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与现代科技》评课稿一、教材概述《声与现代科技》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以及声音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物理性质,并探索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理解声音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3.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4.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并且需要介质来传播。
4.1.2 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介绍声音的频率、幅度和声速等特性,以及测量声音的方法,包括使用频率计和示波器。
4.1.3 声音的应用介绍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和医疗。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有关声音的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预热本课的教学内容。
4.2.2 知识讲解系统地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重点讲解声音的波动性质和传播规律。
4.2.3 案例解析通过实际案例对声音的特性和测量方法进行深入讲解,示范使用频率计和示波器进行声音测量。
4.2.4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现象,加深对声音特性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4.2.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思考,加深对声音的应用场景的理解。
4.2.6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的知识。
声与现代科技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有答案)

声与现代科技声与现代科技预习1.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音能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2.共鸣: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面上,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另一个音叉也在发声,这种现象称为共鸣。
3.声反射的快慢、强弱的因素:与声传播中遇到的障碍物的形状、材质、位置等因素有关。
4.超声:物体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方向性强,穿透能力强,能量大且密集应用:确定潜艇鱼群位置及海水深度;超声探伤仪;清洗、焊接、硬脆材料工;促进化学反应;B超;粉碎结石;治疗白内障;加湿器等。
超声探伤仪:利用超声波的穿透与反射特性制成的。
B超:利用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给人作常规检查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超声碎石机:利用超声传递能量超声加湿器:利用超声传递能量5.次声:物体振动频率小于20hz的声音特点:频率低,传播能量损失小,能传的很远。
次声波的来源: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等灾害;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应用:监测核试验;监测海洋温度;预测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次声波在生活中的运用: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利用这种次声波可以预报灾害。
全球性核试验监测网(大耳朵):利用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的很远海域监测网:根据次声波可以在海水中远距离传播以及声速随温度的变化十分灵敏的特点。
声与现代科技同步练习题1.在一篇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喜爱之情,这是由于( )A.屋梁的振动B.声音的混响 C.声音的共鸣 D.回声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原理是下面的(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墙壁内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3.超声波是一种( )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波 B.频率很高的声波C.振幅很大的声波 D.响度很大的声波4.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超声波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因此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word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回声和共鸣.2.了解混响现象.3.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多媒体资料,获得有关声的应用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回声.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难点】1.共鸣.2.能识别常见声学应用事例是超声还是次声应用.【教学突破】充分利用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学习教材中关于超声、次声和声识别技术的有关应用,并尽可能地播放与教材内容中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音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多媒体材料.学生准备:搜索好一个或几个关于超声和次声应用的事例.┃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1)1.回声2.共鸣3.动物与声音 【教学反思】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学生阅读的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彰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结合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理念;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板书设计】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2)1.超声是个多面手2.次声本领大3.声识别技术【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已经把初中的声学内容结束,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可以在本节总结人们利用声知识的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如平时交流、上课学习、B超检查身体等;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如超声波清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中得到应用,这是因为超声波清洗速度快、质量好,又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4.4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教案

第四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①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现代技术中与超声波有关知识的应用。
②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波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波的应用和危害性。
①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超声波利用方面的知识。
②通过介绍知道一些动物对超声波的利用,扩展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②通过一些自然界的动物对超声波利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超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观看录像:蝙蝠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这是为什么呢?〔二〕〔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 .高于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 利用超声波的、等特点制成。
利用超声波的特点粉碎结石使之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4.收集超声波应用方面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59—60,并完成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讲述故事: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礁漂浮。
这件事震惊世界。
随即有人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制造出声呐。
紧接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于探测敌方潜水艇的需要,对声呐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
那么到目前为止超声波有哪些应用呢?〔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其特点是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3)次声波的应用a.预测自然灾害: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台风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
都不可能逃过“大耳朵〞的“监听〞.严重危害,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大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2.交流讨论: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超声波应用的资料,踊跃发言,和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声声与现代科技

第3节奇异的声现象一、目标要求1.了解回声和共鸣。
了解混响现象。
2.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回声。
共鸣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1.回声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引出回声概念。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
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离障碍物距离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的声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混响、混响时间声波在大厅中传播时,被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声辐射后,还会有声音的感觉,但由于声波的能量,不断被四周的墙壁和其它障碍物吸收,所以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所维持的这段时间叫混响时间。
3.用音叉演示共鸣现象如教材中第42页图3-3-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弹起。
提出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对声波和共鸣有了感性认识。
知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
接着给共鸣下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共鸣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生活中的共鸣现象。
4.教材中第42页和第43页的图可让学生自己阅读,其内容包含了声的多方面知识,如声音传递信息,声可在水中传播,超声,次声,回声现象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精心整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重点: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3.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重点: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都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初步了解他们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难点:运动的绝对性。
考点:各种形式的运动。
2.运动的描述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4.1.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速的概念;观察生源发声时的振动现象,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通过真空闹铃实验,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的应用,人耳的听声能力。
2.乐音的三个特征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了解它们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及音色的因素;音调与音色的区别。
考点:音三个特征的应用。
3.奇异的声现象重点:回声及应用,动物的语言。
4.5.1.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考点:①考查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源与非光源。
②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应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以及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成因。
考点:光的反射作图,现象解释,光路的可逆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虚像的概念。
4.5.6.重点:眼球的结构;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
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其矫正的实验。
考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识别和矫正方法,区分两种眼镜。
7.通过透镜看世界重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考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以及各透镜的作用。
8.走进彩色世界重点: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科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声知识点与典例

第三章声(一)认识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源;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例:人的声带、青蛙的鸣囊。
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条件—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除以所用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v=s/t。
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赫兹、HZ;20HZ~20000HZ、超声、次声。
(二)乐音三特征1、音调——声音尖不尖;振动频率;2、响度——声音大不大;振动幅度+人与声源的距离;3、音色——声音不一样;发声体的材料。
(三)噪声1、噪声: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大小及危害:30dB~40dB 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 分散人的注意力90dB 耳聋、头痛150dB 鼓膜破裂、听力完全丧失3、控制噪声:生源振动产生声音→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消声器)(公路旁的声音屏障)(耳塞)→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四)声与现代科技1、回声。
2、共鸣。
3、超声——例:B超、声呐、雷达。
4、次声。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B.凡是我们可以听得见的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2、初春时节,柳笛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制作“柳笛”。
用力吹就发出声响,相比之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的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000m/s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声B.不仅空气和大地能传声,水也能传声C.水不能传声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5.小明把耳朵贴在实心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敲击铁管,小明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传播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比在______________中的要快;当小芳敲击另一盛满水的长铁管时,试想小明能听到几次声音?知识点三:声速6.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7.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少记2.94s B.多出0.294sC.少记0.294s D.无法计算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该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八年级物理 第五节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五节:声与现代科技声学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中安排本节内容旨在基于第三节“奇异的声现象”的基础之上,纳入更丰富的声学应用知识,拓展 STS 教育,并提供一个学生开放性探究、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的起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应用层面的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要求上不必做深入要求。
教学过程的侧重点应在于向学生展示关于声学与现代科技的丰富生动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
(一)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在本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
重新看教科书第47页图3-3-7(动物和声音) ,可提出以下问题 :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 ? 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过程展开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以及知识层次,课堂讨论中不必苛求学生提出太多的正确或有用的信息,教师应给予启发。
讨论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并进行总结。
(1)超声是个多面手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
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
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
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
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图3-5-1(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 ? 需要测出什么 ? 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了解声纳测距、定位的原理。
教师还可指出,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科书中图3-5-3的B超的基本原理。
学生对超声加湿器会很感兴趣,尤其是不知道是什么把水变成雾状物的,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教科书中文字的阅读,并作适当解释,帮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体会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超声在现代生活中的利用很多,但是学生可能对超声还有着较深的神秘感,认为超声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可听声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焊接机 摇曳声呐
B超检查
超声波雾化器
超声波传感器
20世纪60年代,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海面上, 巡逻艇发现一艘“幽灵”货船,经跟踪后登船检 查,竟发现船上空无一人,仔细搜查后发现20余 名船员已经死于非命。 后来人们研究原因,原来是在暴风中产生了 强大的次声波,次声波是杀死这些船员的凶手.
【例1】下列关于超声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检查,帮 助
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 B.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用于探查肿瘤 C.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可制成探伤仪
D.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D 点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故它也是物 体振动产生的。
【例2】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 的情况,这是因为( ) A. “B超” 声波的频率很大 B. “B超” 声波的振幅很大 C. “B超” 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 反射波带有信息 D. “B超” 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分析: “B超” 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获得人 体内部某些部位的疾病信息,超声波反射时,带 回了人体内部的信息.
答案:C
【例3】为什么强大次声波会导致人的死亡?
分析: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 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人类的活动,如核爆炸、火箭起 飞、奔驰的车辆的振动等也会产生相当强的次声波。次声 波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引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次声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科学家们利用 它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 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导弹,等等.
一、超声是个多面手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超声波有以下特性:
(1)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定向传播), 在碰到介质或介质分界时会反射回来. (2)穿透能力强,它能传透许多电磁波所不能 穿透的物质.在一些不透明的固体中超声波能穿透 几十米的厚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衰减很 小,探伤、定位等技术就是利用这一特性. (3)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超声波在介质中传 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7)超声波除尘
工业化城市,烟囱林立,浓烟熏天,造成严重
的空气污染.超声波可以帮我们净烟除尘.在烟囱
顶端安装超声波除尘器,超声波频率很高,当发射
到烟尘中时,烟尘会随着它的振动而激烈振荡,短
时间内相互碰撞,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使上升气流
无法支撑其重量,烟尘便会沉到烟囱的底部.这样
就从原本冒出滚滚浓烟的烟囱中飘出缕缕青烟.
速,小气泡急剧产生又急剧破裂。就像许多小刷子。
不断地冲刷着精密复杂的零件的各个角落,把零件上
的污垢瞬间敲击下来而不损伤被清洗的零件.
(5)超声波治疗人体内结石 由于生活习惯或生理病变等原因,人体内脏器官 中会产生结石,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时会影响休息 和工作用手术取出结石不仅风险大、费用高,还给病 人带来难免的痛苦.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 体结石,避免手术治疗.医生用B超准确地将结石定 位,再用高能、高频、方向性极强的超声波对准结石 点射.把可恶的结石击成碎片,甚至细小的粉末,在 药物的疏导下顺畅地排出体外. (6)超声波空气加湿 北方的冬天较为寒冷,室内空气干燥,对人体健 康有影响.可以用超声波给空气加湿.将超声波通入 水中,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击碎,形成水雾.用小 风扇吹到室内,混合到干燥的空气中.
内部是否有裂痕、气泡等;第三,超声波在医学上应
用很广,医院里的“B超”应用的就是超声波.
练习
1.(2007· 绵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
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 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
(2)金属探伤
超声波能透过几米厚的金属,利用超声波的 穿透与反射特性制成的超声探伤仪. 可用来探查 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 (3)B超体检
医院里的B超检查,就是让一束超声波射入 人体,在体内的超声波会在不均匀处和分界面— 上反射成像,这个像就是内脏的“声”像,医生 会根据图像看出肝脏是否肿大,胆囊有没有结石, 胎儿在腹内是否正常发育等.
(4)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精密机械形体细小、结构复杂,给清洗工作带来 诸多不便,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十分便利.把要清洗
的零件放在洗涤液中,通入超声波.在超声波的作用
下,液体会剧烈振动,一会儿受压变密,一会儿受拉 变疏.洗涤液受拉变疏时发生碎裂产生许多小气泡, 洗涤液受压变密时气泡破裂,产生很强的微冲击 波.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000 Hz以上,振动非常迅
答案:人、动物的各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人 体的内脏频率在10Hz以下,属于人耳听不见的次声,如果 次声波与人的某个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会引起共振。因 此,次声对人的心脏、听觉、视力、语言会产生影响,强 大的次声波会导致人的死亡.
【例4】根据图所示的三幅图,说明超声波
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应用.
二、次声本领大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频率低,能量衰减极
小,穿透力强,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
因此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次声波的应用
(1)监测核爆炸的位置
在大气层内进行核爆炸会产生巨大的
次声波,用一种高灵敏度的监测装置(又叫
“大耳朵”)就可以探测到核爆炸的强度和
位置. 目前已建成全球的回声定位装置.
在水中,超声波比光波和电磁波传播得要远得 多,根据这个特点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 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
声呐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集合,它主要 由超声波产生和发射装置(俗称发射头)、超声波接 收装置(俗称接收头)和定位计算装置三部分组成. 现 代化潜艇上的声呐不仅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还 接收和处理敌舰发出的超声波和其他声波.
(3)预报自然灾害
有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龙卷风、
泥石流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 利用
次声监测仪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报灾害,
从而减少损失.
你知道声纹吗?所谓声纹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 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人的语言产生是人 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物理 过程,身体在讲话时使用的器官——舌、牙齿、喉 头、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每个人的差异很 大,所以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因此 声音就像每个人的指纹、虹膜一样,可以作为一 个人的认识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声纹识别技术被广泛 地进行研究,并应用到了电话查询、电话交易、 个人身份证明乃至侦察技术等诸多领域。
三、声识别技术
声识别技术就是将声技术与计算机技
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研究分支,它广泛
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1)声识别技术与安检 (2)制作智能玩具
与机器人对话
声控门
例题解析
分析:图a中利用超声波检查金属内部的情况, 表明超声波能穿透金属,且能传递信息;图b中用超 图c中用超声波给病人做常规检查,表明了超声波能 传递人体内部的信息.
声波清洗仪器、碗、碟,表明超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
答案:超声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超声波
频率高,振动迅速,可利用它来清洗、加工和消毒;
第二,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大,在工业上用来检查金属
2.(2009· 贵阳)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
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称为 超声波 .请你列举一个 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声呐(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
探讨
根据下列图所示的三幅图,说明超声波在
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应用.
球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的核试验都不可能
逃过“大耳朵”的“监听”.
(2)监测海洋的平均温度 海洋面积红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对 地球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监测海洋温 度的变化十分重要. 科学家根据次声波可以 在海水中远距离传播以及声速随温度的变 化十分 灵敏的特点,建立了海域监测网, 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