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适应症 共32页
天灸疗法与应用

——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 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 养藏。
整理ppt
30
3、冬病夏治
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 致病,即使到了夏至也未能消退, 体内阳气较正常人虚弱,就需要壮 阳。
整理ppt
31
(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
整理ppt
32
1、时机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 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 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 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
因此,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 生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防病和治疗。
整理ppt
29
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 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对天灸的论述最为详尽。
整理ppt
8
8.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 等各种外科疾患,还用于治疗内 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
症,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 和之,涂背上。”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 面黄,全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 烂如泥,缚寸口,俟发泡,挑去黄水, 净帛裹护。”
整理ppt
37
白芥子
白芥子为君药,性味辛温,入肺、胃经, 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之功用 。
整理ppt
38
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入肺、肾经,有祛风、散 寒、开窍之功用。
”
整理ppt
。
3
作用途径:
药物-俞穴-经络-脏腑,调节 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治病。
特点:
天灸疗法 课件

6
天灸的种类(二)
☺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
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 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 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 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 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 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 症。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3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 ☺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 ☺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 ☺免疫机能作用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4
功效适用范围
☺天灸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
疾病治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顽症有独特的治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3
三伏灸功效特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
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 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 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 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配方和取穴不同,功效有差别。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4
临床应用
☺“头伏”始日必须是在“夏至”以后的第
三个庚日(一庚为10天),即常言“夏至
三庚便是伏”。第三个带“庚”的日即为
“头伏”开始之日,如今年7月19日,恰好
是第三个庚日开始,亦即“头伏”开始之
日。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1
为什么中伏可以是10或20天?
☺历年的“头伏”(又称初伏)开始在
天灸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分类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
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
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双) 备选:风门(双)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4
分类二:哮喘;
选穴: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项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贴药后的禁忌:贴药处避免挤压、摩擦,贴药部位在去除药物后不 应立即着水、受风,除药后贴药部位10小时内应避免着冷水、受风。 除药30分钟(或1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澡。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2
分类二:颈椎病、颈项不适;
选穴:阿是穴、颈百劳(双) 备选:后溪(单)
颈百劳:当大椎直上2 寸,后正中线旁开1 寸。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
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3
分类三:肩周炎、肩部关节疼痛;
贴药后的饮食禁忌:贴药当日禁食寒凉生冷(如凉茶、冷饮、水果 类)、燥热辛辣之物。
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 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 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 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 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 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 易致化脓的食物。
天灸

天灸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诊断标准。
2、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级轻、中度者。
二、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哮喘持续状态或划分为重度,重危者。
3、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三、技术特色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预期可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四、治疗方法1、药物配备白芥子40% 、细辛40%、甘遂10%、元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1)肺腧、胃腧、志室、膻中(2)脾腧、风门、膏肓、天突(3)肾腧、定喘、心腧、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1次1组,3组。
3、方法及疗程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一小时,10天贴一次,治疗3个月,共9次。
五、技术关键环节1.贴敷前向患者讲明该技术的特点,患者应坚持治疗,完成疗程。
2.正确取穴,保证疗效。
六、注意事项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致化脓食物,贴药当天避免冷水浴。
七、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可能引起并发症,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擦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天灸疗法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天灸疗法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天灸疗法属于中医独特的外治法之一,最早见于南北朝。
古代称之为“冷灸法”“发疱疗法”。
是利用天时而做的灸治方法,故称为“天灸”。
现代属于“冬病夏治”方法中的一种,是采用一些刺激性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表面,使局部的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疱,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多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目的,此法是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1临床资料1.1 适应范围天灸具有广泛的适应范围,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各种痛症,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病等骨关节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一般资料我院针灸理疗科从2010年至2012年共三年接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03例,共计1200余人次。
其中慢性呼吸患者共245人,约占总人数的60%;慢支170例、哮喘45例、过敏性鼻炎18例、慢性咽喉炎12例,除出现过敏反应3例,8例无效外,19例未坚持疗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得到控制和好转,总有效率88%。
2病因病机2.1 现代生活由于大多摄生不当,恣食生冷、吹空调、食冷饮以及大量输抗生素,导致人体阳气受损,加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无孔不入,导致人体免疫力遭到破坏,抵抗力日渐下降,从而导致百病从生。
而呼吸道疾病大为突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主纳气,故而反复发病,必导致脾肾阳虚,继而形成肺、脾、肾三脏气虚与痰伏于肺的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
咳喘病位在肺,肩背通于肺,故在背部俞穴用药可使药力入肺。
现代研究表明,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此区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
通过穴位贴敷,一可使药物循经络到达相应脏腑,使药物对肺、脾、肾三脏起到补虚祛邪作用;二可使所属经络气机得到调节,气血运行通畅;三可通过药物的局部压迫刺激到为针刺的作用。
天灸疗法

③贴药时间: 成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 小孩时间酌减。 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 避免灼伤皮肤。 ④疗程: 10 天 1 次。共 5 次(其中前后 2 次为加 强)。
5、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 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6、可能的并发症:
溃烂、疼痛; 2.皮肤过敏; 3.发热。
总结:三伏天天灸疗法机理:
以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病夏 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 炎热,在壮阳穴位上敷以辛温发 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 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以消 “冬病”之病根——恢复人体正 常的阴阳平衡。
(三)三伏天天灸具体方法:
1.时机:
A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三伏天天灸就是 顺时就势摄取阳气。 B不正常的气候可使人发病,而正常之 气候,则可助人逐邪外出。阳虚病人暑 热当令之时因寒邪渐衰则病情减轻,故 在夏季病情缓解期,在机体反应性最好 的情况下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 C人体皮毛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 经络。
四、适应症
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 紊乱、溃疡病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 4.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5.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 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6.其他:子宫肌瘤、痛经、骨关节炎、颈腰椎病、 软组织劳损等妇科、骨科疾病。
取穴:定喘、百劳、肺俞、膏肓等。
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 前后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②脾俞: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0寸。 天突: 前后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 ③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心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 前后正中线,脐上4寸。
中医天炙疗法即发泡疗法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

中医天炙疗法即发泡疗法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最早见载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荆楚岁月记》。
三天伏天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三伏天,在人体穴位上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可以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
像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和一些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等以及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
但到了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
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同时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见。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者,发病率人群中3~5%。
而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于50岁以下的3~8倍。
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气急、咳嗽、咯泡沫痰为主要症,发病地区不同,发病率有异,约为0.3~9.2%。
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肺为贮痰之器”,即是说肺气虚弱,痰贮藏于肺内,咳和喘与痰停聚于肺有关。
“脾为生痰之源”,脾是运化人体水湿,脾气虚弱即运化失常,水湿停滞于体内而生痰。
肾阳虚的人,则水液代谢失常,留于体内,积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则喘咳。
肾气虚则不纳气,即使说,呼出气多,吸入带有氧气的空气少,就上气不接下气则喘。
内脏的虚弱,功能低下,这是致病的关键内在条件,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三伏天天灸,是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得高抗病能力。
解读天灸疗法

精品课件
39
白芥子
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
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
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
时候,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
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虚
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
到根治的效果。《内经》说“邪之所凑,其
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
精品课件
26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阳气相 接,季节、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中医将这些影响人体健康的致病因素,如 风、寒、暑、湿、燥、火概括为“六淫”。其 中,寒邪最容易入侵阴盛阳表,抵抗力下降 的机体由此引发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 或在冬季加重。“发于冬季的寒邪类疾病,适 合夏季治疗。”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 、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至顶点, 机体容易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一旦久 积不散,形成内寒。
精品课件
10
(三)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 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 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天灸疗法
精品课件
1
精品课件
2
灸法
精品课件
3
灸法分类(一)
直接艾灸法
间接艾灸法 (隔物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面)
二、消化系统疾病 (脾系)
统一选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单)
消化系统疾病(脾系):胃寒、胃痛、慢性胃炎、
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等; 统一选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单) 中脘(wǎn 、gun2、wun2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脐中(任脉之神阙(quē 、kyut3 )穴) 旁开2寸处取穴。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 当胫骨前肌上。 备选:上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下脘: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建里: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胃俞: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髂嵴高点相平。 内关: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 侧腕屈肌腱之间。
分类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
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
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 备选:风门(双)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分类二:哮喘;
选穴: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双) 曲池(单) 备选:膻中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旁开0.5寸处。 肾俞: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 肚脐在同一水平处)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 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 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注意事项
•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 贴药后的禁忌:贴药处避免挤压、摩擦,贴药部位在去除药物后不 应立即着水、受风,除药后贴药部位10小时内应避免着冷水、受风。 除药30分钟(或1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澡。
• 敷贴印痕:在敷贴处会长时间的遗留下暗灰色的印记,这是正常现 象,随着时间印记会慢慢消退的,这个需要向患者提前说明。
• 关于发泡:部分受疗者皮肤会出现发水泡的现象,大可不必担心, 这是天灸的正常现象,发泡能加强对俞穴的刺激作用,治疗效果更 佳,只要按以上说明处理,预防局部感染即可。
• 不适宜接受治疗的人群:支气管扩张活动期、肺炎急性期、肺结核 病、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5℃)、皮肤过分敏感者、妊娠期妇女 (因药物中含有麝香成份)及因敷贴后产生不良反应者,均不宜接 受天灸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亦不建议接受天灸治疗, 血糖控制平稳者可接受敷贴。备注:女性月经期间可接受天灸敷贴。
• 贴药后的饮食禁忌:贴药当日禁食寒凉生冷(如凉茶、冷饮、水果 类)、燥热辛辣之物。
• 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 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 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 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 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 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 易致化脓的食物。
胸剑联合点
8 寸
三、虚寒性痛证(痹 证)
统一选穴:阿是穴
虚寒性痛证(痹证):肾虚腰痛、肩颈疼痛、腰膝
冷痛、关节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统一选穴:阿是穴 阿是穴: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的穴位,又名 不定穴、天应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 称。正如《灵枢·经筋》:“以痛为输”,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 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shù、syu6 )穴。
• 极个别反应过于强烈者:请于下次疗法进行前咨询相关医生意见, 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治疗。
备注:注意事项一定要熟读,详见宣传资料。
选穴基础知识:
一切尺寸以病人自身为准。
同身寸,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 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 部的直寸取穴。
一、呼吸系统疾病 (肺系)
统一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
呼吸系统疾病(肺系):体虚感冒(反复感冒)、
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 咽喉炎等;
统一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 大椎位于颈部下端最高点(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但部份人最 高点为第一胸椎,此时可让其活动颈项,用手指触诊,活动的骨节 为颈椎,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 肺俞(shù、jyu4):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 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天灸疗法的适应症
• 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感冒(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 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 喉炎等;
• 消化系统疾病:胃寒、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等;
• 虚寒性痛证:肾虚腰痛、肩颈疼痛、腰膝冷痛、关节痹 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各种虚寒性杂病:阳气不足、手足冰凉、畏寒怕冷、空 调病、宫寒(小腹冰冷)、产伤诸痛、痛经、月经不调、 妇科杂病、以及各种由体虚、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慢性 疾病(属虚寒者)。
天灸的疗程问题:
一般“三年为一个小周期,六年为一个大周期”,对 于短期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坚持疗程是取得治疗效果 的关键。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患者,持续敷贴有助于巩 固疗效。 有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敷贴,一般会有一个疑问, 就是“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我们一般向患者解释 时,要说清楚,三年一疗程是说天灸需要长时间的积 累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三年就是一个界限, 只要有需要,特别是有疗效的患者不要错过每年难得 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