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介绍总结
造影剂名词解释

造影剂名词解释造影剂是一种用来增强影像质量的医疗用品,常常被用在放射学等医学领域。
它可被注射到体内,以便在医疗影像中产生更明显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身体组织的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造影剂名词,以及它们所属的类别。
以下是造影剂的三个主要类别:1. 基于碘的造影剂基于碘的造影剂(如碘酸乙酯、碘化钠等)是最常见的造影剂之一,它们与X线或CT扫描等成像技术的使用相配合。
它们的主要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且易于被吸收,因此广泛用于多种医疗检查,如肺部、头部和腹部等正常扫描。
然而,这些造影剂有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肾损伤等副作用。
2. 基于锗的造影剂锗是一种化合物元素,其基于锗的造影剂(如锗氧化铠)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造影剂在医学成像方面的作用类似于基于碘的造影剂,但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且更安全。
3. 基于钡的造影剂基于钡的造影剂(如钡粉、钡餐等)是用于食管、胃和小肠等内部器官检查的常规造影剂。
这些造影剂可以被通过口腔摄入,然后用X光成像技术捕捉其行踪,以观察消化道的状态。
钡在人体中并不被吸收,而是随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
然而,仍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对基于钡的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总之,造影剂虽然在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在使用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咨询和评估,并在监控下用药,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程序,造影剂将为医学检查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CT造影剂

CT造影剂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造影剂在诊断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CT造影剂的原理、种类、应用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CT造影剂的原理CT造影剂,全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剂,主要通过提高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率,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透明度,从而突显出病变部位。
造影剂的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吸收和散射原理,通过改变组织对X射线的衰减系数,使得病变部位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的密度差,进而在CT图像上呈现出来。
二、CT造影剂的种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CT造影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
离子型造影剂以硫酸钡等为代表,非离子型造影剂则包括碘海醇、碘帕醇等。
不同种类的造影剂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应用范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进行选择。
三、CT造影剂的应用CT造影剂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
例如,在消化系统,造影剂可用于检查胃肠道肿瘤、炎症等疾病;在循环系统,造影剂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在泌尿系统,造影剂则可用于检查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疾病。
此外,CT造影剂还广泛应用于胸部、骨骼、软组织等部位的影像诊断。
四、注意事项虽然CT造影剂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2.肾功能损害:由于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在使用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心脏疾病: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因此,在使用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对比剂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种类和剂量。
不合理的造影剂选择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造影剂

2
60~89
3
30~59
4
15~29
5
<15
常用监测肾功指标
1.尿液检查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
白细胞尿、脓尿、
细菌尿 2.肾小球率过滤 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r(mg/dl)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1黑人) 3.影像检查 4.肾活检
预防:1.水化治疗:推荐高危患者以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速度大约 1ml/(kg.h),并根据患者体液状况和心血 管情况适当调整。治疗一般术前6-12 小时开始至术后12-24小时。2.避免肾 毒性药物:如环孢素、非甾体抗炎药, 两性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3.药物预防:生理盐水、N-乙酰半胱
氨酸、等渗非离子造影剂。 4.避免错误处理:呋塞米,多巴胺, 甘露醇,钙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 剂,BNP。 5其他:肾功能受损者应用等渗造影剂、 限制造影剂用量、避免短期(72小时) 重复应用,血液透析.
肾脏病相关内容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CKD)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功能
障碍(>3各月)包括GFR正常和不 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 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 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 各月。
慢性肾脏病分期(K/DOQI)
分期 GFR(ml/min)
1
>=90
造影剂简介
孙梦涵
什么是造影剂?
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
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 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 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些特殊物 质,这种物质叫对比剂,俗称造影剂。
造影技术名词解释

造影技术名词解释一、造影剂造影剂(也称为对比剂)是一种用于增强成像效果的物质,通常在医学影像检查中使用,如X射线、超声、核磁共振(MRI)等。
造影剂通过改变周围组织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使目标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的对比,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
二、造影检查造影检查是一种利用造影剂来改善图像质量并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造影检查,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目标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三、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来显示血管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的检查方法。
在血管造影中,医生通常会使用X射线和数字减影技术来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以诊断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血管狭窄等疾病。
四、消化道造影消化道造影是一种通过口服或注射造影剂来检查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常用的消化道造影包括食管造影、胃肠钡餐造影和结肠造影等。
消化道造影能够帮助医生诊断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炎、肠道肿瘤等。
五、泌尿系统造影泌尿系统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通过向泌尿系统内注射造影剂,医生可以观察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诊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炎症等疾病。
常用的泌尿系统造影方法包括尿路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等。
六、核医学造影核医学造影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作为造影剂的检查方法。
在核医学造影中,医生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注入患者体内,然后使用特殊的核医学成像设备来观察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情况,以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
核医学造影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七、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作为成像手段的检查方法。
在超声造影中,医生将超声波照射到目标区域,然后观察反射回来的信号以形成图像。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强目标区域的回声信号,从而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
超声造影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
造影剂简介介绍

造影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 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医学影像对比度的物质,通 过注射、口服或其他方式引入人体,以提高医学影 像的清晰度和诊断准确性。它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发 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 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磁共振成像(MRI):虽然MRI通常不使用造影剂,但 在某些情况下,如肿瘤检测或血管成像,造影剂可以提 高图像的对比度和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造影剂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02
造影剂类型
造影剂类型
• 造影剂是一种医学诊断用药,主要用于增强医学影像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造影剂 通常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根据不同的诊断需求,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造影剂。
造影剂的应用领域
造影剂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各个领域,包括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在CT扫描中可用于增强 特定组织或器官的可见性,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中,造影剂可以用于改善血流的 可视化,例如在心脏或血管超声检查中。
X射线检查:如血管造影、消化道造影等。在这些检查 中,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血管、消化道等 结构。
03
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造影剂是一种医学诊断用药,主要用于增强医学影像的对比 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患者体内的病变。造影 剂可以通过不同的给予方式进入人体,包括口服、注射等。 在使用造影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诊断的准确性。
04
造影剂的作用原理
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基于它们对X射线、磁共振或其他影像技术的不同吸收或散射特性。例如
造影剂

Contrast-induced AKI 段书众
一、概述
1.定义: 造影剂肾病指应用造影剂后新发生的或者 原有的肾功能障碍加重。且未发现其他原因 的肾功能损伤。 2. 流行病学:仅次于肾脏灌注不足、肾毒性 药物
一、概述
3.造影剂 分类 无机碘化物 二聚体 离子型 碘造影剂 有机碘化物 非离子型 脂肪酸碘或脂肪酸 碘化物 单体
二聚体
一、概述
按渗透压分类:高渗造影剂
(2000mOsm/kg)>低渗的(600~800mOsm/kg)> 等渗的(290mOsm/kg)。
一、概述
内皮细胞、红细胞 高渗 血容量、肾毒性 水溶性 电荷 粘稠度 化学毒性
危害
二、CIN发生机制
1.肾脏学流动力学变化和肾髓质缺氧 造影剂可引起肾脏血管强烈收缩, 肾髓缺血缺氧,是导致造影剂肾病的 重要因素。已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时 这种缩血管作用会增强。
二、临床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①注射造影 剂后48h内出现一过性蛋白尿; ②尿酶(NAG、 AAP) 等浓度增高 , 出现α2-微球蛋白尿、 β 2 微球蛋白尿 , 尿比重及渗透压下降;
二、临床表现
③造影后24~48h出现血肌酐升高, 3~5天达高
峰,7~10天恢复至造影前水平,甚至发生急性
肾功能衰竭(80%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衰)。
④ 停药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不可逆肾衰较少见,
但年迈、原有肾功能不全者多不可逆而呈慢性
肾功能衰竭。
三、诊断标准
1.造影剂肾病是造影后无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 能减退。 2.临床上有应用造影剂史,在24~48h血清肌酐浓 度超过原基础值0.5-1mg/dl(44.2-88.4umol/L)或
造影剂简介及分类

造影剂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a)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
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形成的对比用某些器械显示图像。
如X线观察常用的碘制剂、硫酸钡等.造影剂可分为两大类原子量高、比重大的高密度造影剂和原子量低、比重小的低密度造影剂。
高密度造影剂:常用的高密度造影剂有硫酸钡和碘制剂。
1、硫酸钡:一般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由纯净的医用硫酸钡粉末加水调制成混悬液。
硫酸钡的浓度通常以重量/体积(W/V)表示,根据检查的部位和目的不同,所用硫酸钡的浓度也不同。
2、碘制剂:碘制剂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三大类,即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以及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
⑴无机碘化物一般用12.5%的碘化钠水溶液。
可用于瘘管、尿道、膀胱或逆行肾盂造影。
用于膀胱造影时,可稀释1倍的浓度。
⑵有机碘化物:亦为水溶性碘制剂,种类繁多,又分为:①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按结构分为单酸单体和单酸二聚体。
单酸单体的代表药物有泛影葡胺(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静脉肾孟造影。
用于不同器官时,其浓度亦不同)、碘他拉葡胺等。
单酸二聚体的代表有碘克沙酸。
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机体的耐受性差。
② 非离子型:如碘苯六醇(iohexol)、碘普罗胺(iopromide)及碘必乐(iopamidol)等。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较离子型毒副作用小,可用于各种血管造影及经血管的造影检查。
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低,机体的耐受性好。
③非离子型二聚体:如碘曲伦(iotrolan),多用于椎管内脊髓造影。
⑶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40%的碘化油主要用于支气管、瘘管及子宫输卵管造影(不能用于心血管造影)。
碘苯酯为脂肪酸碘化物,是一种油状液体,因其对组织的刺激性小,故适用于椎管及脑室造影,近年来已渐被非离子型二聚体的碘曲伦代替。
造影剂还可按药物的渗透压分类,即高渗、低渗和等渗三种。
等渗的药物机体耐受性好,过高过低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
造影剂的分类及应用

造影剂的分类及应用
造影剂是一种用于放射性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药物。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造影剂分为以下几类:
1. 钡剂:钡剂是一种具有高密度的金属化合物,在X线检查中用于胃肠道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钡剂有钡餐剂和钡灌肠剂。
2. 碘剂:碘剂是一种以碘元素为基础的造影剂,常用于放射性造影剂检查。
根据使用方式和浓度的不同,碘剂可分为静脉内注射剂和口服剂。
静脉注射的碘剂常用于CT扫描、血管造影等检查,口服碘剂常用于胃肠道、泌尿道等各种检查。
3. 磁共振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的药物。
常见的磁共振造影剂包括磁共振造影剂和超微粒钆剂。
4. 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羟基磷灰石复合物是一种用于X线造影剂,常用于骨科影像学检查。
5. 放射性核素造影剂:放射性核素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射线来实现造影效果的药物。
常见的放射性核素造影剂包括碘-131、锝-99、铊-201等。
这些造影剂根据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各种放射性医学影像学检查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例如,钡剂常用于消化系统的X线检查,碘剂用于CT、血管造影等检查,磁共振造影剂用于MRI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介绍
一.碘制剂可分为三大类: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以及碘化油或脂肪酸碘化物,而我们常用的是有机典化物类。
二.碘造影剂的质量评定有五项重要性质。
➢
➢
➢
➢
➢
⑴渗透压由于目前常用的造影剂其渗透压均明显超过血液,是其2~5倍,故很易产生种损害。
与高渗的离子型造影剂相比,低渗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毒性甚小,但等渗的药物机体耐受性好,过高过低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
⑵水溶性(溶解性)造影剂只有和周围的液体充分混合,才不会被视为异物。
理想的造影剂应具有无限的水溶性,但由于碘原子具有高度疏水性,因此难到达到无限的水溶性。
离子型造影剂中的水溶性来自阳离子的盐,而非离子型造影剂中的水溶性则来自分子核心并减少它与生物太分子的结合,以降低造影剂的
生物活性,减少反应。
单体的离子型造影剂水溶性比非离子型高,但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却具有极高的水溶性。
⑶电荷离子型造影剂是由具有造影作用的含碘根阴离子及不具有造影功能的阳离子组成,前者带有负电荷,而后者则带正电荷。
电荷可增加体液的传导性,扰乱电离环境和电解质平衡,进而影响正常生理过程。
造影剂的电荷对其水溶性及疏水性起着较大的作用,并可增加造影与蛋白的结合。
⑷粘稠度:粘稠度由溶质颗粒的浓度、形状、与溶液的作用及溶质颗粒之间的作用所决定,与温度变化成反比,但与碘浓度成正比,如300mgI/m1 37℃时碘曲仑的粘稠度为9.1cps,碘海醇为6.1cps,但碘曲仑280mgl/ml时其粘稠度与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碘海醇300mgl/ml相似。
注入造影剂后可使血液一造影剂混合粘稠度增加,从而可使血流减慢。
这种情况只有在高切变力状态(如大动脉)及低切变力状态(静脉和毛细血管循环)才有可能出现,但对提高显影清晰度却有利。
为此,尽管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与单体类造影剂相比粘稠度较高,但综合其显影效果及反应而言,前者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
但粘度过高,易损害病人的微循环。
⑸化学毒性(亲水性)化学毒性是由造影剂分子中疏水区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影响其正常功能,即所谓的"疏水效应"。
第一代非离子型剂甲泛葡胺由于大量引入疏水基团且又未能遮掩,故化学毒性很大,很快遭淘汰。
此后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中亲水基
团能有效地遮盖疏水核心,因而毒性明显降低。
三、理想的心血管造影剂应具备以下几点:
①良好的对比显影效果;
②无毒性,不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
③对心血管内膜无刺激;
④粘度低,有利于快速注射;
⑤显影后排泄迅速。
但至今尚缺乏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的造影剂。
目前临床广为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主要包括泛影酸和异泛影酸的钠盐和葡胺盐;非离子造影剂也常用于血管造影,如Iopromide(碘普罗胺)和Iohexol(碘海醇)。
目前常用的有碘海醇(即欧乃派克)和碘普罗胺(即碘普胺/优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