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庄子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庄子原文及翻译

庄子原文及翻译

(二)适合高年级诵读第一课《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惊喜的样子)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练习:复述《庄周梦蝶》第二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

其,话题。

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节选文言文翻译

庄子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型如此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鲲变化成了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部,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鹏怒气冲冲地飞翔,它的翅膀就像是悬挂在天空中的云彩。

这只鸟,当大海波涛汹涌时,它将会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广阔的天然池塘。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说,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那里,水就会凝固,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太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鹏鸟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小鸟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起来,飞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上,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说,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那里,水就会凝固,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太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鹏鸟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小鸟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起来,飞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上,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

庄子注音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庄子注音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庄子注音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以下是《庄子》注音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的一部分内容,供你参考:《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注音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běi míng yǒu yú, qí míng wéi kūn. kūn zhī dà, bù zhī qí jǐ qiān lǐ yě. huà ér wéi niǎo, qímíng wéi péng. péng zhī bèi, bù zhī qí jǐ qiānlǐ yě. nù ér fēi, qí yì rú chuí tiān zhī yún.shì niǎo yě, hǎi yùn zé jiāng xǔ yú nán míng.nán míng zhě, tiān chíyě.北冥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巨大,不知有多少千里长。

它可以变成鸟,名叫鹏。

鹏的背部,不知有多少千里宽。

当它愤怒时,展开的翅膀如同垂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种鸟,如果想飞越大海,就会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空的池塘。

这段文字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了北冥的鲲鸟。

庄子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

鲲鸟的巨大体型以及能够化作鹏鸟的神奇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庄子两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两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两则原文及翻译导语:《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庄子两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全文及译文

庄子全文及译文《庄子》全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翻译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翻译

庄子齐物论原文及翻译庄子齐物论原文及翻译庄子齐物论原文一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⑧。

”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

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29),人籁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3]二大知闲闲①,小知间间②;大言炎炎③,小言詹詹④。

其寐也魂交⑤,其觉也形开⑥;与接为搆⑦,日以心斗:缦者⑧,窖者⑨,密者⑩。

小恐惴惴(11),大恐缦缦(12)。

其发若机栝(13),其司是非之谓也(14);其留如诅盟(15),其守胜之谓也。

其杀若秋冬(16),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17),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18),以言其老洫也(19);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20)。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21),姚佚启态(22)。

乐出虚(23),蒸成菌(24)。

日夜相代乎前(25),而莫知其所萌(26)。

已乎(27),已乎!旦暮得此(28),其所由以生乎(29)!非彼无我(30),非我无所取(31)。

是亦近矣(32),而不知其所为使(33)。

若有真宰(34),而特不得其眹(35),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36)。

《庄子》全文和翻译

《庄子》全文和翻译

《庄子》全文和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塗。

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注释:1.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 泠然:形容风声清脆。

3. 旬有五日:十五天。

4. 致福:追求幸福。

5. 数数然:频繁地追求。

6. 免乎行:免于行走。

7. 六气:指阴阳五行之气。

8. 无己:无私心。

9. 神人:神妙的人,指得道之人。

10. 功:功业。

11. 名:名声。

译文:列御寇能够乘风而行,风声清脆悦耳。

十五天后才返回。

他在追求幸福方面,并没有频繁地追求。

虽然他免于行走,但仍有等待的时候。

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阴阳五行之气,游历无穷无尽之境的人,他们还会等待什么呢?所以说:“至高无上的人没有私心,得道之人没有功业,圣人没有名声。

”列御寇乘风而行,仍有等待的时候。

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阴阳五行之气,游历无穷无尽之境的人,他们还会等待什么呢?此篇《逍遥游》讲述了列御寇乘风而行,但仍有等待的时候,而真正的逍遥游则是不受外界束缚,顺应自然,游历无穷。

庄子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逍遥游的理解,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种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追求,达到了精神自由的高度。

在注释中,我们解释了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列子、泠然、旬有五日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同时,对庄子所表达的思想进行了阐述,使读者能够深入领悟逍遥游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适合高年级诵读
第一课《庄周梦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惊喜的样子)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练习:
复述《庄周梦蝶》
第二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

其,话题。

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

8.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
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赏析:
1、人物比较: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2、中心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

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练习:
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第三课《《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练习:
复述这个故事。

第四课《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第五课《逍遥游》(节选)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1)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4)怒:奋起。

(5)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

一说遮,遮天。

(6)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徙:迁移。

(7)天池:天然的大池。

(8)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9)志:记载。

(10)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

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第六课《秋水》(节选)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 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
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