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BC
例题分析
例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
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
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
示,由图可以知( BD )
A.该核发生的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β衰变
2、碳14测年技术,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的同位素, 能够自发的进行β 衰变,变成氮。
课堂总结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我们把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 核的衰变(decay).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式 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 都不受影响。
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元素的化学性质 决定 原子核外的电子
射线 来源 原子核
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 天然放射现象 开始的。
四.衰变快慢----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 的时间,叫做这种元 素的半衰期.
ab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巩固练习:
1、下面的事实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的是 D
A、粒子散射实验 B、氢光谱实验
C、X光的发现
D、天然放射现象
2、完成下面的核反应方程式
226 88
R
a28262R
n
4 2
He
214 82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鲁科35鲁科高二35物理

第三十页,共五十页。
[解析] 21803Bi 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X,由于质量数不变,所以只 发生了一次 β 衰变,核电荷数增加 1 即 a=83+1=84,①是 β 衰变.21803Bi 经一次衰变变成81bTi,由于核电荷数减少 2,所以只 发生了一次 α 衰变,质量数减少 4,即 b=210-4=206,②是 α 衰变,故 A、C 项均错误,B 项正确;20861Ti 变成20862Pb,质 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 1,所以只能经过一次 β 衰变,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第十六页,共五十页。
将 α、β、γ 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如图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 求解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α 粒子、β 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求半径再比较.
(2)α 粒子、β 粒子在电场中做平抛运动,求偏向位移再比较. 12/9/2021
12/9/2021
第十九页,共五十页。
对某一确定的 x 值,α、β 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为 yyαβ=qqαβ·mmβα·vv22βα
1 =21×1 8440×((00.9.19cc))22≈318. 由此可见③错误,④正确.
[答案] B
12/9/2021
第二十页,共五十页。
求解此类题目要熟知以下两点 (1)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2)正、负电荷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及解题方法.
速度
0.1c
0.9c
c
在电场或磁场
与 α 射线反向
偏转
不偏转
中
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 较强穿透几毫 最强穿透几厘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5章 原子核与核能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物理观念)
2.了解半衰期的概念,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能利用半衰期进行简单的计
算。(物理观念)
3.知道两种衰变的性质,能运用衰变规律写出衰变方程。(物理观念)
4.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和防护。(科学态度与责任)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而杜撰
出不符合实际的生成物来书写核反应方程。
质量数守恒,质量有亏损
(3)核反应中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总
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核能。
(4)当放射性物质发生连续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
11
11
用 6 C 作示踪原子,其半衰期仅有 20 min。6 C 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
14
速质子轰击 7 N 获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4
11
14
11
A.用高速质子轰击 7 N,生成 6 C 的同时释放出中子
B.用高速质子轰击 7 N,生成 6 C 的同时释放出 α 粒子
11
11
C.1 g 的 6 C 经 40 min 后,剩余 6 C 的质量为 0.2 g
2
g,故 C 错误;半衰期与元素所
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因此其半衰期不可能变化,故 D 错误。
针对训练2
(2021广东卷)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26。铝26
的半衰期为72万年,其衰变方程为
是( C )
A.Y是氦核
26
Al
13
B.Y是质子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5章 原子和原子核2 第1课时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1课时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α衰变和β衰变,能运用衰变规律写出衰变方程.2.知道半衰期的概念和半衰期的统计意义,能利用半衰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2.衰变类型(1)α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238 92U的α衰变方程:238 92U→234 90Th+42He.(2)β衰变:Th的β衰变方程: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进行β 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23490234Th→234 91Pa+0-1e.903.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二、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2.特点(1)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差别非常大.(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3.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原子核在衰变时,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变.(×)(2)β衰变是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3)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4)某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β粒子后,原子核的中子数少1,原子序数少1.(×)(5)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一、原子核的衰变导学探究如图1为α衰变、β衰变示意图.图1(1)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如何变化?(2)当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相对原来的原子核变化了多少?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答案(1)α衰变时,质子数减少2,中子数减少2.(2)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知识深化原子核衰变的理解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A Z X→A-4Z-2Y+42He A Z X→ A Z+1Y+0-1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211H+210n→42He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10n→11H+0-1e典型方程238 92U→234 90Th+42He234 90Th→234 91Pa+0-1e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命题角度1衰变规律的理解(多选)(2020·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放射性元素238 92U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210 83Bi,而210 83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b 81Tl,210a X和b 81Tl最后都变成206 82Pb,衰变路径如图2所示.则()图2A.a=82,b=211B.210 83Bi→210a X是α衰变,210 83Bi→b 81Tl是β衰变C.210a X→206 82Pb是α衰变,b 81Tl→206 82Pb是β衰变D.b 81Tl经过一次β衰变变成206 82Pb答案CD解析21083Bi经过一次衰变变成210a X,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为β衰变,即210 83Bi→210a X+0-1e,解得a=84;210 83Bi经过一次衰变变成b 81Ti,核电荷数少2,为α衰变,即210 83Bi→b81Tl+42He,解得b=206,故A、B错误.结合A、B可知21084X→20682Pb+42He,是α衰变;206 81Tl→206 82Pb+0-1e,是β衰变,故C、D正确.命题角度2衰变次数的计算(2021·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高二期中)由于放射性元素237 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 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 83Bi,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209 83Bi的原子核比237 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209 83Bi的原子核比237 93Np的原子核少8个中子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答案 C解析209 83Bi的原子核有209-83=126个中子;237 93Np的原子核有237-93=144个中子,则209Bi的原子核比237 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选项A、B错误;由237-209=4x,93-2x+y 83=83可得x=7,y=4,即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选项C正确,D 错误.1.衰变方程的书写:衰变方程用“→”,而不用“=”表示,因为衰变方程表示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而不是原子的变化.2.衰变次数的判断技巧(1)方法:设放射性元素A Z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衰变方程为:AZX→A′Z′Y+n42He+m0-1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2)技巧: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二、半衰期导学探究如图3为始祖鸟的化石,美国科学家维拉·黎比运用了半衰期的原理发明“碳-14计年法”,并因此荣获了1960年的诺贝尔奖.利用“碳-14计年法”可以估算出始祖鸟的年龄.图3(1)为什么能够运用半衰期来计算始祖鸟的年龄?(2)若有10个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则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能够运用它来计算始祖鸟的年龄是因为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半衰期描述的是大量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量原子核的衰变.知识深化对半衰期规律的理解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规律N余=N原12tτ⎛⎫⎪⎝⎭,m余=m原12tτ⎛⎫⎪⎝⎭式中N原、m原分别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m余分别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影响因素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外部条件、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规律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行为作出的统计结果,可以对大量原子核衰变行为进行预测,而单个特定原子核的衰变行为不可预测(2020·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放射性元素都有半衰期,其半衰期的长短与元素的质量有关B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有半数核子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D .放射性元素在高温和高压下,半衰期变短,在与其他物质组成化合物时半衰期要变长 答案 B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A 、D 错误;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有半数核子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故B 正确;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其中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剩下一半,但衰变后的产物仍然存在于矿山中,所以它的总质量要大于原来的一半,故C 错误.(2021·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高二模拟)一块铀矿石中含238 92U 的质量为m ,铀衰变后生成铅206 82Pb ,23892U 的半衰期为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238 92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 .加热该铀矿石能使铀核衰变速度变快C .经过2T 时间后该矿石中238 92U 的质量还剩m 4D .400个238 92U 原子核经半衰期T 后还剩余200个 答案 C解析 一个238 92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中子个数为238-92=146个,故A 错误;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与环境的温度无关,故B 错误;总质量m 、衰变后238 92U 的质量m 1、衰变时间、半衰期之间关系为m 1=m (12)n ,n 为半衰期次数,经过2T 剩余238 92U 为m 1=m (12)2=14m ,故C 正确;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适用,故D 错误.1.(衰变规律)放射性同位素钍232 90Th 经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氡220 86Rn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2B .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1个C .放射性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86Rn 原子核的中子数少4个 D .钍232 90Th 衰变成氡220 86Rn 一共经过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 答案 B解析 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的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故A 错误;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增加1个,故B 正确;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为90,则中子数为142,氡22086Rn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20,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134,可知放射性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 86Rn原子核的中子数多8个,故C 错误;钍232 90Th 衰变成氡22086Rn ,可知质量数减少12个,电荷数减少4个,因为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个,质量数减少4个,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个,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D 错误.2.(衰变次数)(2021·河北邯郸市高二期中)原子核238 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 A .8、10、22 B .10、22、8 C .22、8、10 D .8、22、10答案 A解析 α衰变的次数x α=238-2064=8,β衰变的次数x β=2x α-(Z 1-Z 2)=6,质子数减少了y H =2x α-x β=2×8-6=10,中子数减少了y n =2x α+x β=22,故选A. 3.(半衰期的理解)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快B .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随着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的减少,元素半衰期也变长C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D .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让该元素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均可减小衰变速度 答案 A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放射性元素衰变速度的快慢,半衰期越短,则衰变越快;某种元素的半衰期长短由其本身因素决定,与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故A 正确,B 、C 、D 错误.4.(半衰期公式的应用)(2020·平顶山市第一中学高二开学考试)一质量为M 的矿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钚,其中钚238的质量为m ,已知钚的半衰期为88年,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过176年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钚 B .经过176年后,有14m 钚元素发生了衰变C .经过88年后该矿石的质量为M -12mD .经过264年后,钚元素的质量还剩18m答案 D解析 半衰期的公式为m 余=m 原112.τ⎛⎫⎪⎝⎭半衰期表示有一半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经过176年后,也就是2个半衰期,则还剩14m 的原子核没有发生衰变,故A 、B 错误;经过88年后,12m 的钚衰变为另一种元素,但衰变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物质仍然留在矿石中,故C 错误;经过264年后,也就是3个半衰期,钚元素的质量还剩18m ,故D 正确.考点一 原子核的衰变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 A .质子数减少1,中子数不变 B .质子数增加1,中子数不变 C .质子数增加1,中子数减少1 D .质子数减少1,中子数增加1 答案 C解析 β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A 、B 、D 错误,C 正确.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α粒子带正电,α射线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B .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粒子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 .γ射线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原子核发光产生的D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答案 AD解析 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氦核发射出来,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然后释放出电子,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所以这三种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A 、D 正确. 3.(多选)有些建材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α、β、γ射线,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质量数减少2B .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核内中子数减少1C .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答案BD解析α衰变是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中辐射出来,所以发生α衰变时,核内质量数减少4,选项A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发生β衰变时,核内中子数减少1,核子数不变,β射线是原子核内发射的电子流,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由三种射线性质可得,选项D正确.4.下列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 53I)β衰变的方程是()A.131 53I→127 51Sb+42HeB.131 53I→131 54Xe+0-1eC.131 53I→130 53I+10nD.131 53I→130 52Te+11H答案 B解析β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释放一个β粒子(即电子)产生新核的过程,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结合选项分析可知,选项B正确.5.(2020·临沂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多次α、β衰变,其衰变方程为232Th→220 86Rn+xα+yβ,其中()90A.x=1,y=3 B.x=2,y=3C.x=3,y=1 D.x=3,y=2答案 D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4x+220=232,2x-y+86=90,解得x=3,y=2,选D. 考点二半衰期6.(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相对原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该元素原子核的总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答案BD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作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为一种新的原子核,原来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数不断减少,当原来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个数减半时,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总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D正确.7.(2021·浙江绍兴市高二期末)某原子研究实验室发生放射性同位素泄漏事故.已知该元素的半衰期为3天,总放射量为人体最大允许量的8倍,则研究人员至少需等待几天后才能进入该实验室()A.3天B.6天C.9天D.12天答案 C解析 设放射性同位素的总量为N ,则人体最大允许量为N8,半衰期为T =3天,由半衰期公式可知 N 余=12tTN ⎛⎫⎪⎝⎭故当N 余=N 8时,可得tT =3故有t =3T =9天即研究人员至少需等待9天后才能进入该实验室. 故选C.8.(多选)活体生物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14C含量大致不变,死后停止呼吸,体内的14C含量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通过测定古木的14C 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14C 衰变为14N的半衰期约为5 730年,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约为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古木的死亡时间约为5 730年B .14C 与14N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14C 衰变为14N 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D .升高古木样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将加速14C 的衰变 答案 AC解析 设原来14C 的质量为M 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 ,则有M =M 0(12)n ,其中n 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12,故n =1,所以死亡时间为5 730年,故A 正确;14C的中子数是8个,14N 的中子数是7个,故B 错误;14C 衰变为14N 的过程中质量数没有变化,而核电荷数增加1,是14C 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放出β射线,故C 正确;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故D 错误.9.(多选)钍234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 91Pa ,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 90Th →234 91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为质子 B .X 为电子C .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D .1 g 钍234 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312 5 g 答案 BC解析 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钍核衰变过程中放出了一个电子,即X 为电子,故A 错误,B 正确;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钍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故C 正确;钍的半衰期为24天,经过120天即经过5个半衰期,故1 g 钍234 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031 25 g ,故D 错误.10.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能转换为电能,将某种放射性元素制成“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简称同位素电池),带到火星上去工作,已知火星上的温度、压强等环境因素与地球有很大差别.该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 年,经过2T 年,质量为m 的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不变 0.25m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则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不变.经过2T 年,质量为m 的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的质量为m 余=m (12)2=14m =0.25m .11.(2021·辽宁高二期中)核电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它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地放出具有热能的射线,把热能转变为电能而制造成的.核电池已成功地用作航天器的电源、心脏起搏器电源和一些特殊军事用途.已知“嫦娥四号”上有一块备用的核燃料电池,核燃料为238 94Pu ,其半衰期为88年,238 94Pu 的衰变方程为238 94Pu →234 m X +n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8 94Pu 核比X 核多4个中子 B .该元素衰变的速度随所处环境的压强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 .任意一个238 94Pu 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都是88年D .该衰变的类型为α衰变,其实质是原子核内部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 答案 D解析 由衰变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m =92,n =4,故238 94Pu 中子数为238-94=144,X 中子数为234-92=142,238 94Pu 核比X 核多2个中子,A 错误;由衰变的快慢性质知,它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温度、压强、速度、受力和化学状态无关,B 错误;衰变规律是统计规律,只适用于大量原子核,对少数的原子核不适用,不能由半衰期推算任意一个238 94Pu 的衰变时间,C 错误;是发生了α衰变,即42Y 为42He ,α粒子从原子核中射出,D 正确.12.(多选)(2021·山东滨州市高二期中)如图1所示,P 为匀强磁场中一点,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静止在P 点,该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放出一个氦核(42He)和一个新核,它们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其轨迹均为圆弧,半径之比为45∶1,重力、阻力和氦核与新核间的库仑力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0B .可能的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C .氦核和新核动量比是1∶45D .衰变前核的质量数等于衰变后氦核和新核的总质量数答案 BD解析 放出氦核(42He)和新核的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m 氦v 氦=m 新v 新,所以氦核和新核动量比是1∶1,则C 错误;由于放出的氦核(42He)和新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Bq v =m v 2R ,解得R =m v Bq,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与它们所带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q 氦∶q 新=1∶45,则新核所带的电荷数为90,由于核反应过程电荷数、质量数守恒,则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是92,所以可能的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 ,所以A错误,B 、D 正确.13.(多选)(2020·修水县第五中学高二月考)如图2甲所示,国际原子能机构2007年2月15日公布了核辐射警示新标志,新标志为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核辐射会向外释放3种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现有甲、乙两个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其中一个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另一个核放出一个β粒子,得出图乙所示的4条径迹,则( )图2A .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B .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C .a 为α粒子的径迹,d 为β粒子的径迹D .b 为α粒子的径迹,c 为β粒子的径迹答案 BD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分析,磁场的方向无论是垂直纸面向里还是垂直纸面向外,在匀强磁场中的轨迹形状一样,A 错误;衰变过程满足动量守恒,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难分析,若轨迹为外切圆,则为α衰变,所以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B 正确;由于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初状态总动量为零,所以末状态两粒子动量大小相等,又由R =m v qB知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所以b 为α粒子的径迹,c 为β粒子的径迹,C 错误,D 正确.14.天然放射性铀(238 92U)发生衰变后产生钍(234 90Th)和另一个原子核.(1)请写出衰变方程;(2)若衰变前铀(238 92U)核的速度为v ,衰变产生的钍(234 90Th)核的速度为v 2,且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试估算产生的另一种新核的速度.答案 (1)238 92U →234 90Th +42He (2)1214v ,方向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1)由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可得其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2)由(1)知新核为氦核,设氦核的速度为v ′,一个核子的质量为m ,则氦核的质量为4m 、铀核的质量为238m 、钍核的质量为234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38m v =234m ·v 2+4m v ′, 解得v ′=1214v ,方向与铀核速度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课件第3章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知
识
点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重点)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重点、 难点) 3.知道原子核的衰变和衰变规律.(重点) 4.知道什么是半衰期.(重点)
知识脉络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及放射线的本质
[先填空]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 射线 的现象. (2)放射性:物质放出 射线 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3)放射性元素:具有 放射性 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 贝可勒尔 发现了天然放 射现象.
E.衰变过程中共有4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解析】
209 83
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
237 93
Np的中子数为237-93=144,
209 83
Bi的原子核比
237 93
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错、B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α衰
变的次数为
237-209 4
=7次,β衰变的次数是2×7-(93-83)=4次,C对、D错,
N=12 N0,
即0.25N0=12 N0,故5 7t30=2,t=11 460年. 【答案】 (1)164C―→-01e+174N
(2)11 460年
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1)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质量数减少4. (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2.利用半衰期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其次要 知道公式建立的是剩余核的质量与总质量间的关系.
【原创】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课件

• A.甲是α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β射线
• B.甲是β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α射线
• C.甲是γ射线,乙是α射线,丙是β射线
• D.甲是α射线,乙是β射线,丙是γ射线
• 解析:选B.γ射线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偏转, β射线带负电,α射线带正电,由左手定则可 判断出甲为β射线,乙为γ射线,丙为α射线, 所以B选项正确.
贝克勒尔(法国)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898 年,居里夫妇从铀矿石提炼出两种前所 未发现的元素,他们将这两种新元素分 别定名 为铀和镭。为了亲身体验镭的 生理效应,他们多次被辐射所伤。
1903 年,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一起因发现 放射性而获得诺 贝尔物理学奖。 1911 年,居里夫人在化学的研究亦使她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1年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国科学院举行了一次重要学术讨论会,在伦琴发明的 直接感召下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当中有一位是 安托万·亨利·贝克勒尔。贝克勒尔虽然是有意在 做X射线的研究, 但是却偶然发现了甚至更为重要的放射现象 贝克勒尔选择氧化铀作为主攻对象,他精心设计 了研究方案,用一张黑纸包好一张感光底片,在 底片上放置两小块铀盐和钾盐的混合物。在其中 一块和底片之间放了一枚银元,然后把这些东西 放在阳光下放置几小时,让底片略微有些感光, 虽不太清晰,但还可以分解银元的影象。可是凑 巧碰上连阴雨,他只好把实验的东西原封不动地 锁进抽屉。5天后,天放晴,继续中断的试验。他 是个细心过人的人,在试验前他重新检查一遍实 验品。使他吃惊的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底 片上竟然出现明显的感光现象。这说明铀本身在 发光!第二天他在科学院的学术报告上公布这一新 发现。他又用验电器对这种射线进行了定量研究 ,终于揭示了放射性的奥妙。
5.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教案-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案第5章原子核与核能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学目标】1、知道衰变的概念及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教学过程】一、原子核的衰变研究表明,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
1.概念:原子核由于放射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α衰变和β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作α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作β衰变。
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而产生的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3.核衰变方程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时,放出的是α射线还是β射线,要通过实验观察来确定,而衰变过程可用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
如,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新核钍234核,这种衰变叫α衰变,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又如:钍234核具有放射性,它放射出一个β粒子,变成新核鏷234,这种衰变叫β衰变。
这个过程可用下面的核反应方程表示出来:说明:1、写核反应方程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α衰变方程和β衰变方程书写通式:3、β衰变发射出来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后,把产生的电子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二、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一)放射性元素衰变有一个重要规律: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对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来说是一定的,这个时间叫半衰期。
1.概念: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如,氡222经过α衰变变为钋218,如果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剩余氡的数量就会发现,大约每经过3.8天,就有一半的氡发生了衰变。
2.公式其中N0为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样品总数目,N为经时间t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目,τ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性必修第三册教案: 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_教案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目标】1.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2.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3.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4.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
5.了解核辐射与防护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点石成金的传说,或者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学生讨论非常活跃,孙悟空,八仙,神仙,魔术,街头骗局。
点评:通过这样新颖的课题引入,给学生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挑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热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讲的都很好,但都是假的。
孙悟空,八仙,神仙:人物不存在。
魔术,街头骗局:就是假的。
点评:对于学生来讲要使其相信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更加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为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师:那有没有真的(科学的)能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呢?学生愕然。
点评:进一步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教师:有(大声,肯定地回答)学生惊讶,议论纷纷。
点评:再一次吊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胃口。
通过这样四次吊胃口,新课的成功将是必然。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点评:及时推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原子核的衰变教师: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学生豁然开朗:科学、真实的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原来就是原子核的衰变。
点评:及时给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并不会索然无味,相反会对原子核的衰变这一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
那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学生定有这样的想法: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那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点评:这里一下子会出现了“α衰变”,“衰变方程式”两个新名词,教师要耐心的讲解,学生有插嘴的,如果正确要及时肯定并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教案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新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放射现象的实质是原子核的衰变;
(4)知道两种衰变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5)理解半衰期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熟练运用核衰变的规律写出核的衰变方程式;
(2)能够利用半衰期来进行简单计算(课后自学)。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及半衰期描述的对象。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原子核。
本章主要介绍了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核物理研究的是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是微观世界的现象。
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那原子核内部又是什么结构呢?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呢?它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原子核呢?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二)进行新课
1、天然放射现象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adioactivity)。
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
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2、射线到底是什么
那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把放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
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如图所示:(投影)
思考与讨论: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②如果射线,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的话,根据图判断,他们分别带什么电荷。
③如果不用磁场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①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力是洛伦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
②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射线都是正电荷,射线是负电荷。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如图:
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那么这些射线还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填写表格。
看书总结。
小结:
①实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
不管该元素是以单
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升高它的温度,它都具有放射性。
②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很高,都来自于原子核内部,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原子核蕴藏有巨大的核能,原子核内也有其复杂的结构。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B.红外线的波长比X 射线的波长长
3、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放出或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2)衰变
铀238核放出一个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
那这种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23892U23490Th+42He (3)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
第一、质量数守恒
第二、核电荷数守恒
衰变规律:AZXA-4Z-2Y+42He
(4)衰变
钍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粒子而变成
23491Pa(镤),那它进行的是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粒子用0-1e表示。
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23490Th23491Pa+0-1e
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核电荷数应加1
衰变规律:AZXAZ+1Y+0-1e
提问:衰变如果按衰变方程式的规律来写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并不象衰变那样容易理解,因为核电荷数要增加,学生会问为什么会增加?哪来的电子?
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同时要产生一个电子:10n11H+0-1e 这个电子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衰变。
可以看出新核少了一个中子,却增加了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
(5)射线
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衰变和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通常是伴随射线和射线而产生。
射线的本质是能量。
理解射线的本质,不能单独发生。
4、半衰期
提问:阅读教材半衰期部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有什么规律?用什么物理量描述?这种描述的对象是谁?
氡的衰变图的投影:
m/m0=(1/2)n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1)氡每隔3.8天质量就减少一半。
(2)用半衰期来表示。
(3)大量的氡核。
总结: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
例如:物理上的概率问题
(抛硬币)将1万枚硬币抛在地上,那正反两面的个数大概为5000对5000,但就某个硬币来看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统计规律的对象仅仅对大量事实适用,对个别不适用。
元素的半衰期反映的是原子核内部的性质,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简单介绍:
镭226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
铀238钍234的半衰期为4.5亿年
说明:一种元素的半衰期与这种元素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者加压,增温均不会改变。
教师给出课堂巩固练习题
例1:配平下列衰变方程
23492U23090Th+( 42He )
23490U23491Pa+( 0-1e )
例2:钍232(23290Th)经过________次衰变和________次衰变,最后成为铅208(20882Pb)
分析:因为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衰变次数入手:
衰变次数= =6
每经过1次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钍核经过6次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衰变次数:
衰变次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