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
13-14课建设和谐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 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 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 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 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 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 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 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 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 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 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 法国文化: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雨果、凯旋门、巴 黎圣母院、孟德斯鸠。。。
不同文化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 用有着根本的区别。文化既有先进 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反动、 低俗的文化。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 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 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人的行为 背后有文化,社会现象背后也有文化。 在红绿灯前,所有的车都停下来,等 待放学的小朋友排队走过;在欣赏音 乐会的过程中,观众们不交头接耳、 不乱鼓掌,等演员谢幕后再退场。。。 这一幅幅和谐的动人画面,包含这丰 富的文化意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
我国新时期的和谐文化是以社
生活方式:衣食住行、 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 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关于以上三个方面的 研究为“文化的研究”、 着重于第三方面内涵的为 “文化研究”。
第13课--建设和谐文化

第四,文化具有价值性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至今已经有3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 大国。其中文化遗产19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 然双重遗产4处。
埃及金字塔
金现国 字大王 塔大为 埃 区小自 及 被小己 的 列的修 金 入金建 字 《字的 塔 世塔陵 建 界 墓于 遗座。 产。迄 名 今年 录 ,前 》年埃 , ,及 是 埃已 古 及发 埃 及 97 1979
第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在生命的长河中, 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 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 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见 证 长 征
从左向右依次是赵学著、卢成锡、赵丛建
2004年10月18日下午17点30分,《见证长征》行动组从瑞 金于都县正式出发,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严格按照70年前 中央红军的行程时间、地点徒步重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第十三课:建设和谐文化
导入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 化生活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热切希望和 追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 求,也是我们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 修养的需要。
一、文化生活面面观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 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 印。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化,把 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 大花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以多元文化并进为发展趋势,倡 导“大众共享”及文化的“多元 统一”
二、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 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 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 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 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 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 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 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 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 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 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 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建设和谐文化教案

建设和谐文化教案第一章: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和谐文化的情感1.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1.3.2 讲解和谐文化的重要性1.3.3 分析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3.4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文化的理解与感悟1.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热爱和谐文化的情感第二章: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践行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意识2.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爱、诚信、公平、正义、和合、感恩等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3.3 学生分享自己践行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经历与感悟2.3.4 讨论与反思:如何更好地践行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2.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积极践行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意识第三章: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3.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传承方式:传统节日、习俗、艺术、文学等和谐文化的创新方式:现代科技、跨界融合、创意表达等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的传承方式与创新方式3.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3.3.3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看法与建议3.3.4 小组讨论:如何结合现代科技传承与创新和谐文化3.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第四章:和谐文化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个人修养的意识4.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个人修养中的体现:礼貌、礼仪、道德、情感等和谐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个人修养的方法与途径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4.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4.3.3 学生分享自己将和谐文化融入个人修养的经历与感悟4.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将和谐文化融入个人修养4.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个人修养的意识第五章: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处理社交关系的意识5.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体现:沟通技巧、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等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处理社交关系的方法与途径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应用5.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5.3.3 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交场合运用和谐文化的经历与感悟5.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和谐文化处理社交关系5.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处理社交关系的意识第六章: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家庭生活的意识6.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亲情、孝道、和睦、互助等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家庭生活的方法与途径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6.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6.3.3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运用和谐文化的经历与感悟6.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将和谐文化融入家庭生活6.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将和谐文化融入家庭生活的意识第七章: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参与社会组织的意识7.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体现: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等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法与途径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应用7.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7.3.3 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组织中运用和谐文化的经历与感悟7.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和谐文化参与社会组织7.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运用和谐文化参与社会组织的意识第八章: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意识8.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等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方法与途径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8.3.3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经历与感悟8.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8.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意识第九章: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9.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促进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和平等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方法与途径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9.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9.3.3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历与感悟9.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发展9.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第十章:和谐文化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创新、传承、国际化等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0.3 教学过程10.3.1 导入:讲解和谐文化的未来发展10.3.2 举例说明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性10.3.3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看法与建议10.3.4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和谐文化未来发展10.3.5 总结与展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未来发展的意识重点解析本文教案旨在建设和谐文化,涵盖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创新、在个人修养与社交场合的应用、家庭生活与社会组织中的应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十个方面。
14、建设和谐文化

对于国家来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子经济、政治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将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味,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中占统治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律、代表全体人民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目标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封建迷信活动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建设和谐文化(DOC)

建设和谐文化教案[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单元]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古今中外的实例讲授、教师启发、引导,课上案例分析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建设和谐文化PPT课件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重视“文化竞争力”能体 现党的先进性,也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
3、“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 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
.
8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4.首次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报告倡导大力推进
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
色、时代特色,并决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
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3
5.首次将“和谐文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
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
9
5、运用辨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对待我 国的传统文化
1、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地认识传统文 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清其中的精华与糟 粕
2、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把 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 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 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加强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
.
7
3、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高 度重视文化竞争力的依据是什么?
1、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是国家 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集体表 现,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精 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十四课 建设和谐文化

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 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大约有四类。 第一 广义的概念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和自然相对应的、 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非自然的进步状态,如人工林、锦绣中华 园等。 第二 狭义的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与物质 活动成果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 容的总和。也被称为“精神文化”,表现为符号、规范、观念 等形态。 第三 是指精神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和出版等。 第四 是指文化知识水平 。如“四有”公民中的有文化。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制 度文化和思想观念文化三类。
第十四课 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内容。 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意义。 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 能力。 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树立对待各种文 化的正确态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总体部署,开启迈向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历史新篇章。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并没有 跟上步伐。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会被别人打垮;如果没有强大的文化,会祸起萧墙,无法为国家强盛提供持续有力 的精神支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长久以来积累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图腾。大力发展我国特色社会文化事业,有利于继承 我国人民优良的传统,符合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要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创新是动力,我们既要推进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又要 推进内容、形式的创新,准确把握人民对社会文化需求,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在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把丰富的民族文 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势,又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 要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要大力发展传播主流文化的媒体,推动形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 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总产值却只占GDP比重2.78%,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加快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开展公共文化服 务的需要迫在眉睫。 要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 图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 者。从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 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 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 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和谐文化教案

建设和谐文化教案第一章: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让学生理解和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和谐文化,积极建设和谐社会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和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和谐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和谐文化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和谐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和谐文化的要素与构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要素。
让学生学会如何构建和谐文化。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的要素:道德、艺术、科学、教育等构建和谐文化的方法与途径讲解:教师讲解和谐文化的要素,引导学生了解各个要素的作用。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构建和谐文化,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实施方案,互相交流与学习。
第三章:和谐文化与社会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建设和谐文化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和谐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谐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的推动作用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享与总结: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
第四章: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传承与创新和谐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勇于创新的意识。
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方法与途径4.3 教学活动:讲解:教师讲解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方法与途径。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与创新和谐文化,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文化的作用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教学方法] ;引入古今中外的实例讲授、教师启发、引导,课上案例分析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教师讲评】: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大约有四类。
第一广义的概念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和自然相对应的、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非自然的进步状态,如人工林、锦绣中华园等。
第二狭义的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与物质活动成果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
也被称为“精神文化”,表现为符号、规范、观念等形态。
第三是指精神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和出版等。
第四是指文化知识水平。
如“四有”公民中的有文化。
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文化三类。
1、文化的性质【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给出的资料和教材的内容,认真总结归纳:(1)创造性创造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凡是被称为文化的事物,都是由人的创造活动产生的。
例如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头脑里的各种观念、各种生产产品、各种文学艺术等等这一切都是人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一种创造。
(2)承继性自然界的事物是一个自然发生、发展、新陈代谢的过程,其自身积累不带历史的延续性。
而文化则是传承的结果,一种文化一经产生,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群间交流,被他人接受、模仿,这种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时空,使文化由个别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性现象或普遍性现象。
比如流行歌曲、时尚服饰、儒家思想、奥林匹克精神等等。
(3)地域性或民族性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使文化带有共同性。
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因为它代表着全世界人民对未来和平繁荣理想的期盼。
又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由此产生了民族、地域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
(4)价值性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成果,具有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价值。
它作为一份社会遗产,还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教师提问】: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是什么?美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是什么?简单对比中外文化。
【教师点拨】:中国文化,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
美国文化,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迪士尼、硅谷、哈佛大学、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等。
2、文化的作用【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师生总结】:同时展示多媒体提供的相关资料,或者结合教材上的案例分析。
(1)文化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思维和行为模式。
人类拥有的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后天学习所得,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接受文化,完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现象,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印度狼孩卡玛拉姐妹的悲剧就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结果。
(2)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当一种新的文化产生后,一经传播就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
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传播,打破了人类以前的绝对时空观;互联网的传入,更是为世人打开了一个缤纷的认识世界。
文化还可以塑造人生,影响人的思想,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文化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
文化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能支配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一个地区和国家也是如此。
有了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富不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等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支持。
(4)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民族的文化便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文化传承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统,文化影响着全民族的认同感及全社会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形成。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同时,文化的进步,又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提升的标志。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硬实力”之中,文化实力的大小,影响着综合国力中物质实力的形成与发展,总体上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文化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案例引导】: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1914年的冬天,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
梁先生说,中华民族“国民人格”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教师提问】: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们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
谈谈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二)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和谐文化【教师提问】:每个同学思考自己理想的社会文化现实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很多【教师讲评】: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和谐文化是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
【教师引导】:和谐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保证和谐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教师讲评】:结合多媒体给出的相关资料以及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1)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我们应分清良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理论导向,以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为目的,开展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正气,自觉抵御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渗透,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要以彰显人文关怀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注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就是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消除文化贫困,实现文化公平。
(3)要注意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倡导大众共享及文化的多元统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传播、保护多姿多元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
和谐文化就是一个由多种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有全民族的、也有区域的;有占主导地位的、也有非主导性的等等。
(4)要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对话。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以开放的姿态、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2、文化类型(1)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
青少年学生是全体社会成员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校园文化不但对学校有影响力,同时还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
【多媒体资料】:多媒体展示案例:“北大精神”(校园文化)【教师提问】:北大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我校应该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学生活动】:讨论分析(2)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的精神主宰。
【多媒体资料】多媒体展示案例:“是乃仁术”(企业文化)【教师提问】:胡庆余堂长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多媒体资料】:多媒体展示海尔洗衣机的案例农民用海尔洗衣机洗地瓜,把洗衣机洗坏了,要求海尔退赔。
按理说海尔完全可以不赔,因为洗衣机是用来洗衣服的,用于洗地瓜属于使用方法不当。
但细想起来海尔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说明书中没有注明洗衣机是不可以洗地瓜,对此,海尔没有强调自己的制度,而是本着服务至上的理念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诉求,并且此后还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机。
海尔为什么能把不利变为有利?海尔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言,深刻理解什么是企业生存之道。
(3)体育文化,是指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是一种竞技运动文化,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奥运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体育文化现象,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承着人类共建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理想和愿望。
【多媒体资料】展示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展示体育文化的发展。
(体育文化)(4)网络文化,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传播的各种人类符号表意系统。
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特性,也会加速不良文化传播的负效应,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
上网成瘾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学生甚至因此而误入歧途。
【多媒体资料】多媒体展示案例:“张潇艺之死”(网络文化)【教师提问】:如何文明上网?[活动平台]:制作网络文明宣传栏目标:理解网络文明对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性,增强文明观念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