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合集下载

(NEW)刘祖洞《遗传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NEW)刘祖洞《遗传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六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第七章 连锁交换与连锁分析第八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第十、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第十二章 重组与修复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第十四章 基因组第十五章 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六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第十七章 遗传和进化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套数,会出现雄性果蝇( )。

[中山大学2019研]A.XX:AAB.XXY:AAC.XXXA:AAAD.X:AA【答案】D【解析】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决定,与Y无关。

X:A的比值≥1时发育为雌性,≤0.5发育为雄性。

ABC三项错误,X:A的比值等于1,出现雌性果蝇。

D项,X:A的比值小于1,出现雄性果蝇。

2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aaBbccDd的概率是( )。

[湖南农业大学2018研]A.1/4B.1/8C.1/16D.1/32【答案】CaaBbCcDd个体自交,将各基因分开考虑,后代aa的概率为1,【解析】Bb的概率为1/2,cc的概率为1/4,Dd的概率为1/2,因此出现aaBbccDd 的概率为1×1/2×1/4×1/2=1/16。

3对于拟南芥短径突变,己分离到纯合的品系并获得短径与长径的个体数目分别为62与38,则该突变的外显率为( )。

[中山大学2019研]A.0.62B.0.38C.0.613D.0.387【答案】A外显率=62/(62+38)=0.62。

【解析】4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能产生四体环的是( )。

[沈阳农业大学2011研]A.易位纯合体B.易位杂合体C.四分体D.四合体【答案】B易位杂合体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另外两条不发生【解析】互换,从而形成十字形结构的四体环。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着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而刘祖洞教授的《遗传学》第三版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遗传学的知识。

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型?答: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信息,即由基因组成的遗传基础。

表型则是基因型在个体外部可观察到的表现,包括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2. 什么是等位基因?答: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位点上存在的不同基因形式。

例如,在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中,A型和B型血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

3. 什么是显性和隐性遗传?答:显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表现在个体表型上的现象,即使只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存在,也能够在个体表型上表现出来。

而隐性遗传则是指需要两个隐性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才能在个体表型上表现出来。

4. 什么是连锁?答: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很少发生重组的现象。

连锁基因在遗传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基因位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5. 什么是基因重组?答: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使得原本连锁的基因位点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6. 什么是遗传连锁图?答:遗传连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方法,用于表示基因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和相对位置。

通过遗传连锁图,我们可以推断基因位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和顺序。

7. 什么是基因突变?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突发性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也是进化的基础。

8. 什么是基因表达调控?答: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在不同环境和生理状态下,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得不同基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表达出来。

基因表达调控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2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 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 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 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 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 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 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 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 3n 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 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遗传学》(第3版)(答案合集)刘祖洞乔守怡吴燕华赵寿元

《遗传学》(第3版)(答案合集)刘祖洞乔守怡吴燕华赵寿元

第二章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更有重要意义? 答案:分离现象反映了遗传现象的本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各生物中,也是孟德尔定律的基础。

显隐性现象是随条件、环境而改变,它不过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分离现象更有重要意义。

2. 在番茄中,红果色(R )对黄果色(r )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 (2)Rr×rr (3)Rr×Rr (4)Rr×RR (5)rr×rr 答案: (1) (2) (3) (4) (5)3. 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RR (2)rr×Rr (3)Rr×Rr 粉红 红色 白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答案:(1) (2) (3)4. 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 )对黄色(w )是显性,果实盘状(D )对球状(d )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WwDd×wwdd (3)Wwdd×wwDd (4)Wwdd×WwDd 答案:(1) (2)(3)(4)5. 在豌豆中,蔓茎(T )对矮茎(t )是显性,绿豆荚(G )对黄豆荚(g )是显性,圆种子(R )对皱种子(r )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Rr 红 Rr rr 红 黄 1∶1 R R Rr rr 1 ∶2∶ 1 红 黄 3 ∶ 1RR Rr 1∶1 全部红 rr黄 RR ∶ Rr 红 粉红 1 ∶ 1 Rr ∶ rr 粉红 白 1 ∶ 1 RR ∶ Rr ∶ rr 红 粉红 白 1 ∶ 2 ∶ 1 WwDd wwDd Wwdd wwdd白盘 黄盘 白球 黄球 1 ∶ 1 ∶ 1 ∶ 1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 1 ∶ 2 ∶ 1 ∶ 2 ∶ 1 ∶ 1 3(白盘) ∶ 3(白球) ∶1(黄盘)∶1(黄球) WwDd全部白盘WwDd Wwdd wwDd wwdd 白盘 白球 黄盘 黄球 1 ∶ 1 ∶ 1 ∶ 1(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 答案:(1)(2)6. 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 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 是马铃薯叶。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标准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标准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些什么特点?在实践上有什么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
解析:结合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多基因假说来回答。
参考答案:
数量性状在遗传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
(2)这些基因对表型影响小,相互独立,但以积累的方式影响相同的表型。
(3)每对基因常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按孟德尔法则分离。

所以 是可以直接度量多基因系统的显性程度的。对 取算术根,当 = 0时为无显性;0 < < 1时为部分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 1为完全显性; > 1为超显性。〕
3.自然界中杂交繁殖的生物强制进行自交或其它方式近交时生活力降低,为什么自然界中自交的生物继续自交没有不良影响呢?
解析:天然自交的生物其隐性的有害基因已经被淘汰。
所以,P1= 50
P2= 40
F1= 20 + 20 + 10 + 5 = 55
7.根据上题的假定,导出下列的F2频率分布,并作图。
计量数值
(1)
(2)
(3)
30
35
40
45
50
55
60
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1/64
4/64
9/64
16/64
19/64
12/64
纯系学说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纯系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纯系的纯是相对的、暂时的。纯系繁育过程中,由于突变、天然杂交和机械混杂等因素必然会导致纯系不纯。在良种繁育工作中,要保持品种的纯度,必须作好去杂工作。纯系继续选择可能是有效的。纯系中可能由于突变和天然杂交产生遗传变异,出现更优的个体。

【整理】刘祖洞 《遗传学》 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刘祖洞 《遗传学》 课后习题答案

刘祖洞《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RR×rr Rr 红果色2 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3 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果色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5 rr×rr rr 黄果色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2)rr × Rr(3)Rr × Rr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解: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1 Rr × RR 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2 rr × Rr r;R,r 1/2Rr,1/2rr 1/2粉红,1/2白色3 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Dd(4)Wwdd×WwDd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3)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碱基一方面与脱氧核糖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 氢键(hydrogen bond)与它互补的碱基相联系,相互层叠宛如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互 补碱基对 A 与 T 之间形成两对氢键,而 C 与 G 之间形成三对氢键。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 离为 3.4Å。
(4)每个螺旋为 34Å(3.4nm)长,刚好含有 10 个碱基对,其直径约为 20Å。
4
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
一、 解释下列名词: 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 转录 翻译 小核RNA 不均一RNA 遗传密码 简并 多聚合糖体 中心法则
二、 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三、 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四、 比较A-DNA, B-DNA和Z-DNA的主要异同。 五、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现有的假说是怎样解释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的? 六、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七、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T2 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 DNA 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 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 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因为 P 是 DNA 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 而 S 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 DNA。然后用标记的 T2 噬菌体(32P 或 35S)分别感染大肠 杆菌,经 10 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在第一种情况 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在第二种情况下,放 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 代。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答:缺失(deletion 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重复(duplication 或repeat)——染色体增加了片段。

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片段作180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易位(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造成染色体间的重新排列。

3.什么是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它有什么用处?答: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有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由于两个致死基因之间不发生交换,使致死基因永远以杂合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平衡致死品系(balanced lethsl system)。

在遗传研究过程中,平衡致死系可用于保存致死基因。

4.解释下列名词:(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2)单体,缺体,三体;(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答:(1)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叫做单倍体(haploi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diploid);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统称多倍体(polyploid)。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完整的倍数,通常以一个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增减个别几个染色体,称非整倍性改变。

例如:2n-1是单体(monsomic),2n-2是缺体(nullisomic),2n+1是三体(trisomic)。

(3)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allopolyloid)——加倍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是两个不相同的种杂交,它们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5.用图解说明无籽西瓜制种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些什么特点在实践上有什么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解析:结合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多基因假说来回答。

参考答案:数量性状在遗传上的特点:(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2)这些基因对表型影响小,相互独立,但以积累的方式影响相同的表型。

(3)每对基因常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按孟德尔法则分离。

数量性状在实践上的特点:(1)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比较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型一般呈现双亲的中间型,但有时可能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F2的表现型平均值大体上与F1相近,但变异幅度远远超过F1。

F2分离群体内,各种不同的表现型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因而不能得出简单的比例,因此只能用统计方法分析。

(3)有可能出现超亲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的主要区别:(1)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而质量性状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2)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比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复杂的多,它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2.什么叫遗传率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平均显性程度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遗传率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

广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遗传方差(Ve)所占的比率。

狭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加性方差(V A〔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中,对于单位点模型,可以用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比值d/a来表示显性程度。

但是推广到多基因系统时,d/a并不能说明任一位点上基因的显性性质。

因为d和a都可能因为有正有负而相消,除非两个亲本分别集中了所有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

但是d2和a2是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积累,不会产生正负相消,因此在多对基因效应相等的假设下,da===,所以是可以直接度量多基因系统的显性程度的。

对取算术根,当时为无显性;为完为超显性。

〕3.自然界中杂交繁殖的生物强制进行自交或其它方式近交时生活力降低,为什么自然界中自交的生物继续自交没有不良影响呢解析:天然自交的生物其隐性的有害基因已经被淘汰。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自交的生物通过自交使隐性基因暴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淘汰了隐性纯合的有害基因。

因此继续自交就没有不良影响了。

用菜豆做实验,得出纯系学说。

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在哪里它有什么局限性解析:考察学生对纯系学说的理解。

参考答案: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9年提出纯系学说。

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

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这个学说的意义在于:(1)确认了数量性状是可以真实遗传的;(2)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清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认为数量性状同时受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控制,基因型的不连续的效应可以为环境效应所修饰而在表型上表现为连续变异。

(3)为系统育种提供了遗传学原理,把植物的变异划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对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近代育种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纯系学说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纯系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纯系的纯是相对的、暂时的。

纯系繁育过程中,由于突变、天然杂交和机械混杂等因素必然会导致纯系不纯。

在良种繁育工作中,要保持品种的纯度,必须作好去杂工作。

纯系继续选择可能是有效的。

纯系中可能由于突变和天然杂交产生遗传变异,出现更优的个体。

5.纯种或自交系的维持比较困难,那末,制造单交种或双交种时,为什么要用纯种或自交系呢解析:可以用显性假说来解释。

参考答案: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认为来自双亲不同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处于杂合态时,有利的显性基因可以遮盖相对的隐性基因的不利作用,取长补短,杂种在诸方面表现了超出双亲的优势。

杂种优势作为最大杂合性状态,通过自交系间杂交比品种间杂交更易获得。

如果用大写字母表示品种和自交系中不同的等位基因,那么当品种杂交时,F1代中的杂合性状态将是:品种A 品种BA、b、C、d、e、F、G、i、j等A、B、C、d、E、F、G、I、J等F1 AA、Bb、CC、dd、Ee、FF、GG、Ii、Jj等F1代中多数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而少数基因是杂合的。

因此所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就没有使上述品种中衍生出的两个自交系杂交时所表现的那么强。

例如:来自品种A的自交系8 来自品种B的自交系25A、B、c、D、e、F、G、i、j等a、b、C、d、E、f、g、I、J等F1 Aa、Bb、Cc、Dd、Ee、Ff、Gg、Ii、Jj等当遗传上不同的自交系杂交时,F1代在大多数位点上达到杂合状态,使得整个生物体繁茂地生长。

所以一旦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时,一般要利用自交系间杂种优势。

6.假设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了某一表型,用计算数值衡量各个等位基因对该表型的遗传贡献。

如:A0、B0、C0等位基因的表型贡献各是5个单位,而A1、B1、C1等位基因的表型贡献各是10个单位,请计算A0A0B1B1C1C1和A1A1B0B0C0C0两个亲本和它们F1杂种表型的计量数值。

设(1)没有显性;(2)A 1对A 0是完全显性; (3)A 1对A 0是完全显性,B 1对B 0是完全显性。

解析:考察数量性状基因型值的分解。

参考答案:(1)所以,P 1 = 5 + 5 + 10 + 10 + 10 + 10 = 50 P 2 = 10 + 10 + 5 + 5 + 5 + 5 = 40 F 1 = 10 + 5 + 10 + 5 + 10 + 5 = 45(2) 当A 1所以,P 1 = 50 P 2 = 40F 1 = 20 + 10 + 5 + 10 + 5 = 50(3)当A 1所以,P 1 = 50P 2 = 40F 1 = 20 + 20 + 10 + 5 = 557. 根据上题的假定,导出下列的F2频率分布,并作图。

解析:考察数量性状基因型值的分解。

参考答案:(1)没有显性时:基因型值频率301356401545205015556601(2)A1对A0基因型值频率301354409451650195512603(3)A1对A0基因型值频率3013524074512501555186098.上海奶牛的泌乳量比根赛(Guernseys)牛高12%,而根赛牛的奶油含量比上海奶牛高30%。

泌乳量和奶油含量的差异大约各包括10个基因位点,没有显隐性关系。

在上海奶牛和根赛牛的杂交中,F2中有多少比例的个体的泌乳量跟上海奶牛一样高,而奶油含量跟根赛牛一样高解析:因为题目要求的个体类型是二性状都同于亲本的F2的极端类型,而且只要频率。

因此在这里,个体性状值(12%或30%)可以不再考虑。

同时,解题中,亦无需求其对应的基因型效应值,只求F2中极端类型的预期频率即可。

参考答案:根据题意,假定真实遗传的上海奶牛(P1)基因型为A1A1…A10A10b1b1…b10b10,真实遗传的根塞牛之基因型为a1a1…a10a10B1B1…B10B10,则上述交配及求解可图示如下:也就是说,泌乳量跟上海奶牛一样高而奶油含量和根塞牛一样高的F 2为402。

9. 测量101只成熟的矮脚鸡的体重,得下列结果: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注:用公式22()1x x sn -=-∑。

解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计算。

参考答案:题目给出变量x 的各观测值及其相应频率是:于是平均数为:4.191552178)6.1(9)5.1(15)4.1(52)3.1(17)2.1(85544332211=++++++++=++++=nx F x F x F x F x F x而方差为:10011)91552178()4.16.1(9)4.15.1(15)4.14.1(52)4.13.1(17)4.12.1(81)(2222222=-++++-+-+-+-+-=--=∑n x x s10.测量矮脚鸡和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它们的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型方差:计算显性程度以及广义和狭义遗传率。

解析:根据狭义遗传率的定义,利用亲本、F1、F1、F2、B1和B2进行计算。

参考答案:根据题意,两亲本之矮脚鸡(设为P 1)和芦花鸡(设为P 2)为纯型合子,故不提供基因型方差。

因此可以借助不分离世代(P 1,P 2和F 1)求得环境方差:11121214441123150.3410410410E P F P V V V V =++⎛⎫⎛⎫⎛⎫⎛⎫⎛⎫⎛⎫=++= ⎪⎪ ⎪⎪ ⎪⎪⎝⎭⎝⎭⎝⎭⎝⎭⎝⎭⎝⎭于是可求得广义遗传率为:22222()()2()()1.20.30.751.2G F P F E B P F P F V V V h V V --==== 而狭义遗传率可代入借助回交世代方差的估算公式求得:2122()()()2()2[]2(1.2)(0.8 1.0)0.51.2P F P B P B N P F V V V h V -+-+===在上述两项估算中知:212()()()2[]0.6A P F P B P B V V V V =-+=2212122()()()()()()()[]2[][]0.3D G A P FE PF P B P B P B P B P F E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因为10.62A V A ==, 1.2A = 10.34D V D ==, 1.2D =所以,根据定义,有:1d a ===显性度 11.设亲本植株AA 的高度是20,aa 的高度是10,F1植株Aa 的高度是17。

计算F2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

问:你所求得的平均数跟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不同,这是为什么你所求得的方差跟用公式求得的方差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解析:首先根据F2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加权的方法计算F2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然后利用教材p268的公式计算F2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注意p268的公式中基因型值是以中亲值为原点的。

参考答案:F2群体的遗传结构为1/4 AA 、1/2 Aa 、1/4 aa ,假定这些基因型所受的环境影响相同,则F2植株的平均高度为:121121AA Aa aa 20171016444444x =⨯+⨯+⨯=⨯+⨯+⨯= 方差为:5.13410217420104117422041)(2222222=⎪⎭⎫ ⎝⎛++-⎥⎦⎤⎢⎣⎡⨯+⨯+⨯=-=∑∑fx fx s 根据题意,上述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为: 中亲值:11(AA aa)(2010)1522m =+=+= 加性效应:11(AA aa)(2010)522a =-=-= 显性效应:11Aa (AA aa)17(2010)222d =-+=-+= 根据教材p203的公式计算F2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得:112122x d ==⨯= 2222211115212.5113.52424F V a d =+=+=+= 所求得的平均数(16)跟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1)不同,这是因为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是以中亲值为原点的,如果加上中亲值15,两个平均数就相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