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 证--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针灸学-阳痿遗精疟疾PPT

●3.改善性生活环境,避免意外干扰。在治疗过程中,应暂时分居, 治愈后也要调节好性生活。
●4.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调节性腺功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同时改善性器官血液循环等而 达到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目的。
遗 精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的病证。因梦而遗称“梦 遗”,多因相火妄动,其证属实;无梦或清醒时精液自行流出为 “滑精”,多为肾虚精关不固,其证属虚。青壮年偶有遗精,过 后无其他症状者,多属精满自溢现象,不需治疗。
疟 疾
●疟疾是以间歇性、定时性、发作性的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为 主症的病证。常发于夏秋季节,根据休作时间可分为每日疟、间 日疟、三日疟等。本病由感受疟邪所致。病位在半表半里,与少 阳经、督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邪伏少阳半表半里,出入营卫 之间,正邪交争。疟邪入于阴,与之相争则寒;邪出于阳,与之 相争则热;疟邪伏藏则寒热休止。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满意的疗效,且见效快捷,尤其对精神因素 引起者有显著的疗效,坚持针灸配合心理治疗,往往可获得痊愈。 针灸对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则疗效较差,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
●2.平时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注意精神调养,消除紧张心理,避 免过度脑力劳动。久病体质虚弱者,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湿热 重者,要戒烟戒酒。
●(2)耳针法 取心、肝、脾、外生殖器、神门、肾、皮质下、 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度刺激;或用埋针法、压 丸法。
●(3)电针法 取水道、中极、三阴交、太溪。每次选1~2对穴, 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接电针仪,用疏密波中等刺激。
●(4)穴位注射法 取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 1~2穴,用复方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IU, 每穴注射2mL,隔日1次。也可用人胎盘组织液、鹿茸精注射液, 每穴注射1~2mL。每周1~2次。
痿证教学查房PPT课件

16
2019/10/30
.
17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重在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治疗原则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实证宜祛邪和络为 主,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
18
肺热津伤
证治分类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 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 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 大便干爆。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痿证
外科ICU
1
目的要求
了解痿证的概念及特征 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 掌握痿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掌握痿证的辩证论治 了解“治痿独取阳明”内涵 了解痿证转归预后、调护及康复措施
2
概述
定义
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 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 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上肢亦可见,也称 “痿蹙( cù )”。
5
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多发性神 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 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线粒体脑肌病等表 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6
病因病机
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外感温热毒邪, 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久病体 虚、跌打损伤以及接触神经毒性药物等, 均可致使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 肌肉筋脉失养,而发为痿证。
13
14
3 痿证与虚劳 虚劳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
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 脉虚无力等症,而肢体活动尚可,若病程较 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也可以出 现肢体行动不能症状。
15
相关检查
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 关。 血清学检查,AST、ALT、LDH等 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 查等 CT、MRI等 病史
2019/10/30
.
17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重在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治疗原则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实证宜祛邪和络为 主,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
18
肺热津伤
证治分类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 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 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 大便干爆。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痿证
外科ICU
1
目的要求
了解痿证的概念及特征 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 掌握痿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掌握痿证的辩证论治 了解“治痿独取阳明”内涵 了解痿证转归预后、调护及康复措施
2
概述
定义
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 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 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上肢亦可见,也称 “痿蹙( cù )”。
5
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多发性神 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 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线粒体脑肌病等表 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 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6
病因病机
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外感温热毒邪, 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久病体 虚、跌打损伤以及接触神经毒性药物等, 均可致使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 肌肉筋脉失养,而发为痿证。
13
14
3 痿证与虚劳 虚劳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
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 脉虚无力等症,而肢体活动尚可,若病程较 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也可以出 现肢体行动不能症状。
15
相关检查
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 关。 血清学检查,AST、ALT、LDH等 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 查等 CT、MRI等 病史
针灸学-痹证痿证PPT

●2.患者应加强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加速患肢的 功能恢复。
感谢观看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腰阳关;着痹配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
●方义 病痛局部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缓急 止痛;风邪偏盛之行痹,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取膈俞、血海以活血祛风;寒邪偏盛之痛痹,取肾俞、腰阳关, 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之着痹,取阴陵泉、足 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以泻热疏风、消肿止痛。
【辨证】
●主症 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兼见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 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 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肢体 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发作或 加重,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 灼热,痛不可触,常累及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 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伏兔 阳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腰夹脊
பைடு நூலகம்
●配穴 肺热伤津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大椎;脾胃 虚弱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上肢肌肉萎缩在手阳明经上多针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在足阳明经 上多针排刺。
●操作 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督脉穴向上方斜刺,并可加用灸法,余穴 施以毫针补法。
感谢观看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 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肾俞、腰阳关;着痹配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
●方义 病痛局部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营卫,缓急 止痛;风邪偏盛之行痹,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取膈俞、血海以活血祛风;寒邪偏盛之痛痹,取肾俞、腰阳关, 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之着痹,取阴陵泉、足 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以泻热疏风、消肿止痛。
【辨证】
●主症 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兼见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 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 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肢体 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发作或 加重,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红肿 灼热,痛不可触,常累及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 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 伏兔 阳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 腰夹脊
பைடு நூலகம்
●配穴 肺热伤津配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配阴陵泉、大椎;脾胃 虚弱配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上肢肌肉萎缩在手阳明经上多针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在足阳明经 上多针排刺。
●操作 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督脉穴向上方斜刺,并可加用灸法,余穴 施以毫针补法。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痿证-针灸学

1、“治痿独取阳明”。即主穴在阳明经取 穴。
2、以上带下,以主带次。即上肢痿先补肩 部穴,下肢痿先补腰、臀、股之穴。
3、辨麻痹之经以补之。即辩明某经麻痹, 就补某经穴位。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
颈胸夹脊穴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 腋神经损伤:肩不能外展,“方肩”。
❖ 橈神经损伤――垂腕、伸指障碍
突发,有特殊性格或刺激下发作。
二、 病因病机
感受邪热
饮食不节
痿证
久病体虚
络脉瘀阻
肝肾亏虚
三、辨证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 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1.肺热津伤 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
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舌红苔 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 麻木不仁,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肾亏虚:太溪、肝俞、肾俞—滋养肝肾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其他疗法
1、耳针:相应部位、肺、胃、肝、肾 2、穴位注射
药物:VitB1 + VitB12 、北芪 、 当归 、胎盘等
穴位:足三里双 脾俞双 肾俞双 (交替)
3、头针:脑三针、颞三针(适用于 以大脑发育不全等较好)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起病急,四肢或双下肢瘫痪,脑脊 液有改变。
❖ 急性脊髓炎:
起病急,于发热后出现截瘫或四肢 瘫,伴有浅深感觉障碍,二便出溜。
❖ 周围神经损伤(麻痹) ❖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以及随意肌的易疲劳性。 ❖ 周期性麻痹:
反复发作无体征,有家族史。 ❖ 外伤性截瘫: ❖ 癔病性瘫痪 :
❖ 3、三大取穴原则要互相配合,灵活运用。
2、以上带下,以主带次。即上肢痿先补肩 部穴,下肢痿先补腰、臀、股之穴。
3、辨麻痹之经以补之。即辩明某经麻痹, 就补某经穴位。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
颈胸夹脊穴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 腋神经损伤:肩不能外展,“方肩”。
❖ 橈神经损伤――垂腕、伸指障碍
突发,有特殊性格或刺激下发作。
二、 病因病机
感受邪热
饮食不节
痿证
久病体虚
络脉瘀阻
肝肾亏虚
三、辨证
主症: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 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1.肺热津伤 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
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舌红苔 黄,脉细数。
2、湿热浸淫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 麻木不仁,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肾亏虚:太溪、肝俞、肾俞—滋养肝肾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其他疗法
1、耳针:相应部位、肺、胃、肝、肾 2、穴位注射
药物:VitB1 + VitB12 、北芪 、 当归 、胎盘等
穴位:足三里双 脾俞双 肾俞双 (交替)
3、头针:脑三针、颞三针(适用于 以大脑发育不全等较好)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起病急,四肢或双下肢瘫痪,脑脊 液有改变。
❖ 急性脊髓炎:
起病急,于发热后出现截瘫或四肢 瘫,伴有浅深感觉障碍,二便出溜。
❖ 周围神经损伤(麻痹) ❖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以及随意肌的易疲劳性。 ❖ 周期性麻痹:
反复发作无体征,有家族史。 ❖ 外伤性截瘫: ❖ 癔病性瘫痪 :
❖ 3、三大取穴原则要互相配合,灵活运用。
痿证针灸治疗ppt

推拿按摩
拔罐疗法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通过拔罐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 痛和疲劳。
牵引疗法
注意事项
通过牵引来增加关节间隙,缓解关节疼痛和 活动受限。
传统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 注意操作规范。
06
痿证预防及保健
痿证预防措施
预防痿证应从增强身体素质、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以及及时治疗疾病等多方面入手。
针灸治疗的效果及评估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痿证引起 的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等
。
神经传导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生化指标改善
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化指 标,如肌电图等。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
针灸治疗适用于痿证患者 ,但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 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 能不适宜针灸治疗。
治疗周期
针灸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 而异,一般需持续数个疗 程,以达到最佳效果。
针刺深度
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针刺深 度,避免过深或过浅,以 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应避 免刺伤内脏等重要器官。
05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辩证分型
根据痿症的不同症状和体征,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治法
以滋阴养血、濡养筋脉为主,兼 以祛邪通络,常用的药物有人参 、黄芪、山药、熟地黄、黄精、 枸杞子等。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使气血充 盈,濡养筋骨,从而改善痿证
引起的各种症状。
扶正祛邪
针灸可以扶正祛邪,调节机体 内部的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从而改善痿证症状。
阳 痿--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
阳痿(impotence)是指青壮年时期,由于虚 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使宗筋失养而弛纵,引 起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
【病因病机】
本病由房劳纵欲过度,久犯手淫,以致精气虚损, 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或思虑忧郁,伤及心脾,惊恐伤肾,使气血不足, 宗筋失养而导致阳痿; 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受灼而弛纵者,但为数较少。
【辨证】
主症 阳事不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虚证; 实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 背俞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操作 主穴用毫针补法,可用灸;针刺关元针 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配穴按虚(1)耳针法
(2)穴位注射法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阳痿可获满意疗效,对继发 性者,应治疗原发病。 2.配合心理治疗,予以精神疏导,消除其紧 张心理。
陈梅
阳痿(impotence)是指青壮年时期,由于虚 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使宗筋失养而弛纵,引 起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
【病因病机】
本病由房劳纵欲过度,久犯手淫,以致精气虚损, 命门火衰,引起阳事不举; 或思虑忧郁,伤及心脾,惊恐伤肾,使气血不足, 宗筋失养而导致阳痿; 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受灼而弛纵者,但为数较少。
【辨证】
主症 阳事不举,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 虚证; 实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肾气。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 背俞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肾俞 配穴 操作 主穴用毫针补法,可用灸;针刺关元针 尖略向下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配穴按虚(1)耳针法
(2)穴位注射法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阳痿可获满意疗效,对继发 性者,应治疗原发病。 2.配合心理治疗,予以精神疏导,消除其紧 张心理。
《中医内科学痿证》课件

痿证的预防与保健
1
合理饮食
注重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
适当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3
心理调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预防情绪紧张。
痿证的特点
常伴有肢体无力、乏力、神衰、语音无力等症状。
痿证的病因与病理
1
病因
阳虚火衰、肾阳不足、心脾虚弱等因素可能导致痿证的发生。
2
病理
痿证的发生与组织活力减退、经络阻塞等因素有关。
3
病理变化
常表现为气血不足、肌肉萎缩等症状。
痿证的临床表现
乏力
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无法进行 正常的日常活动。
肌肉无力
祛邪
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消除病 灶,促进病情好转。
活血
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养分供应, 促进组织修复。
痿证的常用中药方剂
四神汤
方剂组成:人参、白术、炙甘草、桂枝。
八珍汤
方剂组成:当归、党参、白术、黄耆、桂枝、 炙甘草、半夏、生姜。
健脾消湿汤
方剂组成:白术、茯苓、法半、白术、黄芪、炙甘草。
言语不利
患者的肌肉力量减退,动作迟缓。
患者的声音微弱,难以与他人流 畅交流。
痿证的辨证要点
1 观察病情
注意患者的肌肉萎缩、肢体无力等体征。
2 了解病史
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变化等。
3 辨别病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别痿证的病因。
痿证的治疗原则
扶正
调理身体的阴阳,增强气血, 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内科学痿证》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中医内科学痿证》PPT课件。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痿证的定义、 病因、病理,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痿证,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推拿学课件

感谢聆听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于肩部施以㨰法,同时配合上肢关节被动运 动;以拇指按揉法施术于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各0.5分 钟;沿上肢自上而下用拿法3~5遍;以掌擦法施于肩及上肢,以 透热为度;以㨰法于大腿前外侧、小腿外侧施术2~3分钟;以拇 指按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穴各0.5分钟;下肢施以擦法,以 透热为度。
(2)穴位注射法 取穴参照体针穴位。用维生素B 1 或B 12 注 射液,每次选2~4穴,每穴注射0.5~1mL,隔日1次。
(3)皮肤针法 取患肢阳明经及相应夹脊穴,反复叩刺,以局 部微热或充血为度,隔日1次。
思考题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作为治痿总则,现代医家 遵循古人治痿理论,而又不拘泥于古,常多法合用或临证灵活变 通,针灸临床有哪些治痿新思路、新方法?
3.辨兼症 兼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舌红, 苔黄,脉细数为肺热津伤;兼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 木不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浸淫;兼肢体痿软无力日 久,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为脾胃虚弱;兼病久肢体痿 软不用,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为肝肾亏虚。
操作: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治痿证重在调理阳明,补益气血,疏筋通络。根据《素 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以上、下肢阳明经穴 位为主,阳明经多气多血,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又“主润宗 筋”,宗筋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运动。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 通于足太阳经第1侧线之脏腑背俞,可调脏腑,行气血。
肺热津伤者,加拇指按揉尺泽、肺俞穴各0.5分钟;湿热浸淫者, 加拇指按揉阴陵泉、大椎穴各0.5分钟;脾胃虚弱者,加拇指按 揉中脘、气海、关元穴各0.5分钟和腹部摩法2~3分钟;肝肾亏 虚者,加拇指按揉三阴交、太溪穴各0.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
痿证( 痿证(flaccidity diseases)是指肢体筋 ) 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 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 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以下肢痿弱无力较为多见, 临床上以下肢痿弱无力较为多见,故又称 "痿壁". 痿壁"
【辨证】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 肉萎缩或瘫痪. 肉萎缩或瘫痪. 肺热伤津; 肺热伤津; 湿热浸淫; 湿热浸淫;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 肝肾亏损. 肝肾亏损.
【治疗】 1.基本治疗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 穴和夹脊穴为主. 穴和夹脊穴为主. 上肢: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操作 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 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 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配 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 (2)电针法 )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久病关节畸形者应配合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以 .卧床患者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 免造成足下垂或内翻, 免造成足下垂或内翻,必要时可用护理架 及夹板托扶;另外注意预防褥疮. 及夹板托扶;另外注意预防褥疮. 3.在治疗期间,应加强主动及被动的 .在治疗期间, 肢体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肢体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病因病机】
病因有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 病因有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 ), 久病体虚.均可使经络阻滞, 节,久病体虚.均可使经络阻滞,筋脉功 能失调, 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 证. 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 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肌营养不良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的肢体 瘫痪属于痿证范畴. 瘫痪属于痿证范畴.
�
痿证( 痿证(flaccidity diseases)是指肢体筋 ) 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 脉弛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 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以下肢痿弱无力较为多见, 临床上以下肢痿弱无力较为多见,故又称 "痿壁". 痿壁"
【辨证】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 肉萎缩或瘫痪. 肉萎缩或瘫痪. 肺热伤津; 肺热伤津; 湿热浸淫; 湿热浸淫;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 肝肾亏损. 肝肾亏损.
【治疗】 1.基本治疗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 穴和夹脊穴为主. 穴和夹脊穴为主. 上肢: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 操作 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 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 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配 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 (2)电针法 )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于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久病关节畸形者应配合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以 .卧床患者应保持四肢功能体位, 免造成足下垂或内翻, 免造成足下垂或内翻,必要时可用护理架 及夹板托扶;另外注意预防褥疮. 及夹板托扶;另外注意预防褥疮. 3.在治疗期间,应加强主动及被动的 .在治疗期间, 肢体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肢体功能锻炼,以助及早康复.
【病因病机】
病因有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 病因有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 ), 久病体虚.均可使经络阻滞, 节,久病体虚.均可使经络阻滞,筋脉功 能失调, 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 证. 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 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肌营养不良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的肢体 瘫痪属于痿证范畴. 瘫痪属于痿证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