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合集下载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游梁启超故居有感》篇一去梁启超故居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上那干巴巴的几行文字,什么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啦,什么近代思想启蒙家之类的。

嘿,就这么个模糊的概念,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当我真正站在梁启超故居的门口时,一种莫名的庄重感就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

那古旧的建筑,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故居,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我看到了梁启超曾经用过的书桌,那斑驳的桌面就像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笔耕不辍。

也许,就在这张桌子上,梁启超写下了那些振聋发聩的文章,他的思想就像一颗颗种子,从这里播撒出去,在那个沉闷的旧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在想,当时他是不是也会像我写作业写到头疼的时候一样,抓耳挠腮呢?嘿嘿,这想法可能有点滑稽,但这就是我真实的感受。

我在故居里慢慢地走着,看着墙上挂着的梁启超的画像,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岁月的迷雾。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像一只小蚂蚁站在巨人面前。

他在那个时代敢于提出变革,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就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时代,我有这个胆量吗?可能我早就被那些守旧的势力给吓得躲起来了吧。

从故居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梁启超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我觉得,现在的我们有时候太过于安逸了,缺少了像他那样的担当和勇气。

就像我们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当鸵鸟,把头埋起来装作看不见。

而梁启超呢,他可是拼了命地去呐喊,去改变。

这故居之行,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难道我们就只能在这舒适圈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吗?不,我们应该像梁启超学习,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努力,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一趟游梁启超故居,真的是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游梁启超故居有感》篇二梁启超故居,一个充满了历史韵味的地方,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城堡,吸引着我去探寻。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作为一位孔孟之道的传承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为国家的独立和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梁启超故居已成为了一个文化名胜,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有幸在这个周末前往参观了梁启超故居,深深地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思想精髓以及他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梁启超故居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一座中式园林建筑。

整个建筑充满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格。

在参观过程中,我得知,梁启超故居曾经是先生在道场讲学的地方,也是郊游、禅修的好去处。

整个建筑分为五进,共有东厅、西厅、多功能轩、别院、贮物房等建筑构件。

庭院中一棵高过房檐的古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似乎岁月从未离他远去,它见证了梁启超先生的成长和努力。

在参观梁启超故居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这位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所折服。

他的师承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推崇“格物致知”,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形式主义和死板的书本教育。

他信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个人理想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在民主与专制、儒家传统与西方文化对抗的激烈思想斗争中,梁启超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的旗帜,努力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此之外,参观这座建筑本身,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格。

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善于学习成了他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柱。

整个建筑充满着浓郁的东方古典风格,特别是建筑中的几个小窗户,是由鸟窝的形状改变的,这种独特的设计很有观赏价值。

参观梁启超故居不仅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对我个人的成长影响深刻。

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品格是我非常敬佩的,他积极面对挑战,永不言败。

此次实地参观梁启超故居,让我深深地思考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下蕴含的精神内涵,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未来发展中应如何面对自身和对国家的责任,从而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过程和所学到的一切,珍惜自己的机会,好好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其故居作为一处历史遗迹,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前来。

最近,我也有幸参观了梁启超故居,并对其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梁启超故居给我带来了历史的感悟。

故居位于广东开平市,是梁启超在19世纪末建造的。

走进故居,每一处建筑和陈设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梁启超的床榻旁边,我仿佛能感受到他曾经躺在这里思考国家命运的伟大时刻。

在故居中,梁启超的家书、书籍、照片等文物也展示着他杰出的学问和政治成就。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贡献,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参观梁启超故居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梁启超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在故居中,我看到了梁启超亲手编写的教材和教学工具,这让我深感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忱。

故居附设的展览馆还展示了梁启超在推进新教育运动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通过参观,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受到梁启超的努力和奉献精神的启发,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此外,参观梁启超故居给我带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

梁启超生活在一个传统文化影响力较大的时代,他不仅是一位积极拥护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一位提倡变革和创新的思想家。

在故居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如书法、绘画和古代文房四宝等。

这些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梁启超在推崇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倡导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创造适应现代进步的理念。

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被珍藏和传承,更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观梁启超故居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了解梁启超的一生和他对国家、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我对中国近代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参观故居也激发了我对于国家建设、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思考。

梁启超的故居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梁启超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成果,更是激发我们继续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力量。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文化名流梁启超的故居。

这座故居位于江苏宜兴市,是一处风格优雅、布局精巧的园林建筑。

从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卓越才华、高尚品格,也更加理解了他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巨大贡献。

故居内部分为前厅、后厅和后花园,整体中蕴含了非常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门把手上的表情小巧玲珑,设计别致。

进一步走进屋内,眼前是一片清新淡雅的空间,处处都是静谧的氛围和闲适的气息。

一楼为书房、餐厅和厨房,二楼是卧室和会客厅。

梁先生的书房依旧保留着他读书、写作的样子,书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和一排书,散发着一股淡雅的书香味。

书柜上,一排排书籍,其中以《孝经》、《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居多,充分展示了梁启超先生对于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在梁启超故居的后花园里,一个个布局精美、清幽雅致的景点,让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小而精细的一个小池塘,一个有山有水的九曲桥,着实让我屏住了呼吸。

除此之外,后花园还有一个小戏台,上面还留下了当时的乐谱和表演的图片,足以让人勾起对于梁先生文艺才华的回忆和敬意。

我在参观梁启超故居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他作为近代文化巨匠的影响力和领袖风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一面旗帜,他不仅作为学者、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流等方面的杰出代表,更为国家和人民的阔大利益奋斗终身,谱写了无愧于民族复兴宏篇巨著。

梁启超故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和理学的见证人,更是展现出梁启超兼收并蓄、传承了中华文化精髓之处。

从他的故居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笃信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能够看到他对于现代世界文明的敏锐洞察、创新思想和高度开放的文化视野。

细品故居,聆听历史,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参观,都会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化传承的深邃内涵和人民心灵的共鸣。

相信历史的脉络、传承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永载于世间,推进现代化建设,建设一个强盛的中国。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桃源镇。

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的故居成为了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梁启超故居,深受触动,下面将就我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梁启超故居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和庄重之美,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座故居以一进三进的格局设计,庭院宽敞,楼阁林立。

故居正门的挂联写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示了梁启超的儒雅风范和高尚品格。

通过参观故居,我不仅能够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家国情怀,也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其次,梁启超故居的陈列展示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使我对他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居内设有多个陈列馆,展示了梁启超的居室布置、文物收藏以及他的著作等。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梁启超的书房。

书房静谧而温馨,书架上摆满了他的著作和学术研究资料。

在这里,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智慧和学识,他的声音仿佛就在旁边。

通过参观梁启超故居,我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敬佩。

再次,参观梁启超故居还让我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梁启超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的动荡和变革时期,他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故居的陈列中,展示了当时的历史文献和照片,通过这些,我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梁启超先生为之奋斗的历程。

这使我更加珍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并深深理解到一个人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最后,参观梁启超故居让我对梁启超的精神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梁启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传承者。

他的思想和精神指引着后人,激励我们继续努力追求真理和进步。

参观梁启超故居,让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我的人生目标和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通过参观梁启超故居,我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心得体会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故居被视为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学者、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梁启超故居,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智慧。

下面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梁启超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居建筑保留了梁启超生前的原貌,精心修缮后展示给游客。

这座故居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

走进故居,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梁启超生活的点点滴滴。

故居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摆放着梁启超日常使用过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如书桌、书架、文房四宝等,让人不禁联想起这位伟大人物的智慧与勤奋。

参观过程中,导游还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梁启超的家族背景、政治理念和事迹,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一生。

其次,参观梁启超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梁启超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和贡献。

梁启超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他秉承着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文化传承。

在故居中,我看到了许多梁启超撰写的著作、日记和信件,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着他的思考和奋斗。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梁启超积极倡导维新变法,主张改革教育体制、政治制度和封建礼教,力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的言行得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赞同和拥护,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参观梁启超故居也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梁启超一生充满着追求进步和改革的精神,他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奋斗。

他的思想和实践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志气、有理想、有担当,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梁启超的故居也警示我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去。

参观梁启超故居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梁启超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心得体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心得体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一)"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

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

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

梁启超故居研学作文

梁启超故居研学作文

梁启超故居研学作文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一天,我走进了梁启超故居,开启了一场独特而又充满趣味的研学之旅。

还没踏入那扇门,光是站在故居的门口,我的心就已经开始激动得怦怦跳了。

眼前的这座建筑,古朴中透着庄严,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

地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石板的缝隙里还顽强地生长着一些小草,绿油油的,给这略显严肃的庭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庭院的角落里有一口老井,井口的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我凑过去看了看,井水倒映着我的脸,水波轻轻荡漾,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打水的场景。

穿过庭院,走进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简单而又古朴的家具。

一张木制的桌子,几把椅子,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柜。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轻轻抚摸着那张桌子,想象着梁启超先生或许就在这里奋笔疾书,为国家的未来谋划着。

桌子上的木纹清晰可见,那一道道纹路就像是岁月的足迹,记录着曾经的点点滴滴。

再往里走,是梁启超先生的卧室。

一张不大的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

床边有一个小小的梳妆台,台上放着一面铜镜,镜子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能映出人影。

我站在那里,想象着梁启超先生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这个安静的房间里休息的情景,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书房。

书房里堆满了书籍,从古老的线装书到近代的印刷本,应有尽有。

我随手拿起一本,翻开泛黄的书页,一股陈旧的墨香扑鼻而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智慧和思想。

我沉浸在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在故居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有红的玫瑰,粉的月季,白的茉莉……微风吹过,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花园里还有一个小亭子,亭子的柱子上刻着一些诗句,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诗意和才情。

我坐在亭子里,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鸟儿的歌声和微风的低语,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尽兴、理智、随缘”的家庭教育理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他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者,他儿女九个,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在各自领域上成就显著,他在家庭教育上的观念与做法,值得我们去分享。

他认为,子女是独立的自我,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不可能是父母的再现,包办代替不可能行通。

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客观条件,并尽最大的能力为孩子争取学习
的客观条件。

同样,给予孩子科学的人生理念也非常重要,梁启超给予子女的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可总结为:尽兴、理智、随缘。

一是尽兴,梁启超引导孩子把兴趣作为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他多次宣称自己是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面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同时,他主张的趣味教育要适度,”教育儿童纯用趣味引诱,则不能扩张其可能性”,这样才能够避免过于趣味而趋向浅薄,既能够使孩子们掌握知识,同时又能使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梁启超还特别强调支持兴趣持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希望是成功的阶梯。

梁启超一再告诫子女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万万不可悲观,总是告诉子女们,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了,就应该心满意足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梁启超认为,人的能力各异,只要尽情发挥出来了,就应该快活与满足。

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

梁启超的情感极其丰富,他的家书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但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子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多认识一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三是随缘,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利害得失,要学会泰然处之,积极应对,因此,梁启超给子女们的信条是:”大抵凡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


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梁思礼还常常想起父亲:”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知心的朋友。

孩子们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父亲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

除了以上谈及之外,他更关注对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循循善诱。

”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好父亲。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我对梁启超一直比较感兴趣,最近去参观了他在天津河北区的故居和家风展,颇有感触。

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是无限的。

梁启超仅仅活了56 岁,然而他一生所做的事情之多,令人惊叹;影响范围之广、成果之丰硕几乎是无人能企及。

少年聪颖勤奋的梁启超,12 岁考中秀才,17 岁考中举人,后师从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的主将,25 岁时与康有为等人组织领导了”公车上书”,促成了”百日维新”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逃亡日本。

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发表一系列重磅文章,以排山倒海之气势唤醒国民。

梁启超处于国家危难的动荡年代,但他能与时俱进。

当他认识到维新派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时,转而支持共和,这与他当年崇拜的老师康有为发生严重分歧,他不得不与与康有为分道扬镳,他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游历过美国,又去欧洲考察过,也到过澳洲,这让他的眼光大大高出了同时代的人。

回国后他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司法总长、财政总长,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暴露后,为了维护共和,梁启超态度鲜明地反袁,支持了蔡锷的反袁武装起义,并亲赴广西策动广西独立。

晚年的梁启超专注教育与学术研究,成果斐然。

倡导成立新式学校,他改建北京师范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创办松坡图书馆,担任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馆长,他以培养新式人才为己任,他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
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他在那个时代就喊出了”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 这样精辟而前卫的口号。

他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更堪称是成功的典范。

九个子女,个个都是人中之杰。

梁启超一生著述共有1400 万字,保守地计算:从他20 岁到55 岁时最后一部《辛稼轩年谱》算起,35 年中完成了1400 万字的著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年要完成40 万字的著述。

这样的效率恐怕是任何一位学者,做起来都很难的;再来假设一下,梁启超一生除去著述之外的其他活动交由一位位政治家或教育家或什么活动家来完成,也足以够得上波澜壮阔,也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而实际上所有这一切由他一个人完成了,梁启超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生命价值,他的生命宽度不仅无限宽广,涉及诸多领域,而且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
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佩呢!
参观梁启超故居有感
梁启超故居坐落在意大利风情街,一栋白色西洋式两层小楼。

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一位清朝的名人,因其投身于”百日维新”活动而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书中。

在参观其故居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中国历史上的革命活动。

而这次的参观学习,使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一下子具体起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也不由得多了几分。

踏入梁启超故居后,看了一段介绍梁启超生前事迹。

在一片宁静之中,我细细品味着这一位旷世奇才的心路历程、一个书香世家的百年沧桑和几代辉煌。

首先,梁启超是一位爱国者,如非爱国,出身不错的他怎么会投身于当时为统治者所不容的,十分艰巨有危险的变革维新活动中。

其次,梁启超是一位很伟大的学者。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
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其中,《饮冰室文集》数量之多,所涵括内容的丰富,至今也是少有的;《新民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等,也是大家之笔。

第三,梁启超是中国家教第一人,梁氏一门三院士。

梁启超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

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

梁启超的9个子女,在文学、经济、图书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各领风骚,其中尤以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3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最为著名。

这在中国是堪称绝无仅有的的家族传奇,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参观已经结束了,我们仿佛仍然被这份极深的恬静所染而不忍离去,于是我们在屋子里慢慢地穿行,尽力地感受
着这一份难得的宁静。

我们深深感悟梁任公对外能治国平天下,对内能立身齐家,对子女既严且爱,使梁氏世家英才辈出。

也激励我们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不断地提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