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2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爱莲说》【我解读】莲花是一种形态美丽、品性高洁的花,深得人们喜爱。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总之一句话,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在诸多咏莲诗文中,宋代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堪为极品。

全文119字,托物言志,以莲喻人,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与厌恶。

细细品味,《爱莲说》结构严谨,语词凝练,音韵和谐,形象超凡,寓意深远,格调清丽,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可谓文短旨深,形美志洁。

一、婀娜多姿的形象美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周敦颐为何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纤尘不染,自然天真,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茎干的角度写出了莲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贵品质;“香远益清”,从香气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美名远扬的特性;“亭亭净植”,从体态的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独立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了莲的自尊自爱和凛然不可侵犯的个性。

形由神生,神自形显,作者笔下的莲形神兼备,内外一体。

读者读完此文闭上眼,脑中就会出现一池荷花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画面,令人赞叹不已。

二、志高行廉的品格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作品所表现的主旨绝非虚无缥缈,而是以“象”为基础的。

“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君子乃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之人也。

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

据《宋史》记载,周敦颐在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其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

因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准备弃官而去,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最终使王逵醒悟过来,从而避免了一桩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公平。

黄庭坚曾云,周濂溪“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描写荷花的诗句

描写荷花的诗句

1、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4、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5、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6、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7、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8、周敦颐《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9、李白《咏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王勃《采莲曲》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11、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12、白朴《得胜乐·夏》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13、李白《古风其二十六·碧荷生幽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14、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15、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16、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17、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18、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21、李商隐《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22、李商隐《赠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23、李商隐《赠荷花》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24、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25、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6、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27、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短文两篇教与学目标:1、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难点】1、朗诵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教与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互动研讨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结合文下注释及补充注释,读懂课文.2、掌握文言词汇,能翻译课文成现代汉语.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见《金榜行动》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in )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2、文体介绍“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座右铭”、“墓志铭")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完成词类活用表内容.2、结合文下注释和词类活用知识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三、展示、评议四、课后强化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一名学生背一句课文,另一学生说译文.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陋室铭》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陋室铭》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3、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8、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9、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它出自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1、用反诘卒章显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的句子1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3、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14、作者写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吗?1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22.短文两篇》

《爱莲说》 (1)主题思想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
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文脉结构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莲 君子―→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气质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 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4)无案牍之劳 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不蔓 不枝 (名词活用为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
宋代 朝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人,________(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谥
号“元公”。
6.助学背囊 《陋室铭》 (1)主题思想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室的描写, 极力表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节操。
• • •
•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每年的 中考作文中仍然大量 充斥着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 情或无情之作。除了初中生情感体验不够 丰富外,最主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将作文与抒写个人情感、 注重引发心灵对接起 来,片面地以为作文就是陈述道理、讲求 事实的,容不得个人的 “卿卿我我”,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的
22 短文两篇
1.一词多义
花 结构助词,的 . 水陆草木之 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 . (1)之 不译 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c
A
B
B
A
A
7、陶后鲜有闻( )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PART.01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卡通诞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完整word版)爱莲说(带拼音和注释).docx

(完整word版)爱莲说(带拼音和注释).docx

ài li án shuō爱莲说①shuǐ l ù cǎo mù zhī huākě ài zhěshèn fán j ìn t áo yuān mínɡd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独ài j úzì l ǐ t ánɡlái shì r én shènɡài mǔ dān yǔ dú ài li án zhī爱菊③;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④;予独爱莲之chū yū ní ér bù r ǎn zhuóqīnɡli ánér bù yāo zhōnɡtōnɡwài zhíbú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màn bù zhīxi ānɡyuǎn yì qīnɡt ínɡtínɡ j ìnɡzhíkě yuǎnɡuānér bù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静植,可远观而不kě xi è wán yān yǔ wèi j úhuā zhī yǐn yì zhěyěmǔ dān huā可亵玩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1 也;牡丹,花zhī f ùɡuìzhě yěli án huā zhī j ūn zǐzhě yěyīj ú之富贵者也○12 ;莲,花之君子○13 者也。

噫○14 !菊zhī ài t áo hòu xi ǎn yǒu wén li án zhī ài t ónɡyǔ zhě hé r én之爱○15 ,陶后鲜有闻○16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mǔ dān zhī ài yí hūzhònɡyǐ牡丹之爱,宜乎○17 众矣。

【初中文言文阅读】周敦颐《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周敦颐《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周敦颐《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阅读答案(一)[a] 陆地和水生植物的花朵非常可爱。

金朝的陶渊明喜欢菊花。

自从李唐以来,全世界都很喜欢牡丹。

独爱莲花,源于泥而不染,清涟漪而不妖,穿中而直外,不散而不枝,香远而清,亭台楼阁皆网植。

它可以从远处观看,不能亵渎神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摘自周敦颐的爱莲论)[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摘自李渔的《随意的爱》)[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鄂州市2021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

(2分)⑴不蔓不枝()(2)陶器之后很少听到()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4)据说可以看到()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独爱莲花,不染自泥。

河水很深,鱼很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它并不总是适合眼睛和耳朵。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24.A段和B段都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爱和赞美,但赞美和赞美的原因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 多
洗涤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名生作枝345、 、 、动蔓不 亭 可亭远蔓净观不而枝植不可亵玩名张焉作枝动节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当然

妖艳
树立 亲近而不 庄重
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洁净却不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牵蔓,不分枝。
3、莲,花之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 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 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 去玩弄它。
老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 中像莲花,坚决抵制不良诱惑, 做一个端庄、正直,积极向上 的有为青年!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陶渊 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人 有几个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学习任务二: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结
合全文内容,说说莲的形象的象 征意义。 (5分钟)
学习要求: 自己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研讨,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
问题。
字词学习
yí fán yū
颐蕃淤
zhuó lián
濯涟
xiè yī xiǎn yí màn yì 亵噫鲜 宜蔓逸
学习任务一: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要求:
自主翻译,不会的小组内商讨, 仍解决不了的,班级质疑。(5分钟)
翻译方法: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具体方法:留 删 补 换 调 变
学习任务三: 文章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
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 (5分钟)
学习要求: 自己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研讨,
然后派代表在班级展示。
托物
言志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 花 喻
(正衬)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人 (反衬) 贪慕荣华,追求名利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突出)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然后派代表在班级展示。
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A、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下不为世俗所污(高洁)
B、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
C 、君子不攀附权贵
D 、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E 、君子端庄严肃、令人敬重 C G
F、君子卓然挺立, D
坚守节操
不 蔓
F
G 、美名远扬 B
不 枝
君子 A 出淤泥而不染
E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清 高 )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 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 象寄寓了自己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 操守和感情。
爱 莲

说敦 颐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理解莲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3.比较思考理解衬托的写法。
北宋著名哲学家。字 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 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
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 大影响。有《周元集》。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 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 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 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