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机构认知试验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及各种零件,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及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1.机构认知(一) 机器的认识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 平面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三) 凸轮机构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 齿轮机构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五) 周转轮系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六) 其他常用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机械零件认知(一)螺纹联接螺纹联接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等。
(二)键、花键及销联接1.键联接:键是标准零件,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
机构认知实验报告处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构模型,深入了解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
通过实验,提高对理论力学中机构理论的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包括各类机器、机构模型陈列柜(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1. 机构组成: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三部分组成。
固定不动的构件为机架,运动规律给定的构件为原动件,原动件由电动机驱动做等速运动,其余的活动构件则为从动件。
2. 基本机构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组成,可实现多种运动转换。
- 凸轮机构:利用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来实现特定运动。
- 齿轮机构:通过齿轮的啮合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
-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实现周期性停歇和间歇运动。
3. 实验内容:- 观察不同机构模型的运动过程,分析其工作原理。
- 分析机构的特点、功能及应用。
- 结合实验现象,总结机构理论的基本规律。
四、实验过程1. 观察平面连杆机构:通过观察曲柄连杆机构、摇杆机构等模型,分析其运动规律,总结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2. 观察凸轮机构:通过观察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分析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总结凸轮机构的特点。
3. 观察齿轮机构:通过观察齿轮啮合过程,分析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总结齿轮机构的特点。
4. 观察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通过观察间歇机构、摆线机构等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总结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可实现多种运动转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
在机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2.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可实现特定运动,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制造等优点。
在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齿轮机构:齿轮机构可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具有传动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在各类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可实现周期性停歇和间歇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
(完整word版)《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
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四、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柜机构的组成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1 鄂式破碎机、飞剪;2 惯性筛;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4 鹤式起重机;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第7柜轮系的类型根据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是否变动分: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第8柜轮系的功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第9柜间歇运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外槽轮机构、内槽轮机构、球面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机构认知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机械设计水平,掌握机构的基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类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加深对机构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各类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2.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机械设计水平。
三、实验原理机构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通过运动传递和转换能量,实现特定的运动和功能。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机构可分为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两大类。
平面机构是指构件的运动轨迹全部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机构;空间机构是指构件的运动轨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机构。
四、实验设备1. 各类机器、机构模型陈列柜(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2. 实验报告纸;3. 针对各类机构的图文资料。
五、实验内容1. 观察陈列柜中的各类机构,了解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2. 分析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的区别;3. 通过实验报告,总结各类机构的运动规律和设计特点。
六、实验步骤1. 观察陈列柜中的各类机构,记录下机构名称、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等信息;2. 分析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的区别,总结其运动规律;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类机构的设计特点;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面机构:(1)连杆机构:通过铰链连接的多个杆件组成的机构,可以实现转动、移动等多种运动形式;(2)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实现旋转运动到往复运动或间歇运动的转换;(3)齿轮机构:由齿轮、机架和从动齿轮组成,实现旋转运动速度和方向的转换;(4)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使从动件在特定位置停歇或间歇运动的机构。
2. 空间机构:(1)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摇杆、连杆和机架组成,实现旋转运动到往复运动或间歇运动的转换;(2)螺旋机构:由螺旋、螺母、机架和从动件组成,实现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的转换;(3)球面机构:由球面、球铰、连杆和机架组成,实现旋转运动到旋转运动的转换。
机械认知实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习目的本次机械认知实习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原理、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
通过本次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1. 机械制造基本流程认知(1)参观生产线:实地参观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了解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2)了解生产工艺:学习各种机械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磨削、刨削等,以及相应的加工设备。
2. 机械原理认知(1)学习机械原理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
(2)参观机械设备:实地观察各种机械设备,如车床、铣床、磨床、刨床等,了解其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认知(1)学习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了解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流程、加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2)参观机械加工车间:实地观察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各种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加工过程。
4. 实践操作(1)车削实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车削实验,掌握车削的基本操作技能。
(2)铣削实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铣削实验,掌握铣削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实习收获1. 对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机械制造行业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2. 掌握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各种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学习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了解了各种加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4. 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2.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艰辛与挑战,更加珍惜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了我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机械原理机构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题目:机械原理机构认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 - 2023年7月31日实习单位: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不断提高。
机械原理机构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我选择了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机械原理机构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参观学习:在公司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的各个生产车间,了解了公司的主要产品、生产设备及生产流程。
(2)动手实践: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些简单的机械组装、调试和维修工作。
(3)技术交流: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术讲座,学习了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课题研究:结合实习内容,选择了“XX机型传动系统优化”作为研究课题。
2. 实习收获(1)了解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学习了机械原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3)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了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测量仪器。
(4)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机械原理机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实践,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今后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感谢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给予我的实习机会,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
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
机构认知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停歇与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能够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判断机构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1. 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机构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1. 机构运动规律的分析。
2. 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等。
2. 教学模型: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停歇与间歇运动机构。
3. 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机械?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配合的?(二)新课讲授1. 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 介绍机构的概念: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机械系统。
- 介绍机构的组成: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三部分组成。
- 介绍机构的分类:根据运动副的类型,机构可分为平面机构、空间机构和混合机构。
2.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和停歇与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以课件形式展示四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配以相应的动画演示。
3. 机构运动规律的分析。
- 以实验模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并判断机构的应用场景。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机构的工作情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报告1. 学生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机构概念、组成和分类的理解。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思考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机械认知实验实验报告5篇

机械认知实验实验报告5篇机械认知试验试验报告篇1作为高频电子的教师,高频根底试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试验尝试。
比方说:新颖,原则性强等等,学生从一开头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识,喜爱,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许多。
算起来虽只让学生做了六次试验,仅仅只是初步接触,当却感觉学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觉得要做好高频电子试验,需要意识到如下几点:1、充分的预习是必要的。
以往做电子技能实训与考核试验台电工试验时学生往往只看一下步骤,原理一带而过。
这样做试验时便会吃大亏。
一般在试验前得花上一个小时去预习。
这样试验结果是令人满足的。
2、需要预先对结果进展猜测,至少在遇到问题时会合理的去分析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有血的教训的,由于某个学生对过程中一个问题视而不见,导致消失了重做的凄惨命运。
3、对一些试验留意事项要在意。
这里可不是说我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更无情。
可能是由于我的缘由吧,我每次让学生试验时,好像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一再嘱咐,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削减,而且安生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试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总结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的高频电子试验,学生能够把握高频电子的一些根本理论了。
比方说lc谐振电路,频带的展宽等。
让学生了解到仅仅通过一些简洁的试验仪器便可以将学问运用进生活中去。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进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我想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台高频电子试验之所以会在学生中大受欢送,并被视为学校开放性试验室,与其在试验中和学生走在一起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盼望以后还有时机进这个试验室。
机械认知试验试验报告篇2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学问的有用性很强,因此试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头做试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学问根底不好,在试验过程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学问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演示性
实验计划学时:1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3.了解机器的运动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对机器总体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械结构设计陈列教学柜。
三、实验方法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四、实验内容
1.对机器的认识
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
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2.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3.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
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
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及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着)及机架。
凸轮机构的类型较多,学生在参观这部分时应了解各种凸轮的特点和结构,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4.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
具有传动准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
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
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1) 平行轴传动的类型有:外、内啮合直齿轮机构、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人字齿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
(2) 相交轴传动的类型有圆锥齿轮机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夹角常为90°。
(3) 交错轴传动的类型有:螺旋齿轮机构、圆柱蜗轮蜗杆机构,弧面蜗轮蜗杆机构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应注意了解各种机构的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范围等。
(4) 齿轮机构参数
齿轮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等。
参观这部分时,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是渐开线?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基圆和渐开线发生线? 并注意观察基圆、发生线、渐开线三者间关系,从而得出渐开线有什么性质?
再就观察摆线的形成,要了解什么是发生圆? 什么是基圆? 动点在发生圆上位置发生变化时,能得到什么样轨迹的摆线?
同时还要通过参观总结出: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变化对齿形有何影响?
5.周转轮系
通过各种类型周转轮系的动态模型演示,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定轴轮系?什么是周转轮系?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
它们有什么差异和共同点?差动轮系为什么能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周转轮系的功用、形式很多,各种类型都有它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在我们今后的应用中应如何避开缺点,发挥优点等等都是需要学生实验后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6.其他常用机构
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万向节及非圆齿轮机构等。
通过各种机构的动态演示学生应知道各种机构的运动特点及应用范围。
7.机构的串、并联
展柜中展示有实际应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的运动机构。
从这里可以看出,机器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的运动要求串、并联组合而成的。
所以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各类基本机构的运动特性,才能更好地去研究任何机构(复杂机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