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防震减灾自救自护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2024年防震减灾自救自护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2024年防震减灾自救自护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安全与健康教育》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地震灾害的预防与自救自护”。

具体内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前兆、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前兆,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震的成因、前兆以及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教学重点: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地震演示模型、安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防震减灾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地震实况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引发学生关注。

2. 知识讲解:(1)介绍地震的成因、前兆;(2)讲解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演示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地震发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4. 例题讲解:分析地震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地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地震自救自护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成因与前兆2.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4.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篇防震减灾自救自护的宣传稿。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防震减灾自救自护宣传稿:尊敬的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学习防震减灾自救自护知识,提高地震时的应对能力。

1.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地震的强度和距离;2. 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卫生间等;3. 用手护住头部,避免被物品砸伤;4. 不要盲目逃向室外,避免受到建筑物的伤害;5. 地震后,及时检查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进行自救互救;6. 遵循政府部门的指引,有序参与救援工作。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防震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防震自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的基本知识2. 防震自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地震时的正确行动2. 地震后的自救和互救二、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2. 新课导入:介绍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等级以及地震的预警信号。

3. 防震自救方法:讲解地震时的正确行动,如躲到安全地带、保护头部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掌握的防震自救方法。

5. 地震后的自救和互救:讲解地震后的应对措施,如寻找食物、水源等。

6. 视频观看:播放地震自救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防震自救的方法。

7. 总结提升:强调防震自救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命安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防震自救的实践作业,如了解家庭防震包的配置等。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防震自救方法和技巧的熟悉程度。

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防震自救能力的体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救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地震知识PPT。

2. 防震自救视频资料。

3. 家庭防震包配置介绍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展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3.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防震自救的知识点。

4. 情景模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5. 地震逃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七、教学策略1. 生动讲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地震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10篇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10篇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10篇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二、质疑:假如我们遇到了地震,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自己?师生交流。

三、师讲解: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

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

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2、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

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三)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四、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识。

五、小结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主题班会教案四篇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主题班会教案四篇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主题班会教案四篇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地:、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地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地可贵.、使学生懂得地震防护知识及其灾害小常识.活动过程:一、地震知识介绍: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地一种严重自然灾害.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地大地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地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层恐惧地震地阴影,甚至谈震色变.一次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只有十几秒地时间.在这十几秒地时间里,无论是跑出去还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地机会.经验表明,震时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地方,是应急避震中较好地办法.避震时要重点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二、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地地震前兆1. 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地变颜色,有地变味道.2. 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3. 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地光亮及声音,是重要地临震预报.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三、在震中紧急避险地方法、在家中或办公室,应就近躲到坚实地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地床、农村土炕地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地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形成三角区地地方,要注意保护头部,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震后秒左右要立即跑出室外,到开阔地避免受余震地伤害。

、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地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地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在百货商场或超市,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高大地货架或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7篇2023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7篇2023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7篇2023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一班会时间:2023年5月15日二班会地点:五二班教室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四主持人:班主任和班长五班会主题: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六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学习了解关于地震的相关常识,以及在地震来临时,应当如何进行自救,互救,以及如何进行避震等。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进行避震减灾,努力把伤害降到最小。

七主要内容:1介绍地震的相关常识和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状况;2使学生学会判断大震前的前兆;3让学生懂得地震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及其避震要点;4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

八形式:展示四川地震造成的伤害的图片和资料,采用主持人介绍避震减灾的尝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进行避震减灾,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演习。

九活动过程参考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主持人介绍地震的相关常识和我国地震工作的基本状况。

3组织学生学习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了解四川地震的基本状况。

4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十活动小结:1活动成果:经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了解我国地震工作发展的基本状况,学会在地震中如何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的生活技能,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也了解到四川地震的详细情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冲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爱心。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避震减灾的相关常识,而且他们的合作互助能力遇事应变能力资料的收集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心。

2不足之处:(1)班队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

(2)在组织学生在模拟地震中进行逃生和自救互救活动过程中,秩序出现一点混乱,但在主持人的维持下得到很好控制。

(3)在组织讨论和交流时学生的发言不够踊跃,可知学生的准备活动不充分。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防震自救意识,提高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1. 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

2. 防震自救意识的培养。

3. 地震逃生技巧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波的特点。

2. 地震逃生技巧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地震相关的资料和视频。

2. 准备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地震发生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发生的原因和地震波的特点。

通过示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

3. 防震自救知识: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包括躲到安全的地方、保护头部、避免使用电梯等。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防震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地震逃生技巧:讲解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步骤,包括快速撤离、寻找安全的地方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震逃生技巧。

5. 案例分析:分析地震发生时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正确的防震自救方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想法,互相学习和提高。

7.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反思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巧。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救意识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防震自救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类型、地震的等级等。

2. 防震措施:地震来临前的预兆、如何判断地震的大小、如何进行避险等。

3. 自救与互救:地震中被埋压时的自救方法、地震后的互救行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震新闻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地震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措施和自救方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地震中进行自我保护,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流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防震自救措施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六、教学资源1. 地震知识资料:包括地震的成因、类型、等级等专业知识。

2. 防震自救手册:详细介绍地震来临前的预兆、避险方法、自救互救技巧等。

3. 地震视频素材:展示地震发生时的情景以及应对措施。

4. 地震应急演练道具:如警报器、安全标志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震知识、防震措施和自救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法: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应对过程。

4. 示范法:教师演示地震自救互救技巧,学生跟随学习。

八、教学步骤1. 地震知识讲解: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特点。

2. 防震措施学习:讲解地震来临前的预兆,如何判断地震的大小。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救能力,增强安全意识,本节课将开展以“防震自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防震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防震自救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演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震自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己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类型、地震的等级等。

2. 防震自救方法: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地震后的紧急救援等。

3. 防震自救实践:地震模拟演练、急救技能学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震新闻报道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学生分组讨论防震自救的方法。

3. 演示与实践:教师演示防震自救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地震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等。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地震模拟演练或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防震自救知识的掌握。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学资源:地震知识资料、防震自救演示道具、地震模拟演练场地等。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自救教育。

六、教学延伸1. 参观地震科普馆: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深入了解地震知识,增强学生的防震意识。

2. 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比赛:分组进行地震应急救援比赛,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制作防震自救宣传海报:学生分组制作防震自救宣传海报,增强学生的宣传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层面: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自救》主题班会教案
一、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内容简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2.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ⅰ.活动背景
①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②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③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这次四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四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④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⑤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

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ⅱ、“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自2009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

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ⅲ、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ⅳ、常见严重灾害的防护
(一)地震时该怎样办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地震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二)火灾逃生小常识
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中遭遇火灾时,首先应该防止窒息和中毒,从消防通
道及时逃生。

如果火势太大,可以选择卫生间等地方躲避,等待救援。

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贸然跳楼。

1.卫生间是个避难所,如果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他通道。

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的通道疏散。

发生火灾时,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

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

2.如果房间外面起火,且火势较大,可将门缝用毛巾、棉被等封死,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

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要用手背去接触房门,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

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

3.湿毛巾捂嘴匍匐前进,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防止吸入毒气。

由于着火时烟气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因为火灾现场温度很高,可以用浸湿的棉被、毛毯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

4.千万注意,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效,反而处于
更危险的境地,而且人员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5.迫不得已不要跳楼
如果多层楼着火,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绳索、消防水带,或者用床单撕成条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上,再顺着绳索滑下。

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即将威胁生命时,较低楼层(如二楼)可以选择跳楼逃生。

但是一定要先向地面上抛下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品,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ⅴ、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
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ⅵ、地震防护演习。

ⅶ、小结
ⅷ、倡议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