要去除的COD为:800*90g=72000g=72kg按COD:N:P=100:5:1可以计算出需要N为3.6kg,P为0.72kg。

然后再根据尿素和过磷酸氢二钾的分子式和浓度来计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过磷酸氢二钾量。

有机的物换算成COD表

有机的物换算成COD表

表2 工业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一些有关参数
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

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单位为g/g)。

在严格意义上也包括有机物中氮、磷、硫等元素完全氧化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当计入这些元素完全氧化的需氧量时应在数据后注明)。

理论需氧量通常用于进行需氧量的估算;用于与化学需氧量对比,以研究与检验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测定数据的可靠性;也用于与生化需氧量对比,研究水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废水生
化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cod当量计算公式

cod当量计算公式

cod当量计算公式一、COD当量概念COD当量是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与氧化剂的化学当量之间的关系。

COD是一种测定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常用指标,而COD当量则是表示单位COD所需的氧化剂的化学当量。

二、COD测定方法COD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氧化剂将水中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测定消耗的氧化剂的化学当量来测定的。

常用的COD 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法、二氧化氯法和过硫酸钠法等。

三、COD当量计算公式推导以高锰酸钾法为例,假设COD的测定结果为X mg/L,所需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浓度为C1 mol/L,体积为V1 mL,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 + 8H2SO4 + 5C2H5OH → 2MnSO4 + 8H2O + 5CO2 + K2SO4 + 5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COD当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OD当量 = X * C1 * V1 / (2 * 5 * 1000)四、COD当量计算公式应用COD当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不同氧化剂浓度和体积下的COD当量。

通过测定COD含量和氧化剂的浓度和体积,可以准确计算出COD当量,进一步评估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例如,某废水样品COD测定结果为100 mg/L,所需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1 mol/L,体积为50 mL,代入COD当量计算公式,可以得出该废水样品的COD当量为1 mmol/L。

COD当量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化设计和控制。

通过测定不同处理工艺下废水样品的COD含量和氧化剂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不同工艺条件下的COD当量,从而评估处理效果和优化操作参数。

COD当量是描述COD与氧化剂化学当量关系的指标。

通过COD 测定方法可以测定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进而计算出COD 当量。

COD当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评估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应用于优化设计和控制。

好氧区实际需氧量的计算

好氧区实际需氧量的计算

好氧区实际需氧量的计算yeren83382 发表于: 2008-1-04 16:55 来源: 水网博客——水业思想的集散地!很想了解实际需氧量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在网上也没有最后搞清楚,因为版本说的好像都不太一样。

1、-2.86NO3a'为0.5,第一项为平均转化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为0.1左右,微生物自身氧化物的需氧量kgO2/kgvssd,第三项项为被转化的NH3—N量kg/d有的还要减最后一项NO3,而有的公式又没有这一项,而且这个NO3就是进出水的NO3浓度差与水量的乘积?2、有的为R0=1.47QS-1.42V*mlvss/泥龄+4.57Q*NH4-2.86NO3还有的直接用公式1的前两项,现在要算需要鼓风机的气量最近老在想用第一个,理论需氧量。

第二个用来校核一下污泥浓度是否合理摘要: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目前我们应用的生物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塘法、厌氧生物法等,其中活性污泥法最主要的生物处理方法,大多数的活性污泥法中都要有曝气这个环节,因此曝气池的建设就显的十分重要。

现实设计中,曝气池的设计需要注意许多的问题,并且要根据有关公式和实际污水处理的要求以及水质条件来确定和计算。

关键词:曝气池设计计算活性污泥法设备选择20世纪后期,我国许多城市饱尝了供水不足和水质污染的双重苦果;21世纪初期,更多的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峻挑战。

为此,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以寻找化解水危机的“灵丹妙药”,这显然是个跨世纪的难题,因为导致水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复杂,化解水危机便成了一项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处理水污染和供水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保护现有的淡水资源,进行节水工程改建项目,将使用水的量控制在最小化,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二是加强污水处理力度,维持越来越紧缺的水资源,这就需要坚强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研究,强化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

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生化调试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生化调试通过调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组成和活动,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处理的生化调试,包括优化微生物群落、调整曝气方式、调节进水负荷、控制污泥浓度和调整pH值。

正文内容:1. 优化微生物群落1.1 增加厌氧菌数量:通过添加适量的厌氧菌,可以提高处理系统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1.2 优化好氧菌种类:选择适合处理系统的好氧菌种类,可以提高氧化效率和氮磷去除效果。

1.3 调整微生物种群比例:合理调整好氧菌和厌氧菌的比例,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 调整曝气方式2.1 优化曝气时间和频率:合理控制曝气时间和频率,可以增加氧气传递效率,提高好氧菌的活性和氧化能力。

2.2 调整曝气方式:采用合适的曝气方式,如表面曝气、喷射曝气等,可以提高曝气效果,增加氧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

3. 调节进水负荷3.1 控制进水COD浓度:合理控制进水COD浓度,可以避免过高的有机负荷对处理系统的冲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调整进水流量:根据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进水流量,避免过大或者过小的负荷对系统的影响。

4. 控制污泥浓度4.1 合理调整污泥回流比例:通过调整污泥回流比例,可以控制系统中的污泥浓度,保持适宜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2 定期污泥处理:定期对污泥进行处理,如浓缩、脱水等,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5. 调整pH值5.1 pH值的影响: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有重要影响,合理调整pH 值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降解能力。

5.2 pH值的调节方法:可以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药剂,或者采用生物调节的方法,如调整进水的碳酸酸盐平衡等,来调节系统的pH值。

总结:通过优化微生物群落、调整曝气方式、调节进水负荷、控制污泥浓度和调整pH值等生化调试措施,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COD与BOD计算公式

COD与BOD计算公式

COD与BOD计算公式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是用来衡量水体或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水体受有机污染的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COD和BOD的计算公式如下:COD计算公式:COD=(A-B)×F×8000/V其中COD为化学需氧量(mg/L)A为待测溶液使用的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消耗量(mL)B为对照溶液使用的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消耗量(mL)F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为取样体积(L)BOD计算公式:BOD = (DOi - DOf) × dilution_factor × k其中BOD为生化需氧量(mg/L)DOi为初始溶解氧浓度(mg/L)DOf为溶解氧消耗过程中的溶解氧浓度(mg/L)dilution_factor为稀释倍数k为生物降解系数(通常取为0.23)COD计算公式的推导:COD是通过测定高锰酸盐滴定液在待测溶液中的消耗量来计算的。

高锰酸盐滴定液(KMnO4)可以与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OD值表示了反应所需氧化剂的量,即有机物的含量。

在计算COD时,首先需要测定待测溶液使用的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消耗量(A),然后测定对照溶液使用的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消耗量(B)。

对照溶液是不含有机物的纯水或其他无机物溶液,用于确定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消耗量与溶液中的无机物反应产生的消耗量。

然后,使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F)来计算出COD值。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以用于标定高锰酸盐滴定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

最后,将取样体积(V)考虑进去,以得到COD的结果。

BOD计算公式的推导:BOD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解氧的降低程度来计算的。

溶解氧是水体中的氧气分子,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被有机污染物消耗掉。

BOD值表示了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即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在计算BOD时,首先需要测定初始溶解氧浓度(DOi),即在反应开始时的溶解氧浓度。

COD与BOD计算公式

COD与BOD计算公式

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化学稳定性差,易被水中生物分解。

在环境监测中,对有机耗氧污染物,一般是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有机物的总量,如COD、OC、BOD、TOD、TOC 等,前四种参数称为氧参数,TOC称为碳参数.对于单一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进行计算,以求得其理论需氧量(ThOD)或理论有机碳量(ThOC)。

各耗氧参数在数值上的关系有:ThOD>TOD>CODcr>OC>BOD5。

一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对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也可以用与其测定结果一致的库仑滴定法或各种专用仪器(COD快速测定仪1 2 3)测定。

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算出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计算公式:CODcr=(V0-V1)×c×8×1000/V二高锰酸盐指数(OC)Permanganate Index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

我国新的环境水质标准中,已把该指标改称高锰酸盐指数,而仅将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高锰酸钾法仅限于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按测定溶液的介质不同,分为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当Cl-含量高于300mg/L时,应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对于较清洁的地面水和被污染的水体中氯化物含量不高(Cl-<300mg/L)的水样,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法。

当OC超过5mg/L时,应少取水样并经稀释后再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