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庄子》二则学习要点

《庄子》二则学习要点

《〈庄子〉二则》学习要点北冥有鱼一、原文、注音、注释、译文:冥(míng):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怒:奋起。

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

一说遮,遮天。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徙(x ǐ):迁移。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天池:天然的大池。

南冥者,天池也。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xié):书名。

一说人名。

志:记载。

《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抟(tuán):环绕而上。

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上:往上飞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气息,这里指风。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文|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④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②[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③[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⑤[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北冥有鱼①文|庄子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⑥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志怪⑧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⑨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⑩,去以六月息⑪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其视下也⑭,亦若是则已矣⑮。

①[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选自《庄子集释》。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学家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的《秋水》。

③[鲲(kūn)]大鱼名。

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⑤[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⑥[海运]海水运动。

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⑧[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导语: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庄子》故事两则原文译文,欢迎各位阅读。

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

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①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②,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③,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④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⑤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⑥。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⑦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⑧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⑨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⑩矣。

”【注释】①时:常常。

②德:恩,恩情。

③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④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⑤恃:凭着,依靠。

⑥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⑦疾视:怒目而视。

⑧无变:没有反应了。

⑨德:指精神。

⑩反走:转身逃跑。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谋:(2)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日:(3)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译:(2)“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译: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混沌之死》的主要内容。

答:4.从这两则故事中任选一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

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庄子二则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良《庄子》惠子、祥良和庄子去见他。

或者惠子说:“庄子来代替子祥。

”于是惠子很害怕,在中学里找了三天三夜。

庄子看到,“南方有鸟,名字叫坤”,“子知道”,梧桐发在南海,飞在北海,不仅梧桐,而且没有受过训练,没有喝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莊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儿子不是鱼。

儿子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请遵循它的起源。

”。

孔子说:“你知道鱼乐”,如果你知道我知道什么,问我,我也知道好上。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所以惠子很害怕,在初中找了三天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儿子不是鱼。

我们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家、首都和首都。

3.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how。

一、译文1.惠子祥良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庄子和惠子在浩良旅行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你可以肯定!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开始。

如果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并且在问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3.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怎么。

一、译文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