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蜡叶标本制作
浅谈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浅谈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摘要:植物腊叶标本是辨认植物的第一手资料、是有效鉴定植物性能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准确认识植物的具体种类所属,同时能在科研、资源调查和教学使用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要阐述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关键词:植物腊叶标本;采集;制作腊叶标本也被称之为压制标本,是指经过压制、整形、干燥、消毒后装贴在台纸上的一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
在野外进行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第一要充分考虑采集的完整性,即要最大程度的留存植物的外形、颜色、花果和果实等形态,还要尽可能留存植物的叶子以及根系的原本形态;第二要考虑典型性,即要尽量采集无病斑、无虫咬痕迹的健康植株。
只有先把野外植株采集好,再按要求完成后面各环节制作,才能最终形成“心仪”的植物腊叶标本。
因此,想要获得“心仪”的植物蜡叶标本,无论是在采集上还是在制作过程中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1.1材料准备需要准备标本夹、材料采集箱、小镐、铲子、剪刀(含剪树枝)、钢卷尺、镊子、记号笔、照相机、GPS定位仪、号码签、吸水纸以及记录本等材料。
1.2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木本植物标本采集时先取有花、果及完整枝条剪下,长度为25~30cm,叶、花、果太密时可适当梳去一部分,同时剥取一小块树皮;在剪枝条时,剪口要倾斜,所选枝条具备二年生枝条和完整的顶芽(如是否存在芽鳞及芽鳞数量的多少等),以利鉴定。
第二、草本植物采集时,一般要连根挖出,这样根、茎、叶、花或果就全了。
如果植株过长,可以把它折成相应字形收压起来或分成几段(上段带有花果、中段带叶、下段带根),将几段汇成一份标本,但要注意将全草高度记录下来。
采3~5份同样的标本,稍加修剪整齐,每份标本采集后必须挂上号牌。
第三、标本采集时应选择含有相应植物特征的、代表性比较强的植株,在此基础上选择健康、无病斑和虫咬痕迹的作为采样植株进行采集。
蜡叶标本的制作范文

蜡叶标本的制作范文材料和设备:-新鲜的植物叶片-盐铬酸钾(PMA)-甲醇-蜡块-玻璃劳资片-刀具和剪刀-硬纸板-玻璃盖片-石油醚-石蜡熔炉-显微镜片和载玻片步骤一:收集新鲜叶片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作为标本。
将叶片剪下,并尽可能保持完整。
最好选择较大而无瑕疵的叶片,这样可以更好地显示叶片的结构特征。
步骤二:固定叶片将叶片浸泡在盐铬酸钾(PMA)溶液中,浸泡时间通常为24至48小时。
PMA溶液可以固定叶片的结构,并防止其腐烂。
固定后,将叶片在蒸馏水中漂洗几次,以去除多余的PMA。
步骤三:脱水将已固定的叶片放入甲醇中进行脱水,以去除水分并固定叶片的形状。
可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渗透脱水,如70%、85%、95%和100%甲醇。
每次脱水时,需要保持叶片浸泡在相应浓度的甲醇中数小时,以确保叶片完全脱水。
步骤四:清洁和整理叶片将脱水后的叶片取出,用石油醚清洁叶片表面的杂质和脱水剂残留。
然后,用刀具和剪刀仔细修剪和整理叶片,以保持其形状和完整性。
确保从叶片中去除所有的茎、分枝和其他无关的部分。
步骤五:浸泡和浸制蜡块将清洁和整理后的叶片浸泡在熔化的蜡中,以浸透整个叶片。
浸泡时间根据叶片的厚度和稠密程度可以有所不同,通常为数分钟至几小时。
确保叶片浸泡均匀,没有气泡和空隙。
步骤六:蜡叶标本制备将浸泡的叶片取出,放置在玻璃劳资片上,并用另一片玻璃盖片轻压叶片,使其保持平坦或略微伸展状。
然后将玻璃劳资片放置在硬纸板上,并用橡皮筋将其固定。
将固定的标本放入石蜡熔炉中,使蜡熔化并浸透整个叶片。
将标本冷却,并去除多余的蜡。
制作蜡叶标本需要一些专业的实验技巧和仪器,但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和熟悉操作步骤,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蜡叶标本。
这些标本可以作为宝贵的植物学实物,可以用于教学、研究和展示等各种用途。
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摘要腊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标本制作方法,可以用于保存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和颜色,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在开始制作腊叶标本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植物叶片:选择完整、无病虫害的植物叶片,最好是新鲜的或者稍微干燥的叶片。
•腊纸:用于保护叶片并使其保持形状的纸张,可使用烛蜡、牛蜡或蜂蜡。
•细腻的画笔:用于在腊纸上涂抹蜡。
2. 制作步骤2.1 清洗叶片首先,将植物叶片浸泡在温水中,轻轻清洗掉叶面的灰尘和污垢。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叶片的结构。
2.2 干燥叶片将清洗后的叶片放在吸水纸或者干燥纸上,用吸水纸轻轻将叶片的表面水分吸干,然后将叶片平铺在通风的地方晾干,直到完全干燥。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叶片变色。
2.3 预备蜡纸取一张腊纸,将其大小调整为稍大于叶片的尺寸,以保证叶片能够完全包裹在腊纸内。
2.4 涂抹蜡用细腻的画笔将蜡均匀涂抹在腊纸上,要注意避免蜡层过厚或者不均匀。
涂抹完蜡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腊纸,使其与叶片紧密结合。
2.5 包裹叶片将涂抹了蜡的腊纸迅速覆盖在叶片上,用手指轻轻按压,使叶片与腊纸完全贴合。
确保叶片的形状和轮廓能够得到保持。
2.6 排列整齐在制作多个腊叶标本时,将不同的叶片分开,保持叶片之间的间隔,以免叶片间的蜡互相粘连。
2.7 存放和保护制作完腊叶标本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或者气密容器将其封装起来,以防叶片受潮或受到虫害侵袭。
同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植物叶片: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形态完整的叶片,不要选择受损或有病虫害的叶片。
•避免叶片变色:在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经常注意叶片是否正常变色。
•均匀涂抹蜡:在涂抹蜡纸时,要注意将蜡均匀、轻薄地涂抹在纸上,避免过厚或者不均匀的蜡层。
•注意保存环境:存放腊叶标本时要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教案设计.doc

《植物腊叶标本采集与制作》教学设计一、活动分析1 、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是综合实践基地活动科学实践领域的一项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该项活动,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植物,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形成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识。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鉴赏一般植物和名贵植物,促进德、智、体、美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通过体验制作蜡叶植物标本,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掌握植物标本的概念、分类、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
(2) 技能目标:尝试制作植物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形成热爱探究的习惯;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植物采集及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四、活动难点腊叶标本的概念及制作过程四、活动用具标本采集筒标本夹绳子枝剪吸水纸标签盖纸台纸胶水铅笔透明胶带镊子等五、活动过程1、切入主题,明确任务PPT展示实验室精美的植物标本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你知道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的吗?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教师关注学生讨论过程,观察学生表现,适时加以引导。
教师总结:植物标本是解决植物学教具的有力手段之一。
当我们在课堂上讲到一种植物时,最好有这种植物的活体,以便加深认识。
但有些植物是有区域性、季节性的,如果有植物标本,就不会受区域性、季节性的限制了。
同时,植物标本也便于保存植物的形状、色彩,以便日后的重新观察与研究。
少数植物标本也具有收藏的价值。
采集和制作植物腊叶标本应该注意的事项

采集和制作植物腊叶标本应该注意的事项1. 选择适当的植物:在采集植物腊叶标本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植物。
最好选择健康、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标本。
确保植物没有受到任何病虫害的侵害,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征,以便在制作标本时能够清晰地展示。
2. 采集工具:在采集植物腊叶标本时,需要准备好适当的工具。
常用的工具包括剪刀、手锯、锋利的刀具、手套和塑料袋。
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你顺利地采集标本,还能保护你的手部免受伤害。
3. 采集标本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采集植物标本也非常重要。
最好在植物的生长季节进行采集,这样可以保证标本的鲜活度和质量。
此外,最好在早晨或傍晚的时候采集标本,因为这时植物的水分含量较高,有助于保持标本的完整性。
4. 采集标本的保存:在采集植物标本后,需要妥善地保存它们,以确保标本的质量不受损。
首先,将标本放入塑料袋中,以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坏。
然后,将塑料袋中的空气尽量排出,并封好口,以避免标本变干和受潮。
最后,将标本放入一个适当的容器中,如密封的塑料盒子或玻璃罐。
5. 制作标本的方法: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需要一些基本的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植物标本放在一块平整的纸上,轻轻展开并摆放好。
然后,将标本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等重要部分展示清晰,并确保它们不会重叠或遮挡彼此。
接下来,使用细线或胶水将标本固定在纸上。
最后,将标本放入专用的植物腊中,使其充分浸透并固定。
6. 标注标本信息:制作植物腊叶标本时,还需要标注标本的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识别和研究。
标注应包括植物的学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的姓名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标本的正确使用和参考非常重要,因此需要确保准确无误地标注在标本上。
总结起来,采集和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需要选择适当的植物,准备好适当的工具,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妥善保存标本,按照正确的步骤制作标本,并准确无误地标注标本的相关信息。
这些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植物腊叶标本的质量和可用性,为后续的研究和参考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腊叶标本制作的方法要点

腊叶标本制作的方法要点
腊叶标本制作的方法要点如下:
1. 采集:选择新鲜的、健康的腊叶,最好在清晨采集,避免阳光直射和环境污染。
2. 清洗:将采集到的腊叶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然后用手轻轻搓揉,直到叶子表面变得柔软。
3. 晾干:将清洗后的腊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至少一天的时间,直到叶子表面的水分蒸发掉。
4. 切片:将晾干后的腊叶用刀或者切片机切成均匀的薄片,最好使用锋利的刀,以确保切片均匀。
5. 保存:将切好的腊叶放在透明的塑料袋中,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为了防止腊叶变质,可以添加一些蜡或者柠檬汁来保持腊叶的新鲜度。
6. 染色:如果需要,可以将切好的腊叶进行染色,以增加其色彩和美观度。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酒精、甲醛、硫化氢等。
7. 装饰: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如卡片、笔、颜料等,将腊叶标本装饰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和图案。
腊叶标本是一种独特的植物标本,不仅可以用于学术和科学研究,还可以用于装饰和展示。
通过制作腊叶标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腊叶的特点和美丽。
中学腊叶标本制作过程

中学腊叶标本制作过程引言腊叶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标本制作方法,它通过将植物的叶子进行处理和保存,使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始形态和颜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学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准备、处理方法和保存技巧等内容。
一、材料准备1.鲜叶:选择新鲜、完整、无病虫害的叶子作为标本材料,最好是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和形态。
2.腊液:腊液是制作腊叶标本的关键材料,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专用的腊液,也可以自制。
自制腊液的原料包括蜡、树脂、植物油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即可。
3.标本夹:用于固定叶子的夹具,可以选择适合叶子大小的夹具,确保叶子牢固固定在夹具上。
二、处理方法1.准备工作:将叶子洗净并晾干,同时检查叶子的完整性和无虫蚀情况。
2.浸泡:将叶子浸泡在腊液中,时间根据叶子的韧性和厚度而定,大约需要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3.烤制:将浸泡过的叶子取出,用纸巾擦干表面的腊液,然后放在烤箱中以适当温度烘烤,使叶子中的水分蒸发。
4.固定:将烘烤后的叶子放在标本夹中,用小刷子将腊液均匀地涂抹在叶子表面,确保叶子完全被腊液包裹。
5.整理:将固定好的叶子放在平整的纸板上,用细丝或细线将叶子的茎部固定在纸板上,保持叶子的平整和形态。
三、保存技巧1.防潮:制作好的腊叶标本容易吸湿,因此在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可以将标本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者放在干燥剂中,吸收空气中的湿气。
2.避光:腊叶标本容易受到阳光暴晒而褪色,因此应该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可以将标本放在暗处,或者用防紫外线的玻璃或塑料罩进行保护。
3.避霉:标本制作完成后,应该定期检查并清除可能出现的霉菌。
一旦发现有霉菌,应该立即取下标本进行处理,以防止蔓延。
4.维护:腊叶标本一般可以保存多年,但长时间的保存会导致叶子的变质和褪色。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如更换纸板、清洁表面等。
结语中学腊叶标本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材料准备、处理方法和保存技巧等步骤。
通过正确的制作方法和维护技巧,可以制作出美观、持久的腊叶标本,使其成为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工具。
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标本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颜色、形状等。为了保 持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定期进行更新。这可能包括重新整理、修补、 替换等。在更新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标本的特征和形态。
05
植物腊叶标本的应用和价值
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
植物腊叶标本是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以及与环境的 相互关系。
记录
将标本的相关信息记录在笔记 本或电脑上,包括采集时间、 地点、植物名称、采集人等信
息。
拍照
为每个标本拍照,以便于后续 查阅和展示。
03
植物腊叶标本的保存
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
玻璃瓶
适合长期保存,但易碎,移动不便 。
金属盒
不易碎,方便携带,但不适合植物 腊叶标本的保存,因为金属盒可能 会生锈或腐蚀。
整理
将植物材料整理整齐,以便后续操 作。
制作标本的固定和包扎
固定
将植物材料固定在标本台上,确保其形态和颜色 得以保存。
包扎
用吸水纸将植物材料包扎起来,以防止水分流失 和污染。
干燥
将包扎好的植物材料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 其自然干燥。
对标本进行编号和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号
为每个标本分配一个唯一的编 号,以便于管理和识别。
霉菌预防
霉菌是标本保存的大敌,为了防止霉菌侵蚀,应保持标本干 燥、清洁和通风。可以使用防霉剂或干燥剂等物品来预防霉 菌生长。对于已经受到霉菌侵蚀的标本,应采取措施进行清 理和消毒处理。
对标本进行定期的整理和更新
整理
为了保持标本的整洁和有序,应定期进行整理。这包括对标本进行分类、排 序、修复和清理等。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标本,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坏或 改变其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能鉴别常见植物,掌握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审美观念。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良好的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难点: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鉴别植物物种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
1.植物压制标本12份(4份用胶带固定,4份用线固定,4份用白纸条固定;有小型草本植物,较长的草本植物,有花有果并带叶的高大植物枝条),植物浸制标本(果实、变态根)。
2.洁白台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透明胶带,标签(按2人一组准备)。
针、线、白纸条、小刀、胶水等。
3.教师采集、压制的没上台纸的植物标本(2——3株)。
4.尺寸不同的纸框数张。
5.制作植物压制标本的方法和步骤挂图。
B学生准备。
1.课前采集、压干的矮小植物2——3株。
2.剪刀、胶水、白纸条、小刀、针、线。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了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使它造福于人类,我们需要将植物制成标本,长期保存,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植物标本。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压制方法(1)装压。
先在大标本夹的一片夹板上,放上3~5张吸水纸,然后放上采集来的标本,标本上再放3~5张吸水纸,然后纸上再放标本,使标本和吸水纸互相间隔,层层罗叠,最后,再将另一片夹板压上,用绳子捆紧,罗叠高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
(2)换纸。
标本压入标本夹以后,要勤加换纸,换纸不及时,标本会发霉、变黑,所以换纸是否及时,是标本质量好坏的关键。
初压的标本水分多,通常每天要换纸2~3次。
第3天以后,每天换1次,通常7~8 天就可以完全干燥。
换下来的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以备应用.随着标本的逐渐干燥,标本夹的捆扎要逐渐放松,以防标本折断。
(3)整形。
在第一次换纸时,要对标本进行整形。
其作法是尽量使枝叶花果平展,并且使部分叶片和花果的背面朝上,以便日后观察研究。
如有过分重叠的花和叶,可剪去一部分,但要保留叶柄、叶基和花梗,以使人能看出剪去前的状态。
2.压制注意事项(1)多汁的块根、块茎和鳞茎等不易压干,可先用开水烫死细胞,然后纵向剖开进行压制。
肉质多浆植物也不易压干,而且常常在标本夹内继续生长,以致体形失去常态,也应该先用开水烫死后再进行压制。
裸子植物的云杉属标本,也要先用开水烫死,否则叶子极易脱落。
(2)标本夹中的标本位置,要注意首尾相错,以保持整叠标本的平衡。
有的标本花果比较粗大,压制时常使纸突起。
花果附近的叶因得不到压力而皱折,可将吸水纸折成纸垫,垫在凸起处的四周,或将这样的果实或球果剪下另行风干,但要注意挂同一号的号牌。
(3)有些植物的花、果、种子在压制时常会脱落,换纸时应逐个捡起,放入小纸袋内,并写上采集号跟标本压在一起。
二装帧: 将消毒后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叫做装帧。
装帧的方法如下:1.摆好位置: 上台纸时,先将标本在台纸上摆好位置,留出左上角和右下角,以便粘贴采集记录复写单和标本签。
放置时,要注意形态的美观,又要尽可能反映植物的真实形态。
2.装订:装订标本最好用纸条粘贴,其作法是先用小刀切取宽2~3毫米的纸条(白道林纸)备用。
在台纸的正面,选好几个固定点,用小刀紧贴枝、叶柄、花序、叶片等部位的两侧,切几对纵缝,将事先切好的纸条两端分别插入缝中,穿到台纸反面,并将纸条收紧,再用胶水在台纸背面将纸条贴牢,大的根茎和果实用纸条不易固定,可用白线替代。
细弱的标本,可直接用合成胶水粘在台纸上。
装有花果的小纸袋可贴在台纸的适当位置。
3.贴记录复写单:按采集记录册中的内容,抄好记录复写单,贴在台纸的左上角。
4.贴盖纸: 将盖纸先在台纸背面沿上缘粘贴很窄的一条,再反折到台纸的正面,这样既美观又不会减少台纸的使用面积。
三、对标本进行检索鉴定,确定标本的中名,学名和科名,叫做定名。
将定名的结果填写到标本签上,并将标本签贴在台纸的右下角。
至此,一份植物标本就制作成了。
四、教师指导解决实际问题:1、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分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棘手的问题,使好的做法能与大家分享;2、教给学生采集植物的技巧,通过细心地挖掘,尽量保持植物根系的完整;3、教给学生展开叶片、固定植株的技巧,可以先固定好根,再逐个展开固定,使疏密均匀,摆放体现美观。
4、通过查阅植物分类检索表、上网搜索图片和资料、咨询等方式,师生共同鉴别植物种类。
教与学目标 1. 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酸雨或废电池)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教与学重难点即突破措施 1. 通过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酸雨或废电池)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
100 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
展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 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
2. 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3.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用具上有什么不同? 4. 怎么配制酸雨?怎样控制 PH 值?怎样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情况? 5.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怎样进行数量的统计?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提供提示,以作参考: 1. 小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2. 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 pH 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注意设计重复组实验以减少偶然性;把各个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以免弄混。
如:6个培养皿,分别标为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3. 实施计划,收集数据一周内不断观察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指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模拟酸雨A(发芽率)清水B(发芽率) 123 平均值 4. 分析数据,讨论交流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 通过实验并阅读教材 P117 页相关内容,明确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 明确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P116-117 页相关内容,明确有关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内容。
1. 废电池为什么会环境造成危害?举例说明。
2. 怎样才能控制废电池的危害?【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上圈划出来,并记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由谁【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P118-119 页相关内容,明确有关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的知识。
1. 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它主要引起的? 2. 利用你已有的知识,思考如何减少 CO2 的排放量? 3. 你知识臭氧层空洞吗?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的? 4. 怎样防止臭氧层破坏?【展示交流,释疑解惑】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上圈划出来,并记忆。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综合能力训练》【梳理总结,反思升华】板书设计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3. 温室效应⑴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⑴什么是温室效应?⑵酸雨对生物的危害⑵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⑶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4. 臭氧层空洞 2. 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⑴臭氧层破坏的原因⑴造成废电池污染的原因⑵防止臭氧层破坏的的关键⑵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 * *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1 3二、实践:雨水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地表1.桌子上铺一张报纸,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塑料盒,盒子要浅而大;2.将盒子的一端分别架在一块砖头上,使盒子倾斜并保持同一高度。
3.阅读下面的实验步骤,写下你要验证的假设,注意需要控制的变量。
(1)在盒子架高的一端倒入干燥的松土,首先需要控制的变量就是土壤的量,设法使两个盒子里的土壤量一致。
(2)在其中一个盒子表面铺上草皮(3)做两个能控制雨量的降雨器,使落在两个盒子上的雨水数量和大小都相等。
4. 观察雨水对两个盒子里的土壤的影响,你能用什么方法较精确地描述实验结果吗? 5. 在草皮上插上树枝会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6. 和暴雨相比,缓和稳定的雨水引起的土壤流失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上面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吗? * * 滥砍滥伐洪水泛滥过度放牧滚滚沙尘残害鸟类虫害泛滥富营养化捕杀大象动物摊点耕地沙化沙尘暴物种灭绝 1、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2、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3、除了用网捕杀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交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貌?外来物种地中海实蝇薇甘菊想一想 : A B C A F F T F T B B D1 初中生物活动课方案设计(八下) “自制生态瓶”活动方案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蒲明海610200 一、活动背景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的和谐的统一体,由生物因素(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和非生物因素(空气、土壤、水、阳光和温度、湿度等)共同组成。
其中的生物因素作为有机界和非生物因素作为无机界,永不停止地进行着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