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095400)Master of Forestry(一)林业硕士概况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增设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成为首批招收林业硕士的院校。

林业硕士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下的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生态学等学科群,充分立足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以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适应了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与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应由本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校外导师应由来自林业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2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

1.课程设置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为22学分,学位课学分要求为1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2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1、林木种子与苗木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3、经济林培育4、竹类培育5、药用植物栽培6、能源林培育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

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11.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学习的总学分要求34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2学分(4)高级生态学3学分(5)森林培育学专题3学分(6)森林立地学3学分(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3学分2.选修课(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2学分(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2学分(3)分子生物学2学分(4)种苗学专题2学分(5)果树栽培学2学分(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2学分(7)林业生态工程学2学分(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2学分(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2学分(10)天然药物化学2学分(11)植物胚胎学2学分(12)生物技术制药2学分(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2学分(14)制药概论2学分(15)第二外国语2学分(1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17)农林经济专题2学分(18)森林培育研究法2学分(19)经济林研究法2学分(20)经济林栽培学2学分(21)竹类培育与利用2学分(22)药用植物栽培学2学分(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2学分(24)竹产业综合开发2学分(25)设施栽培学2学分(26)森林土壤学2学分(27)土壤理化分析2学分(28)文献综述2学分(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2学分(30)植物解剖学2学分(二)学位课程说明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3.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定稿)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林业经济理论研究、⾼等学校教学和林业经营管理的⾼级专门⼈才。

具体要求是:1、努⼒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及邓⼩平理论,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勤奋敬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作及科学研究⼯作的能⼒。

3、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向1、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林业经营管理;3、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根据2007年3⽉22⽇中南财经政法⼤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我校全⽇制硕⼠研究⽣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1、公共必修课第⼀外国语 6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2、专业必修课林业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 3学分⾼级西⽅经济学 2学分农业经济前沿理论 3学分林业经济计量分析 3学分⽣态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3学分3、指定选修课林业市场研究 2学分林业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 2学分林业企业会计专题 2学分林业企业投资专题 2学分林业技术经济学 2学分4、任意选修课林业企业融资专题 2学分现代林业经济学 2学分林业经营管理学 2学分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本专业的研究⽣,须补修4门本专业⼤学本科阶段的主⼲专业课程,不计学分,考试合格后⽅能撰写学位论⽂。

五、成绩考核研究⽣所修课程经过考试或考查合格后,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修满38学分以上才能申请学位论⽂答辩。

课程成绩考核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地位、作⽤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式。

六、培养⽅式研究⽣的培养实⾏导师制。

培养⼯作遵循下列原则:1、在指导⽅式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长和主导作⽤,同时,注意发挥研究⽣导师组和教研室的作⽤。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1、林木种子与苗木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3、经济林培育4、竹类培育5、药用植物栽培6、能源林培育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

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学习的总学分要求34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2学分(4)高级生态学3学分(5)森林培育学专题3学分(6)森林立地学3学分(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3学分2.选修课(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2学分(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2学分(3)分子生物学2学分(4)种苗学专题2学分(5)果树栽培学2学分(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2学分(7)林业生态工程学2学分(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2学分(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2学分(10)天然药物化学2学分(11)植物胚胎学2学分(12)生物技术制药2学分(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2学分(14)制药概论2学分(15)第二外国语2学分(1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17)农林经济专题2学分(18)森林培育研究法2学分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经济林研究法2学分(20)经济林栽培学2学分(21)竹类培育与利用2学分(22)药用植物栽培学2学分(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2学分(24)竹产业综合开发2学分(25)设施栽培学2学分(26)森林土壤学2学分(27)土壤理化分析2学分(28)文献综述2学分(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2学分(30)植物解剖学2学分(二)学位课程说明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3.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经济林学科硕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林学科硕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林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Z3)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经济林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就,具有本学科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经济林生物技术与良种选育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经济林育种群体的构建,建立系统和健全的育种基地;经济树种的常规育种,含无性系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等技术;重要经济树种cDNA 文库和EST文库的构建及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检测,经济树种再生体系的建立,重要经济树种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2、经济林资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主要经济树种的生殖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目标产物合成等主要有机产物的生物代谢过程和调控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树种良种壮苗新技术,重点是建立经济树种无性系育苗新技术体系;优良品种的科学配置技术,主要解决自交不亲和经济树种的不同S基因型的品种配置和花期相遇品种配置问题;经济林栽培的树体管理技术、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技术;经济林栽培的花果调控技术;经济林无公害栽培技术。

3、经济林资源产品加工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资源食品工程技术及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食用经济林资源加工与利用;经济林资源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森林经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育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优良、学业优秀、体魄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经理学科高级人才。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至少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准确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科基础理论坚实、宽广,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现状及前沿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专门知识;具有独立科研,攀登学科高峰,开辟新领域并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森林可持续发展3.城乡规划管理4.资源保护与游憩5.生态旅游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根据森林经理学科的特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一般不超过一年,科研和论文2年以上。

四、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1.公共必修课:4门6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由学科或导师负责指定文献和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3学分2.专业理论课:2门6学分高级生态学专题…………………………………3学分森林经理学专题…………………………3学分3.选修课: 4-8学分4.学术活动…………………5学分(二)课程设置(三)课程说明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302)一、培养目标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内较全面和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 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林业经济与政策本方向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以及政策分析工具, 系统地研究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和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林业经营管理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核算、林产品市场、林业投资与信贷、林业税收制度、林业政策、林业法律制度、林业宏观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等, 为中国林业管理部门和各类林业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2、林业管理工程本方向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 从整体的视角对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分析,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工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相结合, 为各类复杂的林业问题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有: 林业系统的运作机理研究, 林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预测、决策、优化和仿真, 林业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研究, 以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3、林产品贸易本方向运用流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林产品的产品特性及其贸易特点, 着重研究现代林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问题, 使得林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以解决林产品贸易中的政策规划和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问题。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20302)一、培养目标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内较全面和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林业经济与政策本方向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分析工具,系统地研究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和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林业经营管理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核算、林产品市场、林业投资与信贷、林业税收制度、林业政策、林业法律制度、林业宏观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等,为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和各类林业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2、林业管理工程本方向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从整体的视角对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工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相结合,为各类复杂的林业问题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有:林业系统的运作机理研究,林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预测、决策、优化和仿真,林业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研究,以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3、林产品贸易本方向运用流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林产品的产品特性及其贸易特点,着重研究现代林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林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解决林产品贸易中的政策规划和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自读p132
•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种 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不 停种类的植物,对气候、土壤等条 件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炎热多雨 的南方和冰天雪地的北方,在高山 和平原,植物的种类差别很大。
植被(vegetation):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的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 若不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世界上最后的一个人
(6)、荒漠:
荒漠分布区雨 水奇缺,空气干 燥,冷热变化剧 烈,植被稀疏, 种类平乏,耐旱 性强。如:西北 部,占国土的 1/5。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自读p134三段
森林覆盖率低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圭亚
芬兰
日本
美国
中国
森林覆盖率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更少,只 有0.128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1)、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 多雨,植物种 类丰富,叶片 终年常绿,四 季均有植物开 花。如:西双 版纳。
(2)、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湿 润,冬季干燥 寒冷,四季分 明植物为常绿 阔叶乔木。如: 长江流域。
森林砍伐严重
过度砍伐让小鸟无家可归
草原沙漠化
过度放牧使草场变成沙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p134-135
目前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所 幸的是,这一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 科学化管理,力求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 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落叶阔叶林:
一年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植 物为落叶阔叶 树为主。如: 华北。
(4)、针叶林:
夏季温暖,冬季严寒,植物主要由杉、松针叶树为 主,如:大兴安岭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
(5)、草原区:
气候条件较差,雨量 稀少,年平均温度在 0度以下,植物大多 是适应半干旱条件的 草本植物。如:松辽 平原、内蒙古高原和 黄土高原。
Hale Waihona Puke 不同地区,植物的种类差别很大, 其主要原因是( A )
A.气候、土壤条件不同 B.昼夜温差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土壤和水不同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 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 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D )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建造防风 治沙的“绿色长城”,我国还开展了广泛 而持续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将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阻止沙漠的入侵
郁郁葱葱的防风林



以松、杉等树为主的植被类型是 ( C)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我国的植被中占主体的是( C ) A.草原 B.荒漠 C.森林 D.沙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