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回文诗
苏轼 回文诗

苏轼回文诗1.《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
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
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
坠寻乘花细。
颦浅念谁人。
人谁念浅颦。
2.《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4.《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
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
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
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
迟开恨不归。
闺怨诗: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闺怨诗: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回文四时闺怨》之一。
这四首词均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
东坡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
在无所收获之后,写闺怨回文以解脱。
赏析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 《江城子·又与李十二、别李十五》前面:
苏武汉阳抽秋妃,
吴会十年一剑飞。
倚天楼北群山合,
时见李也路上归。
中间: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千弦外一阵啼。
金鞍谪落降龙岛,
半骑还家半骑楼。
后面:
晋朝司马青衫泪,
公瑾布衣苦战啼。
伏波将军西出祖,
神仙石烂大江溪。
列表:
前面:
1.描写苏武汉阳抽秋妃;
2.描写吴会十年一剑飞;
3.描写倚天楼北群山合;
4.描写李十二路上归。
中间:
1.描写八百里分麾下炙;
2.描写五千弦外一阵啼;
3.描写金鞍谪落降龙岛;
4.描写半骑还家半骑楼。
后面:
1.描写晋朝司马青衫泪;
2.描写公瑾布衣苦战啼;
3.描写伏波将军西出祖;
4.描写神仙石烂大江溪。
五首让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

1、宋代苏轼的《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回文倒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2、宋代朱熹的《虞美人》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回文倒读: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3、宋代李禺的《两相思》这首《两相思》更是令人叫绝,正读是《思妻诗》,倒读就是《思夫诗》了,不愧题为“两相思”,令人赞不绝口!正读为《思妻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为《思夫诗》: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4、清代张奕光的《梅》在回文诗中,有一种被称为“回文茶诗”,这类诗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5、清代朱杏孙的《虞美人》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妙趣横生回文诗

妙趣横生回文诗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此诗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这种回文诗属待回型。
倒读则诗曰: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这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中心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秦观则留有一首别具一格的回文七绝诗《赏花》,那是因为苏轼访他不遇,留字问他何去?原来他外出春游赏花归来晚了,见了苏轼的留字,便将“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等14个字写成圆圈状做答。
苏轼将秦观所写的14个字仔细观察,随即念出一首七绝,并连称好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也很奇物,诗云: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十字回文诗,每句来回复读,可成一首七言绝句。
四首绝句,也描写四时景色。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正读些诗清新流畅,充满诗情画意,已算是诗中佳作;但倒读也同样顺理成章,意境幽远,则是更为难得。
倒读诗如下: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赏析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赏析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赏析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
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
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
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
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及鉴赏答案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及鉴赏答案《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鉴赏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
回文诗尽管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但毕竟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
宋词中回文体不多,《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
苏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苏轼回文诗正读倒读

苏轼回文诗正读倒读回文诗是汉语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诗无论是正着念还是反着念,都讲得通。
宋朝大诗人苏轼最为精妙的回文诗,即《题金山寺》。
这是苏轼在与王安石出现矛盾后,想离开京城,王安石便将其打发至杭州当官,在前去的途中路过金山寺,就前去游玩,这才有了这首经典之作。
题金山寺宋·苏轼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在苏轼的众多诗词中,这首诗并不突出。
雪山、垂钓、寺庙、泉水,全篇写景,既没有对远离京都的不满,也没有对新法当道的愤怒。
他只是坐在小舟中,欣赏着山间景色,内心平静。
就是在这样平淡无奇的经历中,苏轼写下了这首回文诗。
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一篇简单描写景物的诗。
但仔细品来,又有精妙之处。
正着读,描写的是从白天到夕阳西落的景象:雪山皑皑,独钓江月,遮天绿树,霞光粼粼,水天相接。
所有的意向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的冬景。
在苍茫打底面前,独自一人下江南的苏轼显得有些落寞。
这首诗写得是在从晚上等到日出的景象,传达的是舒适悠闲的状态。
在月夜之下,孤舟在江心停留,舟山有人正在钓水中明月。
等到日出东方那刻,阳光映照在江面上,绝美的日出图。
看似只是写景,只是这首诗还不足以成为绝唱。
这首诗绝就绝在,反着读,描写的就是从黑夜到白天的景象。
题金山寺宋·苏轼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诗反着读,描绘的是鸿雁飞过,水天一色,江水无边,江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泛红。
日落月升,一天又过去了,渔夫趁着月色出门垂钓。
如此恬静的夜色,处处充斥着一派祥和的景象。
山峰迭起,鸿鸟惊飞,霭霭红霞,迢迢绿树,原本落寞萧条的场面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
信手拈来间,蕴藏着苏轼截然不同的反思,不愧为千古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回文诗
《题金山寺》顺读为:
潮随暗浪雪山顶,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山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若倒读则为: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山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顶山雪浪暗随潮。
另两首回文茶诗。
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光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