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同步练习:6.16 墨池记(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616《墨池记》随堂练习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616《墨池记》随堂练习

第16课墨池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遗风余思..:⑤尝极.东方:⑥学固.岂可以少哉:⑦推.王君之心:⑧被.于来世者如何哉:答案①真。

②勉强。

③达到。

④流传下来的思想。

⑤穷尽。

⑥本,原来。

⑦推究,推求。

⑧影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就是()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答案 D解析前面三项都理解为“……的样子”,D项理解为“但就是”。

3、下列句子全都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就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答案 D4、下列各项中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就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就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就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答案 B解析“因仕途坎坷”理解错误。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测试题 2019.9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拜谒屈原祠杜鸿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

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返钵的意味。

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阴深处。

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留的大字。

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剔尽了芜杂的尘世之嚣。

走到祠的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

每向他迈进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

在那群雄诸侯割据的年代,依我之心,本可以做一位回到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磐钟。

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非常不可逆转。

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

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

汨罗无辜,江山不幸。

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

楚天之大,大得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

倒是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汨罗河,成了伟人的归宿。

屈原别无选择。

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惟一的结果。

屈原是一种入世的、积极的人生。

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子的另一种结果。

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

他们没有任何其它出路。

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绝对。

这就决定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

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于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

他之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

百姓也是明镜。

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渔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禁忌与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抚慰。

那些安魂的手指曲,一直漫长了几千年。

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只是抚慰了已经来到屈原面前。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简教附同步练习语文版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简教附同步练习语文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简教附同步练习专题三杂记墨池记曾巩编写: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二、资料链接(一)作者简介(1)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第。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

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文章简析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

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

学习不能依赖天赋,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曾巩这里的学习,并非单指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道德的提高和深造。

(三)结构思路第一部分(1-2节):首先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旨大,发人深省。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同步练习:4.12 留侯论(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同步练习:4.12 留侯论(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不时之须答案 C解析A项“见”通“现”。

B项“卒”通“猝”。

D项“须”通“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答案 D解析特:只。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答案 B解析A项古义:怀有的抱负。

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C项古义:富贵人家;女儿。

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D项古义:值得爱惜。

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

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心中埋藏着复仇之心,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

所以说:“这个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呢?答案 A解析应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快心于一次袭击中。

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一)+原+毁+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 原毁(时间:40分钟分值:58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病:缺陷,过错B.其责人也详.详:详尽,全面C.其待己也廉.廉:廉洁D.一艺易能.也能:学会,掌握解析:选C C项,廉: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其责己也重以.周(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4)今之.君子则不然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解析:选D第一个“以”是连词,表并列,“并且”;第二个“以”是连词,表修饰。

两个“之”都是助词,第一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其所.以.为舜者B.是足为艺人..矣C.虽然..,明是非..,为是者有本有原D.别嫌疑解析:选D A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B项,“艺人”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C 项,“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D项,“嫌疑”古今意义相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己未有善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C.而望名誉之光D.立功名于天下解析:选D A项,“善”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外”“内”均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光”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

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

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墨池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墨池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墨池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就是_____时______家。

有关她的成语就是:________: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

后人称其为_______,南宋理宗时追谥_______.她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_______之一。

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解释句中加点字。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况欲深造道德者邪()(3)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4)于楹间以揭之(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4、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就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2)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4)遗风余思()(5)尝极东方()(6)学固岂可以少哉()(7)推王君之心()(8)被于来世者如何哉()7、给重点字注音。

洼然洼______ 王羲之羲______荀伯子荀______ 徜______徉______肆______恣______楹间楹______8、翻译句子1)、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理解默写课文原句。

墨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墨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墨池记》阅读材料临...《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

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墨池记》阅读材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未有能及者。

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阅读题题目一、这文段选自朝曾巩的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之一。

二、解释加点的字: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2、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3、羲之之书晚乃善( )4、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5、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6、然后未有能及者( )7、以勉其学者邪( )8、岂其学不如彼邪( )三、翻译: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620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620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风靡/所向披靡抢购/呼天抢地鲜见/鲜廉寡耻B.发难/难兄难弟曲折/曲意逢迎记载/载歌载舞C.惊骇/言简意赅裨益/稗官野史渎职/将功赎罪D.剽悍/膘肥体壮悭吝/铿锵玫瑰馈赠/振聋发聩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桑斑斓陈词烂调通货膨胀B.肄业振撼鬼鬼崇崇病入膏肓C.慈祥寒喧脍炙人口穿流不息D.烦躁赝品为虎作伥殚精竭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陕西警方已经以刑事侦查的手段介入了久拖不决的“周老虎”真假案,华南虎照真假之谜有望在近期水落石出。

B.中国古典山水诗平淡而隽永,读者透过优雅的意象想像其中的画面和情景,就能领悟意境的含英咀华和美妙深远。

C.文明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也是文明的,在别人危急之时,纵然不相识也应该落井下石,主动地伸出援手帮助一把。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驾驶私家车出行,然而在堵车时,一队队的车辆熙熙攘攘,只能原地静静等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本:推究B.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恨:痛恨C.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嫌:疑忌,猜忌D.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苏轼《方山子传》)稍:逐渐,渐渐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③云虽欲独食,义不忍②险以远,则至者少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7,下列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采用有限视角叙事,给人一种亲历感,借助侦察兵“我”的眼睛,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表现了老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孤苦伤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墨池记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③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遗风余思..:⑤尝极.东方:⑥学固.岂可以少哉:⑦推.王君之心:⑧被.于来世者如何哉:答案①真。

②勉强。

③达到。

④流传下来的思想。

⑤穷尽。

⑥本,原来。

⑦推究,推求。

⑧影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有地隐然.而高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C.信然.邪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答案 D解析前面三项都理解为“……的样子”,D项理解为“但是”。

3.下列句子全都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A.①②⑤⑥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⑤答案 D4.下列各项中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答案 B解析“因仕途坎坷”理解错误。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5.下列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吾善.刀而藏之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好”。

A项为“亲善,友好”。

B项为“擅长”。

C项为“揩拭”。

6.结合上下文,对“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是说,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B.这是写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C.这是写王羲之效法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D.“临池”这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指练习写字。

答案 B解析是写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7.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后世不如他,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吗?B.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他的,难道所下的功夫不如他吗?C.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他,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他呢?D.然而后世没有能赶上他,怎能是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他呢?答案 B8.以下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的,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式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 D解析“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错。

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水边 B .云烟之相滋.滋:滋扰 C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 .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 答案 B解析 滋:滋生蔓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C解析 C 项中“乎”都是作介词,相当于“于”。

A 项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 项兼词,相当于“于此”;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D 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 .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擅长议论的特点。

C .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 .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答案 C解析 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译文:(3)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译文:(4)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答案(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3)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译为“这是欧阳公借醒心亭寄托他的情感”也算正确。

)(4)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

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的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他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四、随堂练笔13.以“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