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志
碑志文体四类释名考证

碑志文体四类释名考证马骁英;于景祥【摘要】碑志文,是中国古代文体学领域中的重要文体,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而在中国古代文体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清代学者李兆洛编选的著名骈文选本《骈体文钞》,将碑志文体划分为四类:碑记类、墓碑类、志状类、铭刻类.这一划分,是对《文心雕龙》以来历代文体学历史成果的科学继承,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碑志文体的面貌.返本复始、穷根溯源地探讨碑志文体四类的名称的源起、流变,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碑志文体的发展历程.【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43)006【总页数】5页(P140-144)【关键词】碑记类;墓碑类;志状类;铭刻类【作者】马骁英;于景祥【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9.99碑志文体,在中国古代文体家族中,特色殊异,地位突出,集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于一身。
在艺术价值方面,碑志文体在忠实留存当时经典文学语言艺术风貌的同时,客观呈现了籀、篆、隶、楷等书体艺术的鲜明特色,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心摹手追的宝贵的艺术范本。
在学术价值方面,碑志文体提供了反映当时各方面真实状况的关于社会史的可靠资料,足以纠正传世史籍文本之误,订正史籍之讹,裨补史籍之阙,保存了当时文书的真实格式体例,蕴含了关于字形、字义、字体、字音的珍贵的小学实据,传递了历史上今古文经学家法家说的遗存余韵。
清代阳湖派著名作家李兆洛编选的骈文总集《骈体文钞》,高度重视碑志文体的历史价值,收录了大量的历代碑志名篇,并将碑志文体细分为碑记类、墓碑类、志状类、铭刻类。
这种细分,较好地反映了碑志文体在历史发展中的源流、功能情况。
为了深入详细地了解碑志文体的发展演变,我们有必要更为透彻地审视关于碑志文体的这种类别细分,并对碑志文体四类的名与实加以诠释和考证。
一、作为“古宗庙庭碑之变”的碑记类碑,作为一种文体,源远流长,支派众多。
碑文格式与模板

碑文格式与模板碑文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
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
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
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
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
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碑文、悼文、祭文、挽联选编(第一篇碑文一)碑文、悼文、祭文、挽联选编(第一篇碑文一)第一篇碑文一、碑文的概念、概述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绳装辘轳,下棺时绞动辘轳使棺椁平稳地落入墓室。
有了文字的碑是后来才有的,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碑,本是指竖石而言的,相传秦始皇就在泰山玉皇顶竖有无字碑。
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的。
不是为立碑而作的文章,虽刻在碑上,不能叫碑文。
秦汉以后,树碑是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视无字碑了,久而久之,文与碑合二为一,说到碑就是指碑文。
碑文原只专供有钱财地位的人而用,平民百姓没有资格立碑,也立不起碑。
直到后来,刻碑风俗才走向了民间。
碑文的种类繁多、庞杂。
今天有些过去的碑文已经消亡,有的得到了发展,也诞生了一些新的碑文。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碑文的情况。
二、碑文的种类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
母亲墓碑 碑序

母亲墓碑碑序
母亲墓碑碑文范例上寿大德,中华太公,显考讳海,垂范志铭。
旧历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诞生,值荒年战乱;新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仙游,逢盛世太平。
私塾四年即辍学,弱肩躬耕以傍吾祖;诗书一生而勤修,古贤道义并教子孙。
十六岁逢吾祖辞世,一家重担弱身承业;十七岁遇家乡旱灾,百里踉跄饿腹背粮。
建国初期任副乡长,公而忘私,两袖清风;修身毕生做正直人,锲而不舍,胸怀坦荡。
夫妻互敬互爱,炎凉相扶相依,奉高堂吃粗省细,哺子女茹苦含辛。
命运多舛而不馁,少年失怙,中年失恃,壮年丧偶;天道酬勤而坚强,饱经沧桑,历尽困苦,安度晚年。
精读西游,处世向善;通晓三国,做事严谨。
一手颜柳书法,写对联乐赠亲友;满腹经纶文章,做契约喜帮乡邻。
显考享寿九十五,为古今稀少;晚辈孝顺父祖曾,纵百年无多。
铭曰:无疾而终,铸德毋忘,寒暑祀祭,时节来向。
铭记显考,灿烂耀光,百年正果,万古流芳。
铭记显考,大道弘扬,化育深恩,海阔天长。
铭记显考,佑护吾邦,小康大有,繁茂永昌。
铭记显考,神返圣方,往生富贵,福寿无疆。
祖父绥旺,表字兆甫宣统元年,诞于神木天赋异禀,幼入私塾精晓五经,娴熟四书长而丧父,育弟侍母继而丧母,独立门户率丁廿余,营田百亩卧薪十载,终成望族名满一方,不孚先祖年甫古稀,驾崩故土
1。
牌坊功德碑范文碑文精选

牌坊功德碑范文碑文精选英文回答:## Memorial Stele for the Archway of Merit.Inscription.In memory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virtuous and benevolent individuals who have suppo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archway, a symbol of piety and filial devotion. May their names be forever inscribed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as a testament to their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Names of Benefactors.[List of names]Date.[Date of completion]Blessing.May this archway stand as a beacon of hope and inspiration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reminding us of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compassion and the enduring legacy of those who striv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中文回答:## 牌坊功德碑碑文精选。
铭文。
谨以此碑文,纪念为修建此牌坊捐资出力、心怀善念的义士仁人。
愿他们的芳名永载史册,传诵后世,见证他们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功德芳名。
[姓名列表]落款日期。
[竣工日期]祈福。
愿此牌坊永立于此,成为世世代代的精神灯塔,激励人心,唤醒善念,铭记为世界的美好而奋斗的先贤们。
祠堂功德碑范文

祠堂功德碑范文1. 祠堂功德碑范文新建王氏宗祠碑文以“万世隆昌”为韵宗祠之由来远矣!孔子所入之太庙是其枝蔓。
然古唯天子而有,百姓宗祠自宋始建。
祠者,祭也。
祭先人之神主,习宗族之规制。
怀先人之恩德,勉宗族之苗裔。
三槐王姓,瓜瓞丰隆。
姓源于周代姬姓王氏,宗始于太子晋仙躬。
先人代有伟杰,两晋犹多丰功。
植三槐为堂号,肇自宋初晋公。
我族为三槐支脉,明季于王九大郢筑宫。
世代唯桑唯农,修德丰隆。
此支尝有宗祠,遭文革毁屋拆墙。
所幸者,始祖仲时公之冢尚在,晋公铸像未伤。
族人相谋,先续修家谱,后重建祠堂。
所需资金,扛其最重者,则村长道刚。
余有某某等,亦纷纷解囊。
族中长辈,多所张罗,荐道刚为族长,俱竭力相匡。
今家谱成矣,祠堂建矣,我宗其祥!望族人恪守家训,严遵族章。
忠恕仁厚,扬先人之德,建功立业,弘先人之光。
煌煌王氏,万世隆昌!2. 祠堂碑文怎么写**祠堂修缮序言人之有宗,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观其源可以知其流,而因其流亦可溯其源。
*氏家族自古以来,政坛达官叠晋,文人灿若繁星,英雄数不胜数,可谓名门煊赫,群星璀灿。
吾祖十世祖,由化州迁居至此,继承先辈光荣传统,奋发图强,白手起家,创下伟业。
天官赐福,喜降三子,后裔顺天意择吉时创建宗祠,取名“三凤堂” 。
百余年来,人丁兴旺,能人辈出,大学生层出不穷。
香火绵延子孙乐,椽腐柱朽祖心寒,不修不缮难免倾塌之险。
遂倡议后裔,修葺宗祠,缅怀先祖。
捐资献策,踊跃争先,敬孝先祖善扬天下。
不以多少论功德,虔诚分文皆慷慨,聚沙成塔,众志弥坚。
梁坚柱固神心悦,凌空三尺镇高堂;荣华富贵子孙旺,脚踏万里永安康。
慷慨壮举,芳名永志,蹈德咏仁,流芳百世。
3. 捐资刻碑的碑文怎么写重建**张氏宗祠碑记宗祠为祀祖明堂,敦人伦,厚教化,瞻仰先贤遗迹,激励后辈英才,故宗祠建立乃族之首要大事。
**张氏,为**望族,始祖**颇信黄牛钳水之说,舍**而定居**,以长子**公出生年(1368年)为徙迁年,距今六百三十七年。
历代碑志丛书目录

歴代碑誌叢書(全25册)【黄山书社】【内容简介】: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遺留下浩瀚難計的典籍,爲從事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但是,歷史是错綜復雜的,有不少問題往往因史料的匮乏或不足,研究工作者憑藉现存的典籍仍然難以解決,必須求助于其他新史料的發现與出土。
石刻碑誌是極其重要的史料。
刻石立碑,起源于周秦,盛行于北魏隋唐,延綿至明清。
其種類繁雜,大體以墓誌爲主,其他有德政碑、紀功碑、廳壁記、題名記、詩刻、學記、像讚、經幢、塔銘、廟碑、觀記等等。
對撰寫于不同年代、出土于不同地域、漫患殘泐、零星分散的石刻碑誌廣爲搜求,著錄考訂,肇始于歐陽修父子及趙明誠伉儷、又經元朝陶宗儀、明人都穆、楊慎、趙崡及清代顧炎武、錢大昕、王昶、陸增祥,直至民國劉承幹、羅振玉諸人的博採旁搜,研精考索,遂成爲專門之學。
碑誌石刻有着其他史料無法替代的價值。
以唐代碑誌爲例,现存于世約五千餘方,絶大部分爲墓誌,所載誌主姓名、字號、籍貫、世系、仕宦、配偶、子嗣、卒年葬地等等,極大地豐富了唐代史料。
凡兩唐書有傳者,墓誌可訂正史傳之舛午;兩唐書無傳之人(此類情况佔絶大多數),每方墓誌猶如一篇唐人傳記。
故不少學者將這些唐代墓誌比作又一部唐書,絶非過譽之辭。
雕板印刷術盛行于宋代,故流傳至今有關宋代的史料,遠勝前朝,然而有些問題的解決,仍得益于碑誌。
例如:宋江其人,《宋史》、《三朝北盟會編》、《十朝綱要》、《續綱要》、《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等史籍均有記述,但其投降一事,長期爭議,難作定論。
民國間出土《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始方證實。
學者又發現李若水《忠愍集》中有《捕盜偶成》詩,宋江投降一事,遂成定案。
應當説碑誌在解決這一長期爭執的學術問題上,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至于碑誌中包孕的政治、經濟、军事、職官、科舉、教育、人口、地理、藝文、書法、科技、宗教等史料,難以一一言述,有待研究工作者爬梳採擇。
碑誌都是當時人記事,是原始史料,比後人所修的史籍要詳實可信。
碑文大全

碑文大全,墓志铭,碑文集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完来大璞眼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著作等身身不老子孙维业业长存慎终不忘父母志追远常存孝子心正气一身昭日月仁德两字传子孙养育千恩,海阔天长。
铭记于斯,喻嗣不忘!养子女功德比山重敬父母不忘养育恩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爸爸妈妈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
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
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写给儿女的话1.2.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3.4.“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夭折婴儿5.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6.会有天使替我爱你7.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8.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9.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10.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11.你来过,很优秀12.我来过,我很乖13.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14.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15.玫瑰,在绽放中永恒16.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17.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18.音容笑貌,尤存于心19.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20.德留人间,福荫后代;21.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22.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碑记

宁夏水利碑记汇编宁夏水利厅编辑刘建勇鲍旺勤碑记1. 汉唐二坝记明孙汝汇2. 中卫美利渠记明王业3. 灵州河堤记明张九德4. 改修七星渠碑记明谭性教5. 王现湃记明张应台6. 张公去思碑记明沈犹龙7. 固原州行水记8. 昌润渠碑记清通智9. 修唐徕渠碑记清通智10.大清渠碑记清涂觐颜11.大方伯王公修渠记清张金城12.钦命大修汉渠碑记清钮廷彩13.惠农渠碑记清通智14.续修七星渠碑记清郑元吉15.改建冯城环洞碑记清黄恩锡16.钮公德政碑记17.钮公廷彩生祠碑记18.千金渠碑记清李品荷19.汪公生祠碑记清杜森20.捐修广武河防碑记清黄恩锡21.规复秦渠猪嘴码头碑记清柴维栋22.重修昌润渠碑记清黄廷桂23.美利渠碑记清刘佩黻24.新建云亭渠碑记民国25.惠民渠碑记民国汉唐二坝记孙汝汇黄河由昆仑积石入峡口绕宁夏东西直流而北东作渠引流曰汉渠河之西曰唐徕自董文用郭守敬开导授民其利远矣迄今渠久浸淤岁发千夫浚之木植劳费不啻万计昔谓黄河独利于夏兹困也孰甚隆庆壬申宪大夫汪公恫念民隐登览渠流怃然叹曰是闸也木也洪涛冲溢非木可支盍易石为砥柱乎乃议于中丞抑庵张公总督晋庵戴公奏请改筑报曰可公沾沾喜谓可以殚厥谋也爰划方略审势绘图每坝设闸六闸用石若几授工人试之无何公擢尚宝督抚公各迁去工将兴而未就众议纷然事几寝万历癸酉中丞念山罗公抚夏先忧首询厥役亟闻之督府毅庵石公矣会甲戌宪大夫解公至檄总其事解公曰汪之加志于民若此前功弗举其责在我乃以协同刘君济沈君吉都司杨恩守备朱三省统理通判王锐薛侃司计会经历李耀千户刘楫司公务役出于军夫石取诸金积山甃砌惟坚二闸矻然经始公谕役者是用为式可次第举之诸执事任劳以淬民亦欣欣相慰孰不争先而趋赴也丙子秋唐坝落成迨于丁丑四月汉坝亦相继告竣坝之旁置减闸凡十中塘底塘及东西厢南北厢各覆以石上跨以桥桥之上穿廊轩宇豁然耸瞻临流而溯源诚塞北奇观矣夏人兴禹功河洛之思谋勒碣以纪数公之永永刘君等以请于越东孙子孙子曰事每相待而有成为民事者始终相乘乃克有济故萧曹丙魏自古称之以其划一而同乃心也是役也汪公创之其事末竟天将启其机以有待乎使后相龃龉于其间一道傍之室耳今共怀永图一殚力而万姓捐劳百千年攸赖岂云厥功甚巨盖君子苟有利于生民不必谋自已始功自己出彼数公者心同而量宏度越古今万万矣其天为夏民俾相待而共济之若是耶休风协美用诏将来若筹略壮猷数公更仆未易举兹特述其水利云(录自《宁夏府志》卷十九·艺文·记)美利渠记明·郡人王业宁夏镇之西南三百里建置中卫黄河自兰靖来过中卫直流而北昔夏人凿渠引河水灌田世享其利人言黄河独利于夏职此之由也中卫有蜘蛛渠即今美利渠长亘百里;经始开凿志遗莫考按镇之唐徕汉延等渠志载拓跋氏据夏已有之矣元世祖至元元年藁城人董文用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始复开浚邢台人郭守敬为河渠提举更立牌堰今两坝皆其遗制工作甚精则蜘蛛等渠之间或皆董郭二公为之也中邑屯田几二千顷岁征公税二万有奇实借水利以足公私迩来河流背北趋南渠口高淤水莫能上卫人蹙额相泣曰有渠而不得灌溉之利与无渠同也屡尝告请改浚前抚先数公咸洞民隐集议区划具以工役重大惜费中止但令因仍挑浚无系缓急卫人蹙额又相泣曰徒浚而不为改易之举与不浚同也嘉靖壬戌夏中丞毛公奉简命抚夏筹决通明应变如响法重大体政先急务卫人以前事告请公愕然曰民赖稼穑以生而水利者稼穑之源也;水利费通民何以生夫因势而导治水之法也所欲与聚体民之情也是诚在我即行兵粮道臬佥谢公移檄改浚委参将傅良才防卫综理屯田都指挥张麟图职提调宁夏前卫指挥王范职管工本卫指挥何天衢冯世勋职赞襄命丁夫三千人以赴工申令筮吉克期会集省试有方劝惩有法趋事者有欢声无怨言也甫月余而渠成渠口作于旧口之西六里许肇工于壬戌岁九月七日竣事于十月十有六日渠阔六丈深二丈延袤七里复入故渠口设闭水闸一道六孔旁凿减水闸一道五孔;报完毛公欣然喜曰吾民其永赖以生矣遂易名曰美利盖取乾始美利之义斯渠一通不独可以足食而沮虏之势亦有借焉力少功多暂劳永逸基虽因旧制实增新改浚之功加于创建是役也上下妨政下不病农财无縻费民无苦劳凡毛公之所规而谢公能恪承之者也卫之义老士夫欢欣舞蹈具书不敢忘欲记厥事为不朽计介生员芮景阳来嘱记于致仕知县王业业不敢辞拜手飏言曰大臣有功德于民为民所歌颂勒之贞石为后世法礼固宜也书有之民罔常怀怀于有德夫为民兴利谓其为仁人非耶纪其事而弗忘谓其为常怀非耶小民难保若此者匪偶也惟我毛公抚夏未期年百废俱举夏人歌颂不忘岂惟水利一节已哉边事安宁且入赞皇猷斟酌元气殆将以美利利天下矣纪之太平载之国史可跋而待而谢公亦必踵芳济美俾天下后世并扬休闻是又业小子所深望也毛公名鹏号双渠直隶枣强人丁未进士谢公名莆号南川山西代州人庚戊进士敢并记之灵州河堤记(明)巡抚张九德灵州阻河而城其西南当河流之冲复趋而北可十里每夏秋湍激受害不啻剥肤虽秦汉二渠溉田至数千顷而利与害错其侵城实甚粤稽洪武甲子迄今城凡三徒皆以河故而河亦益徒而东自不佞来受事不一载去城仅数十武矣先是御河岁役夫三千束薪十万罔虑数百千金率委诸壑人情汹汹议徒民徒城以为长策不佞则谓御河犹御虏也虏阑入不逼之去犹延之入乎且势若建瓴而仅仅积薪委土与阳侯争此助之决耳计非巨石砥柱之不可独虑费且不赀计无所出不佞即捐月俸二百金为役者先而谋之荐绅邑令戴君任及诸生辈议堤以石无所事薪改征河西年例柴价五百金军民愿输地基银八十两暨诸捐助验库藏之羡合之得千四百有奇赀用集矣则议民间量地亩出夫量田里出车调两河营卒更番受役工力备矣乃造船百艘运峡口石往来不绝材具庀矣遂请于先抚宁夏今制台少司马介石李公前制台今大司徒瞻予李公俱报可则以守备张大绶董堤务指挥孟养浩司出纳经历李盛春程工作大兴石堤之役而议者纷若谓滨河皆流沙不受任石恐卒无成功适旋筑旋溃众口愈器予坚持之曰此根虚易倾耳水岂能负石而趋耶益令聚石投之一日尽八百艘三日基始定于是从南隅实地始垒石为堤首四十余丈用遏水冲继以次迤西而北其垒石亦如之计堤长六千余丈功甫成而河西徙复由故道视先所受啮地淤为滩可耕可艺去城已十数里矣是役也经始于天启癸亥之正月告成于天启乙丑之四月凡费时二年有半费金九百一十有奇费米麦六十石而贮尚有余羡念往岁议堤请帑金万二千业奉旨下部覆不果今议约三千金犹虑不足至廑少司马公捐俸金百两而同守卢君白立参戎高君师孟等亦醵助有差然卒以有余羡故蔺还是皆百执事殚心经划靡有虚靡之成效也忆不佞初抵灵行河筹之再三始而秦渠堤溃水暴泄不能灌溉为筑长堤潴之岁比稔而汉伯渠又苦无尾闾腴田皆成巨浸因以治堤之余为开芦洞长十三丈五尺高广各三丈五尺自秦渠北岸抵洼桥疏渠道三十里深水入河复故田数百顷增税额数千石凡费金五十六两有奇而椿铁诸费不与焉古有言河者天下之大利大害也故周礼慎水政以防止永以潴蓄水以沟荡水其法甚备自堤石而城无受啮民皆安士者庶几於河之害远矣而二渠之役亦借以收其利不佞三年于此未事则忧物力方事则忧成劳已事则忧久远今幸三忧且释得藉手告终事矣抑天下事惟贤者能虑始其次莫若因是三役者因法于古因石于山因力于民因能于众因主裁于上获逭喜事之辜是皆今日所以成功之本也例不可以无记遂次其终始以系之铭铭曰浑浑经渎亘以金堤顺流而西潜于灵府禔福下土聿巩灵武爰固我圉用昌我稷黍匪处白壁而崇绀益是维川后之仁俾无逢其灾害亦越千袄日宁以泰(录自《朔方新志》卷四)王现湃记明·张应台嘉靖乙丑之夏抚台鉴川王公修王现湃成合镇军民感戴欢欣颂声载道庆王闻之令右长史张应台进而议之日是勒以石可乎台日功者拯乎溺者也;德者泽乎民者也然功奠大于贻安德莫极于粒食宜其碑台按《说文》谓碑所以表人之功德应留之不忍去者也昔禹当尧之时洪水方割包山襄陵承命平治九载奏绩乃登祝融之峰螺书遍刻碑斯立焉何也盖地平天成万世永赖功德无尚者也春秋以隆如西门豹治邺召公治上蔡而史氏书之丰碑记之亦以因水茂功利泽及物者也今兹宁夏实古朔方重地去京邑五千余里孤悬河外地潮沙涌丑虏四邻是以居食城守为难赖汉唐凿渠引河灌田屯种军民藉此以食边圉藉此以保矣若王现湃则辅乎汉渠者也河水泛溢故道浸移使湃一败其害不可胜言矣然莅兹镇者未尝不知之或又以迁转为念视此不加之意耳爰及抚台鉴川王公简受上命保绥西夏鸿才神敏贞度识微节镇之初嗯嗯然任国事如己事兴利革弊严示抚夏之约忧民恤患痛陈水灾之疏凡可以为民虑为边计者无不单厥心以筹划之矣至于王现湃之将颓则屯田所系不司缓者侧然而叹日渠者通水之道也;湃者益渠之辅也河洗湃薄渠将恐矣适令不治将无渠无田无民无城兹镇岂能一日而存故专意主修乃下议于百司百司咸以费浩动众下埽横流弗克有济为惧王公日计小者废大疑谋者寡成益坚初议时委屯田都司魏继武总理以兴是役计日程能经费节力奖勤警惰工佣称事四阅月厥功乃成或者以为有神助焉夫培湃以辅渠灌田以获稔军民之食可足矣以屯种而养军士以军士而居城守丑虏之患有备矣所谓粒食以泽民拯溺以贻安者不在兹乎使嗣之妻能师其意而不失世世军民尚亦有利哉则王公之杰迹功符天作可以论古对能矣诗曰缵禹之绪王公有焉以其功德言之也宜其碑庆王曰都台谨载诸元石以写众思以垂永久云时奉行之者有佥宪济川张公法得附书改修七星渠碑记明副使谭性教宁镇迤西三百六十余里为中卫西路东控银干北制边夷西南邻松山青海诸虏支蔓根连此款彼犯实逼处我墙下递起为难非若他路专意一面比也顷因辽左告棘大司农全饷专注于山海军士守此者既难望关中输转而商人实粟塞上又以镇城分给百中之一率下户不瞻则惟赖有黄河南威宁诸堡屯田租耳自非屯政修举忧不在虏且在军矣威宁旧有七星渠荒淤岁久塍沟圯塞加以山水自固原奔驰而下汹涌澎湃岁为渠患膏沃之壤化为蓁芜徙丁逋赋顿减屯籍之半大中丞焦公天启丁卯秉钺兹土慨然日有能任此者吾且显著其绩以酬厥劳檄下道府遴委将弁议经费商工役度地形乃据西路同知韩洪真屯田守备王光先所条上诸款衷议以闻以百户李国柱刘宰分督之而专任韩郡丞综其事谓旧渠口上石刚且顽奈何强之以水于是移凿近三里许河益尊善下岸益谦善受阔凡四丈五尺深八尺河行于凿口三里许地势复高旧三空闸旁浚隙地十五里渠阔如前入宁安故道中散者聚迅者折亢者夷潴者泄中间为宜民闸五空闸铜钱湃盐池湖凡四道;站马桥贴渠横河湃凡二道委曲输泻自口至威武一百里至鸣沙又七十里浩浩荡荡以次下于田支分脉析注玉溅珠浮塍贯亩其山水为患者朔渠上五十里古有北水口淤塞故徙而东注北口近河石梁为埂故逆而上壅则凿中石梁四十七丈深九尺阔一丈六尺下石梁五十三丈深二丈阔倍之水引入黄河东坝壑口叠筑崇堤底阔十丈顶阔三丈五尺高十一丈纵横百步障涛底澜不使患渠是役也自三月上浣迄五月凡三阅月而竣用军民工役凡三千二百五十人若匠若器取诸官若柴若木供诸堡军夫适今上登极赏至军咸悦使民夫则出于本堡者民自供给借于外堡者计日给廪几用官帑二百余金较始议省夫役三千余省金钱一千余辟荒梗万余顷咸得耕获西路父老欢呼稽颡曰今乃得免于死徙以食土之毛也吾侪小人为山河所虐不享渠之利者十数年矣嚣嚣訾訾咸以功非二三年莫成费不数千金莫成工役非万余莫成今事半而功倍且速若此虽有暴浪惊涛尧年之水不能越峻堤而冲渠腹;虽有火云旱魃汤年之暵吾且沐浴膏泽沾余润焉昔史公决漳灌邺斥卤生稻粱人颂德称圣与西门并传中丞治渠岂止利民足国且以御虏南牧功奚啻倍蓰也焦公行矣愿即公在赐言以勒不朽不佞性教承乏司饷疏凿之役愧无能效胼胝为父老先幸藉告成事以逭于罪戾甘棠之荫与夏人同庇焉我辈怀德矢报尚勤其筑浚岁岁无怠庶焦公之汪秽与黄流俱永乎公讳馨号衡芷山东章邱人辛丑进士抚夏甫及一载所兴厘皆百年大计如止辽戌赏战功疏水利缮防边程材官功德难更仆数此特其惠西路之一事云张公去思碑记明·沈犹龙灵州自秦汉以来或称州或称郡或称军与镇城仅隔一河而东西两道并建盖其重也神庙之季天下纷然用兵矣廷议遴选才德宿望之臣分莅九边而曙海张公以按察副使饬河东兵备当是时辽左川贵并军兴调边兵为援驿骚无宁日本镇援卒方遣行而悍丁金白张威等路杀领兵官伪署左右将军焚掠而前烟尘翳日远近震骇公至固原闻变星驰进大书前导曰戍士远役诚可念即有所需何不以情请而轻蹈国宪且父母妻子各在城而自贻族灭何也军门发兵擒剿汝进退何以自全幸本道未受事可开汝一面如悔罪者速投戈随本道莅镇以明无叛志也众环跪而哭声震山谷间叩头请死有流血者公随路慰遣原营安插而密擒渠魁置之法宁镇以安其定边有如此者银定宾歹拥众牧边声音抢花马池公曰彼素利我市赏且中国无衅不敢叛可不劳师而服也因计诱通事僧人宣谕朝廷恩威通事曰无他也意求增岁赏耳"公怒曰国家定制谁敢议增必欲增者当决一战后虽稽颡求贡岂可得哉乃勒兵令遍观营伍而纵之归二部各诛帐下一人以谢过焉其制胜有如此者熊经略廷弼威震九边得便宜调发有伪充经略使者勒马价传鼓而人甚倨公曰镇故市马然不取马而价者何也其人曰道远恐疲折价至近关贸易为便耳公疑之命简故牒印文小异遂伏罪其发奸有如此者镇临极边武备盛而文事寡公摄学政月有课岁有较朔望莅黉宫讲业论道辛酉获隽叠双边方侈为盛事其育才有如此者复创设商学以便商贾子弟肄业于是群商辐辏岁课羡溢其柔远有如此者灵州濒河而城岁费薪夫数千金以御河壬戌河大决居民屡夜惊议他徙公相度水势从十里外建石堤为一劳永逸策岁省薪价工役无算而向所冲淤转成腴壤其保障有如此者秦家渠常苦涸汉伯渠常苦涨三农失业辍耒而嗟公筑长湃以护秦别开芦洞以泄汉计疏渠道三十里复芜田数百顷而岁额骤增数千石时号张公堤又创制水戽利民灌溉号张公车其裕农有如此者公为政大抵先事绸缪临机制变声色不动而指挥若神目光如电坐堂上人以辕门外窥闪闪如双灯故虽色笑亲人而人不敢干以私若夫内靖寇氛外销边衅谈笑折冲岂不贤于甲兵百万哉公庚申以按察副使受事壬戌长按察使甲子加右布政使履任六年而摄河西者再至乙丑凡两考卓异擢巡抚都御史去先是城北有二贤祠祀杨公一清王公琼以报修边之功也及公去任二年而镇人思公之功不让于杨王也于是貌公像而三之更其额曰三贤今年春宁夏举人张君先春沙君圻贡士沈君谏等以计偕至京师谒予请为文以留公爱夫龙向奉命阅边已疏公治行第一人告则所为闻且见之而非无征不信者矣前二十年公为吾云间守全活饥民数百万将育士类龙出公门下知公非一日也又乌敢以不文辞哉今上即位公以少司马陈新政六要上嘉纳召对曰老成敏练无逾卿者行见秉中枢如王公掌纶扉如杨公事业彪炳真堪鼎足而立也表曰三贤谁谓不宜公讳九德字咸仲别号曙海先生浙江慈溪人登万历辛丑进士固原州行水记正德乙亥(1515年)镇守陕西等处右军都督佥事平凉赵公文只奉制束力札固原州州井苦碱不可啖酸汲河而饮水价浮新朝那湫双出于都卢山左流州日东海右流州日西海西海大于东海湛澄且甘公及兵备副使景佐议导入州乃使都指挥陶文指挥施范帅卒作渠期月而成襟街带巷出达南河过入州学汇为泮池·池以石甏面起三梁于是农作于野卒振于伍商贾奔藏于肆士捅于痒学正李佐及生员史啼诸人走状谒记正德十二年五月翰林院修撰高陵吕楫撰摘自明嘉靖《固原州志》钦定昌润渠碑记通智雍正四年岁次丙午皇帝命侍郎臣通智单畴书会督臣岳钟琪经营查汉托护地方开大渠以资灌溉筑长堤以障狂澜易畜牧为桑麻者三百余里但大渠之东南隅滩形广阔水难遍及有黄河之支流名六羊河者口形如列指溯游数里复合为一迤逦而北经大小方墩越葫芦细历省嵬城而仍归于大河沃野腴壤绵亘百余里因迤黑龙沟而西故水势顺下漫无停蓄不能引之滩中河之下流遂淤率诸执事循其已然之迹顺其势而利导之凡湃岸之倾圯者培之使平河流之淤塞者浚之使通爰于渠口建正闸一曰昌润闸外设退水闸曰清安使水有所泄以备岁修堵口也内设退水闸曰清畅使水有所分以杀湍流涨溢也相地制宜分列支渠二十余道中多高壤不能尽达复设逼水闸三曰永惠永润永屏束之使其势昂而盈科而进仍由故道以入于河诸闸既建俱跨桥以通耕牧往来正闸之上覆以桥房其旁则立有龙王庙碑记亭渠两旁俱插柳秧资其根力以固湃岸自此启闭以时蓄泄有方而大渠以东遂无不溉之田矣钦定名曰昌润渠以昭示来兹垂之永久是役也用以仰副我皇上仁育万物无远弗届之至意渠之两旁良田万倾比户千家白叟黄童均沾圣德青山绿水悉载皇仁诚盛世之宏模而万年之乐利云(雍正七年)修唐徕渠碑记通智我皇上御极以来宵衣旰食轸恤民隐以万民衣食之源在于水利于雍正四年六月间特命侍郎臣通智与原任侍郎臣单畴书在宁夏查汉托护地方开惠农昌润二渠筑新渠宝丰二县招徕户口安插垦种大工将竣于雍正八年五月间荷蒙圣恩复念唐徕汉延等渠灌溉地亩宁郡民食攸关其闸道湃岸废弛损坏若不补修将来难以经理以臣通智在宁开浚渠道自然明悉着会同臣史在甲即行查议臣等钦奉上谕详勘确估三渠工程难以并举奏请先修唐渠奉旨依议钦此钦遵伏查唐渠自始莫可考究观其形势自青铜峡百八塔寺下分河流为进水口由大坝绕宁城逾平罗入于西河绵亘三百零八里沿贺兰山一带田地均资灌溉遍稽志乘名曰唐徕渠元时行省郎中董文用河渠提举郭守敬曾加疏导而闸座犹系木植至明隆庆间督储河西道汪文辉始易木为石后一百六十余年虽例设岁修而司其事者多因循苟且遂至闸座倾坏渠身淤澄臣等遵旨浚修爰於雍正九年二月二十日率领效力文武官弁等四十员并协办宁夏道府厅县分布兴工起自进水口其迎水湃甚低且多冲坏舡运峡口石块杂以麦草直分河流帮砌石湃兼内外码头共长三里零十丈倒流河决口宽百余丈每年用草滚埽一遇大水仍行冲绝水势既下难以挽之使上且安澜闸底高水背又被冲刷倾坏仍循旧迹自上流另开渠身一百八十余丈顺引而下扼顶冲处造滚水石坝三十丈水小则束之入渠水大则从坝出以杀急湍又将安澜闸移下迎溜展造四墩五空石闸一座以退余水其大小双闸底高空窄出水不畅乃稍移而南合造三墩四空石闸一座易名汇畅宁安闸底既高而南码头又突乃落底展修三墩四空石闸一座关边闸虽出水甚利并正闸贴渠底塘梭墩石墙俱多损坏皆添石重修并展造桥房十三间以及碑亭廊房数楹正闸之北为龙王庙因旧制而恢广之凡退水尾俱短水出即折激湍之势淘坑冲刷以致闸座不坚因势疏浚顺引归河且退水归入倒流河反与大流河漾水会射刷湃不但大湃日险薄而田地时遭淹泡因于来水口厚加修筑使水顺流而下湃岸既坚旁地俱可耕种自进水口抵正闸前计九里三分零八丈皆沙石淤塞分为一工自正闸后抵月牙湖脑三十二里八分抵玉泉桥又二十二里一分抵宁化桥又二十三里二分零十一丈抵大渡口又二十一里七分零十七丈抵和硕墩又二十一里八分零二丈渠西浮沙弥漫渠内淤澄甚厚湃岸低薄分为五工自和硕墩抵三渠湾二十四里三分抵保安桥又二十一里七分抵满达喇桥又二十三里一分零一十一丈抵站马桥又二十五里六分虽有湃岸而偏坡转嘴甚多分为四工自站马桥抵张明桥二十六里一分零八丈抵张贵桥又二十四里一分抵李市桥又三十八里七分渠身太窄淤嘴亦多分为三工渠尾淤塞余水即泄入诺素湖一遇水大则漾漫田亩因循旧迹越废边十二里九分分为一工俱派拨文武员弁督夫浚修不但淤者去之使平薄者加之使厚低者培之使高窄者展之使宽即渠内大坡约下三四尺以至丈许且将尾梢引入西河水有攸归地亦可垦凡渠内水缓沙壅则多淤澄因对偏坡转嘴相度斜射冲刷之势布设码头使沙不停留则水自无阻滞又一切受水险湃加帮柴柳土垡梳背长湃码头背土培厚内外相兼可免冲决桥座一十有七皆添木补修新开渠尾加桥二座以通往来又于正闸梭墩尾及西门桥柱刻画分数形势兼察淤澄渠底布埋准底石十二块使后来疏浚知所则效于四月十四日工竣放水是役也皆仰体皇上爱养斯民之至意而歇蹶从事不遗余力既在工文武员弁协办宁夏道府厅县亦莫不欢欣鼓舞不遑宁处计其添运物科雇觅夫匠总需一万八千余金自兴工以至放水为时五十三日民不觉劳而大工以济落成之后规模一新渠流充畅高下地亩优渥沾足万姓欢腾群歌帝德惟愿后之司其事者毋怠忽以从事勿肥己以病民则渠水无匮乏之虞而亿万斯年宁民得享盈宁之庆矣是为记(录自《宁夏府志》卷二十·艺文·记)注释通智满洲人清初宁夏著名治水专家曾任大理寺卿工部侍郎和兵部侍郎等职雍正四年(1276年)二月奉旨来宁夏整治河渠开惠农昌润等渠雍正九年(1731年)春修浚唐徕汉延大清等渠提出修渠由锹送土改用背斗运土之法雍正十年返京宁夏百姓以通字命名新村堡并建庙祭礼以示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碑
志
寻根问祖叶落归根吾族历来频有永怀先泽之誉帝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是宗族亲睦矣故必知其孰为亲
也而后亲知其果为亲也予始祖讳福显福成福信诸兄弟一路坎坷一路艰辛自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经河北枣强又迁青郡千乘县之北乡黄史湾先祖来时想尔人烟稀少属不毛之地蓬蒿漫无边际兄弟各居一院各家之井互不交易汲水不睦也故福显祖迁居散水口福信祖迁于大山福成祖留于此处据传有迁于济南泰安者路遥久远无通晓余迁于何地无考里居茔域不一其处予族已繁衍二十六世人众达数以万计高刘庄之祖庙碑中记载上以昭祖之功德下以广后人之孝思者也六百余年来兄弟未曾归宗在这风华正茂的火红时代竭诚散居他乡支脉归宁圆梦兄弟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也诸先祖给予族后人留下了一沉睡久远不解之题今有吾族人策划组织族间诸村支股之贤达在刘家欢聚一堂商讨诸始祖的竖碑立传之事一言定乾坤在场人员无不乐从天时地利人和有付出即有收获社会在突飞猛进人之安居乐业是以将诸先祖各自从原祖茔西刘桥大山四行子请迁刘家洼风
水宝地隆重安葬以表孝思矣
世孙 熏沐敬志
岁次辛卯三月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