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初学者教学课件(全套课件321P)

合集下载

(精选课件)针灸方法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针灸方法PPT幻灯片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Leabharlann 20B: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1
C: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2
C: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必一其神。”<<灵枢终始>>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内心无慕,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
7
毫针规格
.
8
针刺前的准备
• 针具的选择 • 体位的选择 • 消毒
.
9
针具的选择
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 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 适宜的针具。
所用针的长度以刺入腧穴应至深度后, 针身略露出皮肤为宜。
.
31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常用的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
32
弹柄法
用手轻弹 针尾,使针体 微微震动,以 加强针感。
.
33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部轻柔地循按。
.
34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 针下空虚无物。
.
40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针灸教学医学课件

针灸教学医学课件
针灸的起源
针灸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中国人通过 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和 总结,逐渐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医学 理论和技术。
针灸的治疗原理与技术
针灸的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技术
针灸的治疗技术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针刺是通过针具刺激 穴位,调整气血流通;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条,刺激穴位, 温通气血。
04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
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引起的疼痛。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 尿病、痛风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 胃痛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 麻痹、中风后遗症等。
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 后身痛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等。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是指除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
维脉。
腧穴
奇经八脉上的腧穴也是针灸施术的 部位,但与十二经脉上的腧穴不同 。
作用
奇经八脉的作用是调节和补充十二 经脉的功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经外奇穴与腧穴
经外奇穴
是指那些不在十四经脉之 中,但具有固定名称和位 置的穴位。
禁忌症 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针灸。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小儿囟门未闭者不宜针灸。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01
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不宜针 灸。
02
皮肤感染、肿瘤、结核等患者不 宜针灸。
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针灸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针灸方案。

针灸学课件ppt

针灸学课件ppt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慢性疼痛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取得进展
针灸对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证实 和推广。
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突破
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得到临 床验证。
针灸在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成果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主要选 取中极、关元、三阴交等 穴位,以调节内分泌、平 衡气血。
痛经
针对痛经,针灸可选取归 来、地机、三阴交等穴位 ,以温经止痛、调经活血 。
乳腺增生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主要选 取乳根、膻中、足三里等 穴位,以疏肝理气、消瘀 散结。
儿科疾病
小儿腹泻
小儿营养不良
针灸治疗小儿腹泻主要选取中脘、天 枢、足三里等穴位,以健脾止泻、调 整肠道功能。
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治疗效果。
案例的分析方法
对每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疾病诊断 、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治疗效果的评
估等,总结经验和教训。
案例的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用性的案例 ,涵盖不同的疾病和治疗方法,以便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
案例的启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获得对针灸学临 床应用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临 床思维能力和治疗效果。
经络系统对于调节人体生理功 能、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穴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是针灸 施术的部位。
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 种类型,其中经穴是最为常用的
穴位。
穴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范围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各
系统的功能,治疗各种疾病。
针刺方法
针刺是使用针具刺激穴位的方法,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医针灸培训ppt课件模板(完整版)pptx

中医针灸培训ppt课件模板(完整版)pptx

留针与出针
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而定,出针时要缓慢 捻转并拔出,防止出血或 滞针。
拔罐、刮痧等辅助手法介绍
拔罐
利用火罐或抽气罐产生负压,吸 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瘀血, 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等作用。
刮痧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 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 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
智能化辅助工具
开发针灸辅助诊断、治疗建议 等智能化工具,提高针灸服务
效率和准确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针灸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腧穴分类与定位、 刺法灸法技术等
常见病症针灸治疗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面瘫 、中风后遗症等
针灸临床实践
病例分析、操作技巧、注意事 项及安全问题
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在针灸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局部 感染、气胸、神经损伤等,应立即停止 针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出现局 部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出现 气胸应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 式引流;如出现神经损伤可使用营养神 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VS
预防措施
为预防异常情况的发生,针灸前应详细询 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等相关信息;针灸过 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针灸后应 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避免剧 烈运动等。
针灸作用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 祛邪,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独特的疗 效,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针灸学幻灯PPT课件

针灸学幻灯PPT课件

补充经脉循行之不足 强 灌
前:任脉别络 鸠尾 散布于腹
沟通腹部经气 表 气
躯干 后:督脉别络 长强 散布于头,别走足太阳 沟通背部经气 里 血
侧:脾之大络 大包 胸胁
沟通侧胸部经气 经
孙络、浮络
难以计数,遍布全身
第31页/共53页
输布气血
• 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 血络——出现瘀血现象的络脉
• 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 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 • 十二经脉就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
相互为用 • 表里属络关系为十二经脉所特有
第21页/共53页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 与十二脏腑有特定的属络关系 • 与其他脏腑也有联系,尤其阴经与脏腑联系较广 • 除手厥阴心包经外,各经脉与五官九窍、咽、喉等器官均有联系。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各分三阴三阳 太阴、阳明——前 厥阴、少阳——中(侧) 少阴、太阳——后 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交出足太阴之前
第15页/共53页
• 头、躯干部分部 手三阴——胸 手、足三阳——头( “头为诸阳之会”) 足三阴——腹及胸。
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 阳 — — 体 后 — — 后 头 第16页/共53页
第22页/共53页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 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第23页/共53页
十二经脉的衔接
• 表里阴阳经 ——在四肢末端衔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还可用于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02
03
0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
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是横 行的分支。
经脉大多分布在人体的深部, 络脉则逐渐表浅。
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准备器具
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位穴位
准确找到穴位,避合 理控制针刺深度,防止损伤重
要器官。
施针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施针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 及时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灸与推拿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 硬等症状,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3
针灸与西医结合
针灸与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灸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抑郁 症、糖尿病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选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通过刺激膀 胱经和任脉,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适应症
在针灸前,应明确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针灸治疗范 围。
患者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和过敏史,告知患者针灸 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 的风险。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针灸PPT课件

针灸PPT课件

针对咳嗽,针灸可选取列缺、尺泽、 肺俞等穴位,通过调节肺气,宣肺止 咳,缓解咳嗽症状。
外科疾病
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选取颈夹脊 、天柱、后溪等穴位,舒缓颈部 肌肉紧张,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针灸可选取肾 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舒缓腰 部肌肉紧张,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 症状。
保养方法
针灸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 时进行复查和继续治疗。同时,应注 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巩固 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皮肤针用于敲打穴位,起 到刺激经络的作用。
03
针灸治疗技术Biblioteka 针刺技术0102
03
04
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针具、消毒工作、 确定针刺的穴位等。
进针技巧
包括垂直进针法、提插法、捻 转法等,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 需要选择合适的进针技巧。
行针手法
包括提插法、捻转法、循法等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
达到治疗目的。
异常反应与处理
异常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如施针部位疼痛、红肿、出血、发热 等。这些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具刺激、感染等原因引起。
处理方法
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施针,对施针部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护理。如症 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针灸后护理与保养
护理建议
针灸后,应保持施针部位的清洁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水、污垢等污 染物。同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 分,络脉有十五络脉和孙络之
分。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系统 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培训ppt课件

针灸培训ppt课件
针灸培训ppt课件
目录
•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针灸技术操作方法 •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 安全性问题及风险防范措施 • 进阶技能提升方向探讨
01
针灸基本概念与原理
针灸定义及历史发展
01
针灸定义
02
历史发展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调整脏腑气 血、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 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针灸,到现代的各种针灸 器械和技术,针灸疗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贯穿人体上下,沟通内 外,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 和临床症状,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慢性胃炎
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点, 设计针灸治疗方案,以调和脾胃
、缓解症状。
个性化调整策略和效果评估
个性化调整策略
0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体质差异,及时调整针灸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
效果评估方法
02
采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量表,对针灸治疗效果进行客
互动与交流
鼓励学员提问并参与讨论,分享操作 心得和体会,加深对针灸技术的理解 和掌握。
操作演示
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包括毫针刺法、艾灸疗法、拔罐、刮 痧等技术的操作过程。
03
临床治疗策略与案例分析
辨证论治原则在针灸中应用
辨证施治基本理念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病情进行 全面分析,确定证候类型,为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