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和液晶
表面活性剂概述、结构特点、分类

03 亲水基团的性质和数量对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 溶解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连接基团
01
连接基团是连接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桥梁,通常为
碳链或芳香环。
02
连接基团的性质和长度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状态和性
能有重要影响。
03
连接基团的设计和优化是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的关
短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短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润湿性。
长链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团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 高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渗透性。
按亲水基团分类
羧酸盐型
以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具有较好的耐酸、耐硬水能力。
硫酸酯盐型
以硫酸酯作为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 的耐碱、耐硬水能力。
磺化法
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强酸处理有机物,引入磺 酸基团,形成表面活性剂。
酯化法
通过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类表面活性剂。
绿色合成方法
生物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表面活性剂,具有环保、可持续 的优点。
酶催化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高、条件温 和。
绿色氧化还原法
利用环保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合成表面活性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总结词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平衡程度的指标。
详细描述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HLB值越小,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选择合适的 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对于发挥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泡沫性能与去污力
总结词
泡沫性能和去污力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 洗涤、清洁等领域应用效果的性能参数 。
头基含羟基基团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离子液晶行为研究

(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 学院, 食 品胶 体 与 生 物 技 术 教 育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江 苏 无锡 2 1 4 1 2 2 ) 摘 要 :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的头 基 化 学对 其 所 形 成 的 离 子 液 晶 的 性 能 有 重 要 影 响 。 合 成 了 一种 新 型 的 头 基 附 近 含 3个 羟 基 基 团 的 季 铵 盐 表 面 活 性 剂 N, N, N _ 三( 2 - 羟 乙基) 一 N一 十 二烷 基 溴化 铵 ( 简写为 T HD A B) , 并用 热 重分 析 ( TG) 、 差 热 扫 描 量 热 法 ( DS C ) 、 原位 X射线粉末衍射( XR D ) 和 偏 光 显 微 镜 研 究 了其 所 形 成 的 热 致 液 晶 相 的 性 能 。 结 果 表 明, THD AB 可 以在 很 宽 的 温 度 区间范围 内( 至少为 9 6 . 9℃ ) 形成近 晶 A相液 晶( S mA 相) 。 在液 晶层 内疏水链 相互交错并呈周期性排列 , 层问距为3 . 0 6 n m,
Ch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J i a n g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Wu xi , J i a n gs u 2 1 4 1 2 2,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h e a d g r o u p c h e mi s t r y o f i o n i c s u r f a c t a n t s h a s a t r e me n d o u s e f f e c t o n t h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i o n i c l i q u i d c r y s t a l s f o r me d . A n e w k i n d o f q u a t e r n a r y a mmo n i u m s u r f a c t a n t wi t h t h e h e a d g r o u p c o n t a i n i n g t h r e e h y d r o x y l g r o u p s ,n a me l y N, N, N
表面活性剂

续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类型 两性 离子 型表 面活 性剂 名称 氨基酸型 甜菜碱型 两性咪唑啉
R
结构
NHCH2CH2COOH
R
N R C
N(CH3)2CH2COON CH2CH2OH CH2COO-
+
卵磷脂类
天然卵磷脂
续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亲油的 基团数
-C3H6O-0.5 -CF20.870 -CF3-
续表面活性剂
计算下列两种物质的HLB值 值 计算下列两种物质的 硬脂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思考题 : HLB值的大小如何反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 的能力? 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 反之,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就强。
续表面活性剂
HLB值范围及其应用 值范围及其应用
HLB范围 范围 1—3 3—6 7—9 8 — 18 13 — 15 15 — 18 用途 消泡剂 乳化剂( 乳化剂(W/O) ) 润湿剂 乳化剂( 乳化剂(O/W) ) 洗涤剂 增溶剂
续表面活性剂
5.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 (1)按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解离及解离后所带 电荷类型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按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 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3)按分子量分类,可将分子量大于10000者称为高 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在1000~10000者称为中分子 量表面活性剂及分子量在100~l000者称为低分子量表 面活性剂。
R:一般为C12---C18的烃基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 含氧基团组 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 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组 成。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剂在某些方面比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越。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6.季铵盐7.鎓盐类8.多羟基型9.聚氧乙烯型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活力较小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表面活性剂

一、名词解释1.表面与界面: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约几个分子厚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项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3.表面活性:这种因表面正吸附而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润湿和反润湿,渗透和防水,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洗涤,抗静电,润滑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5.Krafft点与浊点: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6.特劳贝(Traube)规则:在稀水溶液中,当c很小时,γ-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一CH2一基团时,其负斜率约为原来的三倍。
7.效率和有效值:表面活性剂的效率(efficiency)由测定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至一定值时的所需浓度来度量的。
有效值(effectiveness) 是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可能达到的(一般在cmc附近)最小值(γcmc)。
8.酸值: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皂化值:是指水解1克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克数。
10.冰山结构(iceberg sturcture):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使水中原来的氢键结构重新排列,亲油基周围也形成一“整齐结构”,即所谓“冰山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七大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七大作用!1润湿作用要求:HLB:7-9所谓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 能增强这一取代能力的物质称为润湿剂。
润湿一般分为三类∋接触润湿一沾湿( 浸入润湿一浸湿( 铺展润湿一铺展。
其中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 常以铺展系数) 作为体系之间润湿性能的指标。
此外, 接触角大小也是润湿好坏的判据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液、固之间的润湿程度。
农药行业中在粒剂及供喷粉用的粉剂中,有的也含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附着性和沉积量,提高有效成分在有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扩展面积,提高防病、治病效果。
在化妆品行业中,做为乳化剂是乳霜、乳液、洁面、卸妆等护肤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2胶束与增溶作用要求:C>CMC ( HLB13~18)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Krafft点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 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 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射线衍射证实, 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不大。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

绪论1.表面活性物质:凡是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有机酸、醇、醛溶液2.非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NaCl、Na2SO4等3.表面活性剂:在浓度很低时能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在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不再变化或变化不明显的物质——C8以上有机酸、有机胺盐、磺酸盐、苯磺酸盐4.表面活性剂的功能:①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②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胶团5.表面活性剂分类:⑴阴离子型:极性基带负电——羧酸盐(RCOO-M+)、磺酸盐(RSO3-M+)、硫酸酯盐(ROSO3-M+)、磷酸盐(RPO4-M+)⑵阳离子型:极性基带正电——季铵盐(RN+R’3 A-)、胺盐(RnNHm+A-,m=1~3,n=1~3)⑶两性型:正电性基团主要为氨基、季铵基,负电性基团主要是羧基和磺酸基。
氨基酸型:R-NH(CH2)n-CH2COO- 甜菜碱型:RN+(CH3)2CH2COO-咪唑啉型:N----CH2----CH2|| |R——C————-N+——CH2CH2OH|CH2COO-⑷非离子型:极性基不带电①多元醇类化合物(蔗糖酯型、甘油酯型、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②聚乙二醇型(OP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平平加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吐温型——聚山梨酯)⑸混合型:两种亲水基团,一种带电,一种不带电醇醚硫酸盐 R(C2H4O)nSO4Na6.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N/m)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其作用1.临界溶解温度(Tk 克拉夫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当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该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2.Sa的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升至某一温度,溶液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可得到富胶团和贫胶团两个液相,这个温度称为该Sa的浊点(Tp)亲水基相同时,亲水基增加,亲水性升高,浊点升高;亲水基加成数固定,碳增加,亲油性升高,浊点降低。
液晶结构的化妆品

液晶乳化剂和液晶化妆品一、液晶化妆品的定义液晶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中间态,又被称为介晶态。
具有热力学稳定性,是一种不完全溶解状态,具有结构上的有序性和流动性。
含有液晶结构的O/W 化妆品乳液即所谓的液晶化妆品,化妆品乳液中的水和表面活性剂间的微弱相互作用可以使得乳液中形成一定量和具有一定顺序的离液型液晶,这样的液晶结构常常有强烈的双折射性且对温度敏感。
[1] 液晶可分为:热致变性液晶和离液型液晶。
热致变性液晶,通过加热某组分,使之从固体晶体到不稳定;离液型液晶,利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浓度内得到。
最常见的溶致液晶是由水和“双亲”性分子所组成。
双亲分子缔合使体系自由能减小,极性基团靠电性的相互作用被此缔合形成层状结构的亲水层,非极性基团因范德华力缔合形成非极性碳氢层,这样即构成层状液晶结构。
随着溶致液晶组成的变化,分子进一步组成聚集体(胶束),周围的溶剂(水、有机物)参与缔合,可以构成各种溶致液晶相。
[2-3]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介晶态的整个过程如下所示:固体晶态—层状液晶(净相)—≥立方状液晶(立方型)—≥六方状液晶(中间态) —胶束溶液二、乳液中液晶结构乳液中主要有两种层状液晶结构:封闭的球状液晶结构olcosomes(即油脂体)和非封闭带状或片状hydrosomes(水相液晶),在不同的2种溶液中共存,如下图。
[4]三、液晶乳液的优点1)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油滴周围的多层结构在流变性上起到了阻碍凝聚的作用,而且两个油滴之间的V anderwaalS力变得很低,由于液晶高度的塑变性,层状胶网也可减缓油滴的移动。
[3]2)增强保湿性油滴周围的层状液晶相和水中的胶网状结构都含有溶胀了水的多层结构,O/W乳状液中高达总水量的50%的水存在于这样的结构中。
当涂用在皮肤上时,这样的水分不容易立即挥发从而达到充实长久的效果。
Suzuki通过活体试验法证明了这样的结构表现出比没有这种结构的乳状液有增加3倍的皮肤保湿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甜菜碱型 CH3
R-N+-CH2COOCH3
去污力强,对纤维有保护作用
(3) 卵磷脂类 属天然表面活性剂,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多为聚氧乙烯基构成,由所含氧乙烯基数目控制其亲水性。 稳定性高,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可混合使用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R-O-(CH2CH2O)nH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
亲油基(疏水基):与油具有亲和性,如长链烃 -CH2-CH2-CH2-CH2 -
亲水基:容易溶于水或易被水所润湿的原子团,如 羧基、磺酸基、硫酸酯基、醚键、氨基、羧基
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OONa
肥皂中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钠盐
常用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羧酸盐 RCOO-
例如: 肥皂中的表面活性成分硬脂酸钠等 (2) 磺酸盐 R-SO3-
例如: 洗衣粉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等 (3) 硫酸酯盐 R-OSO3-
(4) 磷酸酯盐 R-OPO32-
常用表面活性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易吸附于一般固体表面及杀菌性两个特点
使气液两相间表面张力降低而产生大量泡沫。 5、增溶性质
活性剂把油溶解在胶束的亲油基内,使油性物质 的溶解度增大。
去污原理:
1、织物纤维和污垢被洗涤剂润湿、渗透,织物和污粒上 定向吸附着活性物的单分子层。 2、经过机械搅拌或搓洗,污粒脱离到水中,产生乳化、 分散、悬浮等现象。 3、还有一部分污垢(油脂、钙皂、色料)被增溶到活性 物的胶束中,被水洗去。
1.4 洗衣粉
洗衣粉的成分
普通洗衣粉的pH值9.5~10之间, 碱性较强。
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25%,甲苯磺酸 钠2.5%,月桂酸单乙醇酸胺3%,三聚磷酸钠30 %,无水硅酸钠10%,CMC2%,荧光增白剂0.2 %,硫酸钠27.3%
三聚磷酸钠的主要作用:
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鳌合起来,使硬水变成软 水。 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油脂微滴具有分散、乳化、 胶溶作用,防止污垢再沉积到衣物上,提高洗衣粉 的去污能力。 维持水溶液为弱碱性(pH值为9.7),有助于增 强洗衣粉的洗涤效能。 使洗衣粉不易吸潮结块。
(2)表面与界面张力 (a) 本体相分子 (b) 表面相分子
(c) 表面张力(Tension of surface)-shrink force in surface). 液体表面的自动收缩现象;
自然状态的水滴、气泡、西瓜等等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结构
表面活性剂从结构上看均为两亲分子,即同时具有亲 水的极性基团和憎水的非极性基团。
磷污染
含磷污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以后;使水中磷含量升 高,水质出现富营养化造成的。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富集养分,是含磷和氮的化合物过 多地排入水体后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 主要表现为:藻类蔓延,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藻类成 簇状,并严重影响水质。
HLB值=
亲水基质量 亲水基质量+憎水基质量
×20
石蜡无亲水基,所以HLB=0 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 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
HLB值
根据需要,可根据HLB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例 如:HLB值在2~6之间,可作油包水型的乳化剂;8~10之 间作润湿剂;12~18之间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润湿和渗透性质 洗涤剂溶液很容易润湿织物纤维,并浸入纤维
的微孔中。
2、乳化性质 洗涤剂的亲油基溶入油滴,亲水基留在水中,
能降低油水两相的表面张力,搅拌后能帮助油乳 化。
3、分散性质 洗涤剂分子能钻进固体粒子的缝隙,减弱固体粒
子的内聚力,使粒子破裂成微小质点而分散在水中。 4、发泡性质
1.3 皂类洗涤剂
(一) 肥皂的成分与制造 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
C3H5(OOCR)3+3NaOH→3RCOONa+C3H5(OH)3
油脂
烧碱
肥皂
甘油
油脂:硬化油、牛油、骨油、猪油、棕榈油、 椰子油、菜籽油、棉籽油、豆油。
辅助原料:松香、水玻璃、着色剂、荧光增白 剂、抗氧剂、杀菌剂。
(二)肥皂的优缺点 优点: 1、原料来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 2、价格便宜、去污效果较好,对环境污染小。 缺点: 1、对水质要求较苛刻。硬水、海水、酸性水不宜使用。 2、碱性较强,不适合洗涤丝、毛织物和某些化学纤维 纺织品。 3、不适合洗衣机使用。
为避免形成冰山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油 剂在水中会向逃逸水的方向移动——疏水 相互作用。
亲油基——逃逸水——疏水基
(4)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疏水作用的 直接结果: (a) 表(界)面吸附; (b) 胶束 作用。
此两个基本特性则引发了一系列作用:
吸附——润湿、乳化、分散、泡沫等;
胶束——增溶。
C > CMC
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 基相互吸引,分子自 发聚集,形成球状、 层状胶束,将憎水基 埋在胶束内部
胶束(micelle)
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 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 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 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加活性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
降低,
CMC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 临界胶束浓度。
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
C < CMC
分子在溶液表面 定向排列,表面 张力迅速降低
C = CMC
溶液表面定向排 列已经饱和,表 面张力达到最小 值。开始形成小 胶束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 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
球形胶束
棒状胶束
层状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 临界胶束浓度。
在CMC附近,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性质都会出现转 折,如表面张力、电导率、去污能力等
3、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 (1)双亲结构
• 非极性的亲油基 极性的亲水基—— • 通过连接基或直接连接而成的不对称化合物—
—例如肥皂,硬脂酸钠学名十八烷基酸钠: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
定义: HLB(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系 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 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 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 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 强弱的数值。
(b) Iceberg structure
加入表面活性剂于水中,破坏了水原有的氢 键结构,但在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附近形成另 种类似于叠罗汉那样规整的冰结构——Iceberg structure——有序度高、熵小不稳定,从而驱 使体系向破坏该结构方向变化,逃逸水。
(3)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
O(C2H4O)yH
(4)多元醇OH 型 主要是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及其聚氧乙烯加成物
Span类 及 Tween类表面活性剂即属此类 具有低毒的特点,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化实验
常用表面活性剂性能参数
1. C20 :降低溶液表面张力
20mN·m-1 时所需的表面活 性剂浓度, 该值愈小表明表面活性剂在20界mN/m
HLB值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 |——| |——| |——| |
石蜡 W/O乳化剂 润湿剂
洗涤剂 增溶剂 |
|————| 聚乙二醇
O/W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极广,主要有五个方面:
1.润湿作用 2.起泡作用 3.乳化作用 4.增溶作用 5.洗涤作用
面的吸附能力愈强。
C20 有效值
2. 表面活性剂有效值
能够把水的表面张力 降低到的最小值。显然,
杂质的原因
能把水的表面张力降得愈低,该表面活性剂愈有效。
常用表面活性剂性能参数
3. 临界胶束浓度 ( CMC )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在表面张力对浓度绘制的
曲线 上会出现转折。继续增
HLB值范围:
HLB 0 ~ 40 , 其 中 非 离 子表面活性剂HLB 0~ 20 , 即 石 蜡 为 0 , 聚 氧 乙烯为20。
(2)冰山结构
(a) 氢键
神奇液体——水(例如:s l) 主要原因是 氢键。一个水分子可形成四个氢键形成六元 环结构,在液态时也会形成冰结构,为假晶 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阴离子型:亲水基团为带有负电的原子团。 2、阳离子型:亲水基团为带有正电荷的原子团。 3、两性离子型:带有两个亲水基团,在水中带有正负
两种电荷,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在碱 性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在中性溶液中呈非离 子表面活性。 4、非离子型: 在水中不会离解成离子,也不带电荷。 5、混合型:两个亲水基团,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可以利用测定 表面张力,电 导率等方法达 到测定临界胶 束浓度的目的
常用表面活性剂性能参数-亲水亲油 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中,需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具备适当 亲水亲油性的表面活性剂
Griffin提出了用一个相对的值即HLB值来衡量表面活性物 质的亲水性。 对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HLB的计算公式为:
(1)伯胺盐 R-NH3+
(2)季胺盐 CH3
|
季胺盐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具有强杀菌 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