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
的家书是他与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记录了他对家人的关怀和对时
事的思考,也是他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和教诲。
在阅读了梁启超家书后,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梁启超家书中透露出的家庭关爱和家风教育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梁启超在家书中对家人的关怀和爱护无微不至,他不
仅关心家人的生活起居,还时常给予他们思想上的指导和鼓励。
他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人,塑造了一种崇高的家庭氛围,这种家风
教育对于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梁启超家书中的思想和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
启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他对家人的教诲和对时事的评论都充满着深刻的见解和睿智的思考,这些思想和智慧不仅启发了我对生活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生的选择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国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启
超是一位爱国者,他对家人的教诲和对时事的评论都透露着对国家
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家人,也用自己的思想
和行动影响着社会,他的家书中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家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之,梁启超家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书信集,它不仅让
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家国
情怀。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梁启超的思想和智慧,努力
践行家国情怀,也会将这种温情和关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我们的
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家书-读梁启超家书感悟

我的家书-读《梁启超家书》有感“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堪称父亲表率,他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从他写给子女的400多封家书中,可看到其魅力,他的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也感染了无数的后辈。
今天,我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家书的几段文字。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
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
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梁启超1927年至思顺书。
父亲常和我说,应该让我寒暑假都去爷爷家,这样便会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
爷爷是贫农,不曾有“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的远见,更不曾有“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的宏伟志愿,寒来暑往,他们忙碌的,是身边的良田,膝下的儿女。
贫穷造就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对知识的渴望养成了父亲嗜书如命的习惯。
父亲说,读书丰富了他的世界,让他看到了农田猪草之外的远方,读书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终于不用为了省油灯而借着月光温习,他终于不用因为想看一本字典但买不起而抄了几天几夜不合眼。
大学是灯火通明的白炽灯,是随意遨游的浩瀚书海。
而我读书的时候,书桌上早有了各种各样的护眼灯,有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却耐不住通宵彻读的困意和寂寞。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启超1927年至孩子们书。
父亲常说,我不像他,因为我学习并不那么好,莫说全市第一,就是年纪第一也没有得过。
我不刻苦,常常偷看电视剧到深夜。
与母亲歇斯底里“怒其不争”的态度相反,父亲只会说“好好学习”,时刻说着“知识改变命运”,说着吃饱穿暖能读书的生活多么不容易。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的家书也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他对子女的教诲,也是他对世界的思考。
读完梁启超的家书,让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梁启超的家书中,充满了对子女的期许和教诲。
他在家书中对子女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和追求,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要有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求。
”这些话语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父母总是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人,而这正是梁启超在家书中对子女的期许。
梁启超的家书让我明白,父母的期望和教诲是出自对我们的深爱和关怀,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爱,努力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
梁启超的家书中,还充满了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在家书中对子女说,“要善待他人,要尊重他人,要关心社会,要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话语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梁启超的家书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梁启超的家书中,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探求。
他在家书中对子女说,“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要有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求。
”这些话语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只有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求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探求和追求,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让世界更加美好。
梁启超的家书读后感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教诲,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人;我们应该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有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求。
只有这样,才能成就自己,也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一)林颐梁启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殇,个个成才。
其中长子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学家、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一门三院士,世所罕见。
近日细读《梁启超家书》,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谓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国,在人们的印象里,是长袍马褂、三寸金莲、拖在脑后的辫子和暗灰的呆滞的眼神。
翻开《梁启超家书》,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梁启超称呼子女”宝贝”“baby”,落款是”爹爹”,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他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说”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起来的样子”,他的感情坦荡率真、平等开明,全然没有大家长的专制作风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习气。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从该书所刊出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引导子女的兴趣,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而是反复征求子女意见,直到确认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庄大学没考好,梁启超及时安慰她:”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
”还说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愿,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用姊姊、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的路。
”思成在国外的学习遇到瓶颈,梁启超和他探讨学问的有用无用:”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第1篇:梁启超读后感读《梁启超传》有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说》里的这段话。
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等紧密相联。
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
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6篇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篇一《梁启超家书》是清末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家书集。
梁启超以清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为背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并给予他们宝贵的教诲。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深感梁启超先生的智慧和胸怀。
首先,这本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启超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差遣和工作为线索,通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讲述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关心。
他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对历史事件的剖析,让读者了解到他关心国家命运的初衷。
他对国家问题的深思熟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令人钦佩,使我对自己身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
梁启超先生在书中透露了他作为家庭的成员时的一些困惑和挫折,也向子女们留下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个人价值观培养的思考。
他强调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子女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和尊重家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
梁启超对家庭和个人的教育态度深刻而简洁,让我深感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个体发展的关注。
这使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通过梁启超亲笔家书的形式,传递了他对子女们的关爱和教诲。
他在书中不仅仅是对社会、国家、家庭、个人进行了教育的探讨,更多的是以亲密的方式向子女们传达他的爱和温暖。
他以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给予子女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浮躁和物质的时代,梁启超先生的家书教导我们在追求内心真善美的同时,要关心他人,抱有感恩之心。
这种爱与关怀超越了文字和教育的范畴,给予我启示与感悟。
总而言之,梁启超的《梁启超家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教育。
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智慧,透过家书的形式,向子女们传达了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思考和关怀,既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与延续,又是对后代智慧的传递与凝练。
《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梁启超家书,心得体会3篇+,观后感,+征文

《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梁启超家书,心得体会3篇+,观后感,+征文代写《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梁启超家书心得体会观后感征文背景:领导干部观看北固e家网站远程教育版块上线的《周恩来的家风家规》《梁启超家书: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等主题教育片,并撰写心得体会。
专题教育片《周恩来的家风家规》要求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制定家规,守住家规,培育和传承好优良家风。
以下是关于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周恩来的十条家风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党员干部学习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心得体会1800字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总理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总理的生活朴素、勤俭,工作不辞劳苦形象一直烙在我们这几代人的心灵上,一代伟人在我们心里是那么的完美,他用生命撰写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内心最深处,却始终要求不能特殊对待自己,当看到还有如此的十条家规,心里一点也不诧然,从十条家规中应该读出当代共产党员所缺乏的那些宝贵精神?周总理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的勤务员,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亲人做起,决不让特权发生在家属与自己身上。
梁启超家信观后感范文三篇

梁启超家信观后感范文三篇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巨人,他在历史、政治、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近日翻阅梁任公书辑,偶然发现梁任公家书,尝试读来感动之多,深感他的开明豁达和拳拳护犊之心,其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时至今日依然光辉灿烂,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等教育理念非常吻合,令诸多后人望尘莫及,值得国人深思家庭教育的可为与不可为。
下面是为您收集的梁启超家信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读完《梁启超家书》,对一个之前“只闻其名”的中国近代知名文化人士,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信对大多数同龄人来说,对“梁启超”这个名字,都是熟悉而陌生的。
说熟悉,是因为大家中学都学过历史,但教科书对人物的描述——尤其是近、现代诸多知名人士的描述——都是冷冰冰的,没有血和肉。
而此书,恰好将一个梁启超赋予了血和肉,让他成为我们认知中的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这个人,对子女用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扮演着严父和慈母的角色。
这个人,毫无疑问是中国过去100年中最著名的文化人士之一,但同时,他又和我们一样,有着平凡的一面。
整本书中,表现最多的是一种对子女在做人、做学问上的教导——这不奇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往往扮演一种严父的角色。
但梁先生在度和方式上的把握,却值得我们欣赏。
这种严父,不是一味的打骂说教,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而多是采取鼓励,以自己做典范的方式,和子女成为朋友,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做好严父的同时,梁先生也对子女展现了比一般的“慈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面,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我一向认识的对感情表达的羞涩、内敛一面——梁先生却像足了西方人。
对子女的爱、关心,无处不散发出一种令人歆羡的柔情。
试问我们多少人不敢当面表达对父母、对子女的爱,以致空留遗憾。
其实我们与梁先生并无间隔,他也像我们一样,有着普通人的感情——这种感情包括对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甚至包括对钱财物的患得患失,但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不虚伪的人。
读这本书,让我脱离历史的冰冷感,去读懂一个拥有真性情的、作为普通人的梁启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感恩父母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
父母是我们从呱呱坠地时便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至亲之人,他们不求回报地为孩子付出。
在读了《梁启超家书》后,我不仅更深地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爱之深
着说:“你看爸爸那么胖,你年纪轻体力好的,哪有什么吃不消的!”爸爸的这句话又让我重燃斗志,也让我懂得什么叫迎难而上。
但登山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刚走过半山腰,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双腿仿佛被灌上了铅,几乎是寸步难行。
这时,高挂的太阳也展现着它的威力,灼热的阳光仿佛要让人融化,我热得汗流浃背,真是又热又累,十分难受。
过了一会儿,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叫爸爸一起到路边的
石凳上坐着休息,我大口大口地呼着气,心里又开始萌生退意……等到爸爸站起来招呼我走时,我就“黏”在石凳上,赖着不走,嘴里还一直嚷着“下山吧……”爸爸拿我没法,只好苦口婆心地劝我:“儿子,坚持才会胜利,不坚持是没法取得成功的!算了,既然你不想走的话,那我先走一步。
”望着爸爸用力迈动双腿但仍不放弃的背影,我的脑海久久回响那句话——“坚持才会胜利”。
是的,只有不停住前进的
重新握笔的动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教会了我们太多道理。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对我们的哺育之情与栽培之恩,时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