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第一节引言

零冲压工艺规程是模具设计的依据,而良好的模具结构设计又是实现工艺过程的可靠保证,若冲压工艺有所改动,往往会造成模具的返工,甚至报废,冲裁同样的零件,通常可以采用几种不同方法,工艺过程设计的中心就是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高效,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用上安全可靠的原则,使零件的生产在保证符合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设计冲压工艺过程要从分析产品的零件图入手,分析零件图包括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

(1)冲压加工方法的经济性分析

冲压加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工工艺方法,因其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等一系列优点而广泛使用,由于模具费用高,生产批量的大小对冲压加工的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批量越大,冲压加工的单件成本就越低,批量小时,,冲压加工的优越性就不明显,这时采用其他方法制作该零件可能会更有效果。

(2)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良好的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模具结构简单,而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方便等。

不论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如何,其生产过程一般都是从原材料剪切下料开始,经过各种冲压工序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序加工出图纸所要求的零件。对于某些组合冲压件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还需要经过切削焊接或铆接等加工才能完成。

图1-1所示为零件图,零件材料为T08A,厚度为1mm,公差等级IT4,属于大批量生产。根据提供的零件图,其数据如下:

第二节制件的工艺分析

影响冲裁件工艺性的因素很多,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考虑,主要因素如下: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有不同的工艺要求。2冲裁件的精度。3冲裁件的断面质量。4冲裁件的尺寸标注。

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是一个冲孔落料件,零件形状简单且轴对称,尺寸小,属于典型的板料冲压件。公差等级IT4,属于高精度制件。故需要精密冲裁,且为保证精度,采用复合模。

第三节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方案

根据零件的结构,在冲裁部分工艺方案可以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采用落料、冲孔的单工序模来进行生产。其特点是: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是要用到两道工序,需要两副模具,在成本上是比较高的,而且生产率比较低,尤其是在生产中难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一般只适用于生产小批量和精度要求的零件。因而单工序难以满足该零件生产要求。

方案二:采用落料、冲孔的复合模。复合模的特点是生产率高,冲裁件的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精度高,冲模的轮廓尺寸较小。但是复合模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复合模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方案三:采用级进模加工。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工件精度较高,便于操作和实现生产自动化。对于特别复杂后孔边距较小的冲压件,用简单模后复合模冲制有困难时,可用级进模逐步冲出。但是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

综合以上的三个方案,根据零件的结构以及该零件是大批量生产的,因此选用方案二的复合模为佳。

2.选定方案的具体分析

(1)冲压基本工序

常见的冲压工序有剪切、落料、切边、弯曲、拉深、翻边等,各工序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和用途。针对本零件,平板上的型孔,因此只需冲孔和落料工序即可。

(2)冲压次数及各冲压顺序

针对本零件,只需进行一次冲压。冲压顺序的安排应有利于发挥材料的塑性以减少工序数量,主要根据工序的变形特点和质量要求安排,由题干中的IT4和大批量生产,选用复合模一步到位。

(3)工序的组合方式

通常,模具的选用主要取决于冲裁件的生产批量、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等因素。针对本零件,生产批量大,冲压工序尽可能集中,选用复合模,且采用精密冲裁方法。

第四节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确定模具类型和结构形式:复合模

2、选择工件定位方式:螺栓和定位销进行定位

3、板料送进方式:自动操作

4、出料方式:自然漏料

5、选择卸料方式

压料、卸料装置根据冲裁件平整度要求和材料的厚薄来决定。一般而言,

对于冲裁较硬、较厚且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选择刚性卸料方式;对于冲裁料厚在 1.5 mm以下且要求冲裁件比较平整的制件,可选择弹性卸料方式。针对本零件,选用刚性卸料装置。

第五节冲压模设计

(一)冲裁件排样设计

(1)排样

针对本零件特征,采用有废料排样,其排样方式为直排。因有搭边,可由搭边来补偿误差,因而能保证冲裁件精度和质量,冲模寿命也

较高,但材料利用率有所下降。

(2)搭边值的确定

精冲模由于采用了齿圈压板(即V形环压边),搭边的宽度比普通冲裁大。由材料厚度t=1mm,圆件,查【1】P157表11-1得,工件间

a1=3 mm,沿边a=2 mm.

(3)条料宽度的确定

由【2】P35公式B=D+2a+△;

B:条宽度的基本尺寸;

D:工件在宽度方向的尺寸;

a:侧搭边的最小值;

△ :条料宽度的单向(负向)公差(按IT14,查【3】P17表1-8得,△=0.62 mm)。

条料的宽度:B=D+2a=40+2×2=44,即B=440

-0.062.

(4)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η = S1/S0 =∏*D2/(4*A*B)=∏*402/(4*44*43)

=66.4%。

A:送料步距,A=D+ a1=40+3=43;

S1:一个步距内零件的实际面积

S0:一个步距内所需毛坯面积

(5)排样图

见总装图

(二)精冲力的计算

由【4】P223公式得

(1)冲裁力

冲裁力P=0.9Ltσb=0.9×172.9×1×325=50.6KN

σb:材料的抗拉强度,σb≧325MPa;t:板材厚度(t=1)

L:内外剪切周边长度总和(L=172.9)

(2)压边力

压边力P1=(0.3-0.5)P反=(15.18-25.3)KN

顶件反力P2=FP=1256×(20--70)=(25.2-87.92) KN

F:精冲面积(F=1256㎜2)

P反:单位反压力,一般取20-70MPa;

(3)卸料力

卸料力P3=(0.1-0.15)P=(5.06-7.59)KN

(4)推件力

推件力P

=(0.1-0.15)P=(5.06-7.59)KN

4

压边力和顶件反力需经试冲确定,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选用最小值。

(三)压力中心的计算

压力中心即工件内外形轮廓上冲裁力的合力中心。应尽可能使冲裁力的压力中心和压力机滑块的压力中心一致,否则,两个不重合力将产生一个附加力矩,影响导向精度和增加模具和压力机的磨损。虽然新型的精冲压力机的导轨都有承受一定偏心载荷的能力。但是,作为设计精冲模具的一项原则,仍应考虑压力中心的重合。

冲模的压力中心,可按下述原则来确定:

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孔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计算法求出冲模压力中心。解析法的计算依据是:各分力对某坐标轴的力矩之代数和等于诸力的合力对该轴的力矩。求出合力作用点的座标位置 O0(x0,y

0),即为所求模具的压力中心。

计算公式为:

因冲裁力与冲裁周边长度成正比,所以式中的各冲裁力 P1、P2、P3……Pn,可分别用各冲裁周边长度 L1、L2、L3……Ln代替,即:

根据以上原则,由零件的对称性得,外圆形中心在圆心,而内梯形孔的重心为x=0,y=2.7.

故冲裁合力中心为x=0,y=1.35.

(四)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 加工方法的确定

模具制造有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和凸模和凹模配合加工两种方法,凸模和凹模分开加工是指凸模和凹模分别按图样加工至尺寸,此种方法适用于圆形和简单的工件;凸模和凹模配合加工可使凸模和凹模具有互换性,便于模具成批制造,但需要较高的公差等级才能保证合理间隙,模具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所以此方法是与加工形状复杂或薄板制件的模具。结合模具制造及工件的形状特点,选用凸模和凹模配合加工的方法。

2 冲孔部分(由【1】P163公式)

冲孔凸模

1.1尺寸A

凸模磨损后零件尺寸变小,A P =(A max -△/4)0-δ=(6.004-0.004/4)=6.0030-0.002 △:冲裁件公差(由IT4查【3】P17表1-8得,△=4u m );

A max :零件的上限尺寸;

δ:模具的制造公差(δ=△/2=0.002);

1.2尺寸B

凸模磨损后尺寸变小,B P =(B max -△/4)0-δ=(20.004-0.006/4)=20.0050-0.003 △:冲裁件公差(由IT4查【3】P17表1-8得,△=6u m );

B max :零件的上限尺寸;

δ:模具的制造公差(δ=△/2=0.003);

3 落料部分

凹模磨损后零件尺寸变大

C d =(C min +△/4)+δ

0=(39.993+0.007/4)=39.995 +0.0040

△:冲裁件公差(由IT4查【3】P17表1-8得,△=7u m );

C max :零件的上限尺寸;

δ:模具的制造公差(δ=△/4=0.004);

(五)有关模具的设计计算

1.V 形环尺寸

V 形环压边圈是在压边圈上围绕冲裁形轮廓一定距离的凸起的V 形埂。V 形环的作用是在冲裁先压住材料,防止剪切区以外的材料在剪切过程中随凸模流动,使材料在冲裁过程中保持和冲裁方向垂直而不翘起。另外,V 形环压边力还和冲裁力,反压力结合在一起,在材料的剪切变形区形成三向不等压应力状态以提高材料的塑性。

t=1mm,查【1】P159表11-2得,a=1.3 mm ,h=0.4 mm.

2 . 确定冲孔凸模的允许最大自由长度:(由【2】P48公式) 冲孔时的冲压力F 总冲 =F 孔+F 推=50.6+7=57.6KN

圆形凸模的最大自由长度

mm F d L 5744864

2030302

2max =?=≤ 根据GB2863.2—81的标准L 的系列,选择L=40mm.

冲孔凸凹模采用Cr12MoV 钢制造,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附表12,取MPa 600=τ,许用应力[]MPa 1000=σ。对冲孔凸模承压能力进行校核

冲裁时凸模承受的压力σP =F/A=50.6/2120.7=419.2 MP a <[σP ];

F:冲裁力

A:凸模的最小断面面积(A=120.7 mm2);

[σP]: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

3. 确定落料凹模的高度和壁厚(由【2】P50公式)

查【2】P50表2-9,取系数K=0.35,则落料凹模的厚度为:

凹模厚度H=Kb=0.35×40=14,

由于要求H≧14,因此凹模厚度至少取14mm,才能满足强度要求,根据实际可加大凹模的厚度,可取H=25 mm。

凹模壁厚:C=(1.5-2)H=14×(1.5-2)=(21-28),取C=30 mm。4. 凸凹模

由【2】P51表2-10得最小壁厚a=2.7,最小直径D=18。

第五节选定设备

本工件在冲孔工序中,总的冲裁力为:,但要求压力机的行程应满足:?

=

mm

5.2=

5.2

S40

h

16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选用63KN的固定台开式压力工件

机。其主要规格为:

标称压力:63KN

标称压力行程:3.5mm

滑块行程:50mm

最大封闭高度:170mm

工作台尺寸:315×200mm

立柱间距离:150mm

φmm

模柄孔尺寸:50

30?

垫板厚度:30mm

第六节有关模具结构的设计由于是采用精冲模,故可选用YMA型液压模架。该模架精度高,刚性好,对压力机没有高的精度要求;该型液压模架自成体系,使用灵活方便。由【】P602选具体参数,具体如下:

1上模版和下模版

根据选用的压力,采用JD006-82的YMA型液压模架。根据规格标准JD021-82确定上模座厚度为90,根据JD022-82确定下模座厚度为90mm。

2、凸模固定板、垫板

由于冲孔后采用自然落料装置,而且为了对凸模的固定,所以垫板厚度取8mm,凸模固定板根据凸模的径向尺寸可取25mm。凸模固定板对凸模起着固定和加大凸模在冲压时的强度,对凸模有着定位的作用。

3、闭合高度

磨具的闭合高度应为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凹模、垫板和固定板等的厚度总和,即

H=90+90+55-5+40+8=168mm

“-5”为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可根据实际做适当调整。

所选压力机的闭合高度mm H 170max =,mm H 130min =。满足

105min 0max +≥≥-H H H

4 导柱、导套 按 JD027-82选d=60mm,其中导柱长度有280—320mm ,选导柱长度L=280。

按JD031-82选d=60mm 的导套,考虑模具的闭合高度,在此选L=170mm 。

第七节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模具类形的选择

由冲压工艺分析和设计目的、要求以及从经济方面考虑,本套模具选用复

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

直接选用螺栓和定位销进行定位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根据模具冲裁的运动特点以及推件力的大小,该模具采用刚性卸料方式比较方便。

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为了提高模具的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维修模具,该复合模采用四导柱模架。其导柱和导套则根据所选定的模架按标准选取。

第八节 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

一、冲孔凸模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廖秋慧 学院材料工程班级 _0511031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塑料模设计》课程试卷A答案 (本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顶出推板与凸模(型芯)在安装时应采用锥面配合,其目的是辅助定位, 防止偏心溢料。 2.螺杆式注塑机与柱塞式相比,其优点在于__螺杆式注塑机剪切塑化能力强, 塑化量大_。 3.调湿处理是针对吸湿性塑料而言,具体方法是将制品放在热水中处 理。 4.压制成形与压铸成形均可用于热固性塑料,二者在模具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 于压铸模具有浇注系统,而压制成型没有。 5. ABS属于高强度塑料,在注塑成型前需要预先干燥,而且成型时的流动 性也稍差。 6.在斜抽芯机构中锁紧楔的楔角一般比斜导柱的倾斜角大。主要是为了模 具开模时防止造成干涉。

7.塑件允许的最小壁厚与塑料品种和塑件尺寸有关。 8.塑料模的基本结构都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 9.型腔气体的排除,除了利用顶出元件的配合间隙外,主要靠分型 面,排气槽也都设在分型面上。 10. 塑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计算时需考虑的主要有:成型零部件 的制造误差、成型零部件 的磨损和塑料的成型收缩。 11. 当分流道设计的比较长时,其末端应留有冷料穴,以防前锋冷料阻塞浇 口或进入模腔,造成充模不足或影响制品的熔接强度。 12. 适用于要求自动切除浇口凝料的注塑模浇口方式是潜伏式浇口。 二、判断正误(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厚壁塑件不容易产生表面凹陷和内部缩孔。 (×) 2. 当模具采用脱件板脱模机构时,可以采用Z形拉料杆与冷料井匹配。(×) 3. 冷却系统的通道要尽量避开塑件的熔接痕部位,以免影响塑件的强度。( √ ) 4. 斜导柱侧抽芯机构中的滑块导滑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抽拔后,滑块留在导滑槽中的长度不应小于 滑块长度的3/2。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doc

附件7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

目录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4) 入学要求 (4) 学习年限 (4) 培养目标 (4) 职业范围 (4) 人才规格 (6) 专业(实训)课程 (7) 课程结构 (12) 指导性教学安排 (13) 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6) 实训(实验)装备 (16) 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 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 (28) 模具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2) 模具拆装课程标准 (37) 模具零件加工课程标准 (42) 三、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 冷冲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 冲裁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3) 弯曲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9) 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64)

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 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0) 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5) 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8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与模具产品相关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冷冲压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模具品质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冲压设备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销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

【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企业模具生产与管理能力 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 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识读与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及使用CAD软件绘图的能力 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基础能力 零件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通用机床的操作技能 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及程序编制的能力 数控铣床操作技能 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能力 模具零件检测评价能力 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编制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模具制造工》(四级)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编WORD版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名词解释 1.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 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2.回弹:常物理反弹,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产生的 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 3.热塑性塑料: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 分塑料属于这个范畴。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 复进行。 注射模: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工艺的重要 工艺装备. 注射模根据结构与使用的目的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4.分型面:分型面是指两者在闭合状态时能接触的部分· 5.热扩渗技术:是用加热扩散的方式使欲渗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渗入金属材料或工件的 表面,从而形成表面合金层的工艺。 6.注射模:塑料注射成型所用的模具称为注射成型模,简称注射模.它是实现注射成型 工艺的重要工艺装备. 二、填空题

7.冷冲压模具的分类,按模具工序组合程度分,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 8.由冲压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原材料性能等的不同,所采用的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类。 9.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冲裁工艺可以以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两大类。普通冲裁是由凸凹模刃口之间产生剪切裂缝的形式实现板料分离。而精密冲裁则是以变形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 10.级进模中控制冲裁件的孔与外形的相对位置精度就必须严格控制送料步距,定距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用导正销定距的级进模和用侧刃定距的级进模。 11.如右图所示,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包括 塌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 刺区四个部分。较高质量的冲裁件断面, 应该是:光亮带较宽,约占整个断面的 1/3以上,塌角、断裂带、毛刺和锥度都 很小,整个冲裁件零件平面无穹弯现象。 12.凹模孔口形状的基本形式有直壁式、斜壁式、凸台式三种。其中直壁式刃口冲裁时磨损大,工件易在孔内积聚;低硬度的凹模可用锤打斜面的方法来调整冲裁间隙。 13.右图所示为圆形件一次弯曲成形模,其中2 指向的零件名称是。

模具设计与制造试卷及答案讲课讲稿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补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___ A _______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2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 C 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3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___ A______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寸公差 4 、对 T 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_____ C______ 。 A 、多排 B 、直对排 C 、斜对排 5 、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 ___ A___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 、阶梯凸模冲裁 B 、斜刃冲裁 C 、加热冲裁 6 、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_____ C _____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7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______ B____ 导向。 A 、导筒 B 、导板 C 、导柱、导套 8 、在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中,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_____ C _____ 。 A 、 H7/m6 B 、 H7/r6 C 、 H7/h6 9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_____ A _____ 凹模形式。 A 、直筒式刃口 B 、锥筒式刃口 C 、斜刃口 10 、弹性卸料装置除起卸料作用外,还有 _____ C_____ 的作用。 A 、卸料力大 B 、平直度低 C 、压料作用 11 、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_____ B ___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 12 、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 _____ A_____ 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13 、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 B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14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 A 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15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__ B _____ 。 A 、 y/ρ B、r/t C、 E/σS 16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___ B____ 。

2019自考模具设计与制造考试计划及教材

附件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考试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国家急需的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二、学历层次和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其专业培养规格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水平相一致,专业考试课程不少于14门课程,总学分不低于73学分。本专业课程采用学分制,各门 笔试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算,60分为合格。凡单科考试成绩合格后,发给课程合格证,同时取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践考核)合格

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由省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国家承认其大学专科学历。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培养具备模具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且可从事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毛泽东要求自学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方面,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具有良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与相关法规,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和模具专业的专门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实用型高级人才。 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制图能力;具有编制一般塑料成型工艺和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比较复杂模具设计的能力;能进行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能够操作多种模具加工设备,有实施模具制造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模具CAD/CAM 技术,精通一至二门模具设计或制造软件;掌握一门模具加工编程软件,熟练的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具备数控机床高级操作技能。

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知识

模具考试试题复习题 1.冲压工序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的特点是沿着一定边界的材料被破坏而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开,如冲孔,落料,切边等。成形工序是指在板材不被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其特点是通过塑性变形得到所需零件,如弯曲,拉伸等。 2.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对冲压的影响? 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间隙越大,板材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强,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空间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间隙越小,冲裁件所受的切向压力越大,使冲裁力增加。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越小,磨损越大,模具的使用寿命减短。 3.分析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特点及作用 简单模:每次行程只能完成单一的冲裁工序,应用于单件生产。 复合模: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工位能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冲裁工序,其结构紧凑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尤其是能够保证内孔与外轮廓的同心度。 级进模:又称连续模,其特点是压力机在一次冲裁行程中,能够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多工位冲裁工序,适用于结构复杂了零件批量生产。 4.什么是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毛坯的外层材料受切向压力作用,其塑性变形程度取决于r/t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主要有板材的厚度宽度,板材的表面质量,板材的纤维方向,板材的机械性能等。 5.拉伸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起皱和破裂。 起皱的应对措施:采用压边圈防止毛坯拱起,此外增加板材的厚度,减小拉伸力也能减缓起皱的倾向。破裂的应对措施:采用增大圆角和在凹模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措施。 6.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与加工位置保障精度的面,不重复使用原则,余量均匀原则,选择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孔加工刀具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麻花钻:用于孔的粗加工 扩孔钻:用于已加工孔的进一步扩大加工。 铰刀:用于孔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镗刀:和扩孔钻一样,用于孔的扩大加工,精加工。 8.电火花成形加工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单电级加工:广泛应用于型腔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更换法:适用于尖角,窄缝多的型腔加工。 分电极加工法: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复杂零件加工。 9.什么是电规准?它对型腔加工的意义? 脉冲电源发送提供电火花加工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的一组参数,这组参数称为电规准。粗规准:用于电火花精加工;中规准用于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的过渡加工。精加工用于电火花的精加工。 10.模具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哪些用于间隙大小,哪些用于调整均匀?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工艺定位孔法,试切法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提高塑性, --------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拉深件的壁厚 ----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其成形极限将受到拉伸破裂的限制。 9、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增加,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10、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 11、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 12、缩口变形区由于受到较大切向相对弯曲半径的作用,易产生切向失稳而最小弯曲 半径,所以失稳起皱是缩口工序的主要障碍。 13、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 径之比,用式d/D表达。 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最小圆角半径与毛坯厚度的比值,用r /t来表示。 min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冲压模具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 课内总学时:72学时学分: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汽车制造及汽车整形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冲压变形规律,认识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冲压模具结构,冲压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方法,能进行中等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编制,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及毕业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冲压模具结构,模具制造工艺方法为重点。学外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4、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

艺的能力。 5、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6、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掌握冲压与冲模概念;冲压工序的分类;冲模的分类;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了解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冲压设备及选用 了解常见冲压设备;掌握冲压设备的选用;模具的安装。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掌握塑性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力学基础;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 模具材料选用 掌握冲压对模具材料的要求;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冲模常见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 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概述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理解冲裁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掌握冲裁变形过程;冲裁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冲裁模间隙 掌握间隙的重要性;冲裁间隙值的确定。 ]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掌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习报告

西电公司机电学院工业自动化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报告 实习生:曹儒2011-4-12 目录 内容提要——————————————————————————— 3 一.课程基本情况———————————————————————— 4 二.企业概况及企业文化———————————————————— 4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4 三.专业知识————————————————————————— 5 四.具体实习内容——————————————————————— 5 七.心得体会————————————————————————— 7 内容提要 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我在航天六院十一所完成了毕业 生下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橡胶压制工作的实践使我 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 的结合在了一起。熟悉了本工种的岗位职责,提高了我的职 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总学时数:一月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别:实践课 课程要求:必修 授课专业:工业自动化系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相关工厂参观: 在实习期间,参观工厂的其他设备,较先进的生产线,自动线,装配线等。 二.企业概况及企业文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所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设计单位,于1958年4月创建于北京,现位于古城西安的航天城。 40多年来,我所成功研制出了五十多种液 体火箭发动机,包括大型一、二级发动机,助推级发动机,上面级发动机和资控、轨控发动 机。这些发动机作为长征系列各型号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成功发射了我国自行制造的通讯、气象、资源、导航等共50多颗卫星, 同时将“澳星”、“亚星”等 20多颗外星送入预定轨道。 特别是,由我所研制的新型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长征二号已运载火箭,把“神舟”飞船6次送入太空, 为共和国赢得了空前的荣誉。多年来, 我所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射成功率始终保持着100%的记录。 我所现有职工近1200人,拥有一直技术力量雄厚、科 研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员工队伍,其中技能人员540余人,特级技师3人,技师及以上 70余人,集团公司级航天技术能手5人, 集团公司级技能接班人9人。 拥有大型实验室、密封研制中心、计量中心、测控研制中心共6人。 三.实习目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doc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 材料:Q235钢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有冲孔、内孔翻边、落料三个工序。材料为Q235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总裁即可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序方案的确定 工件包括三个基本工序,这里采用级进模生产。级进模生产只需 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三、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因工件的形状较为复杂,排样采用直 排。搭边值取1.5和1.8,送料采用导轨形式 得料宽为: B=(L max+2a+2b)=110mm+3.6mm+4mm=117.6mm 注:b—板料进入导轨宽度。A—搭边余量。L max—条料宽度方向(

冲裁件的最大尺寸。)步距27.9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A/B S?100%=(1020.5/3375)%=30.4%(A一个冲裁伯的面积;B—条料宽度;S—步距。) 2.冲压力的计算 模具采用级进模,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 冲裁力:F=F落+F冲=KL tτ(L-零件总的周长,包括零件外轮廓和内孔。)F=KL tτ=1.3?350.25?1?380=173023.5N 卸料力:F X=K X F=0.04?173023.5=6921N 冲压工艺总力:F Z=F+F X=173023.5N+6921N=179944.5N 落料所需冲裁力:F落=KL落tτ=271.2?1?380=133972.8N 落料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落=K X F落=0.04?133972.8N=5359N 冲孔所需冲裁力:F孔=KL孔tτ=79.05?1?380=39050.7N 冲孔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孔=K X F孔=0.04?39050.7N=1562N 3.翻边工艺的分析及翻边力的计算 由零件图可以反应出内孔的翻边为变薄翻边,且是在平板料上的翻边。由图上给出的尺寸可知预冲孔的大小未知,因而要判断预冲孔的大小。 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零件采用自由公差因而可取公差值为IT14根据材料及板厚查得冲裁间隙Z min=0.100mm,Zmax=0.140mm.各工作零件的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冲孔凸模与凹模尺寸的计算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 时间:2009-06-13 来源:作者: 要求与模柄的轴心线(或偏移不大)。 2 、普通曲柄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位置时,滑块底面到之间的距离。 3 、模具的闭合高度是指冲模处于闭合状态时,模具至之间的距离。 4 、落料凹模在上模的叫复合模,而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叫复合模。 5 、侧刃常被用于定距精度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中,其作用是控制条料进给方向上的。 6 、弯曲变形程度用表示。 7 、拉深变形程度用表示。 8 、冷挤压过程中,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轴向挤压和径向挤压,轴向挤压又可分为、和三种。 9 、影响塑件收缩的因素可归纳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0 、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 _ ____ 至 _ ____ 较合适? 11 、塑料模具的导向机构主要有 _____ ________ 导向和 _____________ 定位两种类型。 12 、塑料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 、大批量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模具,所以模具的寿命越高越好。() )、曲柄冲床滑块允许的最大压力是随着行程位置不同而不同。(2 3 、搭边值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属材料中,硬材料的冲裁合理间隙大于软材料

合理间隙。() 5 、斜刃比平刃的冲裁力大。() 6 、在降低冲裁力的诸多措施中,采用阶梯布置的凸模时,为了保护小凸模,应使小凸模比大凸模高一些。() 7 、弯曲工序中 , 冲压用材料过厚可能造成制件回弹加大。() 8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凸模圆角不同,弯曲后凸模圆角半径小的回弹较小。() 9 、弯曲件的中性层一定位于工件 1/2 料厚位置。() 10 、拉深系数越小,说明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11 、一般情况下,从拉深变形的特点考虑,拉深模的凹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应比凸模的圆角表面粗糙度小些。() 12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一般情况下使塑料在开模时留在定模上。() 13 、塑料模的模脚(垫块)是用来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度的要求。() 14 、潜伏式浇口是点浇口变化而来的,浇口因常设在塑件侧面的较隐蔽部位而不影响塑件外观。() ) 1 、冲裁模的间隙应当模具导向件的间隙。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小于等于。 2 、在连续模中,条料进给方向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当进距较小,材料较薄,而生产效率高时,一般选用定位较合理。 A 、挡料销; B 、导正销; C 、侧刃; D 、初始挡料销。 。表示 r/t 、相对弯曲半径3 A 、材料的弯曲变形极限; B 、零件的弯曲变形程度; C 、弯曲难易程度; D 、零件的结构工艺好坏 4 、除弯曲和拉深以外的成形工艺中,均属于伸长类变形,其主要质量问题是拉裂。 A 、校平、整形; B 、缩口、外翻边、; C 、胀形、内孔翻边; D 、挤压、旋压。 5 、圆孔翻边,主要的变形是坯料。 A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B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C 、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D 、切向的收缩和厚度方向的伸长。 6 、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型腔内熔体压力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 ________ 上 ______ 的乘积。 A 、模板面积 B 、浇口截面积 C 、分型面 D 、投影面积 7 、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排列有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两种。 A 、平衡式 B 、环形 C 、非平衡式 D 、矩形 8 、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斜角α一般取 __ ___ 至 _ ____ 度,最大不超过 ___________ 度。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增加材料在 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 -------- 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 、---------- 、---------- 、 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 -------- 、 --------- 和--------- 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 -------- ,后弯 ---------- 。 6、拉深件的壁厚------- 。下部壁厚略有 ------------ ,上部却有所——。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 ------- ,塑性指标 ------------- ,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9、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 ,外层纤维切向受--------------- 。 10、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 ,后--------------- 。 11、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 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 之比,用式---------- 表达。 12、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 ---------- 与 ---------------- 的比值,用rmi n/t 来表示。 13、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 切向产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 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14、与冲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具有锋利的刃口,而应具有一定的 -------- ,凸、凹模间隙略-------------- 料厚。 15、有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的零件,采用级进冲压时,位于成形变形区上的孔,应安排在 -------- 冲出,落料或切断工位一般安排在----------------- 工位上。 16、当弯曲件的折弯线与纤维方向时,材料具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不易拉 1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写成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学 [ 课程代码] :0812010 [ 适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开设时间] :大二下学期 [ 开课学时]: 72 课时 1. 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 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 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 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 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 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课程内容和要求 5 ) 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 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 2) 3) 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 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 处理; 5) 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 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1) 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 4)

模具设计期末复习要点

塑料成型的方法很多,有压缩、压注及注射等。 塑料一般是由_高分子合成树脂_和_添加剂_组成。 塑料按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 注射成型一般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压缩模塑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 塑料按性能及用途分为通用塑料、特殊塑料、工程塑料。 在挤出模塑中,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上取决挤出机头和定型模。 注射模塑工艺的条件是温度、压力和时间。 铸造方法可分为砂铸和特种两大类。 弯曲件最容易出现影响工件质量的间题有弯裂、回弹、和偏移等。 拉深模中压边圈的作用是防止工件在变形过程中发生起皱。 冲模的制造精度越高,则冲裁件的精度越高。 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和复合模等几种。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个冲压工序的冲模称为单工序模。 在条料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位,并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位的冲压工序的冲模称为级进模。 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位置上,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压工序的模具,叫复合模。 由于级进模生产率高,便于操作,易实现生产自动化,但轮廓尺寸大,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一般适用于批量大、小尺寸工件的冲压生产。 全部为冲裁工步的级进模,一般是先冲孔后落料。先冲出的孔可作为后续工位的定位孔,若该孔不适合定位或定位要求较高时,则应冲出工艺孔作定位用。 冲裁过程中落料件的外形尺寸等于凹模尺寸,冲孔件孔的尺寸等于凸模尺寸。

不锈钢面盆一般选用不锈钢板,采用冲压工艺生产。 塑料瓶一般采用吹塑工艺生产。 根据塑料成份不同,可分简单组分和多组分塑料,简单组分塑料基本上是以树脂为主,加入少量添加剂而成。 压缩模塑成型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塑料的分类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功能塑料三大类。 部分模具上都需设有冷却或加热装置。 注塑成型时,尽可能不采用强制脱模。 对同一塑件而言,尽可能将其壁厚设计成一致。 注塑工艺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所有热塑性塑料都可用注塑工艺成型。 只要产品的材料和结构方式相同,不同工艺方法,其外观效果都会有一定差别。产品造型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工艺方法与水平来保证。工业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材料的各种工艺方法才能保证设计的有效性。 绿色材料主要有生物降解材料和循环与再生材料。 材料美学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具体化,就是质感设计。 质感就是人的感觉器官对材料特性作出的综合印象。 质感是工业造型设计基本构成的三大感觉要素之一。 质感包括两个基本属性:一是生理属性,二是物理的属性。 材料的肌理分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质感设计的形式美,同样符合美学基本法则。 为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工业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以及各种加工工艺。在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需先考虑加工工艺,不能等设计定型后再作加工工艺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卡片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大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2 材 料Cr12MoV 件 数 1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20×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外圆尺寸到 Φ20mm,精车外圆到图纸要求,掉头平端面,车削 Φ14mm外圆到Φ14.25mm,Φ15mm外圆到 Φ15.4mm;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4和Φ15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零件精度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小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3 材 料Cr12MoV 件 数 4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5×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粗车外圆至Φ12.26mm,精车Φ12mm至尺寸要 求。两端允许打中心孔。车削Φ6mm到尺寸Φ 6.1mm,车削Φ8mm外圆,留有单边0.2mm余量, 车削端面,到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6mm和Φ8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

工艺过程卡零 件名称挡 料 销 零 件 编 号 4 材 料T8A 件 数 2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6×20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削端面,车Φ12mm 和Φ6mm外圆,留单边0.2mm余量并倒角,车削2 ×0.2mm的槽至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局部淬火达到43~48HRC;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2mm、Φ6mm和Φ12mm下端面,到图纸要 求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自测题答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自测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冷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温室下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2.变形工序: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裂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的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 3.冲裁:是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使板料产生分离的冲压工艺。 4.排样:冲裁件在条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式称为排样。 5.冲裁间隙:冲裁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 6.弯曲:又称压弯,是将板料、棒料、管料等弯成一定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工艺方法。 7.拉深:又称拉延、拉伸,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8.校平:校平是将不平的工件放在两块平滑的或带有齿形刻纹的平模板之间加压,使不平整的工件产生反复弯曲变形,从而得到高平直度零件的加工方法。 9.特种加工:是指利用热能、电能、声能、光能、化学能、电化学能去除材料的加工工艺方法。10.模具装配:按照模具的技术要求,将加工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和购配的标准件,按设计的工艺进行相互配合、定位于安装、连接与固定成为模具的过程,称为模具装配。 二、填充题: 1.冷冲压是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温室下对板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因为它主要用于加工板料零件,所以也称板料冲压。 2.冷冲模是实现冷冲压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没有先进的模具技术,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3.冷冲压用材料大部分是各种规格的板料、带料和块料。 4.选择冷冲压设备的类型主要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艺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要求。 5.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6.冲裁时搭边过大,会造成材料的浪费,搭边太小,则起不到搭边应有的作用。 7.冲压力是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和顶料力的总称。 8.设计冲裁模的刃口尺寸时,落料模应以凹模为设计基准,再按间隙值确定凸模尺寸;冲孔模应以凸模为设计基准,再按间隙值确定凹模尺寸。 9.模具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小和消除回弹常用的方法有补偿法和校正法。 10.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在拉深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润滑剂,以减少模具与工件之间 的摩擦,使拉深过程正常进行。 11.决定拉深工序次数的原则是既要使材料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又要充分利 用材料的塑性,使之达到最大可能的变形程度,通常以拉深系数m 表示拉深的变形程度。 12.凸、凹模的圆角半径,尤其是凹模的圆角半径对拉深工作影响很大。凹模圆角半径 过小,易使拉深件表面划伤或产生断裂;圆角半径过大,由于悬空面积增大,使压边面积减小,易起内皱。 13.冷挤压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对金属以一定的速度施加相当大的压 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14.塑料是以相对分子量较高的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其它添加剂,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15.塑料按照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16.在塑件脱模过程中为了避免擦伤和拉毛,塑件上平行于脱模方向的表面一般应具有 合理的脱模斜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