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数学活动:分小鱼说课材料
分小鱼(教案)1

大班科学活动:分小鱼(数学●4的组成)句容市葛村中心幼儿园周川岭一、活动目标:1、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2、体验把同一集合按数量分成不同的子集3、愿意用语言表示自己的操作结果二、活动重点: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三、活动难点:体验把同一集合按数量分成不同的子集四、活动准备:4条小鱼、2个鱼缸和4的组成记录纸、《幼儿画册》第三册P19幼儿操作材料:每人4条小鱼、2个鱼缸五、活动过程:(一)练习唱数到501.练习1个1个拍手数到50,速度由慢渐快。
2.花样数数到50每数到有数字5和10时嘴巴不出声,用拍手表示。
如:1、2、3、4拍手,6、7、8、9拍手,11、12、13、14拍手……(二)游戏“分小鱼”1、出示“花朵”和“花瓶”,理解2份的含义。
提问:这里有几多花?有几个花盆?把2多花分在两个花盆里,可以怎么分?出示喜羊羊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儿来了一群羊,数一数一共几只羊?这里有两块草地,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把3只喜羊羊分成1和2。
幼儿学说:3可以分成1和22、讨论:如果现在有2个鱼缸和4条鱼,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分?3、幼儿操作:小朋友们:4除了可以分成2和2之外,还可以怎么分,请你于其他小朋友一起讨论并动手试一试,分一分,与同伴讨论,将结果填写贴在鱼缸上。
4、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教师用笔将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
5、教师带领幼儿将4的3种分法全部念1~2遍。
(三)幼儿做相关联系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做分水果练习。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讲给旁边的幼儿听,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六、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益智区用雪花片和分类篮进行4的组成练习。
大班数学活动分小鱼数学4的组成

大班数学活动分小鱼(数学.4的组成)活动目标:1.学习4以内数的组成,体验把同一集合按数量分成不同的子集。
2.能够在3种不同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1.图片:4条小鱼,2个金鱼缸和4的组成纪录纸,《幼儿画册》(第三册p19),笔。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4条小鱼、双色雪花片、分类盒活动过程:一、幼儿复习3的组成。
(游戏)师:“你们喜欢小鱼吗?(喜欢)小鱼也很喜欢大4班的小朋友,它们想和我们玩游戏呢,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灵敏。
”“三条小鱼在水里游,一条在前面游,几条在后面游?”游戏反复玩几次。
二、创设情境。
有只小猫也喜欢小鱼,于是昨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它们一共钓了4条鱼,可是用一个桶装不下,要用两个桶来装,这下可难住了小猫,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该怎样把4条鱼装在两个桶里呢?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幼儿思考,然后帮小猫分一分,试一试。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分小鱼:学习4的分合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发放作业纸,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记录,看看有几种分法,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找一找有哪几组答案是相像的?师:谁能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3组答案中,哪两组是相像的?教师引导幼儿在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画出标记2 .集体讲评。
师:“谁来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幼:“我把条鱼分成一条和三条,我把4条鱼分成2条和2条……”3.根据幼儿的汇报总结,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小猫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现在我们一起把分合式读一读。
(二)翻花片4教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翻花片的游戏吧!请小朋友将4个花片,分成两份,并用数字记录下来,要求每次分的结果都不一样,分完后用数字记录下来。
并将相像的两组在记录单中做出标记。
交流与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1.请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
大班数学分小鱼教案

大班数学分小鱼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和理解数字1-10。
2. 掌握数数的技巧和方法。
3.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和数数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数字7-10的认识和书写。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鱼图片或玩具。
3. 数学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并数数。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让他们说出有多少个物品。
二、新课呈现1. 出示小鱼图片或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数数小鱼的数量。
2.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7-10,并与小鱼数量进行对比。
三、数学游戏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比如“小鱼捕捞游戏”,让学生根据骰子的点数,捞起相应数量的小鱼。
2. 学生分组进行“小鱼配对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找出相同数量的小鱼进行配对。
四、巩固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用小鱼图片或玩具进行数学操作和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数字1-10的认识和数数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字1-10的认识和数数技巧。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数学实践操作,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分小鱼

一、教学内容:大班数学活动《分小鱼》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4以内的组成,体验把同一集合按数量分成不同的子集。
2. 愿意用语言表述子集的操作结果。
三、教学准备:
1.图片:四条小鱼,两个金鱼缸,磁性板,4的组成记录纸,《幼儿画册》,笔。
2. 幼儿操作材料:每人四条小鱼、分类盒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4以内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操作法、实物辅助教学
七、教学反思:
幼儿对数数还是很感兴趣的,刚开始时,有个别幼儿拍手和口数不一致,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改正了。
花样数数时,幼儿觉得很好玩,但在进行之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忘记了。
但今天主要是学习分成,中班下学期时我们已接触过。
但从幼儿今天的表现来看,还有一半的幼儿不太理解什么意思。
尽管老师运用小鱼、手指头和幼儿来进行分成,还是有一些幼儿一知半解。
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在家里继续学习分成。
并请家长在家里配合。
大班数学:分小鱼

大班数学:分小鱼在大班的数学教学中,“分小鱼”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理解和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道具。
可以准备一些小鱼的玩具或者卡片,数量在10 个左右,再准备几个小篮子或者盒子,用于放置分好的小鱼。
活动开始时,老师可以先拿出 10 条小鱼,展示给孩子们看,并提问:“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有 10 条小鱼,如果要把它们分到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分呢?”孩子们可能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一个篮子放 5 条,有的说一个篮子放 3 条,另一个篮子放 7 条等等。
老师可以先按照孩子们的回答进行一些简单的尝试,把小鱼分别放到两个篮子里,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不同的分法。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这些分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把 10 条小鱼分到两个篮子里,看看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旁边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当孩子们完成操作后,老师可以请他们逐个展示自己的分法,并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篮子放 1 条,另一个篮子放 9 条;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篮子放 2 条,另一个篮子放 8 条;还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篮子放 4 条,另一个篮子放 6 条等等。
在孩子们展示完自己的分法后,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1 和 9 组成 10,2 和 8 组成 10,3 和 7 组成10 等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总结,孩子们能够初步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知识,老师可以增加难度,比如把 10 条小鱼分到三个篮子里,让孩子们再次进行操作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老师要鼓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们完成三个篮子的分法后,老师可以再次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和分享,看看大家都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幼儿园分小鱼教案

幼儿园分小鱼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区分大小、颜色不同的小鱼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幼儿园中班学生
2.教师:分别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小鱼模型或手绘小鱼图形
3.教具:沙盘、小盆子、网等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教师讲解小鱼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幼儿围绕小鱼展开一些问答活动,让幼儿从生活中的小鱼入手,感受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教师通过现实情景或图形表达,呈现不同大小、颜色的小鱼,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操作环节
1.让幼儿拿起手中的不同大小、颜色小鱼,将它们分类分别放入小盆子里。
2.分组,让部分学生在沙盘中模拟小鱼游动的场景,让其余学生借助网等工具,将相应大小、颜色的小鱼捕捉。
巩固环节
1.教师展示不同大小、颜色的小鱼,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特征,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分类对比会意能力。
2.让幼儿交换手中的小鱼,让他们在认真观察和分类的同时,巩固对每个小鱼的认识和记忆。
结束环节
1.教师收集小鱼并给予每个幼儿一些简单的奖励,以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2.教师巩固孩子们所学的知识,缕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幼儿在正式结束课堂活动前,再次思考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后观察和相关综合评估工具,如问答和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估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取得情况。
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大家的表现将有所不同,需要采取差异化评估方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分鱼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分鱼一、教学目标1.学习数数的基本技巧,掌握数字1到5的数值和数的概念。
2.发展观察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鱼的游戏进行小组间合作。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鱼标签、小篮子、计数卡片、白板、彩色粉笔。
2.教学环境:教室中央开阔区域。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拿着鱼标签让学生猜测标签上的数字是多少。
2.学生尝试猜测后,教师告诉他们标签上的数字,并引导他们一起数数。
步骤二:讲解数的概念(10分钟)1.教师在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数轴,上面标注1到5的数字。
2.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解释数值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一起数数。
步骤三:引入分鱼游戏(15分钟)1.教师将鱼标签贴在教室中央的空地上,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2.教师解释分鱼游戏的规则:每个小组按照标签上的数字分鱼,然后将鱼放入小篮子。
3.教师示范分鱼的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练习,确保每个小组理解规则并能够正确分鱼。
步骤四:分组合作进行分鱼游戏(2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指示,分组进行分鱼游戏。
2.教师在游戏进行过程中观察并引导,确保每个小组能够合理分鱼,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分鱼时避免错误?–分鱼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困难?如何解决的?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教师鼓励学生并提供正面反馈,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鱼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到5的数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类似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分鱼》 一等奖教案

师:现在请大家喝我一起说出互换规律的分解组成式。如: 教师说 5 可以分成 1 和 4,幼儿要说 5 还可以分成 4 和 1。 2、学习按顺序分的规律
猫妈妈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要考考大家,出示不完整的按 顺序的分解式,请幼儿帮助补充完整。引导幼儿观察左边的数越 来越多,右边的数越来越少的规律。
友”,组成 5 的分解式,手拉手排成两队跟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四、延伸环节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 5 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
Hale Waihona Puke 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
诉老师好吗?
2、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
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
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教案
参赛作品名 称
分鱼
参赛作者
教学领域
数学
年龄段/班
大班
数学教学原本比较抽象、枯燥,幼儿不易理解消化,不好引
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把抽象的数字概念变得具体,使幼儿不仅
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能激发童趣,易于消化,我根据幼儿的
设计意图 心理和生理特点,把游戏做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设计了《分
鱼》这节课,我为幼儿提供了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
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使幼儿能够在丰富有趣的操作游
戏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学习。
1.学习 5 的分解、组成,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互相交换位
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 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