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欣赏二月兰
季羡林的作品《二月兰》

季羡林的作品《二月兰》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
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
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
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
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
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我在迷离恍惚中,忽然发现二月兰爬上了树,有的已经爬上了树顶,有的正在努力攀登,连喘气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
我这一惊可真不小:莫非二月兰真成了精了吗?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二月兰丛中的一些藤萝,也正在开着花,花的颜色同二月兰一模一样,所差的.就仅仅只缺少那一团白雾。
我实在觉得我这个幻觉非常有趣。
带着清醒的意识,我仔细观察起来:除了花形之外,颜色真是一般无二。
反正我知道了这是两种植物,心里有了底,然而再一转眼,我仍然看到二月兰往枝头爬。
这是真的呢?还是幻觉?一由它去吧。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
这一座小土山,最初毫无惊人之处,只不过二三米高,上面长满了野草。
当年歪风狂吹时,每次“打扫卫生”,全楼住的人都被召唤出来拔草,不是“绿化”,而是“黄化”。
我每次都在心中暗恨这小山野草之多。
后来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把山堆高了一两米。
大学语文二月兰

课文解读
➢ 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 1 .全文两大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 2. 《二月兰》属于一篇什么散文 ? ➢ 解读第一部分: 阅读思考问题 ➢ 1.在文中,二月兰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 平凡而热烈,生命力旺盛;气势非凡而奋发向上,
似乎依赖藤萝其实不然。 ➢ 2.作者是怎样表现二月兰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抓住其特征,展示其意
1929年季羡林(18岁)妻子 彭德华(22岁)两人结婚。 1994年彭德华去世 。
季羡林儿子季承,字延宗
背景简介
本文创作于1993年6月11日。季羡林的人生经历丰富 复杂。“文革”中,他“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在很长的时间里,他被分配掏大粪、看门房、守电话、 发信件,变成“不可接触者”。
➢ 2. 花有没有悲欢?人为什么有悲欢?作者写花的 真正目的是什么?他感叹花、人有别,其别何在?
➢ 作者写花的一切顺其自然,无所谓“喜”也无所谓 “悲”;人却不同,因有情而有悲有欢。
➢ 3.作者虽然知道人有悲欢的原因,也知道“此事古难全”,
返回
作者介绍
季羡林的人生经历丰富复杂。他出生在一个 极端贫困村庄里的贫农之家。“回忆起自己的童 年来,眼前没有红,是一片灰黄”,“贫困、单 调、死板、固执,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他于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 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同年就读于著名的 德国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得博士学位,时逢第 二次世界大战,回国无望,遂继续深造,二战结 束后才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在北大任教授。
如此丰富的阅历和坎坷的人生经验,奠定了他散文 创作厚重的底色。正如他在解释写自传的原因时所说的: “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 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体会,恐怕有很多值 得别人借鉴的地方。今天年轻的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中 年知识分子,大都不能体会”。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基 于同样的“经验共享”的目的。
大学语文 二月兰

艺术赏析
1.运用“托物抒怀”,以花喻人的拟人、象征 手法。作者用二月兰比拟女性,令因花的陌生化 和具象感,唤起新鲜、奇异的审美感觉。 2. 运用反复手法,渲染气氛、突显意象、强化 情感。 3.运用对比凸显悲欢,表达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与强烈感受,突显主旨表达。 4.运用多重设问,追问人生真谛,揭示人生哲 理,深化主旨。 5.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也是本文的特点。 6.语言生动简洁,且富有韵律;其感情真挚,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由二月兰,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自从 “意识”到二月兰的存在以后,作者 “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 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使他 想起自己人生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的人生经历 与感受: 运用双关、仿词等手法含蓄表达 “当年歪风 狂吹时” 自己的人生不幸;后来苍松、翠柏焕发 青春,榆树茁壮成长暗喻文革结束后新老知识分 子的生存状态。 作者对当年小土山野花的象征性描写,表面 写花,实则喻己,二月兰的“小年大年”喻指人 生的“幸与不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人生悲与 欢。 小结:这部分侧重写燕园的二月兰,采用虚实结 合手法,既展现了花的自然特征,又暗示花的象 征寓意,并由此联想到自己人生中两个截然不同
返回
名词释义
梵文: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 。 巴利文:印度古代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 一带的大众语。 吐火罗文: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 《罗摩衍那》:印度文学史上最初的一部叙事长 诗 ,用梵文写成 ,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和他妻 子悉多的故事。 《沙恭达罗》:印度古代诗人、 戏剧家迦梨陀娑 的七幕诗剧。剧中塑造了一个集自然美、朴质美、 青春美于一身的古代理想妇女沙恭达罗形象。
季羡林
教学 目的
季羡林《二月兰》+ppt课件

二月兰象征意义——
★借花喻人的“人”大多是作者的亲人,如老祖、
婉如、德华等,对亲情的特别珍重。亲情的价值远在名
誉、地位、金钱之上。
★借花喻人的“人”都是女性。亲人是女性,保
姆是女性,小猫虎子和咪咪也是用“她们”。中国古典
诗词中,花是女性的原型象征。作者写二月兰用了拟人
化的“她”,然后再借花喻人。
25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 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 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4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
比较、英文、梵文, 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
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 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 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 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 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29
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文革中遭受迫害10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自传》:“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 来看,这些经历也是十分可宝贵的。经验和教 训,从中都可以吸取,对人对已都会有点好处 的。我自己如果秘而不宣,确有‘自私自利’ 之嫌。因此,我决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改变以 前的想法,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 来。”
不负春光,二月兰

不负春光,二月兰二月兰学名诸葛菜,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野花。
每当开花之时,给大地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它寓意着谦逊、质朴、无私奉献,也代表着生命。
在南方,二月兰基本在农历二月前后就会开花,故名二月兰。
在东北,要到四月份才能开花。
二月兰的花朵比较小,花色是紫色,颜色清淡、雅致,非常漂亮,成片盛开的二月兰尤为壮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二月兰耐寒能力很强,也比较耐阴,适合在城市绿地、花坛、公园、庭院种植。
二月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种子含油量在50%以上,是很好的油料作物,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二月兰的嫩苗还可以当野菜吃,焯水后可以凉拌食用,口感鲜美。
桃花、杏花总是能撬动诗人们的诗性,惊艳了春天。
但二月兰的美也不逊色,赞美它诗句也层出不穷。
“春风桃李又轻寒,满眼清新二月兰。
昔日军中诸葛菜,而今烂漫谓奇观。
”“新来乍到都成客,只说天生二月兰。
结识千年诸葛菜,亲临席地亦流丹。
”“草叶明簇三月风,悠闲斜径二月兰,蝴蝶允蕊蹁跹舞,山林流莺晚旷寒。
”“春来漫地二月兰,山坡树脚都开遍。
香紫连绵延天际,如梦如幻春无限。
”2022年4月29日,拍于盘锦鼎翔鸟乐园,现予分享,敬请指正!友情出镜、文字:小鱼在二月兰盛开的季节里,我来到鼎翔鸟乐园风景区。
一进鸟乐园大门,路两旁便是一望无际的二月兰。
着一袭白色长裙,在二月兰的花海里倘佯着,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成千上万的二月兰,一株株,一簇簇,仿佛整个宇宙都变成了紫色的,林子里的空气都多了二月兰的清香。
漫步在二月兰的花海中,看着生命力顽强的二月兰,我已被它征服。
尽管没有多少人留意关心它们,但它们根本不会介意,依然逍遥自在地在春风中摇曳着,展示着自己的生命,传递着美丽,装扮着世界。
整个树林飘溢着二月兰独有的花香,穿梭其中,如临画境,放飞思绪。
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过往,忘记了烦恼。
仿佛自己置身世外桃源,远离闹市,无忧无虑,放缓了生活的节奏,放慢了追逐的脚步,不惊不扰,于简静的慢时光里徐徐独行。
季羡林散文《二月兰》原文赏析

季羡林散文《二月兰》原文赏析导语: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以下是整理的季羡林散文《二月兰》原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赏析:与季羡林先生比邻而居,交往甚深的乐黛云教授说:“先生在90年代的作品中,《二月兰》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
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但它的不平凡之处是以多取胜,随着春风的召唤,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夺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势。
季老观察到从他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整个燕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特别是遇到大年,二月兰仿佛发了狂的怒放。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大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的力量。
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在这里,季老著一“怒”字,二月兰也境界全出了。
世事是善变的',某某某开始,在季老倒霉的日子里。
是非不分,人妖颠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季老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有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他打招呼,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在这艰难时世,季老回忆道: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她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
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
我的小猫憨态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
她们不懂哲学,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人视我为异类,她们视我为好友,从来没有表态,要同我划清界限。
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窗外尽管千里冰封,室内却是暖气融融。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二月兰》100字

二月兰
温馨提示:下载保存,温故而知新。 100字
在二月的河岸上 你灼灼其华 在夕阳的余辉里 我扬起如叶的帆驶向你
在水中央我看见 你随风卓绝的影子
在潺潺的水声中 闪光
站在万花丛中 你如圣经的女子
关键词:在水中央,随风,影子,水声,
闪光,花丛,圣经,女子,扬起,驶向,看见。 词语:随风 拼音:suí fēnɡ 解释:卦象名。《易·巽》:“《象》 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 事。”孔颖达疏:“随风《巽》者, 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 随,物无不顺。”高亨注:“本卦 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 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 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二月兰》
静观你的怒放
关键词:静观,怒放。
词语:静观 拼音:jìnɡ ɡuān 解释:仔细审察;冷静观察。唐王 维《酬诸公见过》诗:“静观素鮪, 俯映白沙。”宋程颢《秋日偶成》 诗之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鲁迅《且介亭杂文 末编·<出关>的“关”》:“例如 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 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思,一挥而 就。”郭沫若《今昔集·中国战时的 文学与艺术》:“小说...
高三散文诗歌作文《二月兰》
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 什么。
再见
2019年11月28日星期四
高散文诗歌作文《二月兰》
在二月的河岸上 窈窃窕窕 在那里我能
随风寻找到一种 娇艳的色彩
以抚慰我内心的绝望 在你飘香的季节
我循着你的清香 来到二月的河岸 在蒹葭卷耳之间
关键词:随风,色彩,内心,季节,寻
找,抚慰,绝望,飘香,来到,娇艳。 词语:随风 拼音:suí fēnɡ 解释:卦象名。《易·巽》:“《象》 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 事。”孔颖达疏:“随风《巽》者, 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 随,物无不顺。”高亨注:“本卦 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 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 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 随...
二月兰品格的象征诗词

二月兰品格的象征诗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衍生注释:“白日不到处”指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
“青春恰自来”表示苔藓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苔花如米小”描绘苔花的微小形态,像米粒一样。
“也学牡丹开”意思是即便微小也要像牡丹那样盛开。
二、赏析:三、作者介绍: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
他性灵说主张诗歌要抒写性灵,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
其作品多描写身边琐事,清新自然。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个老旧的院子里,墙角有很多青苔。
朋友不屑地说:“这些青苔有什么好看的,又不起眼。
”我就跟他说:“你看这青苔就像那二月兰一样,你知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吧。
这青苔虽然小,可也有自己的精彩,就像二月兰,不图出名,就在角落里默默开放,多棒啊!”朋友听了后,不禁感叹道:“还真是呢,不能小看它们啊。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衍生注释:“庭前芍药妖无格”,说庭院前的芍药花艳丽却格调不高。
“池上芙蕖净少情”,池中的荷花虽然洁净但缺少情韵。
“唯有牡丹真国色”强调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形容牡丹盛开时轰动京城的盛景。
二、赏析:这首诗看似在赞美牡丹的高贵,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百花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月兰虽然没有牡丹那样被称为“国色”,但它有着自己的低调和坚韧。
就像芍药和芙蕖也有自己的美,二月兰也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存在着,不与牡丹争艳,默默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美。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谪居的困苦处境中,也未曾低头。
四、运用片段:我在公园里看到牡丹盛开,周围围满了人,大家都在赞叹牡丹的美丽。
旁边一位老爷爷说:“这牡丹啊,就是美,其他花都比不上。
”我就说:“爷爷,牡丹是美,可是您看那边角落里的二月兰,虽然没有牡丹这么引人注目,但也有自己的韵味呢。
就像刘禹锡说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
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
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
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
教学参考
《季羡林自传》:“如此丰富复杂的经 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而且从某 种意义上来看,这些经历也是十分可宝贵 的。经验和教训,从中都可以吸取,对人 对已都会有点好处的。我自己如果秘而不 宣,确有‘自私自利’之嫌。因此,我决 心听从别人的建议,改变以前的想法,把 自己一生的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来。”
的心气有多高。他回忆当年:在山东来的举子中,只有三人榜上有名。我侥
幸是其中之一。季羡林考试结果是:“连中双元” 。北大、清华都录取了。
他大喜过望,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自然也成为举子们羡慕的对象。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
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
的感染力。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和人生意义?
二、 分析文中对二月兰描写的作用。 本三文文、章多通次指过反出对复最居地能描住写地体了燕现“园文二内章月盛艺兰开术”的的风二意格月象的兰,的地对描方其。
的写赞,颂联之系情自溢己于人言生表的。遭首遇先,,真作切者地借抒二写月了兰对的亲意人象的歌 颂怀亲念情并运,阐用更发反歌了复颂对这了人一女生表性的现身感手上慨法特。渲有行染的文气美中氛好透、品露突质出出。对意其人象次格、, 二的强月高化兰蹈情象感、征,对着是学众本问多篇的女最追性显求平著和常的对的艺生生术命活特意态色义度。的与叩人问生。哲学。 最后,二月兰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即 善良、关爱他人与自我牺牲。
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
么会有今日蜚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
(/success/cjmr/mrzj/17910.html)
返回
教学参考
季羡林《八十述怀》:“我从前对穷通寿夭 也是颇有一些想法的。十年浩劫以后,我成了陶 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纵 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 虑。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 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 不想成为行尸走肉。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 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 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王维《早朝》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 槐雾暗不开,城鸦鸣稍去。 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 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 。
➢ 古时早朝一般为卯时(5—7点)。
5.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旧唐书》: ➢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
➢ 礼聘,礼聘豪门大族和士宦人家的女子,入宫为 后妃。
➢ 采选,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姿色出众者得封后 妃,其余作为宫女。
➢ 敬献,欲求仕途者,将妹妹、女儿等送入宫中, 或在民间搜罗美人献给皇帝。
➢ 其他,官员获罪,族中女子没入宫中为婢。
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列土,裂土受封。古时分封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
返回
作者逸事
1930年,这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
“举子”,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
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
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
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简述安 史之乱爆发,故事情节急转直下。
➢ 玄宗出逃长安、禁军哗变、贵妃丧生等情节,所 用笔墨很少,显示出事态之紧急、变化之迅速。
➢ 玄宗入蜀、回京途中和回到长安后的生活,用了较 大的笔墨,刻画了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寂冷清,加 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发出道 士招魂,寻找贵妃的情节。
具体地说,二月兰象征着平凡的女性大众平常的生活态 度与人生哲学。寓示着女性具有险恶环境下原始本能的顽强 生命力量。最后,二月兰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 即善良、关爱他人与自我牺牲。它们同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 积淀的产物。作者周围的女性,在“文革”中并不视他为异 类,殚思竭虑给他弄好吃的,希望给他增添生趣。作者之所 以能在绝境中活下来,全赖她们身上的这种美好品质。
➢ 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光明亮,需时时挑动灯 芯。宫廷和豪门贵族,夜间点蜡烛,不点灯。此 句言玄宗晚年生活凄苦。
12.诗歌脉络 ➢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非常浓重的叙事诗。
贵妃入宫,鸡犬升天
↓
出逃蜀地,贵妃பைடு நூலகம்命
↓
潦倒回京,玄宗怀念
↓
寻访芳魂,天人永隔
13.诗歌特色 ①故事生动,情节曲折。 ➢ “汉皇重色思倾国”,暗示悲剧产生的原因。
返回
相关图片
返回
赠送资料:长恨歌
一、背景介绍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
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授任校书郎,负责校正秘书 省典籍。
➢ 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因其 写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受到官场同僚和 宦官势力的排挤。
8.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 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 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大 军行至马嵬驿发生哗变,斩杀杨国忠,逼迫玄宗处 死杨贵妃。为保性命,高力士劝说玄宗赐死贵妃, 以此平息众怒。
9.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 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教学参考 相关图片
返回
相关评论
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季羡林 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人物。令恪在“季羡林 教授著作(1932—1987)系年前言”这样 介绍他:“作为语言学家、民族学家、翻 译家、史学家、教育家、作家……先生涉 足领域之广是国内外学者中罕见的,他精 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 还能阅读俄文、法文专业书,他还是世界 上少数几个通晓吐火罗文的学者之一,他 是印度史、佛教史的权威。”
返回
作者介绍
季羡林的人生经历丰富复杂。他出生在一个 极端贫困村庄里的贫农之家。“回忆起自己的童 年来,眼前没有红,是一片灰黄”,“贫困、单 调、死板、固执,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他于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 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同年就读于著名的 德国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得博士学位,时逢第 二次世界大战,回国无望,遂继续深造,二战结 束后才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在北大任教授。
➢ 杜牧《华清宫》三首 ➢ 李商隐《马嵬》 ➢ 苏轼《荔枝叹》 ➢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洪昇《长生殿》
二、课文内容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汉皇,借汉武帝言唐玄宗。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 ➢ 杨玉环出生蜀地,10岁时父母双亡,投靠叔叔杨
➢ 元和九年,白居易官拜太子左赞善大夫。
➢ 次年,宰相武元衡、裴度遇刺,白居易力主严缉 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 元和十五年,白居易回京,后相继任中书舍人、 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等,但因朋党之争激烈, 于是自请外放。
2.《长恨歌》 ➢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至马嵬驿附近游玩,
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认为如此离奇特出之事, 不能让它随时间流逝而遗失,应该记录下来留给 后人。于是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 歌传》。
臣。
➢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三个姐姐封韩国夫人、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堂兄弟杨铦官至鸿胪卿, 杨锜官至侍御史。
7.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时任平庐、
范阳、河东节度使,渔阳为其所辖八郡之一。
➢ 霓裳羽衣曲,原为西域乐曲,开元中由西凉节度 使杨敬述所献,经玄宗加工润色、杨贵妃编舞后 而成。
返回
艺术赏析
➢ 运用反复这一表现手法渲染气氛、突出意象、强 化情感,是本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 以花喻人的拟人手法在本篇也有独到的运用。作 者用二月兰比拟女性,则因花的陌生化和具象感, 反能唤起新鲜、奇异的审美感觉。
➢ 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也是本文的特点。 ➢ 语言简洁,且富有韵律;其感情真挚,具有强烈
季羡林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点
作者 背景 内容 艺术 简介 简介 述评 赏析
思考 练习
朗读
资料 链接
退出
教学目的
➢ 通过本文的教学使 学生了解作者丰富 复杂的人生阅历与 散文创作的关系。
返回
教学重点
《二月兰》 的象征意义
返回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字希逋,山东清平(今并入临 清市)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东方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德国哥廷 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语 言。1946年回国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北京大 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亚非学会 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著有《中印文化关系 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原始佛教的语言 问题》、《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季羡林佛教学术 论文集》、《糖史》等。译有《罗摩衍那》、《沙恭达 罗》、《五卷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