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回文诗

合集下载

可以倒着读的回文诗

可以倒着读的回文诗

可以倒着读的回文诗
1. 《赏花》
花艳映双人,
人双映艳花。

例子:春天到了,那花园里的花艳映双人,多浪漫呀!2. 《静心》
心宁自静思,
思静自宁心。

例子:当你烦躁时,试试心宁自静思呀,肯定会有效果的。

3. 《映月》
月映水中天,
天中水印月。

例子:夜晚在湖边,那月映水中天的景象真美啊!
4. 《观云》
云飘自在游,
游在自飘云。

例子:抬头看那云飘自在游,心情都变好了呢。

5. 《归舟》
舟归晚岸停,
停岸晚归舟。

例子:夕阳下那舟归晚岸停的画面,多有诗意呀!
6. 《听风》
风吟耳畔响,
响畔耳吟风。

例子:在树林里,静静听着风吟耳畔响,超惬意的。

7. 《思乡》
乡思梦里寻,
寻里梦思乡。

例子:远离家乡的人啊,谁不会有乡思梦里寻的时候呢?
8. 《念友》
友念心中挂,
挂中心念友。

例子:和好朋友分别后,不就会友念心中挂嘛。

9. 《思情》
情思意绵绵,
绵绵意情思。

例子:恋爱中的人,不都是情思意绵绵的嘛。

10. 《忆往》
往忆旧时光,
光时旧忆往。

例子:有时候就会忍不住往忆旧时光呀!
我的观点结论:回文诗真的很有趣呀,可以正着读倒着读都有韵味,让人感受到语言的奇妙!。

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中国史上最聪明的一首诗,正着读是天亮了,反着读是天黑了

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中国史上最聪明的一首诗,正着读是天亮了,反着读是天黑了

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中国史上最聪明的一首诗,正着读是天亮了,反着读是天黑了“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副对联的妙处?看似平常的对联,正着读与反着读却完全是一个样子,只有顺序不同。

这就是我国传统诗词文学中最有趣的玩法:回文。

回文也叫回环,就是指把相同的字词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者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趣味。

典型的例子有《道德经》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易经》中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都是绝妙好句。

按照文学形式分的话,回文联、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都是回文的妙用体,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妙回文诗,这首诗出自苏轼笔下(也有说是宋代周知微、唐代徐寅所作),名字叫做《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正着读是在写“从黑夜到白天”的景致?律诗按顺序通常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题金山寺》的首联(指律诗第一联)强调“渔舟钓月”,颈联却在强调“江天晓”、“海日晴”,让人有种融入诗中、与作者共同经历美景徐徐转换的感受。

但“回文诗”的妙处就在于,从末尾最后一个字反着往前读,又能创造出新的诗,而且词句毫无阻滞、矛盾之处。

回文诗也可细分为“通体回文”、“双句回文”、“就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这种就属于最难的“通体回文”。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可以看出,如果反过来读,这首诗的景致就成了从白天向黑夜转变,颔联“江天破晓”,尾联“月下泛舟”,律诗每一联的内容变了,情境的顺序也变了。

可见回文诗绝对不止是文字游戏那么简单,它对作者的文学水平要求很高,不是随便拼凑几个字就能成功的。

回文诗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初年的《盘中诗》。

回文诗,古代名家留给我们的宝藏《一》

回文诗,古代名家留给我们的宝藏《一》

回文诗,古代名家留给我们的宝藏《一》回文诗有很多种,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这类表现的诗很对,非常活泼。

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是诗中的巅峰。

1、《万柳堤即景》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2、《春闺》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期归梦还梦归期。

3、《思妻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4、《思夫诗》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5、《贺王进乔迁之喜》龙盘宝地宝盘龙,鸿福尽享尽福鸿。

朋友祝贺祝友朋,情感真挚真感情。

6、《思念》水依莲花莲依水,香飘风中风飘香。

素心一片一心素,长夜孤寂孤夜长。

满腹思念思腹满,郎无归期归无郎。

月挂天空天挂月,肠断苦情苦断肠。

7、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8、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9、清代诗人李《春闺》诗: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10、《回文旋图诗》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文诗·赏析

回文诗·赏析

回文诗·赏析回文诗·赏析残雪寒菊香漫山,菊香漫山绕雾岚。

岚雾绕山漫香菊,山漫香菊寒雪残。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凉夏日长香莲碧,香莲碧水动风凉。

回文诗,也写作“回纹诗”、“回环诗”。

它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

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

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荟萃·赏析1、清代女诗人吴绛雪《春夏秋冬》《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读法:《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2、唐寅《春夏秋冬》《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读法:花枝弄影照窗纱,影照窗纱映日斜;斜日映纱窗照影,纱窗照影弄枝花。

山环水绕回文诗(柳岸钓客搜集整理)

山环水绕回文诗(柳岸钓客搜集整理)

山环水绕回文诗(柳岸钓客搜集整理)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

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

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

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

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

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

「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

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

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

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例一、《回文旋图诗》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回文诗--佳作欣赏〈海边即景〉〈山前即景〉〈江边即景〉〈湖边即景〉

回文诗--佳作欣赏〈海边即景〉〈山前即景〉〈江边即景〉〈湖边即景〉

回文诗--佳作欣赏〈海边即景〉〈山前即景〉〈江边即景〉〈湖边即景〉回文诗之一〈海边即景〉天上飞鸥海水衔,环回忽悠自得闲。

游人野趣春心泛,绵绵步碎意珊阑。

荡舟轻棹点水击,莲花一开碧波滟。

唤来仙客同作乐,烟花缀影舞翩翩。

倒读为:衔水海鸥飞上天,闲得自悠忽回环。

泛心春趣野人游,阑珊意碎步绵绵。

击水点棹轻舟荡,滟波碧开一花莲。

乐作同客仙来唤,翩翩舞影缀花烟。

以下读法相同回文诗之二〈山前即景〉巅峰丽日光冉冉,燕子弄姿舞翩翩。

孤影回巢奔驰急,山前留音声啼远。

痴心赏之望人诗,闲看胜景入境凡。

飘飘何以敬大地,绵绵真意谢长天。

倒读为:冉冉光日丽峰巅,翩翩舞姿弄子燕。

急驰奔巢回影孤,远啼声音留前山。

诗人望之赏心痴,凡境入景胜看闲。

地大敬以何飘飘,天长谢意真绵绵。

回文诗之三〈江边即景〉霞染江水碧映日,娑婆呈浪细柳垂。

泛舟渔歌对青山,闪眸流笑一望回。

看相可红晕羞面,欢心恰是已意醉。

神怡独荡闲云悠,烟雾见微翠光瑞。

倒读为:日映碧水江染霞,垂柳细浪呈婆娑。

山青对歌渔舟泛,回望一笑流眸闪。

棉羞晕红可相看,醉意已是恰心欢。

悠云闲荡独怡神,瑞光翠微见雾烟。

回文诗之四〈湖边即景〉同舟一处可心人,通缘一时光照临。

朦朦影子浪随意,龙马遗风学者仁。

笑口开怀情泛泛,鸿雁传书鱼意新。

山河作证福气瑞,同是喜境梦佳人。

倒读为:人心可处一舟同,临照光时一缘通。

意随浪子影朦朦,仁者学风遗马龙。

泛泛情怀开口笑,新意鱼书传雁鸿。

瑞气福证做河山,人佳梦境喜是同。

回文诗之五〈月夜即景〉古今演论略思泱,餮饕运通蹇栋梁。

鹿马史称讪笑颦,灭患当齑济世昌。

慨叹徒心劳意笃,蹑足见解幻然枉。

忧天悯人为国事,烈文弹劾奏疏章。

倒读为:泱思略论演今古,梁栋蹇通运饕餮。

颦笑讪称史马鹿,昌世济齑当患灭。

笃意劳心徒叹慨,枉然幻解见足蹑。

事国为人悯天忧,章疏奏劾弹文烈。

以下读法同:醒梦短桥摇,根善种寥寥。

人生无上路,新意正啸啸。

飞鸽沐和风,林中山渺渺。

明月见遐思,润色夜皎皎。

回文诗之六〈冬日即景〉残冬寒意雪飘飘,沙沙响声乐陶陶。

秦少游7字回文诗大全

秦少游7字回文诗大全

秦少游7字回文诗大全秦少游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作风格备受赞誉。

在众多的作品中,他的7字回文诗更是展现了他的深厚诗艺和创造力。

下面是秦少游7字回文诗大全。

1. 春寒无寻秋冷。

秋冷寻无寒春。

2. 花开笑渐成枯。

成枯渐笑开花。

3. 梦醒情已往追。

追往已情醒梦。

4. 风吹空有寒冷。

寒冷有空吹风。

5. 明月高天生舞。

舞生天高月明。

6. 愁眉杏花笑开。

开笑花杏眉愁。

7. 雨打荷花如散。

散如花荷打雨。

8. 雪花纷纷倩影。

影倩纷纷花雪。

9. 湖山秋意正浓。

浓正意秋山湖。

10. 温情似水意已迷。

迷已意水似情温。

11. 翠竹阴中藏鸟。

鸟藏中阴竹翠。

12. 乐谱快乐合精神。

神精合乐快谱乐。

13. 山川如画人凋零。

零凋人画如川山。

14. 伊人笑雨催春色。

色春催雨笑人伊。

15. 衣风恰属流云美。

美云流属恰风衣。

16. 君归红叶满关山。

山关满叶红归君。

17. 庭前花颜万重霞。

霞重万颜花前庭。

18. 夜未央歌声绕耳。

耳绕声歌央未夜。

19. 黄鹂啼破瑞云天。

天云瑞破啼黄鹂。

20. 鱼游水绕己自足。

足自己己绕水游鱼。

这些7字回文诗展现了秦少游独特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

他通过精妙的词语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秦少游的作品让人陶醉其中,引人入胜。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生活的感悟。

无论是寄托哀思,还是赞美美好,秦少游的7字回文诗都能令人心动。

细细品味秦少游的7字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诗人的心灵世界。

这些回文诗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称,更是一种思想的延伸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才华,更能够理解到秦少游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理解。

秦少游的7字回文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这些诗句独特而有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少游的7字回文诗是一道诗意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总之,秦少游的7字回文诗展现了他独特的诗艺和思维方式。

杂谈妙趣横生的回文诗

杂谈妙趣横生的回文诗

杂谈妙趣横生的回文诗说到回文诗,不能不先说说修辞学中的“回环”。

回环是汉语中的一种“用相同的语句循环往复地说明”的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即:甲乙—乙甲。

详细言之,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够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还使语意精辟警策。

例如:“发展需要科学,而科学更需要发展”;“文人的无聊,无聊的文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等等。

回环用在文章(一般指散文)里,始终还是一种修辞方法,不过也有将包含着回环的那段文字叫做“回文体”的。

回环使用在文章中,可以根据需要,表现出有好几个来回,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便是;可回环若用在诗歌中,就只能有一个来回,这便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回文”了,而这样的诗便称为回文诗。

回文诗出现的年代很早,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首回文诗当属苏伯玉妻所作的《盘中诗》。

苏是西晋人,则意味着回文诗至少首先出现在西晋时期。

清人朱存孝在其所著的《回文类聚序》中便宣称回文诗“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为大备。

”到目前为止,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便是《盘中诗》。

苏伯玉妻的姓名及生平均无从查考,只知道苏伯玉使蜀,久未归回,而且连书信也没有一封。

她却居住在长安,非常想念自己的丈夫,便生巧思,在盘中作诗一首,诗中虽然有一些埋怨之辞,但更多的是苦苦思念之情。

全诗凡168字,共有49句,27韵,屈曲成文,寓宛转缠绵之意。

最后点明“当从中央周四角”,告诉丈夫该如何读这首诗。

据说,当苏伯玉经过一番思考,读懂全诗后,百感交集,并被妻子的深情与奇妙的才情所感动,当即决定收拾行装,迅速返回到了家乡。

《盘中诗》从中央的“山”字起读,绕向四周,布局安排颇富机巧,但不能倒读,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回文,不过其词序的刻意安排,与后来的回文确实相似,把它说成是回文诗的先导,也还说得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环水绕回文诗
山环水绕回文诗
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

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

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

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

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

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

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

「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

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

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

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例一、《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例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读为: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例三、《虞美人》词
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

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可成七律一首:
孤楼倚梦寒灯隔,
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
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
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
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
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
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
隔灯寒梦倚楼孤。

由于字数、格律限制,如此回环诵读皆可成文的诗词颇不多见,可见作者构思之巧了。

例四、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例五、一句一回
苏轼的《菩萨蛮》题为《闲情》,词云: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朱熹有两首《菩萨蛮》回文,其一题作《呈秀野》: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例六、上下片互回
苏轼回文词《西江月》题为《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纱笼月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月笼纱。

远路微香趁马。

黄庭坚的《西江月》回文题为《用僧惠洪韵》,词云:
细细风轻撼竹,迟迟日暖开花。

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

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轻风细细。

例七、同句倒读而成另一首词,称为“回环韵”。

词云:
阴柳垂庭山枕斜,禽鸣自上槛边花。

深屏午梦隔窗纱。

瓮启冰牙蛆泻酒,襟披雪眼蟹潆茶。

临妆晚扫淡黄鸦。

倒读:
斜枕山庭垂柳阴,花边槛上自鸣禽。

纱窗隔梦午屏深?
酒泻蛆牙冰启瓮,茶潆蟹眼雪披襟。

鸦黄淡扫晚妆临。

例八、清代女诗人张芬的《虞美人》,题为《寄怀素窗陈妹》,顺读为词,倒读是一首七言律诗。

顺读词云: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怨赋歌诗,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倒读诗云: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

迟迟月影移梧竹,叠叠诗歌赋怨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例九、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

已赏
时花
醒归
微去


酒如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