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大学语文.诗歌概述诗歌概述现代诗歌人文聚焦当代诗歌古代诗歌教学内容诗歌概述风骚传统古代诗歌魏晋风度盛唐气象宋词境界人文拓展诗歌概述讲授要点一、什么是诗歌二、诗歌的起源三、诗歌的类型四、诗歌的作用五、诗歌的鉴赏一、什么是诗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在中国古代诗是供朗诵的,歌是歌唱的。
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
现在诗歌统称为诗歌。
艾略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作的游戏。
叶芝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的是诗。
”邹静之谈什么是诗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
所创作的歌剧《夜宴》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
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邹静之谈什么是诗写诗必须为艺术的时间而写,艺术的时间是一个孤悬在空中的时间,物理的时间对他没有作用,比如古诗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为艺术的时间而写的。
邹静之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
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纸篓了。
二、诗歌的产生1、游戏说2、模仿说3、心灵表现说4、劳动说诗歌的起源:劳动说歌是最早的文W形式,在文字l明以前就有了歌{──凫犊陬^文W的歌{。
《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根大量的史料及考古^明,歌a生的方式,源於人的生a印中国文学最早的源:远古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首短歌相辄S帝r的作品,描了先民砍竹、接竹,硌u 造狩C工具以及用丸追捕C物的^情形,墓愕热和蔚亩言句式,可以相信@是一首古老的C歌,且rg比早。
《淮南子.造》今夫e大木者,前呼『邪S』, 後亦之,此e 重窳χ歌也。
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在@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便形成正式的歌谣。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诗歌知识(大学语文 单元知识)

诗歌知识诗歌的概念诗歌与戏剧、散文、小说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形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中国古代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产生较早也叫古风,风格自由,可以换韵,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字数上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它发端于南齐形成于初唐,风格严谨,有严格的韵和平仄的要求。
按句的多少可分为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按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现在的诗歌概念更为宽泛,除歌曲以外的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的特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渊远流长。
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1、以丰富的感情反映生活。
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
受篇幅的限制和形式的约束,诗歌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离不开感情。
无情而叙事,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
2、诗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
小说、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散文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自由灵活的叙事、抒情、讲道理。
诗,特别是古代近体诗,不仅篇幅短小,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所以,诗人在反映生活时常常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能激起人们(首先是诗人自己)感情的自然景物和人、事,进行高度的集中与概括,形成饱含着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即诗境)。
这种境界,往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
3、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因此,诗的语言必须凝炼而生动。
这虽然是因诗的篇幅短小而不得不如此,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更深广的生活内容,从而收到以少胜多,寓万里于尺幅的艺术效果。
4、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 地。(补充:表达自己的情怀:伤春之愁,送 别之恨,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 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 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 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试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 御此老觳觫(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报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三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
乡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人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大学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特殊艺术形式,通过运用韵律、节奏、语言和意象等语言手段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诗歌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是诗歌的重要特点。
3. 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韵律结构和形式美感,如押韵、对仗等。
二、诗歌的流派和形式1. 抒情诗:表达诗人内心感情和情感体验,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2. 叙事诗:讲述故事或事件的诗歌,如这个《白居易观竞投节令》、《关雎》等。
3. 讽刺诗:讽刺社会风气及人物,如讽刺诗人的《游戏须可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等。
4. 哲思诗:表现诗人对人生、宇宙、神秘等问题的思考,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将进酒》等。
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1. 诗的韵律:指诗歌中韵部、声调等的运用,在诗歌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音韵美感。
2. 诗的格律:指诗歌中使用的特定的音律和字数,包括平起平仄、奇起奇仄等。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手段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实物,来表现出一种含义,如王安石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慨。
2. 拟人:通过赋予物体、动植物以人的特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月”“人”等被赋予了生动的人格。
3. 对仗:诗歌中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部分的音、韵或音、谐的关系。
五、诗歌与社会文化1. 诗歌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都承担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功能,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风貌。
2. 诗歌的文化意蕴: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蕴,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情感和思想。
六、诗歌理论与研究1. 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包括对韵律、格律、表现手法等的分析。
2. 诗歌的研究领域:诗歌的研究领域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民族诗歌、外国诗歌等,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 第一单元 诗歌

有 所 思
饮马长城窟行
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宿昔:指昨夜。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做客的人行踪无定。枯桑:落了叶的桑树。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和想念。媚:爱。言:问讯。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风”也叫国风,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是宫廷乐歌。 “颂”是指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
“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1
2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学语文诗歌篇 1.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 风雨潇潇: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 风雨如晦:如晦,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在风雨交加之际,天地之间一片昏暗, 只有不停歇的鸡叫声伴随左右,更让人 倍感凄清悲凉,又孤独烦闷。这样的情 境中,不禁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
此景也正是主人公心情的写照。
中国 传统
伍 从几个点来欣赏本诗——“以哀景写乐情”
王风1·采葛2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4。 彼采艾兮5,一日不见,如三岁兮6。
1.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诗经》“十五国 风”之一,今存十篇。 2.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3.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4.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 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5.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 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6.岁:年。
……
中国 传统
柒 课堂拓展2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
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诗歌内容的分类。
了
“风”种是风土乐调的意思,它由十五种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
解
乐调的诗歌组成,称为“国风”或“十五国风”。 “雅”一般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祭祀
本诗营造的场景,成为后世“风雨故人来”、“风 雪夜归人”等意境的滥觞。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说说你所知晓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 中出现的这一类景象。
中国传统
陆 比较赏析
请赏析《诗经》中另外两首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诗:
大学语文·诗歌第一节(概说)

一、诗歌的涵义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古乐篇》)“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二、诗歌的类型(一)抒情诗·叙事诗1.抒情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1]颂歌、哀歌、情歌《诗经》中的“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2]田园诗、山水诗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3]讽刺诗2.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用诗歌的形式刻画人物、描述事件的叙事性作品。
形成了英雄歌谣、史诗、寓言诗、童话诗、诗剧、故事诗等样式。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德国——《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罗兰之歌》印度——《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二)旧体诗·新体诗·民歌1.旧体诗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通称,包括古风体、乐府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
[1]古风体不受格律限制,句数字数不定。
[2]乐府由机关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美刺”[3]格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和严格韵律的诗体。
2.新诗是我国“五四”以来用白话文创作的诗歌的总称,包括新格律诗、自由体诗、散文诗等。
散文诗:形散神凝博而不杂辞浅意深言近旨远3.民歌山歌、渔歌、秧歌、道情、信天游、爬山调等。
(三)哲理诗·意象诗·象征诗1.哲理诗意在理趣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意象诗地铁站上庞德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3.象征诗戴望舒的《雨巷》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一)感情:真切充沛“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有机会阅读了 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 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 贡献。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 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 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 词分成了歌词之词、 诗化之词、赋化之词 三大类别。
.
叶嘉莹先生以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 学、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了最高荣誉。 1990年叶嘉莹先生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 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 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 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 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
心理起源说
人類為何要唱歌作詩? 就詩歌產生的性質而言,有所謂心 理起源的說法。即詩歌是表現情感的。 人生來就有情感,不管是哀樂的情緒, 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都需要適當的 發洩,而最自然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 詩歌。
(《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 5頁 )
.
《尚書.虞書》說: “詩言志,歌詠言。”
《史記.滑稽列傳》引孔子語: “書以道事,詩以達意。”
.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
写诗必须为艺 术的时间而写,艺 术的时间是一个孤 悬在空中的时间, 物理的时间对他没 有作用,比如古诗 里“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就是为艺术 的时间而写的。
Hale Waihona Puke .邹静之 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 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 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 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 纸篓了。
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 提升,在這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 便形成正式的歌谣。
.
魯迅论述诗歌的起源: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 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记下。 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会说 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須发表意見,才渐 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時大家抬 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 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是闯 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來,这 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 是『杭育杭育』派。 ”
在中国古代诗是供朗诵的,歌是 歌唱的。
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 体。
现在诗歌统称为诗歌。
.
艾略特 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
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 作的游戏。
.
叶芝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叶芝说: “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
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 的是诗。”
.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
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所 创作的歌剧《夜宴》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 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 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 纪晓岚》等。
诗歌专题 教学模块图
古代诗歌
诗歌概述
现代诗歌
人文聚焦
当代诗歌
.
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
诗歌概述 风骚传统 魏晋风度 盛唐气象 宋词境界
人文拓展
.
诗歌概述 讲授要点
一、什么是诗歌 二、诗歌的起源 三、诗歌的类型 四、诗歌的作用 五、诗歌的鉴赏
.
一、什么是诗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
《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闋。”
記載了葛天氏的樂歌是一面歌唱, 一面操著牛尾跳舞。
(參見《中國文學發展史》 2頁 )
.
《 尚书 尧典 》:
“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它描写了人們敲石器之类的工具 作为乐器,然后模仿野兽的姿态跳舞。
(《中國文學發展史》 2頁)
远古歌谣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
《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這首短歌相傳為黃帝
時的作品,描寫了先民砍 竹、接竹,來製造狩獵工 具以及用彈丸追捕獵物的 經過情形,從古樸的內容 和簡單的二言句式,可以 相信這應該是一首古老的 獵歌,且時間比詩經還早。
.
《淮南子.造應訓》
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 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
三、诗歌的类型
从表现手法分: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从表现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阶梯诗。 从内容题材分: 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寓言诗、 乡土诗、爱情诗、打油诗、政治诗、 儿歌等。
.
四、诗歌的作用
塑造人格,陶冶感情。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 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 生智慧,今天依然让我们产生共鸣。
诗中所描绘的流水、落花、雾霭、 寒风,表达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 实的情感。
.
诗的人文关怀
在中国古代诗歌
里,更为根本的一个 承传关系,就是诗歌 里面的人文传统,人 文精神的问题。
罗宗强 教授
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
罗宗强教授认为, 诗歌教育对于青 少年时期塑造人格,
感情熏陶非常重要。
.
叶嘉莹,1924年 出生于北京。
.
二、诗歌的产生
1、游戏说 2、模仿说 3、心灵表现说 4、劳动说
.
诗歌的起源:劳动说
詩歌是最早的文學形式,在文字發明以 前就有了歌謠──屬於口頭文學的歌謠。
《周易》卦爻辞 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 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根據大量的史料及考古証明,詩歌產生 的方式,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
.
中国文学最早的源:
.
学习诗歌有什么用处呢?
叶嘉莹: “学习诗歌,使你的心 灵与学问、品行、修 养都达到很高的境界 的诗人有一种心灵的 交汇。
而且在这种心灵交汇之中,体验到你自己 当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叶嘉莹
“ 叶先生就 是中国古典诗词诗 意与美雅的一个象 征。”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生命的共感
辛弃疾写过两首词,他说一松一竹是真 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
17岁时,以优异 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 国文系。
20世纪 50年代任 台湾大学教授,60年 代,叶嘉莹应邀担任 美国哈佛大学、密歇 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叶嘉莹
.
1979年回到祖国任 教。
1989年当选为加 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96年在南开大 学创办“中华古典文 化研究所”设立“驼 庵”奖学金。
叶嘉莹
可見在現实生活中,诗歌实在是慰藉 心灵、调剂精神、提高情绪最佳的工具。
先民在长期枯燥的劳动下,必須借助 诗歌來唱出他們心声!
.
我国诗歌原始形态: 歌舞乐三位一体
歌謠在最初的形態只是口頭流傳, 並常與原始的音樂、舞蹈結合為一 體, 其內容大都是生產行為的重演模擬,或 是勞動過程的回憶。
(馬積高、黃均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 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